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晚期膝关节大骨节病的效果 被引量:10
1
作者 聂治军 袁启令 +2 位作者 凌鸣 常彦海 郭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0期66-70,共5页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成人晚期膝关节大骨节病(KB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膝关节KBD患者24例(29膝),均初次采用TKA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假体及手术入路。观察患者手...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成人晚期膝关节大骨节病(KB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膝关节KBD患者24例(29膝),均初次采用TKA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假体及手术入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活动度(ROM)、股胫角(FTA)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15个月。结果术后各时段VAS评分、FTA均较术前显著降低,KSS及ROM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例出现肌间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痊愈;术后均无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未出现假体周围透明带、假体下沉或松动。结论 TKA治疗晚期膝关节KBD效果满意,显著减轻膝关节疼痛,获得满意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大骨节病 膝关节 软组织平衡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 被引量:11
2
作者 聂治军 白静静 +3 位作者 张银刚 徐洪海 常彦海 李全义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常规抗结核治疗2~3周,待全身状态改善后均采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双...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常规抗结核治疗2~3周,待全身状态改善后均采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双钉棒内固定手术。术后继续系统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Cobb角、ESR、CRP,观察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225 min,术中出血量450~1 060 ml。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个月。术中切除病灶组织经病理检查均符合结核改变。末次随访时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ESR及CRP恢复正常。植骨融合时间8~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移位、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神经功能ASIA分级:1例B级者恢复至C级,4例C级者3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18例D级者均恢复至E级。结论在全身有效标准化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双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疗效满意,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可矫正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侧前路入路 植骨 内固定 脊柱融合
下载PDF
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聂治军 张银刚 +1 位作者 袁启令 常彦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0-773,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后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16例患者,评价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目的观察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后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16例患者,评价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5~90min,术中出血量10~25mL,住院时间4~7d。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脊髓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JO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良5例,可1例,总体优良率93.75%。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症的前提下,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下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聂治军 袁启令 +2 位作者 张文芳 李全义 常彦海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19-224,共6页
背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两种主要方法。如何既有效减压、可靠融合及固定,又能减少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追求的目标。目的:比较显微... 背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两种主要方法。如何既有效减压、可靠融合及固定,又能减少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追求的目标。目的:比较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与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0例。其中32例采用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MIS-TLIF组),28例采用TLIF治疗(TLIF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 d,术后3、12、3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进行比较。末次随访时根据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Suk标准评价腰椎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切口感染、融合器移位、下沉、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42个月,平均随访(38.3±1.4)个月。与TLIF组患者相比,MIS-TLIF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S-TLIF组、TLIF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 d MIS-TLIF组患者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JOA评分高于开放TLIF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12、36个月,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优良率及椎间融合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TLIF相比,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临床疗效确切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5
作者 聂治军 张文芳 +1 位作者 张银刚 李全义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TESSYS技术治疗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患者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和ODI的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TESSYS技术治疗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患者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和ODI的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10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术后住院4~7 d。6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8个月。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优37例,良22例,可6例,优良率为90.7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近期疗效可靠的优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疗效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中青年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聂治军 袁启令 +2 位作者 董向辉 常彦海 王金堂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24期4001-4003,共3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患者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GCT患者共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均为初次... 目的:探讨中青年患者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GCT患者共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均为初次手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周围GCT病灶刮除植骨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0个月,术后4例复发,复发率12. 5%,末次随访时根据MSTS标准评定疗效:优21例,良8例,可3例,差0,总体优良率90. 6%。结论:膝关节周围GCT患者行病灶刮除植骨术疗效满意,正确使用广泛刮除术配合辅助方法是降低其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巨细胞瘤 手术治疗 临床特点 复发
下载PDF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2
7
作者 聂治军 常彦海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5期586-588,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8个月。患者髋关... 目的:评价应用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8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基本恢复生活能力。术后随访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脱位、人工假体松动、下沉或断裂、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术后9个月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达90.83%。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近期疗效 被引量:4
8
作者 聂治军 张银刚 常彦海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经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1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经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1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40~70 min,术中出血量10~20 ml,术后住院4~7 d。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气管或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8个月。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经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置换、关节镜清理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聂治军 常彦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8期19-20,22,共3页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行关节置换、关节镜清理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关节置换组(n=40)和关节镜清理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组(关节镜组,n=40),比较...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行关节置换、关节镜清理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关节置换组(n=40)和关节镜清理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组(关节镜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结果关节镜组治疗优良率为90.0%,与关节置换组的87.5%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Lysholm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置换、关节镜清理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的效果相当,均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关节置换 关节镜清理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
下载PDF
趋化因子CCL5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梁亮 邓骞 +4 位作者 聂治军 姜亚卓 孙羿 程永毅 徐永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405-408,共4页
目的:明确趋化因子CCL5表达水平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行手术治疗并术后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90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8~90个月,应用免疫组织... 目的:明确趋化因子CCL5表达水平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行手术治疗并术后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90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8~90个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迹法、ELISA方法分别检测趋化因子CCL5表达、血清浓度状况,分析CCL5表达与肾脏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CCL5浓度显著高于正常非肿瘤患者(P=0.015 2);趋化因子CCL5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内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CCL5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P<0.01)、病理分级(P<0.01)、临床分期(P<0.05)呈正相关性,而与性别与年龄关系不密切(P>0.05);CCL5表达强度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R)呈负相关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趋化因子CCL5表达水平与透明细胞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密切,其异常高表达可能是促进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并有可能作为肾透明细胞癌早期监测指标及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趋化因子CCL5 肿瘤微环境 预后分析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兔骨关节炎关节腔内移植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时璋 凌鸣 +7 位作者 易智 孙正明 黄向辉 强辉 聂治军 时亮 史纪元 靳占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450-1452,共3页
目的:研究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进行关节腔注射人源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疗效。方法:将35只大耳白兔制造骨关节炎病例模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产生干细胞干预组、空白组及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组10~12只。干细胞干预组... 目的:研究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进行关节腔注射人源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疗效。方法:将35只大耳白兔制造骨关节炎病例模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产生干细胞干预组、空白组及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组10~12只。干细胞干预组膝关节腔注射1×105HUM-SCs后,观察三组软骨细胞电镜改变,滑膜组织光镜下组织形态学变化、软骨Mankin’s评分、比较关节液中IL-1β的浓度。结果:HUCMSCs进行细胞流式分析,显示其无特异性的表面标志,具有非单一性特征;干细胞干预组与空白组、对照组关节液中IL-1β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电镜观察干细胞干预组较空白组及对照组有正常形态的细胞核,大量的各种细胞器,细胞间质致密。光镜下软骨进行Mankin’s评分,干细胞干预组小于对照组及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HUCMSCs移植治疗骨关节炎后,其病损软骨的破坏有减轻征象,显示病损软骨组织得到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实验性 治疗 间质干细胞移植 方法
下载PDF
驱化因子CCL5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加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亮 邓骞 +4 位作者 聂治军 姜亚卓 孙羿 程永毅 徐永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23期3746-3750,共5页
目的:明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通过体内、体外研究阐明阻断趋化因子CCL5信号对于抑制肾细胞癌侵袭进展效应评价。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共培养模型,验证BM-MSCs细胞对于肾癌细胞系侵袭迁移能力的... 目的:明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通过体内、体外研究阐明阻断趋化因子CCL5信号对于抑制肾细胞癌侵袭进展效应评价。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共培养模型,验证BM-MSCs细胞对于肾癌细胞系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细胞因子芯片筛选潜在差异性表达的趋化因子,在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正常肾脏组织中确认该差异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最终通过体外细胞侵袭、转移模型及体内小鼠成瘤实验,利用CCL5中和抗体特异性阻断该信号通路,验证该信号通路作用的特异性。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显著增加肾癌细胞系(OS-RC-2、SW839)体外侵袭、迁移能力(P<0.05);蛋白印迹法提示高侵袭性相关蛋白表达MMP9、MMP2提高(P<0.05),并增加细胞EMT过程;细胞因子芯片筛选后发现细胞共培养后CCL5信号特异性高表达(P<0.05);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显示肿瘤组织中CCL5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肾脏组织提高(P<0.05);体外细胞侵袭、迁移实验结果提示,CCL5特异性中和抗体阻断后能够显著抑制BM-MSCs导致的肾细胞癌侵袭、迁移能力(P<0.05);体内小鼠成瘤实验发现CCL5特异性中和抗体阻断能够显著降低小鼠总体生存时间(P<0.05)。结论:BM-MSCs能够特异性通过CCL5信号增加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迁移能力,特异性阻断CCL5信号后能够显著抑制肾癌细胞侵袭、迁移及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CCL5是潜在的肾透明细胞癌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肿瘤微环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 趋化因子 CCL5
下载PDF
人源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易智 刘时璋 +7 位作者 史军 凌鸣 孙正明 黄向辉 强辉 聂治军 时亮 史纪元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308-1309,共2页
目的:探讨人源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关节腔注射治疗兔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骨关节炎(OA)模型,随机分成OA组、干细胞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每组15只。干细胞治疗组膝关节腔注射1×105 HUCMSCs... 目的:探讨人源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关节腔注射治疗兔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骨关节炎(OA)模型,随机分成OA组、干细胞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每组15只。干细胞治疗组膝关节腔注射1×105 HUCMSCs后,比较关节液中IL-1的浓度、软骨Mankin’s评分、观察3组滑膜组织电镜改变。结果:干细胞治疗组健侧与OA组、对照组健侧关节液中IL-1β浓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光镜下滑膜及软骨进行Mankin’s评分,干细胞治疗组患侧,其关节软骨及滑膜的Mankin’s评分小于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及O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OA组、对照组患侧可见细胞坏死,干细胞治疗组患侧滑膜、软骨未见明显的细胞坏死。结论:HUCMSCs移植治疗OA,实验动物软骨破坏明显减轻,软骨组织受到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治疗 关节炎 实验性/治疗 间质干细胞移植/方法
下载PDF
3种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金堂 李天清 +3 位作者 李萌 贾光辉 聂治军 武世勋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CSM)前路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1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45例(A组)、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30例(B组)、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钢板内固定术75例(C组)。术后3 d及6、12、24周摄颈椎正、侧位X...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CSM)前路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1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45例(A组)、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30例(B组)、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钢板内固定术75例(C组)。术后3 d及6、12、24周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JOA评分系统评定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150例均获随访,时间6~60个月。除1例未融合外,余植骨均融合,时间为2~4个月。JOA评分均有改善,A组改善率为72.8%,B组为85.6%,C组为80.6%,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和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SM的治疗关键在于充分减压及有效植骨融合,减压加椎间融合器植入术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减压充分、术后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植骨 内固定 颈椎病
下载PDF
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附61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金堂 聂治军 杨益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942-944,共3页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手术治疗,探讨其适应证、手术方法、疗效。方法:对61例脊柱转移瘤行手术治疗,包括颈段10例、胸段28例、腰段20例、骶段3例,观察术后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4年,平均17个月,疼痛缓解率85.5%(47/55例),5...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手术治疗,探讨其适应证、手术方法、疗效。方法:对61例脊柱转移瘤行手术治疗,包括颈段10例、胸段28例、腰段20例、骶段3例,观察术后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4年,平均17个月,疼痛缓解率85.5%(47/55例),51例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le分级提高1-3级,6例术前术后均没有神经症状,4例无神经功能恢复。最短生存4.5个月,最长生存3年,生存期超过2年者19.6%(12/61例)。结论:根据肿瘤的Tokuhashi、Tomita、WBB分期系统设计手术方案,合理切除肿瘤,脊髓减压和重建脊柱稳定性,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改善神经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晚期大骨节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应力与骨密度的变化情况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继成 张先娇 +5 位作者 聂治军 易智 徐洪海 刘时璋 常彦海 郭雄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6期800-804,共5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晚期大骨节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应力及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24例膝关节晚期大骨节病。将股骨和胫骨假体周围分为7个兴趣区,观察假体周围兴趣区不同时间段的应力及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 目的观察膝关节晚期大骨节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应力及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24例膝关节晚期大骨节病。将股骨和胫骨假体周围分为7个兴趣区,观察假体周围兴趣区不同时间段的应力及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0个月。KSS评分术后1、3、6、12个月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比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体周围兴趣区各分区的应力遮挡率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兴趣区各区骨密度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兴趣区各区的骨密度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周围应力及骨密度会出现变化且存在相关性,采取有效方法进行评估,可对预后情况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大骨节病 膝关节 应力 骨密度
下载PDF
关节镜虚拟现实手术系统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聂治军 陈静 常彦海 《中国病案》 2023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虚拟现实手术系统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40名骨科临床实习生,按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2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案,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采用结合关节镜虚拟现实... 目的探讨关节镜虚拟现实手术系统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40名骨科临床实习生,按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2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案,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采用结合关节镜虚拟现实手术系统训练的教学方案。记录两组骨科临床实习生的主观及客观考核成绩,满意度,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为(86.7±3.6)分、而对照组理论成绩为(86.9±1.4)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骨科临床操作成绩、关节镜操作评分、对教师教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5±6.2)分对(87.6±2.5)分,(95.7±1.5)分对(88.3±1.7)分、(96.8±2.1)分对(91.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实习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虚拟现实手术系统教学,有利于培养骨科临床实习生关节镜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虚拟现实手术系统 临床教学
原文传递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聂治军 常彦海 +2 位作者 袁启令 孙正明 张银刚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2期17-23,共7页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人工关节置换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6月至2014年9月,对145例符合选择标准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其中...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人工关节置换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6月至2014年9月,对145例符合选择标准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其中男性66例,女性79例;年龄75~92岁,平均(80.5±3.2)岁。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DHS组、PFNA组和人工关节组。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选择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Harris评分的总体差异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68.0±13.0)min最短,DHS组手术时间(110.0±15.0)min最长,人工关节组内生物型组(70.0±5.0)min手术时间少于骨水泥型组(85.0±10.0)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022,P<0.05)。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6.353,P<0.05),DHS组最多(390.0±10.0)ml,PFNA组最少(145.0±15.0)ml。在术后下地时间方面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6.18,P<0.05),人工关节组显著优于PFNA和DHS组,骨水泥组优于生物型组。术后并发症方面,DHS组最高,为21.4%(6/28);PFNA组最低,为13.3%(4/30);骨水泥组为17.1%(6/35);生物型组为17.3%(9/52)。同一时间点Harris评分人工关节组高于PNFA组,PFNA高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水泥组与生物型组的髓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在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各组之间的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慎选DHS;对于身体状况较好、骨质质量较好者,可首选髓内固定;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者,不适合内固定治疗以及内固定失败,或预期置换后关节使用年限不长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内固定器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7
19
作者 聂治军 常彦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比较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自2013-06—2014-09诊治的65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20例(PFNA组),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 目的比较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自2013-06—2014-09诊治的65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20例(PFNA组),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45例(其中骨水泥组22例,生物型组23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3、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65例均获得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3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少于生物型组和骨水泥组,而生物型组少于骨水泥组。3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少于生物型组和骨水泥组,而骨水泥组少于生物型组。3组术后下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型组和骨水泥组明显早于PFNA组,而骨水泥组早于生物型组。生物型组和骨水泥组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优于PFNA组,但生物型组与骨水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3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身体状况较好、骨质稳定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首选PFNA髓内固定;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不适合内固定治疗以及内固定失败,或预期置换后关节使用年限不长患者,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PFNA 固定治疗 HARRIS评分 髋关节功能 术中出血量 并发症发生率
原文传递
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聂治军 张文芳 +1 位作者 袁启令 常彦海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2015年6月—2016年8月采用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32 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 例、...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2015年6月—2016年8月采用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32 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 例、女14 例,年龄32 ~64 (52.4 ± 6.2)岁.退变性滑脱25 例,峡部裂性滑脱7 例;Ⅰ度滑脱26 例,Ⅱ度滑脱6 例;L3~4滑脱5例,L4~5滑脱17例,L5 ~S1 滑脱10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比较并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 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椎间隙平均高度、腰椎Cobb角和手术节段Cobb角,评价椎间孔恢复及腰椎矢状位曲度改变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根据Siepe标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3 ± 10.8) min,术中出血(85.2 ± 35.6) mL,术后引流量(34.7 ± 12.5) mL,术后(5.2 ± 1.8) d出院,显微镜术中使用时间(56.4 ± 8.2) min;均未出现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切口感染、融合器移位、下沉、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术后各时段腰痛VAS、腿痛VAS和ODI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05.080、148.420、493.080, P值均<0.05);术后各时间段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870, P值均<0.05).术后3 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0.4 ± 1.7) mm和(10.1 ± 1.8) mm,腰椎Cobb角分别为39.0°± 5.4°和38.6°± 7.3°,手术节段Cobb角分别为18.6°± 3.2°和18.0°± 5.1°,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7.310、33.820、3.950, 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腰椎滑脱获得复位;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7 例,良3 例,可2 例,优良率为93.8% (30/32);根据Siepe标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完全融合29例,可能融合3例.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可靠、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滑脱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腰椎滑脱症 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 显微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