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及其异构体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聂泽强 李晓云 +1 位作者 王英慧 马爻芳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6-148,152,共4页
目的探讨WT1基因及其4种异构体(±17AA,±KTS)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检测3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骨髓或外周血细胞的WT1基因表达情况,对其中WT1阳性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RQ-RT-PCR)检测... 目的探讨WT1基因及其4种异构体(±17AA,±KTS)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检测3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骨髓或外周血细胞的WT1基因表达情况,对其中WT1阳性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RQ-RT-PCR)检测WT1、WT1(+17AA)、WT1(+KTS)的表达量,并对其表达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例正常对照骨髓或外周血细胞未检出WT1基因表达;39例初治AL中有28例患者高表达WT1基因,阳性率71.8%,各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4种异构体的相对比例:+17AA/-17AA为(1.31±0.24)∶1,+KTS/-KTS(1.48±0.38)∶1;+17AA/-17AA,+KTS/-KTS比例的改变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分别以1.31∶1,1.48∶1为界,比例高者临床预后差(P<0.05);动态随访5例AL患者,WT1基因及其异构体相对比例初治和复发组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初治组和复发组无差别。结论 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异常高表达,检测WT1基因各亚型相对比例的改变可以判断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WT1基因 RQ-RT-PCR 异构体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2
作者 李清叶 聂泽强 《当代医学》 2023年第4期11-15,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诱导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例AML诱导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诱导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例AML诱导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病原菌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类型、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32例AML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感染患者中,伴发咳嗽21例,占比为65.63%;恶心呕吐22例,占比为68.75%;腹泻14例,占比为43.75%;寒战18例,占比为56.25%;水肿12例,占比为37.50%;黏膜破溃9例,占比为28.13%。感染部位明确22例,占比为68.75%,以呼吸道、血液占比较高,分别为45.45%、22.73%。病原菌类型:32例AML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36株,其中细菌34株,占比为94.44%,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比为66.67%,革兰氏阳性菌次之,占比为27.78%;真菌感染2株,占比为5.56%,均为假丝酵母菌。革兰氏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左氧氟沙星及磺胺甲恶唑有一定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及替加环素完全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0%;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噻肟高度耐药,耐药率为75.00%,对头孢呋辛、磺胺类磺胺甲恶唑高度敏感,敏感率均为75.00%,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及替加环素完全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0;革兰氏阳性菌中,CNS对青霉素、磺胺甲恶唑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100.00%、80.00%,对万古霉素及左氧氟沙星、利福平高度敏感,敏感率分别为100.00%、80.00%、8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完全耐药,耐药率为100.00%,对万古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磺胺甲恶唑、利福平完全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0%;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完全敏感,敏感率为100.00%,对氟康唑、伏立康唑有一定耐药性,耐药性均为50.00%。结论AML诱导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感染患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针对不同类型病原菌,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诱导化疗 感染 药敏试验
下载PDF
80例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临床特点和骨髓活检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董家蔷 张剑 +2 位作者 聂泽强 王京华 李晓云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3-605,608,共4页
目的研究继发性骨髓纤维化(SMF)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骨髓活检结果。方法80例SMF患者采用网状纤维染色(Gomori),并根据阳性结果判定纤维化程度。结果80例患者其主要病因为造血系统恶性疾病(87.5%),以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最多(占32.5%)。就诊... 目的研究继发性骨髓纤维化(SMF)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骨髓活检结果。方法80例SMF患者采用网状纤维染色(Gomori),并根据阳性结果判定纤维化程度。结果80例患者其主要病因为造血系统恶性疾病(87.5%),以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最多(占32.5%)。就诊时网状纤维阳性程度以"+ +"~"+ + +"为主。患者就诊时血红蛋白、血小板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初诊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应行骨髓活检检查,并在判断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骨髓活检,以判断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是否合并骨髓纤维化,判定患者病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纤维化 继发性 临床特点 骨髓活检 网状纤维染色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骨髓纤维化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剑 董家蔷 +3 位作者 聂泽强 王京华 李晓云 方敏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1-273,276,共4页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骨髓纤维化(MDS-MF)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进一步提高对MDS-MF的认识。方法患者初诊时做血常规、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并采用网状纤维染色(Gomori),根据阳性结果判定纤维化的程度。结果 MDS合并MF组分别在...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骨髓纤维化(MDS-MF)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进一步提高对MDS-MF的认识。方法患者初诊时做血常规、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并采用网状纤维染色(Gomori),根据阳性结果判定纤维化的程度。结果 MDS合并MF组分别在年龄、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数值上与MDS不合并MF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临床表现明显。Gomori染色阳性以"+++"为主。结论 MDS-MF是一种性质独立的临床病理类型,应与其他MDS亚型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纤维化 骨髓活检
下载PDF
WT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云 张剑 +5 位作者 徐萍 张延清 关悦 陈曦 聂泽强 辛延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6-528,共3页
目的研究WT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及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表达情况,探讨WT1基因与AL及MDS病情进展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0例AL患者(包括4例post MDS-AL患... 目的研究WT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及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表达情况,探讨WT1基因与AL及MDS病情进展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0例AL患者(包括4例post MDS-AL患者),48例MDS患者,1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WT1基因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 60例AL患者的WT1阳性率为73.3%,4例postMDS-AL患者的WT1阳性率100%,48例MDS患者WT1阳性率为27.1%,10例正常人的WT1阳性率0%。MDS组、post MDS-AL、对照组、实验组两两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组中的WT1阳性率为70.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组中的阳性率为83.3%,RA/RAS组WT1阳性率8.3%,RCMD组WT1阳性率7.1%,RAEB1组WT1阳性率33.3%,RAEB2组WT1阳性率53.3%。随着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增高,完全缓解(CR)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CR后复发又显著升高。动态随访7例AL患者、4例MDS患者,WT1基因随病情变化而改变基因表达。结论 WT1基因在AL、MDS均高表达,WT1基因的表达与疾病的进展呈正相关。其可作为临床上对AL、MDS病情的高危评估,预测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及动态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WT1基因 RT—PCR
下载PDF
WT1基因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鲍杰 李晓云 +1 位作者 方敏 聂泽强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0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1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WT1基因表达。结果 10例正常人未检测到WT1基因的表达。30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中有11例阳性(36....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0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1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WT1基因表达。结果 10例正常人未检测到WT1基因的表达。30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中有11例阳性(36.67%),根据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值分期,Ⅰ期未测到WT1基因阳性表达,Ⅱ期阳性率36.36%,Ⅲ期阳性率63.64%,对WT1基因的相对量分析发现从Ⅰ~Ⅲ期WT1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各期间均有差异。结论 RT-PCR检测WT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另外一个风险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WT1基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下载PDF
WT1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吕苏龙 方敏 +2 位作者 李晓云 聂泽强 鲍杰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6-578,共3页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检测25例MM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骨髓或外周血细胞的WT1基因的表达情况,用Tanon GIS2010系统分析PCR产物,并对其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正常对照骨髓或...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检测25例MM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骨髓或外周血细胞的WT1基因的表达情况,用Tanon GIS2010系统分析PCR产物,并对其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正常对照骨髓或外周血未检出WT1基因表达,25例MM中WT1的阳性率为36%,按Durie-Salmon分期后,其中Ⅰ期阳性率为0,Ⅱ期阳性率为24%,Ⅲ期阳性率为63.64%,治疗无效组中的阳性率为57.14%,WT1基因表达在MM的DS分期中呈现明显的阶段性。W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β2-微球蛋白水平分别在MM的DS分期中每两组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MM患者WT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β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且均与分期进展有关。动态观察2例MM的Ⅲ期患者,WT1基因与患者的分期不良预后有关。结论WT1基因可以作为MM的另一个评估指标,预测病情进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WT1基因 RT—PCR
下载PDF
WT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聂泽强 李晓云 +2 位作者 马爻芳 方敏 鲍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977-980,共4页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WT1基因与MDS发病及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8例MDS患者,4例MDS-AL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WT1基因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①4例MDS-AL患者...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WT1基因与MDS发病及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8例MDS患者,4例MDS-AL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WT1基因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①4例MDS-AL患者的WT1阳性率100%,10例正常人的WT1阳性率0%,48例MDS患者WT1阳性率为27.1%。MDS组、MDS-AL组、对照组两两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将MDS按IPSS分组,WT1mRNA的表达水平在高危与中危及低危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与低危组、中危Ⅰ组与中危Ⅱ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WT1基因表达水平与IPSS评分值有相关性(r=0.74,P<0.05)。③WT1基因表达水平与原始细胞百分数密切相关(r=0.66,P<0.05)。④动态随访2例MDS患者,随着疾病进展,WT1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结论:WT1基因在各类型MDS均高表达。WT1基因的表达与疾病的进展呈正相关,WT1基因表达情况与原始细胞百分比及IPSS评分均有明显相关性。其可作为临床上对MDS病情的高危评估,预测病情变化和动态监测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白血病 国际预后评分系统 WT1基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相关性
下载PDF
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与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聂泽强 马爻芳 +1 位作者 李乐 段丽祥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2期3781-3783,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临床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预后效果不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应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减轻病情程度,延长生存期限。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VCD)是临床... 多发性骨髓瘤是临床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预后效果不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应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减轻病情程度,延长生存期限。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VCD)是临床治疗骨髓瘤常用方案,能改善贫血、肾功异常、骨痛等临床症状,具有明显治疗效果,但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硼替佐米 地塞米松 临床对比研究 环磷酰胺 病情程度 沙利度胺
下载PDF
MCL-1与HMGB1对以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泽强 马爻芳 +1 位作者 李乐 段丽祥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914-917,共4页
目的:探讨髓样细胞白血病蛋白-1(MCL-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以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治疗的50例MM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外周血MCL-1、HMGB1水平与... 目的:探讨髓样细胞白血病蛋白-1(MCL-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以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治疗的50例MM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外周血MCL-1、HMGB1水平与D-S分期、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随着D-S分期提高,患者血清MCL-1、HMGB1水平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CL-1、HMGB1水平均与治疗疗效相关(P<0.05);MCL-1<60.21组、HMGB1<231.58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时间分别为39个月、37个月,分别高于MCL-1≥60.21组、HMGB1≥231.58组的33个月、3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CL-1、HMGB1水平是MM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MCL-1、HMGB1是MM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高MCL-1、HMGB1水平可提示较差的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样细胞白血病蛋白-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硼替佐米
下载PDF
以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爻芳 王锐 +3 位作者 聂泽强 李乐 段丽祥 侯相麟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第11期806-809,共4页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BDT)治疗骨髓瘤肾损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肾损伤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治疗的患者26例,观察用药后疗效及肾损害恢复情况。对其中9例患者行肾活组织...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BDT)治疗骨髓瘤肾损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肾损伤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治疗的患者26例,观察用药后疗效及肾损害恢复情况。对其中9例患者行肾活组织检查明确病理类型。结果:26例患者中,MM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76.9%,其中完全反应率为19.2%,非常好的部分反应率为30.8%,部分反应率为26.9%,肾功能恢复的总体反应率为76.9%。9例肾活检的病理分型分别为管型肾病5例,淀粉样变性4例。其中3例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治疗后仍有明显的低蛋白血症和非选择性蛋白尿,给予足量足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结论:BDT方案治疗伴有肾损害的MM患者安全、疗效好,且能很好逆转肾功能,不良反应可耐受。但是对有肾病综合征表现的患者给予足量足疗程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很好地改善低蛋白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肾损伤 低蛋白血症
下载PDF
改良DT-Vel与标准DT-Vel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比较
12
作者 段丽祥 聂泽强 侯相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3期3800-3802,共3页
目的:评估两种硼替佐米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4例MM患者采用改良及标准DT-Vel方法。结果:16例改良DT-Vel方案的患者,4例CR,5例PR,3例VGPR,2例MR,2例未评价,ORR为75.0%。相较18例标准DT-Vel方案患者4例CR,6例P... 目的:评估两种硼替佐米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4例MM患者采用改良及标准DT-Vel方法。结果:16例改良DT-Vel方案的患者,4例CR,5例PR,3例VGPR,2例MR,2例未评价,ORR为75.0%。相较18例标准DT-Vel方案患者4例CR,6例PR,4例VGPR,4例MR,ORR为77.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DT-Vel方案与标准DT-Vel方案疗效相当,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MM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爻芳 王锐 +1 位作者 聂泽强 侯相麟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19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APL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ATRA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ATRA+ATO进行治...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APL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ATRA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ATRA+ATO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完全缓解以及维持治疗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的变化;随访2年,比较两组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两组完全缓解(CR)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到CR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CR后的TC、TG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维持治疗后TC水平下降,TG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维持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C升高,TG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1、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ATO、柔红霉素联合治疗初治APL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血脂代谢相对较小,复发率更低,推荐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疗效 血脂
原文传递
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4
作者 段丽祥 王树叶 +7 位作者 柴建廷 侯相麟 聂泽强 李乐 马爻芳 赵丹 孙莹 邵文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9年第5期288-290,共3页
目的分析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5例RUNX1-RUNX1T1阳性AML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血常规、流式细胞术(FCM)、... 目的分析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5例RUNX1-RUNX1T1阳性AML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血常规、流式细胞术(FCM)、细胞遗传学结果及RUNX1-RUNX1T1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等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4例失访,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5.6个月(3.0~29.3个月)。21例患者均检出t(8;21)染色体异常,11例伴有其他染色体异常。5例患者获完全缓解(CR)停止治疗后,复查融合基因定量提示升高,但FCM及骨髓穿刺均未提示复发,而1~6个月后再次复查FCM及骨髓穿刺均提示复发,再行诱导缓解治疗。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年龄、初诊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与OS时间均无关(均P>0.05);性别及是否1个疗程治疗达CR是OS时间的影响因素(均P<0.05)。1个疗程达CR者中位OS时间为18.2个月,1个疗程未达CR者中位OS时间为8.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及是否1个疗程达CR对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OS有影响。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检测比FCM检测能够更早地监测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RUNX1-RUNX1T1融合基因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