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戊酸钠片联合托吡酯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聂琬琬 杨双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9期1697-1701,共5页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片联合托吡酯治疗脑梗死(CI)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温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CI后继发癫痫的患者。根据选择的治疗药物分为丙戊酸钠片组(n=46)和丙戊酸钠片及托吡酯组(n=46)。丙...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片联合托吡酯治疗脑梗死(CI)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温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CI后继发癫痫的患者。根据选择的治疗药物分为丙戊酸钠片组(n=46)和丙戊酸钠片及托吡酯组(n=46)。丙戊酸钠片组患者接受丙戊酸钠片治疗,丙戊酸钠片及托吡酯组患者接受丙戊酸钠片联合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脑电图异常、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结果与丙戊酸钠片组相比,丙戊酸钠片及托吡酯组总有效率升高(P<0.05)。治疗3个月后,与丙戊酸钠片组对比,丙戊酸钠片及托吡酯组脑电图异常率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CSS评分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丙戊酸钠片及托吡酯组CSS评分低于丙戊酸钠片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MoCA评分和GQOLI-74评分升高;治疗3个月后,丙戊酸钠片及托吡酯组MoCA评分和GQOLI-74评分高于丙戊酸钠片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戊酸钠片及托吡酯药物治疗CI后继发癫痫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脑电图异常率,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癫痫 托吡酯 丙戊酸钠片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双双 周雄俊 +1 位作者 聂琬琬 刘纯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1期1905-1906,共2页
目的探讨脑血栓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脑血栓患者作对照研究,随机抽取43例作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分析两组神经功能、凝血指标,对比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脑血栓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脑血栓患者作对照研究,随机抽取43例作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分析两组神经功能、凝血指标,对比疗效,探讨尿激酶溶栓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s-CRP、TNF-α、IL-6指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三项指标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hs-CRP、TNF-α、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针对脑血栓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减少炎性因子表达,改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尿激酶溶栓 神经功能 梗死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纯星 聂琬琬 刘小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9期97-99,共3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尿激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后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大脑前、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促进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脑血流状态,抑制神经细胞进一步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尿激酶 丁苯酞注射液
下载PDF
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双双 周雄俊 +1 位作者 聂琬琬 刘纯星 《中国民康医学》 2019年第18期139-141,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急性CW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病情状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为病情进展,各体征指标持续恶化患者,对照组为病情稳定,但各体征指标未恢复至... 目的:分析急性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急性CW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病情状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为病情进展,各体征指标持续恶化患者,对照组为病情稳定,但各体征指标未恢复至正常标准患者。比较两组临床相关信息,总结导致CWI病情进展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史、血压降低、皮质型CWI、皮质下型梗死、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颅内外动脉多发中重度狭窄、颈部血管易损斑块、白细胞增高、入院NIHSS评分、吸烟史为急性CWI病情进展的独立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质下型梗死、颅内外动脉多发中重度狭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颈部血管易损斑块、血压降低、合并糖尿病史为CWI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CWI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为皮质下型梗死、颅内外动脉多发中重狭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颈部血管易损斑块、血压降低和合并糖尿病病史,临床可针对性给予干预措施,以稳定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卒中 分水岭脑梗死 皮质下型梗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雄俊 张永利 +2 位作者 聂琬琬 耿利敏 郝国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第7期78-79,共2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日益增多,加之人们饮食结构、作息习惯的改变,我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升高又使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诱发脑卒中高发病证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进一步探究颅内动脉粥样...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日益增多,加之人们饮食结构、作息习惯的改变,我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升高又使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诱发脑卒中高发病证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进一步探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治疗方法十分必要。本文对血管介入疗法在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方面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 并发症 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脑卒中慢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刘纯星 朱春勇 +2 位作者 聂琬琬 杨富珍 杨双双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7年第6期776-778,共3页
目的调查本地区脑卒中慢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温县人民医院附近4个社区中脑卒中病程≥1年的患者,选用简易精神状态测评量表(MMSE)评估患者智力水平,对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患者进一步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目的调查本地区脑卒中慢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温县人民医院附近4个社区中脑卒中病程≥1年的患者,选用简易精神状态测评量表(MMSE)评估患者智力水平,对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患者进一步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FM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F-36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病程、婚姻状况、受教育情况、居住情况、月收入)以及脑卒中类型、并发疾病情况,统计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获得满足条件并完成调查的脑卒中慢性期患者156例,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57.7%(90/156),其中轻度抑郁35.9%、中度抑郁11.5%、重度抑郁10.3%。不同年龄段、婚姻状况、受教育情况、居住情况、月收入的脑卒中慢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病程、诊断类型的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无配偶、受教育程度较低、独居、月收入较低是卒中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地区脑卒中慢性期患者抑郁发生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应重视对合并卒中后高危抑郁群体的监督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慢性期 抑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