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马豆素全合成新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聂礼飞 巴杭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54-1361,共8页
综述了近几十年来苦马豆素合成方法;概括了合成苦马豆素的关键中间体,主要包括吲哚里西啶环、二环内酰胺、环烯胺及吡喃酮化合物;讨论了它们的反应原料、实验步骤及其收率.
关键词 苦马豆素 吲哚里西啶 不对称合成
下载PDF
一枝蒿酮酸苄酯类衍生物的合成、体外抗流感病毒和单纯Ⅰ,Ⅱ型疱疹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雍建平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聂礼飞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40-1644,共5页
为了提高一枝蒿酮酸的生物活性,以一枝蒿酮酸和取代苄醇为原料.在偶联剂DCC/DMAP的作用下,合成了10种一枝蒿酮酸苄酯衍生物2a~2j,所合成的化合物均经过IR,1HNMR,ESI-MS等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2a~2j进行了初步的体外... 为了提高一枝蒿酮酸的生物活性,以一枝蒿酮酸和取代苄醇为原料.在偶联剂DCC/DMAP的作用下,合成了10种一枝蒿酮酸苄酯衍生物2a~2j,所合成的化合物均经过IR,1HNMR,ESI-MS等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2a~2j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抗A,B型流感病毒和单纯Ⅰ,Ⅱ型疱疹病毒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A,B型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e抑制A3,B型流感病毒的IC50值分别为5.5,5.5μmol/L,化合物2i抑制A型流感病毒IC50值为:7.8μmol/L,化合物2e和2i可作为抗流感病毒的先导化合物;大部分化合物在0.1μg/mL浓度下对Ⅰ,Ⅱ型疱疹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一枝蒿酮酸苄酯衍生物 流感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活性研究
下载PDF
野西瓜低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6
3
作者 曾艳 李玲 +1 位作者 聂礼飞 张金敏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确定野西瓜低聚糖提取工艺参数并测定其含量。方法: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乙醇浓度进行了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野西瓜中低聚糖含量。结果:影响野西瓜低聚糖提取率的4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时... 目的:确定野西瓜低聚糖提取工艺参数并测定其含量。方法: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乙醇浓度进行了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野西瓜中低聚糖含量。结果:影响野西瓜低聚糖提取率的4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70min、料液比1/25、乙醇浓度80%,在此实验条件下低聚糖得率为3.70%。结论:实验结果为野西瓜低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西瓜 低聚糖 提取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吴茱萸碱衍生物血管舒张活性评价及分子对接模拟研究
4
作者 周静 高冬梅 +4 位作者 张玫倩 高宇飞 聂礼飞 王婷 王川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10期15-20,29,共7页
合成了6个吴茱萸碱衍生物5a-5f,并通过血管环实验、CCK-8细胞增殖实验、内皮细胞毒性实验对其血管舒张活性、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了吴茱萸碱与高血压的关联靶点,通过分子对接分析了高活性衍生物5a与5个关联靶点... 合成了6个吴茱萸碱衍生物5a-5f,并通过血管环实验、CCK-8细胞增殖实验、内皮细胞毒性实验对其血管舒张活性、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了吴茱萸碱与高血压的关联靶点,通过分子对接分析了高活性衍生物5a与5个关联靶点的相互作用模式。结果表明,吴茱萸碱衍生物5a-5f均对苯肾上腺素预收缩的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具有舒张作用,其中衍生物5a的舒张作用最强;吴茱萸碱衍生物5a-5f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性相比吴茱萸碱有所改变,其中衍生物5a、5c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性有所下降;衍生物5a对内皮细胞HUVEC的损伤比吴茱萸碱略小;筛选出吴茱萸碱与高血压的关联靶点5个,活性较高的衍生物5a与这5个关联靶点的结合能均较高,可以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和碳氢相互作用等多种方式进行对接,表明这类吴茱萸碱衍生物很可能通过多靶点共同作用而具有了较高的血管舒张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衍生物 细胞毒性 血管舒张活性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二氢噁唑并[5,4-d]吡咯并[1,2-a]嘧啶酮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5
作者 曾艳 聂礼飞 +4 位作者 牛超 阿依提拉·麦麦提江 Khurshed Bozorov 赵江瑜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3-556,共14页
以天然产物脱氧鸭嘴花酮生物碱为基础,通过生物电子等排手段,设计并合成了40个二氢噁唑并[5,4-d]吡咯并[1,2-a]嘧啶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进行了确证,并对该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的关键步骤影响因素和构效关系进行... 以天然产物脱氧鸭嘴花酮生物碱为基础,通过生物电子等排手段,设计并合成了40个二氢噁唑并[5,4-d]吡咯并[1,2-a]嘧啶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进行了确证,并对该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的关键步骤影响因素和构效关系进行了探讨.使用噻唑蓝(MTT)法对该系列化合物的3种肿瘤细胞(MCF-7、Hela、A549)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琼脂打孔法对该系列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也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2-(萘-1-基)-6,7-二氢噁唑并[5,4-d]吡咯并[1,2-a]嘧啶-9(5H)-酮(E12)和2-(4-(三氟甲氧基)苯基)-6,7-二氢噁唑并[5,4-d]吡咯并[1,2-a]嘧啶-9(5H)-酮(E39)对He La和MCF-7有较强的抗肿瘤增殖活性,半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4.59±0.10)和(6.89±1.26)μmol·L^(-1);2-((3R,5R,7R)-金刚烷基-1-基)-6,7-二氢噁唑并[5,4-d]吡咯并[1,2-a]嘧啶-9(5H)-酮(E6)和2-(3,5-二氯苯基)-6,7-二氢噁唑并[5,4-d]吡咯并[1,2-a]嘧啶-9(5H)-酮(E28)对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噁唑并嘧啶酮 合成 生物电子等排 抗肿瘤活性 抗菌活性 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2,5-二氨基噻吩-3,4-二羧酸二乙酯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6
作者 张维舒 聂礼飞 +2 位作者 Khurshed Bozorov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赵江瑜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43-2552,共10页
以含硫杂环噻吩为母核,设计并合成了30个2,5-二氨基噻吩-3,4-二羧酸二乙酯衍生物,经^(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结构确证.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该系列化合物对HeLa(人宫颈癌)、HT-29(人结肠癌)、A549(人非小细胞肺癌)、HepG2(人肝... 以含硫杂环噻吩为母核,设计并合成了30个2,5-二氨基噻吩-3,4-二羧酸二乙酯衍生物,经^(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结构确证.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该系列化合物对HeLa(人宫颈癌)、HT-29(人结肠癌)、A549(人非小细胞肺癌)、HepG2(人肝癌)四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抗增殖活性,其中2-(4-(三氟甲氧基)苯甲酰胺基-5-(5-硝基噻吩-2-基)亚甲基氨基噻吩-3,4-二羧酸二乙酯(C25)对HT-29、A549两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明显的抗增殖活性,IC_(50)值分别为(0.35±0.07)和(0.66±0.09)μmol/L;2-(3-(三氟甲基)苯甲酰胺基)-5-(5-硝基噻吩-2-基)亚甲基氨基噻吩-3,4-二羧酸二乙酯(C29)对HT-29、HepG2两种肿瘤细胞也表现出明显的抗增殖活性,IC_(50)值分别为(0.47±0.03)和(0.41±0.04)μmol/L,其抑制活性均优于阳性对照药阿霉素(DOX)[对HT-29、A549、HepG2的IC_(50)值分别为(1.15±0.03)、(0.86±0.07)、(0.86±0.02)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二氨基噻吩-3 4-二羧酸二乙酯 抗肿瘤活性 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1,2,3-三氮唑并[4,5-d]嘧啶酮三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7
作者 刘奇 聂礼飞 +1 位作者 BOZOROV Khurshed 赵江瑜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945-954,共10页
目的设计合成天然产物deoxyvasicinone和mackinazolinone类似物1,2,3-三氮唑并[4,5-d]嘧啶酮三环系列化合物,以期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采用商业易得的苯胺为起始原料,通过重氮化、[3+2]环加成、催化环化等步骤合成了27个结... 目的设计合成天然产物deoxyvasicinone和mackinazolinone类似物1,2,3-三氮唑并[4,5-d]嘧啶酮三环系列化合物,以期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采用商业易得的苯胺为起始原料,通过重氮化、[3+2]环加成、催化环化等步骤合成了27个结构新颖的三环类化合物;采用MTT法(以阿霉素作为阳性对照物),对宫颈癌(HeLa)、人结肠癌(HT-29)和乳腺癌(MCF-7)3种肿瘤细胞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体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HeLa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i抑制活性最佳,其IC_(50)值为17.90±0.99μmol·L^(-1),化合物5e对HT-29细胞也表现出一定的增殖抑制活性,其IC_(50)值为43.58±2.91μmol·L^(-1)。结论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三环体系中脂肪氮杂环为六元环(n=2)时活性较七元环(n=3)和五元环(n=1)好,且当苯环上含有氯原子、溴原子时,有利于提高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3-三氮唑并[4 5-d]嘧啶酮 抗肿瘤 衍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