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出死亡阴影——《白噪音》之精神生态研究
1
作者 聂祝琳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6年第2期47-52,共6页
《白噪音》生动描绘了后现代美国幽灵般徘徊的原始情感:死亡恐惧。它与后现代加剧的精神生态危机密切相关。在消费、高新科技、大众传媒的围剿中,个体精神不但被"解蔽式"人类中心主义观迷惑,加速与自然的疏离,而且被物化的世界反噬,... 《白噪音》生动描绘了后现代美国幽灵般徘徊的原始情感:死亡恐惧。它与后现代加剧的精神生态危机密切相关。在消费、高新科技、大众传媒的围剿中,个体精神不但被"解蔽式"人类中心主义观迷惑,加速与自然的疏离,而且被物化的世界反噬,与自我异化,使死亡话题成为一大禁区。本文旨在先破后立,透过《白噪音》的批判性言辞挖掘德里罗对摆脱死亡恐惧、回归和谐精神生态的希冀,浅析《白噪音》为后现代人走出死亡阴影提供的建议和建构和谐精神生态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罗 《白噪音》 死亡恐惧 精神生态
下载PDF
戴夫·艾格斯小说《国王的全息图》中的当代旅行叙事
2
作者 聂祝琳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15-24,共10页
戴夫·艾格斯的《国王的全息图》以美国主人公在沙特阿拉伯的后“9·11”跨国商务旅行为主要情节,对全球化时代美国面临的经济、政治、文化问题展开思考。主人公的沙特阿拉伯旅行既是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衰落的美国中产阶级追逐... 戴夫·艾格斯的《国王的全息图》以美国主人公在沙特阿拉伯的后“9·11”跨国商务旅行为主要情节,对全球化时代美国面临的经济、政治、文化问题展开思考。主人公的沙特阿拉伯旅行既是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衰落的美国中产阶级追逐美国梦的幻灭之旅,也是在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参照下美国例外论的消解之旅。同时,主人公作为美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受害者身份及其对传统制造业的怀旧情结亦保障了小说中“帝国之眼”的隐蔽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夫·艾格斯 《国王的全息图》 美国梦 美国例外论 “帝国之眼”
原文传递
解构“我们”的神话——《屈服》对后“9·11”美国国家特性的再思考
3
作者 聂祝琳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1年第3期75-84,共10页
艾米·沃德曼的处女作《屈服》是美国后"9·11"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虚构"9·11""归零地"纪念馆匿名竞稿风波,通过聚焦创伤阴影下纪念馆评审团的内部争议,背离美国信念的遇难者家属等级划... 艾米·沃德曼的处女作《屈服》是美国后"9·11"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虚构"9·11""归零地"纪念馆匿名竞稿风波,通过聚焦创伤阴影下纪念馆评审团的内部争议,背离美国信念的遇难者家属等级划分,以及美国穆斯林主人公在"恐伊症"症候下的身份认同困境,解构了后"9·11"时代"我们"的神话,对主流话语阐释的美国国家特性的霸权性、虚伪性与排外性展开了批判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 美国国家特性 创伤 美国信念 恐伊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