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肠线与聚乙丙交酯线埋入大鼠“足三里”穴区局部时效性刺激效应的机制
1
作者 叶婷婷 梁欣 +4 位作者 李丽红 聂红昉 侯珣瑞 周梦丹 钟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605-4611,共7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观察发现,临床常用羊肠线、聚乙丙交酯线埋入正常人体“足三里”穴后穴区局部表现出时效性炎性刺激效应且具有线体差异性,其背后的参与机制尚有待研究。目的:观察羊肠线、聚乙丙交酯线分别埋入大鼠“足三里”后穴区连续... 背景:课题组前期观察发现,临床常用羊肠线、聚乙丙交酯线埋入正常人体“足三里”穴后穴区局部表现出时效性炎性刺激效应且具有线体差异性,其背后的参与机制尚有待研究。目的:观察羊肠线、聚乙丙交酯线分别埋入大鼠“足三里”后穴区连续时间点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白三烯B4及缓激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羊肠线组(50只)、聚乙丙交酯线组(50只)。空白组不进行埋线处理,另两组在大鼠左侧“足三里”穴埋入相应线体1次,埋线后8 h及3,7,14,21 d,采集左侧“足三里”穴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穴区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的表达,ELISA法检测穴区组织白三烯B4、缓激肽含量。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组比较,羊肠线组埋线后8 h、3 d、7 d、14 d、21 d穴区组织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表达及缓激肽、白三烯B4含量升高(P<0.05);聚乙丙交酯线组埋线后8 h、3 d、7 d、14 d穴区组织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升高(P<0.05),埋线后8 h、3 d、7 d穴区组织的缓激肽含量升高(P<0.05),埋线后8 h、3 d、7 d、14 d、21 d穴区组织的白三烯B4含量升高(P<0.05);②与聚乙丙交酯线组比较,羊肠线组埋线后7,14,21 d穴区组织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升高(P<0.05),埋线后8 h、3 d、7 d、14 d、21 d穴区组织的5-羟色胺表达升高(P<0.05),埋线后8 h、3 d、14 d、21 d穴区组织的白三烯B4及缓激肽含量升高(P<0.05);③结果表明,羊肠线埋入大鼠“足三里”后引起穴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白三烯B4和缓激肽的变化,聚乙丙交酯线埋入“足三里”后引起穴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白三烯B4和缓激肽的变化,可能是穴位埋线后穴区局部时效性刺激效应的参与机制之一,并且两种线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羊肠线 聚乙丙交酯线 足三里 时效性刺激效应 穴位启动机制
下载PDF
CR系统在术中胆道造影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聂红昉 曹军 郑俞平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66-167,共2页
关键词 胆道疾病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手术期间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玲 许虹 +1 位作者 聂红昉 唐家强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 肝癌 介入疗法 护理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亚婷 范光明 +4 位作者 沈金丹 谢弘 张飘尘 阮志兵 聂红昉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探讨DCE-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30例乳腺良性病灶患者(对照组)和3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均进行DCE-MRI检查,观察2组患者乳腺病灶形...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探讨DCE-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30例乳腺良性病灶患者(对照组)和3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均进行DCE-MRI检查,观察2组患者乳腺病灶形态特征、强化模式和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结果:对照组病灶形态以类圆形为主、边缘多光滑、增强后多为均匀强化,乳腺癌组病灶形态以分叶状为主、边缘多有毛刺、强化后多为不均匀强化,2组患者的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4、52.86、41.99,P<0.05);对照组病灶T1C曲线主要为Ⅰ型,乳腺癌组主要为Ⅲ型曲线,2组患者的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5,P<0.05)。结论:DCE-MRI检查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良恶性病变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形态学特征 强化模式 时间-信号曲线
下载PDF
3.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观察α-硫辛酸对帕金森病患者黑质的铁螯合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蔡立君 詹玮 +4 位作者 李旭红 廖欣 黄明明 聂红昉 焦玲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821-825,共5页
目的:应用3.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了解α-硫辛酸(LA)对帕金森病(PD)患者黑质的铁螯合作用。方法:选取PD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研究组给予LA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予... 目的:应用3.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了解α-硫辛酸(LA)对帕金森病(PD)患者黑质的铁螯合作用。方法:选取PD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研究组给予LA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予GM 1治疗,应用SWI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黑质相位值变化以评估LA的铁螯合作用。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黑质相位值升高,铁沉积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黑质相位值无明显变化,铁沉积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黑质致密带(SNc)宽度、黑质(SN)宽度、SNc/中脑直径、SN面积平均值,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SWI检查可评估LA治疗PD对黑质铁沉积的影响,LA是有效治疗PD的金属螯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螯合疗法 帕金森病 黑质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对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亚婷 范光明 +3 位作者 黄曌殊 张飘层 阮志兵 聂红昉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早期疗效评估的可行性。方法:根据NAC第1周期结束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指数(FA)值的变化幅度,将30例患者(共有38个病灶)分为反应组和相对无反应组,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早期疗效评估的可行性。方法:根据NAC第1周期结束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指数(FA)值的变化幅度,将30例患者(共有38个病灶)分为反应组和相对无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NAC前及第1周期结束时肿瘤的最大径线、ADC值及FA值。结果:30例患者中反应组23例,共29个病灶,相对无反应组7例,共9个病灶;反应组NAC第1周期结束时肿瘤最大径较NAC前减小,ADC值较NAC前升高,FA值较NAC前明显下降(P<0.05);而相对无反应组NAC前及第1周期结束时肿瘤最大径、ADC、FA值变化不显著(P>0.05),反应组NAC前ADC值低于相对无反应组(P<0.05);反应组NAC前FA值略低于相对无反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ADC值和FA值的变化可作为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新辅助化疗 疗效
下载PDF
MRI对产前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许莉 段庆红 聂红昉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844-847,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产前胎盘植入(PIA)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产前PIA患者的MRI资料,记录MRI检查时显示的胎盘形态、位置、信号均匀程度及子宫壁、相邻器官受累情况,将手术或病理诊断结果与产前MRI图像特征进行比较,评价MRI...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产前胎盘植入(PIA)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产前PIA患者的MRI资料,记录MRI检查时显示的胎盘形态、位置、信号均匀程度及子宫壁、相邻器官受累情况,将手术或病理诊断结果与产前MRI图像特征进行比较,评价MRI对产前PIA的诊断符合率及漏诊率。结果:14例MRI产前诊断PIA,与手术或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符合率77.8%(14/18),MRI影像主要表现为胎盘、子宫交界不清,肌层内T2WI高信号带,胎盘组织内出现T2WI低信号带,胎盘内或其下多发迂曲扩张血管影,子宫下段局限性膨隆;4例MRI产前未能诊断PIA,与手术或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漏诊率22.2%(4/18),均属于粘连型PIA。结论:产前MRI对PIA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超声检查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侵入性 产前诊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内胆管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晶 聂红昉 肖润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2期2819-2820,共2页
选取我院肝脏胆管错构瘤患者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例患者均表现肝脏实质内多发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变,部分病灶位于肝脏边缘,病灶直径4.3±2.2mm。其中病灶仅位于肝右叶2例,肝左、右叶均有病... 选取我院肝脏胆管错构瘤患者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例患者均表现肝脏实质内多发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变,部分病灶位于肝脏边缘,病灶直径4.3±2.2mm。其中病灶仅位于肝右叶2例,肝左、右叶均有病变7例。8例患者CT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欠清晰或模糊病灶,其中4例增强后病变无强化,但病变范围及形态显示更清晰;4例患者MRI检查提示T2WI呈肝内多发高或明显高信号;MRCP检查示肝区多发高信号囊状病灶,呈串珠样网状分布,与胆管不相通。肝内胆管错构瘤多发较单发常见,以弥漫性分布多个肝段多见,在CT、MRI影像学表现上呈囊样病变,形态各异,有一定的特征性。肝脏胆管错构瘤行核磁共振检查,特别是MRCP,更能显示出该病的特点,对疾病做出明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 错构瘤 影像学
下载PDF
散发型克雅病6例的MRI诊断
9
作者 陈静 李晶 聂红昉 《贵州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562-564,共3页
与疯牛病有关的人类疾病称为新变异型人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ease,CJD),是一种慢性、退行性、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该病是由具有传染性的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感染所引起的以海绵样变性为病理特征的亚急性或慢性... 与疯牛病有关的人类疾病称为新变异型人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ease,CJD),是一种慢性、退行性、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该病是由具有传染性的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感染所引起的以海绵样变性为病理特征的亚急性或慢性海绵样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雅病 MRI诊断 散发型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protein 海绵样脑病 海绵样变性 人类疾病
下载PDF
磁共振T2-mapping检查成人正常膝关节半月板的T2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鹏翅 宋玲玲 +2 位作者 聂红昉 黄明明 眭贺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337-133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检查成人正常膝关节半月板T2值的范围及其差异。方法:对30例健康自愿者膝关节半月板,行常规磁共振(MR)扫描及多回波自旋回波序列T2-mapping检查,观察双侧膝关节各半月板前、后角T2值的正常参考范围,比较膝关... 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检查成人正常膝关节半月板T2值的范围及其差异。方法:对30例健康自愿者膝关节半月板,行常规磁共振(MR)扫描及多回波自旋回波序列T2-mapping检查,观察双侧膝关节各半月板前、后角T2值的正常参考范围,比较膝关节各半月板前、后角T2值。结果:T2-mapping检查得到双侧膝关节半月板前、后角的T2值参考范围,双膝内侧半月板前角与后角、外侧半月板的前角与后角的T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得出正常人膝关节半月板T2值的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半月板 胫骨 参考值 膝关节
全文增补中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穴位埋线临床近十年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玲 梁欣 +4 位作者 侯珣瑞 聂红昉 周梦丹 李丽红 叶婷婷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21期12-16,共5页
目的:梳理近十年国内外穴位埋线临床研究,探究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水平,总结规律,为穴位埋线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近十年(2010-2020年)穴位埋线临床研究文献,并分类进行计量分... 目的:梳理近十年国内外穴位埋线临床研究,探究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水平,总结规律,为穴位埋线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近十年(2010-2020年)穴位埋线临床研究文献,并分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①年发文量:共纳入1196篇期刊论文,其中中文文献1181篇,英文文献15篇,年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②作者发文量及发文地区:纳入文献由998名研究人员撰写,发文量居前5位的作者发文均不超过10篇,核心作者仅占总发文人数的3.91%;发文地区以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浙江省为主。③发文期刊:《上海针灸杂志》的发文量最多(97篇),其次是《中国针灸》(61篇);发文量居前20位的期刊中仅有2种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有8种,普刊有10种。④基金资助:有522篇文献(43.65%)获得基金资助,基金类别以省市级为主(69.42%),国家级基金资助仅占10.64%。⑤样本量:文献的样本量以51~100例为主(69.06%),样本量频次居前3位依次为:60例(244篇)、80例(85篇)、90例(76篇)。⑥治疗病种:病种多样,治疗频次较多的疾病依次是肥胖症137次(11.45%)、中风相关疾病68次(5.69%)、多囊卵巢综合征59次(4.93%)。⑦不良反应:195篇(16.30%)文献明确记录了埋线后的不良反应,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穴位埋线临床研究前景广阔,日益受到重视。但现有临床研究水平和层次较低,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现状分析 文献计量学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运用MRI T2-mapping动态观察埋植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刺激效应的特点 被引量:11
12
作者 聂红昉 梁欣 侯珣瑞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5-609,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微创埋线后线体对正常人体不同穴位刺激效应的变化特点及其差异性,为微创埋线疗法间隔周期提供参考依据,并探讨磁共振成像(MRI)T2-mapping技术在观察穴位埋植后埋植材料对人体经穴刺激效应的可行性。方法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 目的动态观察微创埋线后线体对正常人体不同穴位刺激效应的变化特点及其差异性,为微创埋线疗法间隔周期提供参考依据,并探讨磁共振成像(MRI)T2-mapping技术在观察穴位埋植后埋植材料对人体经穴刺激效应的可行性。方法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三阴交、足三里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T2-mapping 8回波序列MRI图像,将所得8回波系列图像利用Func Tool软件生成T2-Mapping图像,测量埋线局部T2值,分析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埋线局部T2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比较埋植线体在三阴交和足三里穴中吸收状况。结果与埋线前相比,2穴埋线后第8小时、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T2值皆明显升高(P<0.01);埋线后第21天、第28天、第35天的T2值与埋线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埋线后2穴T2值峰值均出现在埋线后第3天,其中足三里穴T2值峰值较三阴交穴高,T2值下降幅度较三阴交穴大,但2穴T2值下降至接近埋线前的时间周期基本一致,均为21 d左右。结论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微创埋线后,线体在2穴内吸收周期无显著差异,均为21 d左右,相同埋线条件下,在人体四肢部实施微创埋线时埋线间隔周期的选择可以此为参考。MRI T2-mapping技术用于观察穴位埋植后埋植线体对人体刺激效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植线体 正常人体经穴 刺激效应 线体吸收周期 磁共振成像r112图
原文传递
运用磁共振T2图动态观察正常人体足三里穴微创埋线后线体对局部的刺激效应 被引量:13
13
作者 梁欣 聂红昉 +1 位作者 候珣瑞 吕明庄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6-360,共5页
目的:在体、动态观察分析微创埋线后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刺激效应的时效特点,为微创埋线疗法间隔周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磁共振(MR)扫描技术,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足三里穴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局部轴位T2 加权(T2 WI... 目的:在体、动态观察分析微创埋线后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刺激效应的时效特点,为微创埋线疗法间隔周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磁共振(MR)扫描技术,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足三里穴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局部轴位T2 加权(T2 WI)压脂像及T2 图(T2 -mapping)8回波序列MR图像,所得8回波系列图像利用FuncTool软件生成T2 -mapping图像后测量埋线局部T2 值,分析足三里穴微创埋线后局部T2 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 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果:与埋线前相比,埋线后8h局部T2 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 值开始升高,埋线后第3日局部T2 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 值明显升高,埋线后第7、14日局部T2 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 值较埋线后第3日下降,但仍高于埋线前,至埋线后第21、28、35天,埋线局部T2 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 值下降至接近埋线前。T2 值经统计学处理显示:埋线后8h,第3、7、14天皆明显高于埋线前(P<0.01);埋线后第21、28、35天与埋线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行微创埋线后,线体对足三里穴的刺激效应周期为21d左右。相同条件下施行微创埋线时,选用与足三里穴结构相近的穴位,其埋线间隔周期以21d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埋线 磁共振成像 T2图 足三里穴
原文传递
微创埋线后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刺激效应的时效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梁欣 聂红昉 侯珣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7-611,共5页
目的:在体动态观察微创埋线后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刺激效应的时效特点,为微创埋线疗法间隔周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MRI扫描技术采集8例健康受试者左侧三阴交穴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局部T2WI压脂像及T2Mapping 8回波序列... 目的:在体动态观察微创埋线后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刺激效应的时效特点,为微创埋线疗法间隔周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MRI扫描技术采集8例健康受试者左侧三阴交穴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局部T2WI压脂像及T2Mapping 8回波序列MRI图像,8回波系列图像再利用FuncTool软件生成T2 Mapping图像后,测量埋线局部T2均值,分析三阴交穴微创埋线后局部T2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均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果:与埋线前相比,埋线后8h局部T2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均值开始升高(P<0.01),埋线后第3、7d局部T2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均值明显升高(均P<0.01);埋线后第14d局部T2WI压脂像信号及T2均值较前两个时间点下降,但仍高于埋线前(均P<0.01);埋线后第21、28、35d,埋线局部T2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均值下降至接近埋线前(均P>0.05)。结论:三阴交穴施行微创埋线后,线体对三阴交穴的刺激效应周期约为21d。相同条件下施行微创埋线时,选用与三阴交穴组织结构相近的穴位,其埋线间隔周期的选择可以21d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埋线 刺激效应 磁共振成像T2图 疗程
原文传递
羊肠线、PGLA线埋入对健康大鼠“足三里”穴区皮肤肥大细胞、P物质及组胺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钰嘉 李丽红 +5 位作者 侯珣瑞 聂红昉 梁欣 张倩 程玲 叶婷婷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4-950,共7页
目的:观察羊肠线、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线埋入健康大鼠“足三里”穴区对局部皮肤肥大细胞(MC)激活及P物质(SP)、组胺(H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穴位埋线时效性刺激效应的机制,为深入研究穴位埋线源头启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160只SPF... 目的:观察羊肠线、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线埋入健康大鼠“足三里”穴区对局部皮肤肥大细胞(MC)激活及P物质(SP)、组胺(H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穴位埋线时效性刺激效应的机制,为深入研究穴位埋线源头启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1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空刺组(50只)、羊肠线组(50只)和PGLA线组(50只),各干预组再随机分为干预后8 h、3 d、7 d、14 d、21 d5个时间点亚组,每亚组10只。各干预组于左侧“足三里”分别实施埋线针空刺、羊肠线埋入、PGLA线埋入1次。空白组于干预前1 d、其余组分别于干预后对应时间点取左侧“足三里”穴区皮肤及皮下结缔组织,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MC计数及脱颗粒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P、HA阳性细胞表达。结果:各干预组亚组MC计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羊肠线组、PGLA线组各亚组间MC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LA线埋入后8 h组MC计数多于羊肠线埋入后8 h组(P<0.05),PGLA线埋入后21 d组MC计数少于羊肠线埋入后21 d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空刺后8 h、3 d组,羊肠线埋入后8 h、3 d、7 d组,PGLA线埋入后8 h、3 d、7 d、14 d组MC脱颗粒率均升高(P<0.01,P<0.05,P<0.001);羊肠线组、PGLA线组各亚组间MC脱颗粒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埋线组同时间点MC脱颗粒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空刺后8 h组,羊肠线埋入后8 h、3 d、7 d、14 d组,PGLA线埋入后3 d、7 d、14 d组SP阳性细胞表达均增加(P<0.001,P<0.05)。羊肠线埋入后7 d组SP阳性细胞表达多于羊肠线埋入后8 h组(P<0.05),羊肠线埋入后14 d组SP阳性细胞表达少于羊肠线埋入后7 d组(P<0.001);PGLA线埋入后7 d组SP阳性细胞表达多于PGLA线埋入后3 d组(P<0.05),PGLA线埋入后14 d组SP阳性细胞表达少于PGLA线埋入后7 d组(P<0.01)。两埋线组同时间点SP阳性细胞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空刺后8 h、3 d组,羊肠线埋入后8 h、3 d、7 d、14 d组,PGLA线埋入后8 h、3 d、7 d、14 d、21 d组HA阳性细胞表达均增加(P<0.001,P<0.01,P<0.05)。羊肠线埋入后14 d组HA阳性细胞表达少于羊肠线埋入后7 d组(P<0.05);PGLA线埋入后3 d组HA阳性细胞表达多于PGLA线埋入后8 h(P<0.05),PGLA线埋入后14 d组HA阳性细胞表达少于PGLA线埋入后7 d组(P<0.05)。PGLA线埋入后3 d组HA阳性细胞表达多于羊肠线埋入后3 d组(P<0.05)。结论:羊肠线、PGLA线埋入健康大鼠“足三里”穴区可引起局部皮肤MC、SP及HA变化,可能是埋线后穴位局部时效性刺激效应的机制之一,且不同线体之间有一定差异;以MC介导、SP及HA共同参与的穴区局部适度炎性反应可能是穴位埋线效应的源头启动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足三里 肥大细胞 P物质 组胺 时效性刺激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羊肠线埋入对大鼠“足三里”穴区巨噬细胞CD68、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倩 李丽红 +6 位作者 侯珣瑞 梁欣 卢雨微 聂红昉 王钰嘉 程玲 叶婷婷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1-685,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足三里”穴区羊肠线埋入后局部巨噬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埋线后穴位局部初始应答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羊肠线埋线组50只、埋线针空刺组50只... 目的:观察大鼠“足三里”穴区羊肠线埋入后局部巨噬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埋线后穴位局部初始应答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羊肠线埋线组50只、埋线针空刺组50只,羊肠线埋线组、埋线针空刺组又随机分为干预后8 h,3、7、14、21 d组,每组10只。羊肠线埋线组进行“足三里”羊肠线埋线1次,埋线针空刺组进行“足三里”空刺1次。对应时间点采集各组“足三里”穴区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穴区巨噬细胞CD68的表达,ELISA法检测“足三里”穴区组织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与同时点空白组比较,羊肠线埋线组埋线后8 h,3、7、14、21 d穴区组织TNF-α、IL-1β含量及巨噬细胞CD68表达均升高(P<0.05);埋线针空刺组TNF-α含量空刺后8 h、3 d升高(P<0.05),IL-1β含量在空刺后8 h,3、7、14 d升高(P<0.05),巨噬细胞CD68表达在空刺后8 h升高(P<0.05)。与同时点埋线针空刺组比较,羊肠线埋线组3、7、14、21 d穴区组织IL-1β含量及8 h,3、7、14、21 d TNF-α含量、巨噬细胞CD68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大鼠“足三里”实施羊肠线埋入后,局部巨噬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含量发生变化,羊肠线为引起“足三里”穴区微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其埋入后引起的局部免疫炎性动态变化可能参与了埋线后穴位局部初始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始动机制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原文传递
定量T2-mapping对半月板损伤的评估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鹏翅 宋玲玲 +2 位作者 聂红昉 黄明明 眭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膝关节正常半月板T2值的范围并评价定量T2-mapping技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膝关节外伤患者30例(病例组)及正常志愿者30名(对照组),均行1.5 T常规MR、多回波自旋回波序列T2-mapping扫描。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膝关节正常半月板T2值的范围并评价定量T2-mapping技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膝关节外伤患者30例(病例组)及正常志愿者30名(对照组),均行1.5 T常规MR、多回波自旋回波序列T2-mapping扫描。分析正常半月板各区域T2值的范围及其差异性;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半月板T2值的差异性。结果正常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的T2值为(15.44±1.00)ms,外侧半月板的T2值为(16.23±1.29)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6.7%(20/30)的半月板损伤发生于左侧膝关节;76.0%(38/50)的半月板损伤发生于内侧或外侧半月板的后角;病例组的半月板T2值[(20.54±0.66)ms]高于对照组[(15.84±1.0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成人半月板的T2值为(15.84±1.01)ms;损伤患者半月板的T2值高于正常成人,T2-mapping成像可以对没有形态学变化的半月板损伤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mapping成像 半月板 损伤
原文传递
微创埋线后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三阴交穴刺激效应的时效性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聂红昉 侯珣瑞 +5 位作者 梁欣 李丽红 卢雨微 付宗英 李晶 陈静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刺激效应存在的客观性及时效性,为临床使用PGLA线体行微创埋线及其合理间隔周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三阴交穴局部埋线前、后多... 目的:探讨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刺激效应存在的客观性及时效性,为临床使用PGLA线体行微创埋线及其合理间隔周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三阴交穴局部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T2加权成像(T2WI)压脂及T2图(T2-Mapping)8回波系列图像,所得T2-Mapping 8回波序列图像利用相关软件生成T2-Mapping图后测量埋线局部T2值,分析PGLA线体微创埋线前、后三阴交穴局部T2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果:1)埋线前T2WI压脂像上未见异常信号,埋线后各时间点T2WI压脂像上均见到局部高信号,其中埋线后8h、埋线后第3天、埋线后第7天局部信号强度之间无明显差异,埋线后第10天局部信号强度较前减弱,埋线后第14天局部信号强度较前明显减弱。2)与埋线前比较,埋线后各时间点T2值均显著升高(P<0.01);埋线后1周内各时间点T2值之间比较:埋线后8h、埋线后第3天、埋线后第7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1周后各时间点T2值之间比较:埋线后第10天与埋线后第7天相比T2值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后第14天(2周)与埋线后第7天(1周)相比T2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的刺激效应客观存在且具有一定时效性,其有效刺激时间在14d左右,临床使用同规格型号的PGLA线体施行微创埋线时合理的埋植间隔周期应在14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埋线 PGLA线体 刺激效应 时效性 三阴交穴
原文传递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多模态影像学鉴别诊断 被引量:20
19
作者 阮志兵 焦俊 +4 位作者 瞿金环 闵定玉 范光明 李其 聂红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4,共7页
目的探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MFCP)与胰头癌的多模态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胰头部MFCP与30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及多模态影像学(包括CT、MRI及PET/CT)资料,由两位腹部放射医学高级职称... 目的探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MFCP)与胰头癌的多模态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胰头部MFCP与30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及多模态影像学(包括CT、MRI及PET/CT)资料,由两位腹部放射医学高级职称医师在飞利浦影像工作站双盲法评价图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大小:MFCP组病灶大于胰头癌组,MFCP组右侧肾周筋膜增厚出现率高(均P <0. 001);(2)分叶征:胰头癌组出现率明显高于MFCP组(P <0. 001);(3)密度/信号:胰头癌组坏死囊变出现率高于MFCP组(P <0. 05),钙化出现率明显低于MFCP组(P <0. 001),MFCP以混合型钙化为主(n=8,57. 14%),分布呈弥漫型且于病灶边缘分布为著具特征性;另外,MFCP病灶内可见残存的正常胰腺组织;(4)囊性病变或假性囊肿:MFCP组病灶出现率明显大于胰头癌组(P <0. 001),具有张力的蜂窝状囊仅见于MFCP;(5)胰腺体尾部萎缩:两者出现率无明显差异(P=0. 708);(6)胆管、胰管扩张:胆胰管穿通征多见于MFCP,胆胰管不相交征多见于胰头癌组(均P <0. 001);(7)强化特点:MFCP动脉期与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均高于胰头癌组(P值分别为P <0. 001与P=0. 008);(8)胰周血管受侵、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 DWI表现:MFCP组扩散受限高信号少于胰头癌组、ADC值高于胰头癌组(均P <0. 001);(10) SUVmax值:MFCP组早期与延迟期SUV值明显低于胰头癌组(分别为2. 51±0. 42与7. 13±3. 04、2. 10±0. 31与9. 20±3. 56,均P <0. 001),随着时间延迟SUV值胰头癌组增高,而MFCP组变化不大或降低。结论多模态影像学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部肿块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 胰头癌 多模态影像学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PGLA线体微创埋线后对正常人体足三里穴刺激效应的时效性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梁欣 聂红昉 +5 位作者 侯珣瑞 卢雨微 李丽红 周梦丹 周睿娴 樊同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产生刺激效应的客观性及时效性,为临床使用PGLA线体行微创埋线的合理间隔周期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技术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足三里穴埋线前、埋线后8 h,埋线后第3、7... 目的:探讨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产生刺激效应的客观性及时效性,为临床使用PGLA线体行微创埋线的合理间隔周期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技术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足三里穴埋线前、埋线后8 h,埋线后第3、7、10、14天多个时间点埋线局部T2WI压脂及T2-Mapping 8回波序列图像,所得T2-Mapping 8回波序列图像利用相关软件生成T2-Mapping图并测量局部T2值,观察分析左侧足三里穴施行PGLA线体微创埋线后局部T2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果:①埋线前左侧足三里穴局部T2WI压脂像上未见异常信号,埋线后各时间点局部T2WI压脂像上均见到高信号,其中埋线后8 h、第3天、第7天局部信号强度无较大差别,埋线后第10天局部信号强度较前减弱,埋线后第14天局部信号强度明显减弱。②与埋线前比较,埋线后各时间点T2值均显著升高(均P<0.01);埋线后1周内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埋线后8 h、埋线后第3天、埋线后第7天T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埋线7d(1周)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埋线后第10天T2值与埋线后第7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后第14天(2周)T2值与埋线后第7天(1周)相比显著下降(P<0.01)。结论:PGLA线体埋入后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存在刺激效应,且刺激效应具有一定时效性,其有效刺激时间约为2周,临床使用同规格型号的PGLA线体施行微创埋线时其合理的间隔周期建议为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埋线 PGLA线体 刺激效应 时效性 足三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