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对护理质量改善及并发症的预防分析
被引量:
58
1
作者
聂陈
邓智全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507-1510,共4页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该疾病为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导致心肌功能发生障碍以及发生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据统计[1],冠心病患者以老年人为主,近年...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该疾病为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导致心肌功能发生障碍以及发生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据统计[1],冠心病患者以老年人为主,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且其发病率、病死率均居世界前列。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来临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伴随竞争压力日趋增大,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持续升高[2]。冠心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和支数有密切关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过度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均为该疾病的诱发因素[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当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具有疗程短,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和疗效显著等特点,但后期研究发现,即使手术效果佳,近期效果显著,但若术后护理不当也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致使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概率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老年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并发症
护理干预
质量改善
冠状动脉狭窄
不良生活习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肺部CT变化模式
被引量:
5
2
作者
刘松
谢红
+1 位作者
余成新
聂陈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1-427,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变化模式。方法:对72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女各36例,年龄16~87岁,平均(53±17)岁。动态...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变化模式。方法:对72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女各36例,年龄16~87岁,平均(53±17)岁。动态观察肺部CT图像上病变类型、分布、累及范围等影像学表现,根据每例患者的肺叶受累平均百分比进行CT半定量评分,总结治疗过程中影像变化的模式和特点。结果:72例中38例(53%)有明确接触史,其中12例(17%)为家庭聚集发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51例,占71%)和咳嗽(31例,占43%)。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是嗜酸细胞计数减少(48例,占67%)和淋巴细胞计数减少(47例,占65%)。最常见的基础病为高血压(17例,占24%)和糖尿病(16例,占22%),有2例(3%)为产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肝功能异常18例(25%)。46例(64%)例康复出院,25例(35%)仍在住院继续治疗,其中2例(3%)危重患者转入ICU病房,1例(1%)因呼吸衰竭死亡。肺部CT扫描显示双肺下叶最易受累。以CT扫描时间点观察病变高峰期在发病后1~37天,平均(9.92±5.01)天。肺部病变范围CT评分的变化模式可分为5型:进展-高峰-吸收型、进展-高峰-缓慢吸收型、逐渐吸收型、平台型和持续进展型。病变在肺内进展方向有三种模式:沿胸膜下平铺蔓延模式、“摊饼”式和弥漫性。病变密度变化模式主要有2种:磨玻璃影-实变-吸收和逐渐吸收变淡模式。结论:COVID-19患者的肺部CT动态变化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炎
临床特点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变化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临床及肺部CT变化特点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松
聂陈
余成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988-99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临床和肺部CT变化特点。方法将31例确诊为COVID-19的老年病人(男13例,女18例)分成普通组(16例,52%)和重症组(15例,48%)。回顾性分析病人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动态CT影像的变化。根...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临床和肺部CT变化特点。方法将31例确诊为COVID-19的老年病人(男13例,女18例)分成普通组(16例,52%)和重症组(15例,48%)。回顾性分析病人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动态CT影像的变化。根据每次CT的肺叶受累百分比进行半定量评分,总结病人CT变化特点。结果老年COVID-19病人首诊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68%)和咳嗽(52%)。重症组病人平均年龄(73.13±7.12)岁,普通组病人平均年龄(67.75±5.3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病人总共进行了172次扫描,平均扫描(5.55±1.15)次,平均胸部CT评分为(8.19±5.60)分。病变高峰期出现在发病后(10.23±8.11)d。重症组病人峰值CT评分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重症组病人末次CT评分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CT病变范围评分变化模式包括4种类型进展-高峰-吸收型、逐渐吸收型、平台型和持续进展型。早期CT病变分布以胸膜下多见,共13例(42%);峰值CT多为双肺弥漫性病变,共18例(58%),其中3例(10%)呈现“白肺”。8例首次CT为散在分布中的6例(75%)在峰值CT上表现为弥漫性分布。结论老年COVID-19重症和危重型病人比普通型病人年龄大、肺部病变范围大;老年病人肺炎吸收慢,病程超过30 d。老年病人高峰期肺部病变以弥漫性分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COVID-19
临床特点
CT变化特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对护理质量改善及并发症的预防分析
被引量:
58
1
作者
聂陈
邓智全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507-1510,共4页
文摘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该疾病为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导致心肌功能发生障碍以及发生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据统计[1],冠心病患者以老年人为主,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且其发病率、病死率均居世界前列。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来临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伴随竞争压力日趋增大,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持续升高[2]。冠心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和支数有密切关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过度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均为该疾病的诱发因素[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当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具有疗程短,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和疗效显著等特点,但后期研究发现,即使手术效果佳,近期效果显著,但若术后护理不当也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致使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概率显著增加。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老年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并发症
护理干预
质量改善
冠状动脉狭窄
不良生活习惯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肺部CT变化模式
被引量:
5
2
作者
刘松
谢红
余成新
聂陈
机构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放射科
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出处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1-427,共7页
文摘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变化模式。方法:对72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女各36例,年龄16~87岁,平均(53±17)岁。动态观察肺部CT图像上病变类型、分布、累及范围等影像学表现,根据每例患者的肺叶受累平均百分比进行CT半定量评分,总结治疗过程中影像变化的模式和特点。结果:72例中38例(53%)有明确接触史,其中12例(17%)为家庭聚集发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51例,占71%)和咳嗽(31例,占43%)。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是嗜酸细胞计数减少(48例,占67%)和淋巴细胞计数减少(47例,占65%)。最常见的基础病为高血压(17例,占24%)和糖尿病(16例,占22%),有2例(3%)为产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肝功能异常18例(25%)。46例(64%)例康复出院,25例(35%)仍在住院继续治疗,其中2例(3%)危重患者转入ICU病房,1例(1%)因呼吸衰竭死亡。肺部CT扫描显示双肺下叶最易受累。以CT扫描时间点观察病变高峰期在发病后1~37天,平均(9.92±5.01)天。肺部病变范围CT评分的变化模式可分为5型:进展-高峰-吸收型、进展-高峰-缓慢吸收型、逐渐吸收型、平台型和持续进展型。病变在肺内进展方向有三种模式:沿胸膜下平铺蔓延模式、“摊饼”式和弥漫性。病变密度变化模式主要有2种:磨玻璃影-实变-吸收和逐渐吸收变淡模式。结论:COVID-19患者的肺部CT动态变化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炎
临床特点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变化模式
Keywords
Corona virus infected disease-19
Pneumonia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Dynamic change pattern
分类号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563.1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临床及肺部CT变化特点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松
聂陈
余成新
机构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放射科
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出处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988-992,共5页
文摘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临床和肺部CT变化特点。方法将31例确诊为COVID-19的老年病人(男13例,女18例)分成普通组(16例,52%)和重症组(15例,48%)。回顾性分析病人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动态CT影像的变化。根据每次CT的肺叶受累百分比进行半定量评分,总结病人CT变化特点。结果老年COVID-19病人首诊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68%)和咳嗽(52%)。重症组病人平均年龄(73.13±7.12)岁,普通组病人平均年龄(67.75±5.3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病人总共进行了172次扫描,平均扫描(5.55±1.15)次,平均胸部CT评分为(8.19±5.60)分。病变高峰期出现在发病后(10.23±8.11)d。重症组病人峰值CT评分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重症组病人末次CT评分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CT病变范围评分变化模式包括4种类型进展-高峰-吸收型、逐渐吸收型、平台型和持续进展型。早期CT病变分布以胸膜下多见,共13例(42%);峰值CT多为双肺弥漫性病变,共18例(58%),其中3例(10%)呈现“白肺”。8例首次CT为散在分布中的6例(75%)在峰值CT上表现为弥漫性分布。结论老年COVID-19重症和危重型病人比普通型病人年龄大、肺部病变范围大;老年病人肺炎吸收慢,病程超过30 d。老年病人高峰期肺部病变以弥漫性分布为主。
关键词
老年人
COVID-19
临床特点
CT变化特点
Keywords
aged
COVID-19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CT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R563.1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对护理质量改善及并发症的预防分析
聂陈
邓智全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
5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肺部CT变化模式
刘松
谢红
余成新
聂陈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临床及肺部CT变化特点
刘松
聂陈
余成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