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唑螨腈亚致死剂量对二斑叶螨解毒酶系的影响
1
作者 聂鹏成 杨若兰 +3 位作者 袁绍 白欣 王菲菲 尚素琴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97-1305,共9页
为明确乙唑螨腈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体内解毒酶系的影响,采用叶片浸渍法获得乙唑螨腈对二斑叶螨的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出亚致死浓度LC_(10)、LC_(30)后分别处理二斑叶螨,分析60 h其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 为明确乙唑螨腈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体内解毒酶系的影响,采用叶片浸渍法获得乙唑螨腈对二斑叶螨的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出亚致死浓度LC_(10)、LC_(30)后分别处理二斑叶螨,分析60 h其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比活力、米氏常数K_(m)及最大反应速率V_(max)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乙唑螨腈亚致死浓度对二斑叶螨体内CarE、GSTs和MFO的活性均产生诱导,且随着浓度的提高诱导增强。其中CarE的LC_(10)、LC_(30)活性最大值均出现在24 h,分别是对照的1.46、1.85倍,GSTs与MFO经LC_(30)处理后于12 h达到最大,分别是对照的1.24、1.51倍,经LC_(10)处理后最大值出现于24 h、36 h,分别是对照的1.26、1.61倍,3种解毒酶活性均随时间的延长而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动力学参数方面,CarE的K_(m)值显著减小,V_(max)值显著增大,而GSTs和MFOs的K_(m)值均增大,V_(max)均减小,说明三者皆参与了代谢乙唑螨腈,但CarE起主导作用。因此,药剂使用时建议加入抑制CarE活性的助剂,或与抑制CarE活性的药剂混用,以提高乙唑螨腈的使用寿命和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唑螨腈 二斑叶螨 亚致死剂量 解毒酶 比活力 酶动力常数
下载PDF
9种杀螨剂对草莓二斑叶螨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鉴鉴 胡铁源 +3 位作者 王冠博 聂鹏成 肖慧昌 尚素琴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1-927,共7页
为了筛选对防治草莓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安全有效的杀螨剂,选用9种常用杀螨剂,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它们对二斑叶螨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这9种药剂LC50值的大小顺序为:20%甲氰菊酯乳油>110 g/L乙螨唑悬浮剂&g... 为了筛选对防治草莓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安全有效的杀螨剂,选用9种常用杀螨剂,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它们对二斑叶螨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这9种药剂LC50值的大小顺序为:20%甲氰菊酯乳油>110 g/L乙螨唑悬浮剂>240 g/L螺螨酯悬浮剂>25%丁醚脲悬浮剂>43%联苯肼酯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乙唑螨腈悬浮剂>0.5%苦参碱水剂>1.8%阿维菌素乳油。其中,1.8%阿维菌素乳油的室内毒力最高,24、48、72 h后的LC50分别为0.042、0.013、0.011 mg/L,其次是0.5%苦参碱水剂和30%乙唑螨腈悬浮剂,杀螨活性最低的是20%甲氰菊酯乳油,24、48、72 h后的LC50分别为51.055、37.017、30.016mg/L;在此基础上选用7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30%乙唑螨腈悬浮剂5 000倍液对草莓二斑叶螨的药效最好,药后1、3、7d的防效分别达43.25%、57.75%、73.02%,防效显著高于其他6种药剂,0.5%苦参碱水剂1 200倍液次之,处理7 d后的防效为69.86%,其后是43%联苯肼酯悬浮剂,药后1、3、7d的防效分别为41.82%,54.77%,68.23%;速效性最低的是22.4%螺虫乙酯悬浮剂,药后1 d防效为31.45%;持效性最低的是240 g/L螺螨酯悬浮剂,7 d后的防效为58.44%。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最好的1.8%阿维菌素乳油和目前生产上常用的240 g/L螺螨酯悬浮剂的田间防效均不理想,1.8%阿维菌素乳油药后7d的防效为61.34%,仅高于240 g/L螺螨酯悬浮剂,可能与所选试验区域内经常使用这两种农药,导致此区域内的草莓二斑叶螨田间种群已产生抗性有关。因此,防治草莓二斑叶螨时建议在田间交替、轮换使用30%乙唑螨腈悬浮剂5 000倍液、0.5%苦参碱水剂1 200倍液和43%联苯肼酯悬浮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螨剂 LC50 田间防效 二斑叶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