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红四物颗粒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唐林峰 聊晓玉 +4 位作者 常昊 赵梦蝶 王丹丹 刘竹青 韩岚 《中南药学》 2023年第10期2659-2666,共8页
目的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的角度探讨桃红四物颗粒对原发性痛经(PD)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戊酸雌二醇联合缩宫素构建PD模型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桃红四物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8、9、4.5 g·kg^(-1)),阳性... 目的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的角度探讨桃红四物颗粒对原发性痛经(PD)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戊酸雌二醇联合缩宫素构建PD模型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桃红四物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8、9、4.5 g·kg^(-1)),阳性对照组(0.08 g·kg^(-1)妇科千金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孕酮(P)、β-内啡肽(β-EP)含量。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催产素受体(OTR)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下丘脑和卵巢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增加,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表明PD模型构建成功。与模型组相比,桃红四物颗粒可显著降低痛经大鼠血清中的FSH、LH、E_(2)表达水平,同时显著升高P、β-EP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桃红四物颗粒显著降低了痛经大鼠子宫组织中ER和OTR蛋白的表达,可显著提高PR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桃红四物颗粒可显著降低痛经大鼠中下丘脑与卵巢中的GnRH和GnRH-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桃红四物颗粒对PD模型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这可能与调控HPOA轴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颗粒 原发性痛经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下载PDF
黄精对原发性痛经大鼠药效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聊晓玉 方静 +7 位作者 方媛 桂文琪 孙纪 韩燕全 韩岚 吴存林 龙子江 孙松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5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建立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初步研究黄精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雌激素与缩宫素联合法建立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大鼠的扭体反应,判断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是否建立成功;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6-keto-PGF_(1)... 目的建立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初步研究黄精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雌激素与缩宫素联合法建立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大鼠的扭体反应,判断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是否建立成功;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6-keto-PGF_(1)α和β-EP的含量以及子宫组织中PGF_(2)α和PGE_(2)的含量;离体组织器官恒温灌流系统测定子宫肌张力。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扭体潜伏时间缩短,扭体次数明显增加,表明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6-keto-PGF_(1)α、β-EP的含量显著提升,大鼠子宫组织中PGF_(2)α的含量明显降低,PGE_(2)的含量显著提升,子宫肌张力明显下降。HE染色结果表明,治疗组大鼠子宫上皮细胞空泡病变基本消失,充血现象明显改善。结论黄精对原发性痛经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可能与大鼠体内PGE_(2)、PGF_(2)α等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原发性痛经 药效学
下载PDF
阴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病证结合模型的探索与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方媛 桂文琪 +3 位作者 聊晓玉 孙纪 韩岚 彭代银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3期525-531,共7页
目的构建阴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方法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称重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MNNG组(M1组,150μg·m^(L-1))、MNNG复合温热药组(M2组)、MNNG复合甲状腺激素灌胃组(M3组)。M1、M2、M3三组... 目的构建阴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方法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称重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MNNG组(M1组,150μg·m^(L-1))、MNNG复合温热药组(M2组)、MNNG复合甲状腺激素灌胃组(M3组)。M1、M2、M3三组采用饥饱失常并给予3%雷尼替丁饲料,同时灌胃2 mL 150μg·m^(L-1) MNNG溶液,自由饮用100μg·m^(L-1) MNNG溶液。M1组每周灌胃2 mL MNNG并自由饮用MNNG溶液;M2组每周灌胃MNNG并自由饮用MNNG,自第七周起,M2组需另加灌胃制附子、干姜、肉桂水煎液21 d;M3组每周灌胃MNNG并自由饮用MNNG,自第七周起,M3组需另加灌胃甲状腺激素混悬液21 d。每周测量大鼠体质量、24 h进食量和抓力,动态观察大鼠表征,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内分泌代谢激素和胃肠激素等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减轻,进食量减少,病理显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囊状增生,肠化等;M2、M3组大鼠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激素(FT_(4))、环磷腺苷(cAMP)、肾上腺酮(Cort)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P<0.01);M2、M3组大鼠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M2、M3组大鼠血清中胃泌素17(GAS-17)、胃动素(MTL)含量较正常组和M1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以MNNG诱导CAG疾病模型大鼠为基础,分别通过温燥中药灌胃伤阴和西药灌胃模拟阴虚证症状表现均可建立CAG病证结合大鼠模型,可用于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医药的疗效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证结合模型 胃阴不足证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红曲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纪 苏恒 +4 位作者 聊晓玉 桂文琪 方媛 韩岚 彭代银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2期278-283,共6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初步探究红曲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获取红曲成分及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获取CSVD的疾病靶点,结合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初步探究红曲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获取红曲成分及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获取CSVD的疾病靶点,结合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取交集靶点输入STRING 11.0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利用DAVID 6.8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分析。建立大鼠CSVD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HE染色、ELISA、Western blot等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结果筛选出43个活性成分,37个关键靶点,GO分析结果涉及神经炎症、细胞增殖等,KEGG结果涉及PI3K-Akt和RAS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红曲干预后可显著改善CSVD大鼠海马CA1区损伤,降低血清中IL-6、IL-1β、TNF-α炎症因子水平,上调PI3K/AKT/mTOR蛋白的表达。结论本研究结合动物实验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发现红曲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mTOR通路改善CSVD模型大鼠的症状,为红曲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红曲 脑小血管病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验证霍山石斛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桂文琪 方媛 +4 位作者 聊晓玉 孙纪 俞年军 彭代银 韩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1-161,共11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及体内实验研究探讨霍山石斛治疗胃溃疡(GU)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及文献中收集建立霍山石斛的成分库,寻找其主要活性化合物,并通过TCMSP等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从Gen...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及体内实验研究探讨霍山石斛治疗胃溃疡(GU)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及文献中收集建立霍山石斛的成分库,寻找其主要活性化合物,并通过TCMSP等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从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isGeNET等数据库中筛选GU相关基因,将成分靶点与疾病基因交集后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根据预测结果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等实验验证霍山石斛对乙酸诱导GU大鼠模型的影响。结果:筛选出霍山石斛63种有效成分,得到霍山石斛治疗GU的靶基因37个,PPI分析得到多个霍山石斛治疗GU的可能核心靶点,并通过作用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肿瘤坏死因子(TNF)、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和各种生物过程影响GU的发展。体内实验结果显示,霍山石斛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TNF-α等炎性因子的水平(P<0.05,P<0.01),增加溃疡边缘的胃血流量(GBF),增加溃疡边缘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P<0.01),显著下调GU大鼠胃组织中PI3K,Akt蛋白和mRNA的表达,上调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TEN)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1)。结论: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动物实验结果提示,霍山石斛可以通过调节EGFR/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组织炎症,增加溃疡边缘的胃微循环血流,促进细胞增殖和受损胃黏膜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石斛 胃溃疡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