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体会 被引量:11
1
作者 职康康 毕建威 方国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033-1034,共2页
目的总结严重腹部多发伤的诊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50例严重腹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急诊腹部手术249例(71.1%),其中101例(28.9%)在一次麻醉下分组同台完成了2个以上... 目的总结严重腹部多发伤的诊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50例严重腹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急诊腹部手术249例(71.1%),其中101例(28.9%)在一次麻醉下分组同台完成了2个以上部位的手术。对25例伴有严重腹部损伤,创伤严重度(ISS)评分≥30分的多发伤患者,实施了分阶段的创伤控制救治,成功18例。重症监护病房(ICU)平均住院24.3 d。临床治愈220例(62.9%),残疾68例(19.4%),死亡61例(17.4%)。结论结合病史、体检、腹腔穿刺、腹部彩超、CT、X线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率,并为腹部外伤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尽早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快速有效止血、术中探查避免遗漏脏器损伤、正确处理合并伤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措施。主动实施DCS策略,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严重多发伤 诊断
下载PDF
VR教学系统在血管外科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职康康 蒋庆君 +1 位作者 吴鉴今 曲乐丰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8年第5期545-547,共3页
目的探讨VR教学系统在血管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以第二军医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五年制第二教学班62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VR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31人。VR教学组通过VR设备全方位地透过立体视角真实体验手术操作;传统... 目的探讨VR教学系统在血管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以第二军医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五年制第二教学班62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VR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31人。VR教学组通过VR设备全方位地透过立体视角真实体验手术操作;传统教学组采用视频结合文字形式,讲解手术过程。结果 VR组与传统组学生基线资料无差异。VR组在笔试成绩(51.54±3.08vs.49.71±3.84,P=0.042)及总成绩(85.74±4.82vs.82.84±5.83,P=0.037)方面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VR教学系统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0份(96.8%),新颖性、实用性、满意度分别为28(93.3%)、21(70%)、27(90%)。结论 VR教学系统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成绩与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血管外科 教学系统
下载PDF
应用支架对吻技术治疗中心静脉狭窄1例报告
3
作者 职康康 王晓民 +5 位作者 柏骏 吴鉴今 吴永发 温兴铸 季相国 曲乐丰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1期158-160,共3页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4岁,因“右上肢及颜面部肿胀1个月余”于2016年7月1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尿毒症”于外院行右前臂人工动静脉造瘘术,术后患者逐渐出现右上肢及颜面部肿胀,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提示:右锁骨下静脉...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4岁,因“右上肢及颜面部肿胀1个月余”于2016年7月1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尿毒症”于外院行右前臂人工动静脉造瘘术,术后患者逐渐出现右上肢及颜面部肿胀,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提示:右锁骨下静脉闭塞,右侧颈内静脉闭塞,右头臂静脉闭塞(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狭窄 腔内治疗 支架对吻
下载PDF
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外周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鉴今 曲乐丰 +8 位作者 柏骏 金杰 职康康 邹思力 吴永发 王昊邈 贺元 王亮 季相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Viabahn 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外周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例外周动脉TPA患者,病变位于颈总动脉4例,椎动脉1例,锁骨下动... 目的探讨采用Viabahn 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外周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例外周动脉TPA患者,病变位于颈总动脉4例,椎动脉1例,锁骨下动脉1例,股浅动脉2例。依据急性和慢性TPA分类及不同原则处置,8例患者均接受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术中记录造影表现、植入支架尺寸及数目、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结果。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症状改善、瘤腔修复效果及内漏或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Viabahn TM自膨式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提示瘤腔完全修复,载瘤动脉远端通畅,无对比剂内漏。术后平均随访14.3个月(6~30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消失,CTA检查提示无内漏或再狭窄发生。结论根据分类处置原则,采用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外周动脉TPA,具有操作微创简易、可行性好、疗效确切、兼具较好安全性的优点,可作为处理外周动脉TPA的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 外周动脉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腔内修复
下载PDF
复合手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1
5
作者 金杰 曲乐丰 +6 位作者 王亮 柏骏 邹思力 高志伟 职康康 吴永发 吴鉴今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4年第2期80-82,98,共4页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复杂下肢ASO的47例患者(均为单肢症状).其中男性37例,女性10例.股动...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复杂下肢ASO的47例患者(均为单肢症状).其中男性37例,女性10例.股动脉内膜切除补片成形+逆向长段髂动脉内膜剥脱+ stent/PTA 7例,股动脉内膜切除补片成形+ stent/PTA(顺行、逆行)17例,股动脉内膜切除补片成形+顺行长段股浅动脉内膜切除+stent/PTA8例,股动脉内膜切除补片成形+髂动脉stent/PTA+股深动脉成形术5例,髂动脉stent+股-股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2例,股动脉切开取栓+内膜剥脱补片成形/stent/PTA 8例,合并膝下动脉病变,部分予以小球囊局段扩张.以上补片为涤纶,人工血管材料为PTFE.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由术前(0.30±0.19)提高至术后(0.63 ±0.20),下肢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平均随访1年,通畅率87.2% (41/47),4例坏疽足趾自行脱落,6例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复合手术(股动脉内膜切除结合腔内技术)治疗FontaineⅡ-Ⅳ期多节段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简洁微创、安全有效、中远期疗效可,尤其适合老年危重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股动脉内膜切除 逆行动脉内膜剥脱 复合手术 腔内技术
下载PDF
沿皮纹横切口与经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柏骏 曲乐丰 +5 位作者 职康康 高志伟 邹思力 吴永发 王亮 金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199-202,共4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沿皮纹横切口的临床疗效及美观性。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200例颈动脉狭窄病人随机分为沿皮纹横切口组(横切口组)和经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组(斜切口组),每组100例。比...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沿皮纹横切口的临床疗效及美观性。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200例颈动脉狭窄病人随机分为沿皮纹横切口组(横切口组)和经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组(斜切口组),每组100例。比较手术操作及疗效,评估不同切口美观性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例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包括手术时间、颈动脉阻断时间、切口长度、围手术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P>0.05)。随访3、6、12个月,切口严重麻木在横切口组为34.0%、20.2%、16.0%,斜切口组为46.3%、33.7%、27.4%。切口满意度在横切口组为83.0%、87.2%、88.3%,斜切口组为33.7%、28.4%、25.3%。结论沿皮纹横切口可安全、有效施行各种术式CEA,术后皮肤麻木、切口美观性和满意度优于经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但其对高颈动脉分叉者的显露和切口延长不如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狭窄 横切口 斜切口
下载PDF
多静脉入路腔内微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血栓后综合征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柏骏 曲乐丰 +4 位作者 职康康 高志伟 吴永发 王亮 金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62-766,731,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静脉入路的血管腔内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上海长征医院自2012年4月2013年5月共收治54例下肢DVT和PTS患者,其中下肢DVT39例,PTS15例;男33例,女21例,年龄45~72... 目的评价不同静脉入路的血管腔内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上海长征医院自2012年4月2013年5月共收治54例下肢DVT和PTS患者,其中下肢DVT39例,PTS15例;男33例,女21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为(62±12)岁。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根据下肢深静脉顺行静脉造影检查情况,选择性采用4种静脉入路行导管直接溶栓术(CDT)、经皮穿刺球囊扩张(PTA)和支架成形术,其中经股静脉入路12例、胭静脉入路27例、大隐静脉入路9例、小隐静脉入路6例。术后随访内容包括患肢检查、凝血功能检测和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行患肢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和(或)静脉造影检查。结果1例PTS患者因导线和导管无法穿过阻塞的髂静脉而导致治疗失败;余53例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均获成功,治疗成功率为98.1%(53/54)。行CDT治疗的39例DVT患者的深静脉管腔通畅情况为3级15例(38.5%),2级19例(48.7%),1级5例(12.8%);治疗后19例患者静脉造影检查示深静脉狭窄,同期行PTA治疗,其中15例经球囊扩张后狭窄解除不明显的患者再行支架成形术,共植入支架15枚。14例PTS患者行PTA、支架成形术,共置入支架18枚。53例患者共植入自膨式支架33枚,均经静脉造影检查示狭窄段解除,静脉通畅,且支架在位良好。5例患者行CDT后出现穿刺处或牙龈少量渗血,溶栓治疗结束后自行停止;1例患者行CDT后出现腹股沟穿刺点血肿,行加压包扎和溶栓药物减量后血肿逐渐消退。53例治疗成功的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2±1.4)个月。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死亡和发生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或静脉造影检查示血管通畅良好51例;1例左下肢DVT患者行CDT后2周左下肢小腿DVT形成,调整苄丙酮香豆素钠的剂量并予继续抗凝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栓消失;1例PTS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1年发生支架远端狭窄,但无临床症状,继续随访观察。结论多种静脉入路为DVT和PTS的微创治疗提供了丰富的入路选择,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入路。胴静脉入路较为常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静脉入路血管腔内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亮 曲乐丰 +6 位作者 金杰 柏俊 高志伟 邹思力 职康康 吴永发 吴鉴今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4年第2期74-77,共4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常呈多节段分布,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动脉的表现,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常呈多节段分布,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动脉的表现,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外科治疗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动脉硬化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节段分布 高脂血症
下载PDF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脊髓缺血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亮 金杰 +3 位作者 职康康 贺元 廖明芳 曲乐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国内肾下型腹主动脉瘤(IAAA)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脊髓缺血(SCI)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其可能的病因机制。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及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00例行EVAR的IAAA病例,分析EVAR术中... 目的探讨国内肾下型腹主动脉瘤(IAAA)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脊髓缺血(SCI)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其可能的病因机制。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及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00例行EVAR的IAAA病例,分析EVAR术中髂内动脉封堵及术后SCI发生情况。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回顾分析EVAR术后SCI的发病率及可能的病因机制。结果术中同期封堵双侧髂内动脉60例(8例同期弹簧圈栓塞单侧髂内动脉瘤),封堵单侧髂内动脉70例(10例同期弹簧圈不完全栓塞髂内动脉瘤)。术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2例,急性SCI 1例,慢性下肢间跛1例(〉3个月),SCI发病率为0.25%(1/400)。总结现有文献,EVAR术后SCI发病率为0.21%-0.38%,14例SCI病例中仅1例明确可能与术中髂内动脉栓塞有关。结论 SCI是IAAA EVAR术后极为罕见的并发症,目前机制尚未明确。术中同期封堵髂内动脉在其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目前资料及文献可能更倾向于非核心作用的观点。除脊髓血供血管封堵、栓塞造成的缺血原因外,围手术期患者一般情况也需考虑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 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脊髓缺血 脑脊液引流
下载PDF
气压泵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贺元 王昊邈 +8 位作者 曲乐丰 柏骏 职康康 吴永发 邹思力 吴鉴今 温兴铸 黄通 杨俊林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气压泵(IPC)联合置管溶栓术(CDT)治疗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共84例亚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CDT组)和实验组[CDT加用间隙性气压泵组,CDT/IPC组)],各42例,两组均先给... 目的探讨气压泵(IPC)联合置管溶栓术(CDT)治疗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共84例亚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CDT组)和实验组[CDT加用间隙性气压泵组,CDT/IPC组)],各42例,两组均先给予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CDT。对比两组患者溶栓时长、术后症状改善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CDT/IPC组与单纯CDT组相比,溶栓时长明显降低[(62.14±13.97)小时vs(73.85±13.89)小时,P<0.05],术后症状改善率提高[95.24%vs 78.57%,P<0.05]。CDT/IPC组与单纯CDT组的血栓溶解率分别为52.38%和45.23%,术后6个月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21.43%,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联合CDT治疗亚急性下肢DVT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溶栓时长,并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泵 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置管溶栓术
下载PDF
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鉴今 曲乐丰 +10 位作者 邹思力 冯家烜 柏骏 职康康 吴永发 金杰 王亮 贺元 王昊邈 黄通 季相国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研究外科、腔内及复合手术方式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瘤(EICA)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上海长海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患者的... 目的研究外科、腔内及复合手术方式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瘤(EICA)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上海长海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EICA进行分型,选择外科、腔内或复合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颈动脉阻断时间等,术后随访症状改善情况、围术期及中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完成外科手术14例(EICA切除+颈内动脉直接吻合术4例,EICA切除+自体/人工血管间置术10例),腔内手术8例(EICA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8例),复合手术1例(EICA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覆膜支架-颈总动脉吻合术1例)。所有EICA成功修复,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早期并发颈部血肿1例(4.3%),接受急诊颈部血肿清除术后未留后遗症。全组患者平均随访(19.2±3.1)个月,所有的症状性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外科及复合手术患者均未见吻合口狭窄或神经损伤,腔内手术患者均未见支架移位或内漏形成,患者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短暂脑缺血发作、卒中或死亡。结论根据EICA不同病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可行性好、疗效确切,兼具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段颈内动脉瘤 外科手术 腔内手术 复合手术
下载PDF
西部地区县级医院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术式学习曲线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2
作者 吴鉴今 郎进军 +10 位作者 柏骏 职康康 李军义 刘国军 王东云 田风明 李臣安 樊归仓 李峰 梁继文 曲乐丰 《上海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208-213,共6页
目的比较外科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高位结扎抽剥术(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HLS)与腔内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在西部地区县级医院医师培训的效果及其学习曲线。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西吉县人民医院普通... 目的比较外科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高位结扎抽剥术(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HLS)与腔内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在西部地区县级医院医师培训的效果及其学习曲线。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西吉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具有外科治疗指征并同意接受治疗的100例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RFA组和HLS组,每组各50例。选择西吉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的1名无静脉曲张手术经验、未进行过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操作的主治医师,接受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专家组培训,当培训对象在专家组全程帮带下可独立主刀完成HLS和RFA手术各1例时,可参与本研究。将每组50例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5个阶段(phase,P):P1(第1~10例)、P2(第11~20例)、P3(第21~30例)、P4(第31~40例)、P5(第41~50例)。P1+P2代表前期,P3代表中期,P4+P5代表后期。选择手术总时间和大隐静脉主干剥离/闭合时间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其他指标包括术前培训课时、术中出血量、切口数目、切口总长度(所有切口长度之和)、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隐神经损伤、残留曲张静脉,并行下肢血管彩超复查大隐静脉主干是否复通。结果HLS组和RFA组手术总时间和大隐静脉主干剥离/闭合时间的学习曲线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RFA组较HLS组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在全期(即P1至P5),HLS组的手术总时间与RF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5),而大隐静脉主干剥离/闭合时间显著长于RFA组(P=0.028)。在前期,RFA组的手术总时间和大隐静脉主干剥离/闭合时间均显著长于HLS组(P值均<0.05);在中期,两组间两个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后期,RFA组的手术总时间和大隐静脉主干剥离/闭合时间均显著短于HLS组(P值均<0.05)。RFA组需要额外进行血管超声的理论知识与操作课程的培训,故其总课时为12课时,多于HLS组的6课时。RFA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数目均显著少于HLS组,且切口总长度、住院天数显著短于HLS组(P值均<0.05)。RFA组医保报销前、后的住院费用均显著多于HLS组(P值均<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RFA组皮下瘀斑的发生率显著低于HLS组(P<0.05),两组隐神经损伤、残留曲张静脉的差异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尽管RFA前期培训课时较长,但与HLS相比,其具备学习曲线较短、安全、简捷、有效且医疗费用低的优势,适宜在技术受限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的县级医院开展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县级医院 高位结扎抽剥术 腔内射频消融术 学习曲线
下载PDF
GLP-1对高糖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晓民 职康康 +4 位作者 邹思力 吴永发 温兴铸 黄通 曲乐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1期2899-2902,共4页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高糖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培养内皮细胞HUVECs并分为三组,对照组用不含血清的低糖培养基处理、高糖组用含有40mmol/L葡萄糖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GLP-1组用含有10mmol/L GLP-1...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高糖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培养内皮细胞HUVECs并分为三组,对照组用不含血清的低糖培养基处理、高糖组用含有40mmol/L葡萄糖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GLP-1组用含有10mmol/L GLP-1及40mmol/L葡萄糖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处理后24小时,测定细胞中凋亡基因、自噬基因的表达量以及氧化应激产物、抗氧化物的含量。结果:高糖组细胞中JAK2、STAT3、Bax、Caspase-9、Caspase-3、Nrf2、NQO1、HO1、GSH-Px的mRNA表达量以及ROS、gp91phox、MDA、ox-LDL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STSQM1、Atg-5、LC-3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GLP-1组细胞中JAK2、STAT3、Bax、Caspase-9、Caspase-3的mRNA表达量以及ROS、gp91phox、MDA、ox-LDL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高糖组,Nrf2、NQO1、HO1、GSH-Px、STSQM1、Atg-5、LC-3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高糖组。结论:GLP-1能够通过抑制凋亡、减轻氧化应激、增强细胞自噬的途径来减轻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内皮细胞损伤 高糖 氧化应激 凋亡
下载PDF
血管战创伤一线救治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鉴今 安凌云 +6 位作者 沈宏亮 柏骏 职康康 邹思力 金杰 蒋庆君 曲乐丰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28-130,共3页
血管战创伤(vascular injury in war,VIW)是在战场环境下,累及四肢和躯体的动、静脉外伤。VIW不仅包括血管本身完全离断、部分破裂、管壁挫伤、内膜撕裂及动脉痉挛等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还常伴随骨折、活动性出血、组织感染或创面缺失... 血管战创伤(vascular injury in war,VIW)是在战场环境下,累及四肢和躯体的动、静脉外伤。VIW不仅包括血管本身完全离断、部分破裂、管壁挫伤、内膜撕裂及动脉痉挛等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还常伴随骨折、活动性出血、组织感染或创面缺失等合并损伤,是战场中致死和致残的主要伤情之一。据报道,各种类型的VIW引起的大出血是战时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约占9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战创伤 一线救治 教学 美军
下载PDF
基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特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15
作者 林清晶 陆春来 +3 位作者 宋成利 郭宏波 职康康 冯欣伟 《建模与仿真》 2023年第2期892-900,共9页
目的: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s, AVF)特定患者的理想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分析血流行为,为医生的临床研究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集临床数据,作为建模和仿真的基础。采... 目的: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s, AVF)特定患者的理想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分析血流行为,为医生的临床研究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集临床数据,作为建模和仿真的基础。采用牛顿血液模型,设置速度–压力耦合边界条件进行仿真计算,结果选取速度、流线、壁面剪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 WSS)图以及特定截面的平均速度与面积平均壁面剪切应力数值结果参与血流动力学的评估。结果:对于流速与流线,两模型的平均速度均由桡动脉上游逐渐向瘘管下游递减,高速血流都分布于模型瘘管段的外侧,而端侧模型中靠近吻合口的上游,则集中于模型内侧。WSS的分布规律与流速和流线的分布大体相同,端侧模型在所有结果中还观测到了不对称的分布。结论:本研究证实了CFD方法在临床诊断上有一定参考价值,端侧内瘘在实际情况下血流状况比端端内瘘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临床数据 血流状况 壁面剪切应力 桡动脉 计算流体动力学 吻合口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现状及诊疗进展
16
作者 谭梓仪 职康康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54-459,共6页
随着临床诊治过程中各类输液导管使用频率的升高,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同时随着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提高,儿童VTE的诊出率得到很大提升。儿童VTE可导致肺栓塞(PE)、脑血管事件、血栓后综合征(PTS)... 随着临床诊治过程中各类输液导管使用频率的升高,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同时随着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提高,儿童VTE的诊出率得到很大提升。儿童VTE可导致肺栓塞(PE)、脑血管事件、血栓后综合征(PTS)等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因此,明确儿童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儿童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及诊断治疗进行综述,并针对当前儿童VTE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临床症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孕鼠甲状腺功能低下对胎鼠脑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初探
17
作者 韩巍巍 张京 +1 位作者 伍洲炜 职康康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32-233,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低下 基因表达 甲状腺素 脑发育 胎儿
下载PDF
下肢浅静脉曲张诊治微循环专家共识 被引量:63
18
作者 郑月宏 +1 位作者 梅家才 职康康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一种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共同临床表现,以大隐静脉曲张最多见,既是一种临床表现,也是一种疾病。一定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后期会使部分患者丧失部分劳动能力,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国外文献报道大隐静脉曲张患病率高达...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一种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共同临床表现,以大隐静脉曲张最多见,既是一种临床表现,也是一种疾病。一定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后期会使部分患者丧失部分劳动能力,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国外文献报道大隐静脉曲张患病率高达25%[1],国内文献报道其成年人患病率10%左右,男女患病率接近,女性略高[2]。本病早期表现为肢体酸胀不适、浅静脉迂曲成团,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皮肤瘙痒、色素沉着、脱屑、脂质硬化甚至溃疡、以及出血及血栓性浅静脉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浅静脉曲张 微循环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新型血管吻合器的结构设计及离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向炀 郭宏波 +3 位作者 职康康 王伟 毛琳 宋成利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2年第2期172-177,共6页
本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血管吻合器,通过探究血管与吻合器的相互作用,实现快速高效吻合动静脉血管,为血管端端吻合手术提供可新的方法与器械。通过构建血管吻合器的三维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快速制作了血管吻合器样机,模拟了不同的单侧施... 本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血管吻合器,通过探究血管与吻合器的相互作用,实现快速高效吻合动静脉血管,为血管端端吻合手术提供可新的方法与器械。通过构建血管吻合器的三维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快速制作了血管吻合器样机,模拟了不同的单侧施压距离下(0.2、0.3、0.4 mm)血管与吻合环的相互作用。通过体外拉伸实验和渗漏实验,验证血管吻合的有效性。单侧施压距离为0.3 mm时,吻合效果最好,吻合口密封性良好,5 min渗漏量为5.7 mL,其极值水压为(148.25±0.13)mmHg,最大拉伸力为(6.08±1.78)N。本研究的新型血管吻合器可以快速实现血管的端端吻合以及功能重建,通过离体实验初步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结构优化设计并进行临床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端端吻合 吻合环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离体实验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血管战创伤救治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邹思力 职康康 +3 位作者 吴鉴今 柏骏 金杰 曲乐丰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9年第5期415-417,共3页
虚拟现实技术(VR)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一项新兴技术,在国外已成功用于军事医学训练,但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就VR技术在血管战创伤救治训练中的应用展开设想,建立一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血管解剖模具、战创伤模型、手术训练模块及考... 虚拟现实技术(VR)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一项新兴技术,在国外已成功用于军事医学训练,但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就VR技术在血管战创伤救治训练中的应用展开设想,建立一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血管解剖模具、战创伤模型、手术训练模块及考核系统,在此基础上构建血管战创伤临床救治的教学、训练、考核一体化平台,提供沉浸式学习环境,实现网络空间内虚拟与现实无缝结合,从而提高血管战创伤救治训练的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血管创伤 课程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