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薛志斌 肖世极 郑阳力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7-51,共5页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病例资料,将所有患儿分为轻症CAP组90例、重症CAP组60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单因素统计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病例资料,将所有患儿分为轻症CAP组90例、重症CAP组60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单因素统计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谷丙转氨酶是重症CAP的独立危险因素;认为淋巴细胞百分比、NLR、红细胞分布宽度、谷丙转氨酶等指标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儿童CAP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社区获得性肺炎 淋巴细胞百分比 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 谷丙转氨酶
下载PDF
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劲龙 肖世极 +3 位作者 田丽红 张媛媛 周华蓉 沈建箴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6期357-364,共8页
目的评价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维普以及会议论文集等截止至2014年12月所有关于泊沙康... 目的评价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维普以及会议论文集等截止至2014年12月所有关于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同时追查相关参考文献。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运用Review Manager 5.2及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共1 4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泊沙康唑与对照组药物相比,能有效降低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发生率[RR=0.41,95%CI(0.27,0.63),P<0.000 01],尤其在预防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方面,其疗效优于氟康唑(P<0.000 1);预防IFI相关死亡的疗效优于对照组[RR=0.32,95%CI(0.15,0.67),P=0.002<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因不良反应中止治疗发生率、全因死亡率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泊沙康唑与氟康唑相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泊沙康唑可作为两性霉素B脂复合物、氟康唑、伊曲康唑等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良好替代药物,能更有效地预防真菌感染,减少IFI相关死亡率,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沙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小儿季节性流感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映林 肖世极 黄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6期59-61,共3页
目的 评价小儿季节性流感应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的效果及对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接收的64例季节性流感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回顾患儿的相关资料,将其按不同的治疗形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 目的 评价小儿季节性流感应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的效果及对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接收的64例季节性流感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回顾患儿的相关资料,将其按不同的治疗形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基于此,32例观察组采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炎性因子水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淋巴细胞百分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咳嗽缓解、退热、咳嗽消失、咽痛等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小儿季节性流感患儿治疗中采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既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又能提升治疗效果与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季节性流感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 炎性因子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海滨 李映林 +1 位作者 薛志斌 肖世极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7期2980-2982,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28日就诊于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31例DK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等临床病例资料... 目的总结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28日就诊于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31例DK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等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按DKA分类:轻度9例(29.0%),中度10例(32.3%),重度12例(38.7%);临床表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12例(38.7%),呕吐、腹痛、乏力6例(19.4%),发热、气促9例(29.0%),意识障碍4例(12.9%);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升高23例(74.2%)、降钙素原升高15例(48.4%)、静脉血糖>11.1 mmol/L 31例(100.0%)、糖化血红蛋白>9%30例(96.8%)、尿酮体3+以上21例(67.7%);治疗与转归:入院后予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记录24 h出入量,禁食24 h,生理盐水扩容,48 h均衡补液,胰岛素微量静脉泵入,纠正内环境紊乱,抗感染治疗,防治脑水肿等综合治疗后,2例(6.5%)出现脑水肿,1例(3.2%)出现频繁室性早搏,余未出现并发症,所有患儿均于48 h内酮症酸中毒纠正好转,并在血糖控制稳定后出院。结论儿童DKA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快,及时诊断、综合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补液 胰岛素 脑水肿 误诊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轻中度持续性哮喘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映林 崔国斌 肖世极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8期127-128,共2页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轻、中度持续性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了100例轻中度持续哮喘的小儿患者,随机分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前、治疗...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轻、中度持续性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了100例轻中度持续哮喘的小儿患者,随机分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测定患儿的心肺功能:FVC、FEV1、FEV1/FVC。并且评估和对比两组的疗效、症状评分。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对比,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治疗后明显比治疗前降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症状评分治疗后明显比对照组更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水平、FEV1/FVC水平明显比治疗前增加,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轻、中度持续性哮喘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帮助患儿改善其症状与心肺功能,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小儿 轻、中度持续性哮喘 心肺功能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院内获得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庄秋枫 肖世极 +1 位作者 周秀花 李映林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获得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美国波士顿BID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建立的重症医学数据库,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2级以上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获得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美国波士顿BID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建立的重症医学数据库,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2级以上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共30171例纳入分析,1667例发生2级以上压力性损伤,46.8%为70岁以上老年患者,73.4%的患者于入院后1周内出现压力性损伤。44.4%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在骶尾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急性生理学评分,Braden评分中的摩擦力与剪切力、移动能力、营养摄取能力,血红蛋白、血管升压药物、镇静药物、机械通气、脓毒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肾衰竭、瘫痪、体质量减轻、肥胖为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获得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多,需进一步细化研究;同时医护人员应进行个性化评估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评估
下载PDF
发热合并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肖世极 李映林 庄秋枫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2期27-32,共6页
目的分析≤90 d发热患儿合并细菌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1日—2019年7月1日期间因发热住院并进行腰椎穿刺术的患儿的病例资料,发热合并细菌性脑膜炎者为病例组,发热合并非细菌性脑膜炎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 目的分析≤90 d发热患儿合并细菌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1日—2019年7月1日期间因发热住院并进行腰椎穿刺术的患儿的病例资料,发热合并细菌性脑膜炎者为病例组,发热合并非细菌性脑膜炎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实验室检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发热合并细菌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并采用相加交互分析了解各危险因素与院前使用抗生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共纳入303例患儿,其中病例组46例,对照组257例,两组患儿的白细胞数、单核细胞数、中性粒细胞、降钙素原、发热持续时间、院前最高体温、惊厥发作以及前囟膨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逐步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热合并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与降钙素原(OR=3.999,95%CI:1.893~8.489)、惊厥发作(OR=21.276,95%CI:5.907~90.361)、前囟膨隆(OR=2.288,95%CI:1.00~5.248)呈正相关,与单核细胞数(OR=0.456,95%CI:0.216~0.959)呈负相关。单核细胞数、降钙素原、惊厥发作与院前使用抗生素交互分析提示,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降钙素原、单核细胞数增加,惊厥发作、前囟膨隆是细菌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且单核细胞数、降钙素原、惊厥发作不受院前使用抗生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儿童 细菌性脑膜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米力农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海滨 李映林 肖世极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6期2786-2788,共3页
目的分析米力农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运用。方法选择该科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分成对照组(46例)与干预组(48例)。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地高辛治疗... 目的分析米力农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运用。方法选择该科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分成对照组(46例)与干预组(48例)。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地高辛治疗,干预组增加米力农治疗。结果干预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可改善患儿心功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力农 先天性心脏病 急性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 儿童
下载PDF
耐两性霉素B的近平滑与热带假丝酵母菌的体外诱导及耐药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金梅 沈建箴 +4 位作者 吴淡森 付海英 黄劲龙 肖世极 周华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体外诱导近平滑假丝酵母菌(CP)、热带假丝酵母菌(CT)对两性霉素B(AMB)的耐药株,检测其中的耐药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AMB体外构建耐药株,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耐药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CP、CT野生株经体外AMB浓度递增法诱导后,形... 目的体外诱导近平滑假丝酵母菌(CP)、热带假丝酵母菌(CT)对两性霉素B(AMB)的耐药株,检测其中的耐药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AMB体外构建耐药株,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耐药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CP、CT野生株经体外AMB浓度递增法诱导后,形成耐药株最低抑菌浓度(MIC,≥8μg·m L-1);CYP51A、CYP51B、CDR1、CDR2、MDR1及MDR2基因在野生株中低水平表达,在耐药株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51A、CYP51B、CDR1、CDR2、MDR1及MDR2的表达量在CPAMB耐药株中分别是其野生株的136.92,16.33,2.07,14.84,4.07,2.38倍;在CT AMB耐药株中分别是其野生株的8.83,2.98,3.00,2.40,2.30,3.57倍。结论 CP、CT对AMB耐药与CYP51A、CYP51B、CDR1、CDR2、MDR1及MDR2基因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 两性霉素B 耐药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