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脓灸辅助治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肖传光 邱树升 +2 位作者 王猛 郭玲玲 李良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22期2902-2906,共5页
目的探讨化脓灸辅助治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6壮灸治疗组52例、9壮灸治疗组51例和不灸治疗组43例,6壮灸治疗组与9壮灸治疗组进行常规化疗的同时给予相应剂量的化脓灸治疗,不灸治疗组仅... 目的探讨化脓灸辅助治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6壮灸治疗组52例、9壮灸治疗组51例和不灸治疗组43例,6壮灸治疗组与9壮灸治疗组进行常规化疗的同时给予相应剂量的化脓灸治疗,不灸治疗组仅进行常规化疗,疗程均为7 d。观察化脓灸的直接治疗效果,并在治疗前和治疗7 d后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DC)和自然杀伤细胞(NK)Ⅲ型以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6壮灸治疗组和9壮灸治疗组起泡流脓率均大于9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壮灸治疗组患者的疤痕大于6壮灸治疗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6壮灸治疗组和9壮灸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11c^+CD123^+、CD16^+56^+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白细胞介素(IL)-12水平均升高,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降低,但仅6壮灸治疗组IL-10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化脓灸辅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DC和NK细胞数量,同时上调患者血清IL-12水平,下调血清IL-10和TGF-β1水平,6壮灸治疗剂量的临床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脓灸 辅助治疗 术后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中华大蟾蜍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克隆、表达与功能鉴定
2
作者 肖传光 胡耀廷 +2 位作者 杨莉 赵淑娟 王峥涛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从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肝脏组织中克隆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BgCPR,GenBank登录号:OQ572435)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功能验证。方法:基于中华大蟾蜍转录组数据库挖掘BgCPR基因序列,使用SnapGene软件设计BgCP... 目的:从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肝脏组织中克隆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BgCPR,GenBank登录号:OQ572435)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功能验证。方法:基于中华大蟾蜍转录组数据库挖掘BgCPR基因序列,使用SnapGene软件设计BgCPR基因两端特异性引物,以蟾蜍肝脏组织总RNA逆转录成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BgCPR蛋白理化性质、空间结构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将蟾蜍BgCPR基因表达框经同源重组整合进入酿酒酵母基因组,利用聚乙二醇法制备转化子微粒体,验证其对细胞色素C的还原功能。结果:克隆得到全长2043 bp的BgCPR基因cDNA,编码68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77852 Da。结构预测显示,BgCPR蛋白为非分泌蛋白;有一段跨膜螺旋区,位于蛋白的第24~46位氨基酸之间;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该蛋白定位于内质网上。采用体外酶活实验证明其具有传递电子功能。结论:本研究克隆得到中华大蟾蜍BgCPR基因,并构建了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BgCPR的酿酒酵母工程细胞,为进一步研究蟾蜍CYP450基因功能乃至解析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蟾蜍 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 细胞色素P450 蟾蜍二烯内酯
原文传递
转录调节因子1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肖传光 李良 +2 位作者 丁宇 王猛 胡玮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5期44-46,共3页
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是转录因子结合到特定的DNA序列,并随后调控基因的转录。有大量的转录因子使用一个保守的锌指结构域结合自己的目标DNA片段。三重基序蛋白(tripartite motif,TRIM)家族... 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是转录因子结合到特定的DNA序列,并随后调控基因的转录。有大量的转录因子使用一个保守的锌指结构域结合自己的目标DNA片段。三重基序蛋白(tripartite motif,TRIM)家族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域,即N-末端的RING-Bbox-coiled-coil(RBCC)基因序列、bromo结构域、保守中心序列区以及C-末端的PHD指状结构域,此外该家族还都具有一个可变的C-末端,因此TRIM家族也称为RBCC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转录因子 癌基因
原文传递
基于全细胞催化的蟾蜍二烯内酯前体化合物生物合成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耀廷 肖传光 +3 位作者 陈文杰 王如锋 杨莉 赵淑娟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39-45,共7页
目的:将胆固醇生物转化成7α-羟基-4-胆甾烯-3-酮。方法:PCR扩增中华大蟾蜍来源的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Bg-HSD3B7)、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Bg-CPR)、大鼠来源的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Rn-CYP7A1),生物信息学网站ExPASy、TMHMM预测理... 目的:将胆固醇生物转化成7α-羟基-4-胆甾烯-3-酮。方法:PCR扩增中华大蟾蜍来源的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Bg-HSD3B7)、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Bg-CPR)、大鼠来源的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Rn-CYP7A1),生物信息学网站ExPASy、TMHMM预测理化性质,采用不同的构建组合方式构建工程菌;以胆固醇为底物进行全细胞催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是否产生7-α羟基胆固醇中间产物和7α-羟基-4-胆甾烯-3-酮终产物。结果:克隆并以单顺反子方式构建到pETM6载体,获得带有3个基因Rn-CYP7A1、Bg-CPR、Bg-HSD3B7的大肠杆菌工程菌BL21(DE3),该工程菌可以全细胞催化方式将胆固醇转化生成7α-羟基-4-胆甾烯-3-酮,且没有中间产物。结论:克隆得到中华大蟾蜍来源的Bg-HSD3B7基因、Bg-CPR基因、大鼠来源的Rn-CYP7A1基因,构建了具有全细胞催化功能的工程大肠杆菌,可以催化胆固醇转化生成7α-羟基-4-胆甾烯-3-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蟾蜍 胆固醇 工程菌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
原文传递
张天佐在昌乐办教育
5
作者 肖传光 张同安 《春秋》 2008年第4期19-20,共2页
张天佐,字仲辅,山东寿光官家庄人,早年就读于省立第十中学,后考入山东警官学校,1936年任昌乐县警察局长。1938年1月9日,日寇入侵昌乐,县城沦陷,国民党县政府迁址南部山区,不久,张天佐接任昌乐县长。1948年4月,亡于潍县战役。在昌乐十多... 张天佐,字仲辅,山东寿光官家庄人,早年就读于省立第十中学,后考入山东警官学校,1936年任昌乐县警察局长。1938年1月9日,日寇入侵昌乐,县城沦陷,国民党县政府迁址南部山区,不久,张天佐接任昌乐县长。1948年4月,亡于潍县战役。在昌乐十多年中,张天佐重视教育,遍设学校,大力培养为其服务的人才,受教育者甚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天佐 学校 昌乐县 初级中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