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屏风颗粒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IFN-γ、IL-4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符文好 刘军麟 +4 位作者 陈启红 肖传柳 彭程 罗杨 张欢欢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4期102-105,共4页
目的:研究玉屏风颗粒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各50例),其中治疗... 目的:研究玉屏风颗粒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各50例),其中治疗组1口服泛昔洛韦片,治疗组2冲服玉屏风颗粒,并从门诊体检处选取50例正常人群作为正常组,对比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水平。结果:两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水平均有明显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治疗前后的变化明显大于治疗组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在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过程中能明显升高血清IFN-γ、降低IL-4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颗粒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血清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circ_0001821靶向miR-203调控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1
2
作者 肖传柳 林鸿昌 +1 位作者 罗杨 崔丽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93-899,共7页
目的:探讨circ_0001821通过靶向miR-203调控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A43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CSCC患者的癌及配对... 目的:探讨circ_0001821通过靶向miR-203调控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A43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CSCC患者的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以及人CSCC细胞系A431,用qPCR法检测CSCC癌和癌旁组织中circ_0001821的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将si-circ_0001821、si-NC、miR-203 mimic、miR-NC、si-circ_0001821与anti-miR-NC、si-circ_0001821与anti-miR-203转染至A431细胞,用q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circ_0001821和miR-203的表达水平,MTT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A431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WB法检测细胞中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Circinteractome数据库预测circ_0001821与miR-203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_0001821与miR-203的靶向关系。结果:CSCC组织中circ_000182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转染si-circ_0001821可显著降低细胞中circ_0001821的表达水平(P<0.01),降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提高细胞凋亡率(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circ_0001821可靶向结合miR-203。转染miR-203 mimic可显著降低A4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提高细胞凋亡率(P<0.01)。共转染si-circ_0001821与anti-miR-203可明显逆转下调circ_0001821表达对A4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调控作用。结论:circ_0001821通过靶向miR-203调控CSCC细胞A431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_0001821 miR-203 皮肤鳞状细胞癌 A431细胞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影响寻常型银屑病预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符文好 刘军麟 +2 位作者 肖传柳 彭程 罗杨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寻常型银屑病预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银屑病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方法,选取26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访1年以上依据是否发生复发分为复发组(n=167)和未复发组(n=101);采用单因素比较分析和多... 目的探讨影响寻常型银屑病预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银屑病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方法,选取26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访1年以上依据是否发生复发分为复发组(n=167)和未复发组(n=101);采用单因素比较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来筛选影响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的复发率高达62.3%(167/2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银屑病史(OR=2.039)、饮酒(OR=3.654)、受潮(OR=3.564)、感染(OR=4.268)、不规范用药(OR=3.722)、精神紧张(OR=4.370)等均为银屑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寻常型银屑病预后具有很高的复发率,伴有家族银屑病史、饮酒等不良嗜好、受潮、感染、不规范用药、长期精神紧张是其预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必要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型 预后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靶基因捕获测序法对海南省汉族寻常型银屑病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军麟 王薇 +7 位作者 曹智睿 刘琨 万多艳 吴智明 罗杨 肖传柳 刘璐 殷梅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97-604,共8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关系。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和体检中心分别收集101例海南籍汉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79例海南籍健康对照。采用靶基因捕获测序法对VDR基因及...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关系。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和体检中心分别收集101例海南籍汉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79例海南籍健康对照。采用靶基因捕获测序法对VDR基因及其上、下游各2 kb进行全长测序,对于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大于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基于SNP和单倍型的关联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风险位点对基因功能的影响。结果基于SNP的关联分析显示,40个SNP(29个位于内含子区、1个位于外显子区及10个位于基因间区)为银屑病的易感位点,其OR值为0.148(95%CI:0.016~1.294)~2.779(95%CI:1.260~6.130),P<0.001~0.976。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位于外显子2上的rs2228570可引起氨基酸改变(蛋氨酸→苏氨酸),继而导致基因功能改变。基于单倍型的关联分析显示,10个单倍型为寻常型银屑病的保护性单倍型,在健康对照组和银屑病患者组中的频率分别为5.150%~45.570%、1.110%~33.170%,其OR值为0.198(95%CI:0.040~0.985)~0.630(95%CI:0.419~0.947),P值0.002~0.048。结论在海南籍汉族人群中,发现40个寻常型银屑病相关的风险SNP,分别位于内含子区、外显子区及基因间区域,同时发现10个保护性单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受体 骨化三醇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单倍型 病例对照研究 靶基因捕获测序
原文传递
小白菊内酯通过调控微小RNA-637表达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肖传柳 林鸿昌 +3 位作者 罗杨 崔丽霞 万多艳 刘琨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915-1919,共5页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是否通过调控微小RNA-637(miR-637)表达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方法分离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处理)、低、中、高剂量实验组(5,10,20μmol...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是否通过调控微小RNA-637(miR-637)表达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方法分离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处理)、低、中、高剂量实验组(5,10,20μmol·L^(-1)小白菊内酯)、miR-NC组(转染miR-NC)、miR-637组(转染miR-637 mimic)、PTL+anti-miR-NC组(20μmol·L^(-1)小白菊内酯+转染anti-miR-NC)、PTL+anti-miR-637组(20μmol·L^(-1)小白菊内酯+转染miR-637 inhibitor)。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情况,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637的表达情况。结果低、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miR-NC组、miR-637组、PTL+anti-miR-NC和PTL+anti-miR-637组的增殖能力(光密度值)分别为0.71±0.04,0.39±0.03,0.84±0.05,0.82±0.07,0.44±0.03,0.38±0.03和0.73±0.05,迁移细胞数分别为(93.75±7.35),(58.18±3.57),(124.31±9.87),(125.05±8.08),(63.15±5.04),(57.57±3.23)和(103.79±6.68)个,侵袭细胞数分别为(81.60±6.16),(42.40±3.09),(105.75±7.80),(106.41±9.96),(52.82±4.19),(40.27±4.11)和(90.51±6.96)个,miR-637表达水平分别为1.78±0.15,3.36±0.28,1.00±0.05,1.00±0.07,2.77±0.20,1.00±0.05和0.29±0.03。低、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miR-637组的上述指标与miR-NC组比较,PTL+anti-miR-637组的上述指标与PTL+anti-miR-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miR-637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8和0.45±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白菊内酯通过增加miR-637的表达水平,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小白菊内酯 微小RNA-637 增殖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6
作者 肖传柳 林鸿昌 +1 位作者 罗杨 崔丽霞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471-1474,共4页
目的调查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流行病学特征及患病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10—11月采用问卷与体检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海口市3~6岁学龄前儿童AD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病危险因素。结果海... 目的调查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流行病学特征及患病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10—11月采用问卷与体检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海口市3~6岁学龄前儿童AD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病危险因素。结果海口市学龄前儿童AD总患病率为4.79%,其中男性为5.20%,女性为4.33%,3~4岁儿童为5.65%,5~6岁儿童为4.10%,男女及各年龄段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患儿病情以轻中度为主,64.95%的患儿在1岁内首次发病,45.36%的患儿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过敏史、居住城市、儿童被动吸烟、居住环境潮湿、母亲孕期及儿童出生后居住新装修半年内房屋是学龄前儿童A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海口市3~6岁学龄前儿童AD患病率较高,父母过敏史、居住城市、儿童被动吸烟、居住环境潮湿、儿童出生后及母亲孕期居住新装修半年内房屋是学龄前儿童A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学龄前儿童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血清脂溶性维生素水平与儿童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肖传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7期791-793,801,共4页
目的探讨脂溶性维生素A、D、E水平与儿童特应性皮炎(AD)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有效防治儿童A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3月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确诊的AD患儿64例为A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4例... 目的探讨脂溶性维生素A、D、E水平与儿童特应性皮炎(AD)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有效防治儿童A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3月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确诊的AD患儿64例为A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4例为对照组,通过SCORAD评分评估AD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VitA)和维生素E(VitE)水平,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结果 AD组血清VitA和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6、4.312,P<0.05),AD患儿SCORAD评分为(37.8±15.3)分,轻、中、重度AD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05,P<0.05),血清25(OH)D3水平与SCORAD评分呈负相关(r=-0.389,P=0.001),血清VitA和VitE水平与SCORAD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AD患儿存在VitA、VitD缺乏或不足,血清VitD水平与A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脂溶性维生素 儿童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