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针电针结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肖凌勇 孙申田 李征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2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头针和电针对腓总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28例病人采用头针电针配合的方法治疗。结果:28例病人治愈64%,显效21%,有效14%,总有效率100%。结论:头针电针配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效果确切。
关键词 头针 电针 腓总神经麻痹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大接经从阳引阴针刺法对脑梗死肌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秦彦强 孙迎春 +2 位作者 张亚娟 肖凌勇 史术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观察大接经从阳引阴针刺法对脑梗死偏瘫痉挛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2010年~2014年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82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观察组采用大接经从阳引阴针刺方法。连续... 目的观察大接经从阳引阴针刺法对脑梗死偏瘫痉挛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2010年~2014年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82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观察组采用大接经从阳引阴针刺方法。连续治疗2周。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Fugl-Meyer评定法(FMA)和Barthel指数(BI)评价痉挛疗效、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212,P=0.030),CSI评分低于对照组(t=2.514,P=0.014),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288,P〈0.001),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970,P=0.004)。结论大接经从阳引阴针刺法可以降低偏瘫肢体肌张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痉挛 大接经 从阳引阴 针刺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对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征 孟琳 +2 位作者 秦彦强 肖凌勇 高弼虎 《中医药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方的配伍,对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研究设计,将95例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对照...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方的配伍,对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研究设计,将95例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根据数据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而对照组有7例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均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评价,治疗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状评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有改善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 高血压 慢性肾脏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针刺留针与否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皮层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天然 叶阳 +5 位作者 杨静雯 肖凌勇 王雪蕊 闫超群 邵佳凯 刘存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留针与不留针情况下针刺"百会"配伍"足三里"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及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探讨留针与否的针刺效应。方法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建立VD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 目的观察留针与不留针情况下针刺"百会"配伍"足三里"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及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探讨留针与否的针刺效应。方法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建立VD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留针组、不留针组,每组8只。针刺模型大鼠"百会"+"足三里"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皮层神经元损伤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留针组、不留针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均显著提高,皮层神经元损伤改善;其中,留针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提高更多,皮层神经元损伤改善更明显。结论针刺可改善V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皮层神经元损伤,留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刺效应 留针 认知功能 皮层神经元 大鼠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对慢性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征 肖凌勇 +2 位作者 于勤 秦彦强 宋立群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科、肾内科收治住院的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科、肾内科收治住院的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对照组44例,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 C)水平,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检测血压达标率,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Cr、BUN、Cys 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压达标率为83.6%,对照组为65.3%。2组的血压达标率比较,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3.64%,2组比较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以改善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血压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 高血压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药用樱桃核枕头辅助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征 肖凌勇 +2 位作者 高弼虎 于铁 宋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4期85-86,共2页
目的探究樱桃核枕头辅助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选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及常规治疗,加用樱桃核枕头加热按摩并枕其入睡;对照组30例,选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及... 目的探究樱桃核枕头辅助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选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及常规治疗,加用樱桃核枕头加热按摩并枕其入睡;对照组30例,选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及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和肾功能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肌酐值和尿素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樱桃核枕头辅助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好,且经济实惠,简单易行,能够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核 高血压 慢性肾功能不全 外治法
下载PDF
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现状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秦元 肖凌勇 +3 位作者 杨欢 张馨予 刘艺 戴晓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5-1000,1007,共7页
背景中医针刺已被广泛用于膝骨关节炎(KOA)治疗且疗效突出,但缺乏公认、统一的结局指标,无法使研究结果转化为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构建针刺治疗KOA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为临床研究提供更... 背景中医针刺已被广泛用于膝骨关节炎(KOA)治疗且疗效突出,但缺乏公认、统一的结局指标,无法使研究结果转化为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构建针刺治疗KOA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为临床研究提供更高质量循证依据。目的通过分析目前针刺治疗KOA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的使用现状,为针刺治疗KOA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有关针刺方法治疗KOA的临床RCT,检索时间为2003—2022年。由2名研究者筛查文献,提取文献特征,并分析针灸治疗KOA的RCT指标域、测量工具、测量时点。结果共纳入131篇文献,样本量22726例,共使用89个结局指标,将结局指标进行分类:症状体征类40项(44.9%)、理化检查类22项(24.7%)、生活质量类5项(5.6%)、心理状态指标5项(5.6%)、满意度评价3项(3.4%)、安全性指标2项(2.2%)、其他指标12项(13.5%)。131篇文献中,共包含23个测量时间点,研究时间跨度为治疗后1 h~3年;106篇(80.9%)文献使用了“临床疗效”作为结局指标;23篇(17.6%)文献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及不良事件报告。结论针刺治疗KOARCT结局指标存在使用差异大、不分主次结局、指标组合随意性高、复合指标使用欠规范、安全性指标使用欠缺、结局指标测量时间点欠规范、远期预后评价不足、没有体现针刺的中医药干预治疗特色等问题。之后相关研究应结合中医药辨证论治特色,选用科学合理的结局指标来评价针刺治疗KOA的疗效,并且亟须建立中医药治疗KOA的核心指标集,构建规范公认的中医药核心指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针刺 随机对照试验 结局指标 核心指标集
下载PDF
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前额叶皮层氧化应激及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杜斯琪 王雪蕊 +4 位作者 朱雯 姬彩硕 李天然 肖凌勇 刘存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前额叶皮层氧化应激及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永久性双侧颈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慢性脑低灌注复制VD模型,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前额叶皮层氧化应激及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永久性双侧颈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慢性脑低灌注复制VD模型,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同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针刺组和非穴组造模后3 d针刺治疗,2周后灌注取材。尼氏染色检测前额叶皮层神经元数量,DHE染色检测活性氧(ROS)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模型组神经元数量、SOD活性较假手术组降低,ROS含量升高;针刺组神经元数量和SOD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ROS含量降低,同时非穴组各指标未见明显改善。结论针刺可抑制VD大鼠前额叶皮层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神经元损伤和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血管性痴呆 氧化应激 神经元损伤 活性氧 超氧化物歧化酶 大鼠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与VOSviewer的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甘晶莹 肖凌勇 +5 位作者 粱晨曦 史霄霄 田春蕾 王晓璇 刘艺 戴晓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2期64-67,I0001-I0004,共8页
目的 了解国内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领域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该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内容包括发文数量、期刊、作者、机构、关键词。结果 最终纳入1506篇文献,通过可视化分析... 目的 了解国内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领域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该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内容包括发文数量、期刊、作者、机构、关键词。结果 最终纳入1506篇文献,通过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内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热度不断上升,发文量整体上逐年递增,2020年载文量为214篇,达到高峰。形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韩为和李静、安徽省针灸医院的曹奕、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周鸿飞、四川大学的李佩芳为代表的合作网络。高频关键词为缺血性脑卒中、针刺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失语症、偏瘫等,提示研究热点。结论 该领域研究内容在临床治疗方法、中风后遗症及并发症、现代作用机制方面研究较多;其中,对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成为研究新热点趋势;建议学者深入对针灸治疗本病作用机制的研究,弥补研究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缺血性脑卒中 CITESPACE 可视化研究
下载PDF
宋立群教授对隐匿性肾炎的辨证论治经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征 肖凌勇 吕光耀 《中医药信息》 2013年第2期34-35,共2页
隐匿性肾炎是属于本虚标实的病证,脾肾两虚是其本,为隐匿性肾炎的内在因素;风湿热毒邪是促其发病的外在因素,内外合邪为本病的病因所在。宋立群教授对此病的认识有着独特的见解,治疗上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 宋立群 隐匿性肾炎 辨证论治 血尿 蛋白尿
下载PDF
益气活血汤联合樱桃核枕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征 高弼虎 +2 位作者 王超 于勤 肖凌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汤及药用樱桃核枕对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病人随机分配到3组:常规治疗组32例,常规治疗+益气活血汤组31例,常规治疗+益气活血汤+樱桃核枕组3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慢性肾脏...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汤及药用樱桃核枕对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病人随机分配到3组:常规治疗组32例,常规治疗+益气活血汤组31例,常规治疗+益气活血汤+樱桃核枕组3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慢性肾脏病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益气活血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常规治疗+益气活血汤+樱桃核枕组在常规治疗、益气活血汤基础上加用樱桃核枕。治疗结束后评价血压变化及血清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结果共有92例完成临床试验,常规治疗组脱落2例,常规治疗+益气活血汤组脱落1例;常规治疗+益气活血汤+樱桃核枕组脱落1例。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常规治疗+益气活血汤组、常规治疗+益气活血汤+樱桃核枕组降压有效率优于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常规治疗+益气活血汤组、常规治疗+益气活血汤+樱桃核枕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显著下降。与常规治疗+益气活血汤组比较,常规治疗+益气活血汤+樱桃核枕组血清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显著下降。结论益气活血汤及樱桃核枕有助于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病人降压及肾功能指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核 高血压 慢性肾脏病 外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于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史霄霄 王安然 +6 位作者 肖凌勇 王鹤扬 杨思琪 甘晶莹 梁晨曦 常颖慧 戴晓矞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1期6-15,共10页
目的对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于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021年8月以前有关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筛选,运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估表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评估,同时采用RevMan 5.3软件... 目的对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于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021年8月以前有关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筛选,运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估表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评估,同时采用RevMan 5.3软件制作森林图。结果共纳入37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疗效优于未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疗效。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中风 肢体功能障碍 荟萃分析
下载PDF
针刺或电针治疗OAB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鹤扬 戴晓矞 +2 位作者 肖凌勇 王安然 杨思琪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3期152-158,共7页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针刺或电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OA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针刺”“电针”“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尿急综合征”“尿频-尿急综合征”为关键词检索Cochran-Library及M...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针刺或电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OA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针刺”“电针”“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尿急综合征”“尿频-尿急综合征”为关键词检索Cochran-Library及MEDLINE、EMBASE、CNKI等8个数据库,选择随机对照试验,即治疗组为针刺(电针)或其他疗法加针刺(电针),对照组为药物、空白或盆底肌训练或心理干预治疗等,以OABSS总评分、临床有效性等为测量指标。研究结果采用95%置信区间(CIs)的标准化均差(SMD)或95%置信区间(Cls)的标准化均差(MD)计算。2个评价员独立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和分析,采用RevMan5.4进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篇文献,1301例患者。在这16项研究中,在针灸或电针组中只报道有1例不良事件为口干症状。针灸或电针治疗OAB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肯定,并且优于托特罗定药物治疗(由于托特罗定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本产品在第三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会议上被推荐为A类药物用于治疗OAB)。由于大多数研究没有随访,无法确定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电针 OAB META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针刺介入时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14
作者 刘艺 肖凌勇 +3 位作者 王璨 张馨予 黎岚萍 戴晓矞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002-2009,共8页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内不同针刺介入时机对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发病6个月后功能残障的影响。方法 纳入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疗程≥14天;在西医基础治疗上,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穴取双侧内...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内不同针刺介入时机对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发病6个月后功能残障的影响。方法 纳入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疗程≥14天;在西医基础治疗上,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穴取双侧内关、水沟及患侧三阴交等,每日1次,针刺治疗≥2次。以发病10天内针刺介入时机形成3组队列,分别为发病1~3天针刺组(195例)、发病4~7天针刺组(171例)、发病8~10天针刺组(96例)。使用R4.3. 3软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匹配后3组患者各89例。于治疗前、发病6个月后观察3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评分及良好功能结局比例。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针刺介入时机对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的影响。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发病6个月后mRS、EQ-5D-5L评分均降低、FMA均升高(P<0.01),且发病1~3天针刺组、发病4~7天针刺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发病8~10天针刺组(P<0.05)。发病1~3天针刺组、发病4~7天针刺组、发病8~10天针刺组良好功能结局比例分别为76.40%、80.90%、57.30%,发病1~3天针刺组、发病4~7天针刺组良好功能结局比例明显高于发病8~10天针刺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发病8~10天针刺组比较,发病1~3天针刺组(OR=2.796,95%CI:1.340~5.836,P=0.006)、发病4~7天针刺组(OR=3.482,95%CI:1.647~7.362,P=0.001)增加了患者发病6个月后转变为非残障的可能性。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1~7天内进行醒脑开窍针刺更有利于降低发病6个月后的残障率、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期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针刺 醒脑开窍 干预时机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现状分析
15
作者 秦元 付进杰 +4 位作者 肖凌勇 张馨予 杨欢 王晓璇 戴晓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3-1471,共9页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情况,为后续针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及构建核心结局指标集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情况,为后续针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及构建核心结局指标集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RCT文献,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通过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汇总,对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及结局指标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纳入46篇文献,2072例样本,涉及18项诊断标准,结局指标按功能属性分为7个指标域,即临床症状/体征、中医症状/证候、理化检查、生活质量、精神心理健康、安全性评价、患者满意度,共报告84个结局指标,使用总频次为237次。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RCT研究目前存在神经心理学评估工具使用差异大、对受教育程度/受教育年限报告不足、理化检测指标多样、结局评价时点差异大、主次要结局指标应用较少、中医诊断辨证及指标应用缺乏、远期预后与经济学评估不足的问题。结论:建议规范构建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核心指标集,以提高相关研究设计的规范性、结局指标选择的合理性以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针灸 随机对照试验 结局指标 核心指标集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结局指标现状分析
16
作者 刘艺 肖凌勇 +4 位作者 秦元 杨欢 魏响成 赵世情 戴晓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2-1099,共8页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的应用情况及现状,为核心结局指标集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的应用情况及现状,为核心结局指标集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28日收录的针刺治疗PCOS的临床研究,提取、归纳和分析相关结局指标,整理针刺治疗PCOS的指标域。结果:共纳入60篇文献,涉及123个结局指标。结局指标以理化检测(65.79%)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症状/体征(23.37%)、安全性事件(4.02%)、中医病证(3.10%)、生活质量(1.86%)、远期预后(1.86%),所有文献均未纳入经济学评估指标。结局指标现状存在无主次要结局指标之分、种类繁多、疗效评定标准不一、忽视生活质量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等问题。结论:针刺治疗PCOS的RCT结局指标的现状不利于将不同研究数据及结果进行汇总和比较。建议构建符合中医治疗特色的核心指标集,以提高针灸临床研究设计的规范性和证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针刺 结局指标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7
作者 刘川杨 肖凌勇 +1 位作者 屠建锋 叶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96-701,共6页
血管性痴呆是一组由脑血管疾病引发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日常生活及社交能力下降。中药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常用中药复方涉及益气补血类、补益肝肾类、活血化瘀类,醒脑开窍类和宣肺温肺类等。... 血管性痴呆是一组由脑血管疾病引发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日常生活及社交能力下降。中药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常用中药复方涉及益气补血类、补益肝肾类、活血化瘀类,醒脑开窍类和宣肺温肺类等。文章拟从中药复方的不同分类角度综述中药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中药复方治疗痴呆的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中药复方 综述 机制 愚痴 呆病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神经影像研究概况
18
作者 田春蕾 李瑞雨 +3 位作者 肖凌勇 刘艺 王晓璇 戴晓矞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疗效肯定,但其中枢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提供软组织结构、功能、代谢等丰富的图像信息,为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中枢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检索近5年关于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疗效肯定,但其中枢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提供软组织结构、功能、代谢等丰富的图像信息,为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中枢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检索近5年关于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神经影像学方面的文献,结果发现针刺主要通过调控运动功能区的自主神经活动、促进M1区的功能连接、重构脑组织结构等方式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今后研究应尝试新型影像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并严格控制针刺变量,多角度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针刺 四肢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针刺对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出血性转化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晨曦 肖凌勇 +5 位作者 甘晶莹 史霄霄 王晓璇 刘艺 田春蕾 戴晓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3-738,共6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按照是否介入针刺治疗分为针刺组(58例,脱落1例)和非针刺组(72例,脱落7例),采用...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按照是否介入针刺治疗分为针刺组(58例,脱落1例)和非针刺组(72例,脱落7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进行匹配,每组38例。非针刺组予rt-PA(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等西医基础治疗;在非针刺组治疗基础上,针刺组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穴取水沟、双侧内关及患侧三阴交、尺泽等,每日1次,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发病30 d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分别于入组时及发病30 d、6个月、1年时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记录两组发病6个月及1年时的残疾率,并评定两组安全性。结果:针刺组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5.3%(2/38),低于非针刺组的21.1%(8/38,P<0.05)。发病30d、6个月及1年时,两组患者FMA、ADL评分均较入组时升高(P<0.01),且针刺组高于非针刺组(P<0.01);针刺组发病1年残疾率为10.5%(4/38),低于非针刺组的28.9%(11/38,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降低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和远期致残率,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醒脑开窍针刺法 出血性转化 运动功能 真实世界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李瑞雨 王瑞先 +4 位作者 肖凌勇 张悦欣 庞志喜 王庆新 戴晓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评价急性期不同时机介入针刺治疗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1例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急性期内首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时间自然形成早暴露组(51例)和晚暴露组(50例),采用SPSS25.0软件均衡组间基线,纳入31对匹配患... 目的:评价急性期不同时机介入针刺治疗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1例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急性期内首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时间自然形成早暴露组(51例)和晚暴露组(50例),采用SPSS25.0软件均衡组间基线,纳入31对匹配患者,即早暴露组31例,晚暴露组31例。两组均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穴取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等,每日1次,不限定疗程。早暴露组于发病1~3d开始介入针刺治疗;晚暴露组于发病11~14 d开始介入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发病30、60 d观察两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级;于治疗前、发病30d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分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针刺介入时机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早暴露组患者发病30、60 d mRS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优于晚暴露组(P<0.05);早暴露组患者发病30 d FMA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优于晚暴露组(P<0.05)。针刺时机与患者发病30 d残障状态、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以及发病60 d残障状态独立相关(P<0.05)。与晚暴露组比较,早暴露组发病30 d转为非残障状态的可能性增加(OR=22.882,95%CI:4.034~129.778),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转为正常的可能性增加(OR=22.320,95%CI:3.454~144.213),发病60 d转为非残障状态的可能性亦增加(OR=8.650,95%CI:2.437~30.696)。结论:针刺介入时机是影响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残障状态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独立因素,早介入针刺疗效可能优于晚介入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针刺 介入时机 改良Rankin量表评级 Fugl-Meyer运动功能分级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