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用低温电解质溶液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肖利芬 艾新平 +1 位作者 杨汉西 曹余良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2,共3页
电解液的溶剂组成是影响锂离子电池低温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为发展高电导率的低温电解液,研究了由环状的乙烯碳酸酯EC和几种脂肪烷基碳酸酯混合组成的二元及多元溶剂电解液体系的低温导电行为。结果显示:由乙烯碳酸酯、二甲基碳酸酯、二... 电解液的溶剂组成是影响锂离子电池低温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为发展高电导率的低温电解液,研究了由环状的乙烯碳酸酯EC和几种脂肪烷基碳酸酯混合组成的二元及多元溶剂电解液体系的低温导电行为。结果显示:由乙烯碳酸酯、二甲基碳酸酯、二乙基碳酸酯和甲基乙基碳酸酯四元溶剂组成的电解质溶液在低于-30℃的低温下的离子电导率最高。组装成的锂离子电池在-40℃下,以0 1C率放电仍能放出常温容量的5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低温电解质溶液 电解液 高电导率 低温导电行为 介电常数
下载PDF
联苯用作锂离子电池过充安全保护剂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肖利芬 艾新平 +1 位作者 曹余良 杨汉西 《电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3-29,共7页
 以联苯在高电压下的电聚合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实验表明,于电解液中加入的联苯可在4.5~4.75V(相对于Li/Li+)下发生氧化电聚合反应,生成的导电聚合物可使过充的电池自动放电至更安全的充电状态.同时,电聚合产物使电池内阻升...  以联苯在高电压下的电聚合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实验表明,于电解液中加入的联苯可在4.5~4.75V(相对于Li/Li+)下发生氧化电聚合反应,生成的导电聚合物可使过充的电池自动放电至更安全的充电状态.同时,电聚合产物使电池内阻升高、内压增大,从而提高了与其联用的保护装置的灵敏度.在正常充放电状态下,联苯的加入基本不影响电池的综合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 安全保护剂 锂离子电池 电聚合 过充保护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多元电解质溶液的电导行为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肖利芬 艾新平 +1 位作者 杨汉西 曹余良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0-272,共3页
测量了二甲基碳酸酯(DMC)、乙基甲基碳酸酯(EMC)、二乙基碳酸酯(DEC)与碳酸乙烯酯(EC)组成的多元电解液体系的离子电导率,分析了在较宽温度范围(+40~-40℃)组成与电导的变化关系,讨论了混合溶剂中影响电导性质的主要物化参数。结果表明... 测量了二甲基碳酸酯(DMC)、乙基甲基碳酸酯(EMC)、二乙基碳酸酯(DEC)与碳酸乙烯酯(EC)组成的多元电解液体系的离子电导率,分析了在较宽温度范围(+40~-40℃)组成与电导的变化关系,讨论了混合溶剂中影响电导性质的主要物化参数。结果表明: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粘度的溶剂组分仅能有效改善室温电导,而电解液低温电导主要由混合溶液的低共熔点决定。采用电导率等高线图分析方法表明,优化的EC+DMC+EMC三元电解液体系在-40℃下仍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能有效改善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低温性能 多元电解质溶液 电导率
下载PDF
表面修饰的天然石墨用作锂离子电池嵌锂阳极 被引量:4
4
作者 肖利芬 李武客 +2 位作者 詹正坤 郝啸 曹余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2-465,共4页
针对天然石墨阳极存在的首次充放电效率低这一应用问题,提出了采用聚合物表面修饰石墨的新方法.结果发现:通过在天然石墨表面修饰聚二甲基硅氧烷,加速了石墨阳极表面钝化膜的形成,降低了电极第一周充放电时的不可逆容量损失,从而提高了... 针对天然石墨阳极存在的首次充放电效率低这一应用问题,提出了采用聚合物表面修饰石墨的新方法.结果发现:通过在天然石墨表面修饰聚二甲基硅氧烷,加速了石墨阳极表面钝化膜的形成,降低了电极第一周充放电时的不可逆容量损失,从而提高了电极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当石墨表面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修饰量为5%时,电极在保持可逆容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第一周充放电效率提高了13%.此外修饰石墨电极的循环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天然石墨阳极 表面修饰
下载PDF
MnO_2电极上氧还原的电催化机理 被引量:9
5
作者 曹余良 杨汉西 +1 位作者 艾新平 肖利芬 《电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36-343,共8页
研究了MnO2 催化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质 ,通过比较MnO2 的自还原和催化氧还原的相关性 ,结合极化曲线分析和中间产物检测 ,提出了氧在MnO2 上电催化机理 .根据这一机理 ,MnO2 首先还原为MnOOH ,随之氧的还原通过化学氧化MnOOH ,两者协同进行 .
关键词 MNO2 电极 氧还原 电催化机理 金属-空气电池 制备
下载PDF
钴铁和钴铝水滑石的合成及结构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武客 王军涛 +2 位作者 徐芳 陈平初 肖利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22-224,共3页
采用低过饱和共沉淀法合成了物质的量比为2,3,4的钴铁和钴铝水滑石.XRD分析表明二者晶体结构相似,IR表明钴铝水滑石中层间阴离子与层间H2O分子、层板羟基相互之间的作用力稍强于钴铁水滑石.
关键词 钴铁水滑石 钴铝水滑石 结构差异 合成
下载PDF
基于房价收入比的辽宁省房价增长合理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肖利芬 宫健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34-39,共6页
本文首先确定了不同条件下房价收入比的合理上限,然后根据辽宁省及各主要城市2004—2009年房价变动的实际情况,分别计算了基于存量房市场、新增住房市场和不同收入阶层的房价收入比,形成立体化的度量房价增长是否合理的体系。研究结果表... 本文首先确定了不同条件下房价收入比的合理上限,然后根据辽宁省及各主要城市2004—2009年房价变动的实际情况,分别计算了基于存量房市场、新增住房市场和不同收入阶层的房价收入比,形成立体化的度量房价增长是否合理的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总体上房价增长稳定,与居民收入基本保持相同的步伐,房价收入比在这6年时间里比较稳定,但部分城市房价偏高,尤其是大连,已超出了居民的可承受范围,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泡沫,需要引起相关地方政府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 房价收入比 月供收入比
下载PDF
Sn-Co合金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平 钱江峰 +3 位作者 肖利芬 曹余良 艾新平 杨汉西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1-684,共4页
在机械球磨过程中通过固相还原反应制备了不同原子配比(2∶1,4∶1,8∶1)的Sn-Co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其结构和形貌,并通过组装模拟电池考察了该合金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具有... 在机械球磨过程中通过固相还原反应制备了不同原子配比(2∶1,4∶1,8∶1)的Sn-Co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其结构和形貌,并通过组装模拟电池考察了该合金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具有非晶纳米结构的CoSn4合金具有较高的初始放电容量(430 mAh/g)和良好的循环性能,15周后仍能放出360 mAh/g的容量,容量保持率为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球磨 Sn-Co合金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下载PDF
浅谈党员典型作用发挥的实践与探索
9
作者 肖利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16年第4期221-221,共1页
典型示范是我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行之有效的载体,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工作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党员队伍建设中,能有效激发党员发挥先进典型作用,帮助党员自觉成长成才、自觉发挥“旗帜作用”、自觉做好特殊时期的... 典型示范是我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行之有效的载体,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工作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党员队伍建设中,能有效激发党员发挥先进典型作用,帮助党员自觉成长成才、自觉发挥“旗帜作用”、自觉做好特殊时期的争先创优,是我们党务工作者需要长期实践和探讨的方面。尤其是在目前情况下,结合国企改革、低油价挑战等各种难题,更好激发党员立足岗位降本增效、创收创效解难题,是当前党务工作者更应该重视和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典型作用 实践 探索
下载PDF
基于非燃电解液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的研究
10
作者 曾子琪 肖利芬 曹余良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9年第1期81-81,共1页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题一直制约着锂二次电池向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领域发展,而影响锂二次电池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是易燃有机电解液的使用。传统的做法是在电解液中添加阻燃剂,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曹余良教授带领团队另辟蹊径,长...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题一直制约着锂二次电池向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领域发展,而影响锂二次电池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是易燃有机电解液的使用。传统的做法是在电解液中添加阻燃剂,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曹余良教授带领团队另辟蹊径,长期致力于非燃磷酸酯溶剂完全替换目前可燃体系,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小分子磷酸酯类化合物在石墨和金属锂负极表面会发生强烈的还原分解,无法形成完整的钝化膜,因此难以实现锂离子的可逆脱嵌,限制了其应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有机电解液 安全性 锂二次电池 酯类化合物 电动汽车 分子科学 大学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