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 H19和HIF-1α及与其相关的miRNAs在稽留流产胎盘绒毛组织中表达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肖南松 宁安凤 +4 位作者 王瑚 于晓芹 管纯一 马旭 夏红飞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740-746,共7页
目的 分析稽留流产患者胎盘绒毛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模式。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石家庄第六医院送检的稽留流产患者胎盘绒毛组织纳入患者组(48例),并以1∶1的比例匹配收集同期正... 目的 分析稽留流产患者胎盘绒毛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模式。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石家庄第六医院送检的稽留流产患者胎盘绒毛组织纳入患者组(48例),并以1∶1的比例匹配收集同期正常人工流产孕妇的胎盘绒毛组织纳入对照组(48例);又依据年龄不同将每组分为4个亚组:<26岁组、26~<31岁组、31~<36岁组、≥36岁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定量分析lncRNA H19与HIF-1α在胎盘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两者是否存在调控关系;利用RNAInter、ENCORI数据库预测与lncRNA H19和HIF-1α存在互作关系的microRNAs(miRNAs),并利用qRT-PCR方法定量分析miRNAs在胎盘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综合分析lncRNA H19与HIF-1α和miRNAs间是否存在调控关系。结果 qRT-PCR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稽留流产患者组胎盘绒毛组织中H19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同年龄段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胎盘绒毛组织中H19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26岁时显著降低(P<0.05),在≥36岁时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胎盘绒毛组织中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与同年龄段对照组比较,除了31~<36岁组外,患者组<26岁组、26~<31岁组和≥36岁组HIF-1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利用RNAInter、ENCORI数据库进行基因互作预测及参考之前文献,miR-675-5p、miR-21-5p、miR-18a-5p、miR-301a-3p、miR-454-3p、miR-93-5p与lncRNA H19和HIF-1α均存在互作位点;qRT-PCR检测这些miRNAs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除了miR-18a的相对表达量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iR-675、miR-21、miR-301a、miR-454、miR-93在稽留流产患者组胎盘绒毛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与同年龄段对照组比较,稽留流产患者组中miR-454在<26岁时显著上调(P<0.01),miR-301a在<26岁与≥36岁时显著上调(P<0.05),而miR-21在<26岁、26~<31岁、31~<36岁、≥36岁时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 LncRNA H19和HIF-1α、miR-21、miR-301a、miR-454在稽留流产患者不同年龄组的胎盘绒毛组织中均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提示其可能与稽留流产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稽留流产 胎盘绒毛 低氧诱导因子1Α 长链非编码RNA H19 微小RNAS
下载PDF
外源性全氟丁基磺酸钾暴露对小鼠植入前胚胎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宁安凤 肖南松 +3 位作者 王瑚 管纯一 马旭 夏红飞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94-499,共6页
目的通过全氟丁基磺酸钾(PFBSK)急性暴露建立早期胚胎损伤模型,探讨PFBSK是否具有胚胎毒性及可能损伤的机制。方法本实验动物选取雄性10~12周龄和雌性6~8周龄的ICR小鼠,利用体外受精技术获取受精卵,并在含有PFBSK 0 mol/L(对照组)、10^(... 目的通过全氟丁基磺酸钾(PFBSK)急性暴露建立早期胚胎损伤模型,探讨PFBSK是否具有胚胎毒性及可能损伤的机制。方法本实验动物选取雄性10~12周龄和雌性6~8周龄的ICR小鼠,利用体外受精技术获取受精卵,并在含有PFBSK 0 mol/L(对照组)、10^(-3)mol/L、10^(-4)mol/L、10^(-5)mol/L及10^(-6)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受精卵,使其经历受精卵时期(1-细胞时期)、2-细胞时期、≥4-细胞时期、桑椹胚时期与囊胚时期,观察PFBSK是否对各个时期的胚胎发育率造成影响;并利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和凋亡检测试剂盒分析是否存在由PFBSK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FBSK 10^(-4)mol/L组、PFBSK 10^(-5)mol/L组和PFBSK 10^(-6)mol/L组的2-细胞率、≥4-细胞率、桑椹胚率及囊胚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胚胎发育形态良好,未见异常;而PFBSK 10^(-3)mol/L组的囊胚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部分胚胎停滞于桑椹胚,延长发育时期也无法使其生长至囊胚。PFBSK 10^(-3)mol/L组囊胚细胞活性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PFBSK 10^(-3)mol/L组的囊胚细胞凋亡平均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FBSK可能存在潜在的胚胎毒性,会造成早期胚胎氧化应激损伤,但并非会走向主动凋亡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丁基磺酸钾 植入前胚胎 胚胎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