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氧化碳饱和血红蛋白通过抑制TREM-1/TLR4通路发挥对高原低氧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汉林 李茸源 +2 位作者 肖奕君 易小波 吴畏(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2-686,共5页
目的:探究一氧化碳饱和血红蛋白(CO-HBOC)能否通过抑制TREM-1/TLR4通路调节免疫,减轻炎症反应,发挥对高原低氧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常氧生理盐水(NS)组、高原低氧生理盐水(HS)组和高原低氧CO-HBOC(HC)... 目的:探究一氧化碳饱和血红蛋白(CO-HBOC)能否通过抑制TREM-1/TLR4通路调节免疫,减轻炎症反应,发挥对高原低氧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常氧生理盐水(NS)组、高原低氧生理盐水(HS)组和高原低氧CO-HBOC(HC)组。低氧组置于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模拟海拔5 500 m高原环境。实验舱运行时间为24 h/d,控制昼夜比约12 h∶12 h,连续低氧处理7 d;NS组置于相同条件的常压常氧环境下饲养。在建模过程中,HC组给予0.3 g Hb/kg/d CO-HBOC连续处理3 d,NS组和H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心肌酶和心肌组织HE染色分析评估心肌组织损伤程度,qPCR和ELISA分别检测心肌组织和血浆中IL-1β、TNF-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髓源细胞表面触发受体1(TREM-1)、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结果:(1)HS组小鼠CK-MB、LDH较NS组明显升高,但CO-HBOC处理后小鼠心肌损伤减轻;(2)HE染色显示HS组小鼠较NS组出现明显心肌细胞水肿、核坏死、灶状变性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而HC组小鼠心肌水肿减轻,炎症细胞减少;(3)HS组小鼠心肌组织和血浆中IL-1β、TNF-α较NS组明显升高,HC组中IL-1β、TNF-α较HS组明显降低;(4)HS组小鼠心肌组织中TREM-1、TLR4较NS组增高,而HC组小鼠中二者表达量较HS组显著减少。结论:CO-HBOC可通过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发挥对高原低氧心肌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TREM-1/TLR4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氧 心肌 一氧化碳饱和血红蛋白 髓源细胞表面触发受体1 免疫 炎症
下载PDF
改良法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肖奕君 张礼蔓 高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9期40-44,共5页
目的通过对喙突下臂丛神经的解剖及测量,研究其神经集中点与体表标志的关系。方法利用改良法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在15具尸体上进行定位,垂直穿刺,以蓝色颜料标记神经阻滞点,解剖暴露标记点及神经集中部分,探查其与胸锁关节下缘、锁... 目的通过对喙突下臂丛神经的解剖及测量,研究其神经集中点与体表标志的关系。方法利用改良法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在15具尸体上进行定位,垂直穿刺,以蓝色颜料标记神经阻滞点,解剖暴露标记点及神经集中部分,探查其与胸锁关节下缘、锁骨下缘中点、喙突下缘、肩峰的解剖关系。结果左侧臂丛神经集中部位上缘至胸锁关节下缘的距离是(10.41±0.23)cm,至锁骨下缘中点的距离是(3.61±0.25)cm,至喙突下缘的距离是(2.82±0.17)cm,至肩峰的距离是(6.66±0.19)cm。右侧臂丛神经集中部位上缘至胸锁关节下缘的距离是(11.08±0.30)cm,至锁骨下缘中点的距离是(4.22±0.29)cm,至喙突下缘的距离是(3.02±0.14)cm,至肩峰的距离是(6.33±0.21)cm。结论改良法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可定位至神经集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喙突下 改良法 解剖
下载PDF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礼蔓 肖奕君 高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7期54-57,129,共5页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见和新技术,丰富了麻醉方法,增添了麻醉选择性,提高了麻醉效果。臂丛神经阻滞不仅适用于手术麻醉,还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和术后镇痛。作为臂丛麻醉方式中,并...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见和新技术,丰富了麻醉方法,增添了麻醉选择性,提高了麻醉效果。臂丛神经阻滞不仅适用于手术麻醉,还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和术后镇痛。作为臂丛麻醉方式中,并发症较少的喙突下臂丛麻醉,联合神经刺激仪及超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优越性。相比于传统喙突下臂丛麻醉,改良法具有并发症少、成功率高、麻醉效果更佳的优点。本文对臂丛麻醉的不同途径,不同方法及其优缺点做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 综述
下载PDF
胆盐在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病变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汉林 代鑫 +1 位作者 肖奕君 吴畏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7-542,共6页
缺血性胆道病变(ITBL)是由于肝动脉供血不足所导致的胆道受损,是影响肝移植受者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与冷、热缺血,急、慢性排斥反应,巨细胞病毒感染,胆汁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ITBL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复... 缺血性胆道病变(ITBL)是由于肝动脉供血不足所导致的胆道受损,是影响肝移植受者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与冷、热缺血,急、慢性排斥反应,巨细胞病毒感染,胆汁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ITBL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复杂过程,其治疗手段匮乏,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再次肝移植。ITBL已成为阻碍肝移植疗效进一步提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预防以及寻找更多有效的治疗途径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发现胆盐的毒性损伤在ITBL中起着中心环节的作用,胆汁成分的主动调节、胆汁酸相关受体表达的调控、胆汁酸相关信号通路的阻断或激活,可能在ITBL的预防和治疗中具备较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胆盐细胞毒性以及碳酸氢盐伞在肝移植术后ITB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未来ITBL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盐 磷脂 肝移植 缺血性胆道病变(ITBL) 缺血-再灌注损伤 碳酸氢盐伞 阴离子交换蛋白2 可溶性腺苷酸环化酶(sA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