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斌 肖孟景 +3 位作者 邹晓防 蔡景宁 吴世建 刘爽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10期937-939,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2011年以来收治的34例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改良V-Y推进皮瓣覆盖创面,观察皮瓣成活率、创面愈合情况、皮瓣外观、色泽和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2011年以来收治的34例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改良V-Y推进皮瓣覆盖创面,观察皮瓣成活率、创面愈合情况、皮瓣外观、色泽和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创面I期愈合。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圆润程度与正常指端接近(指甲缺损除外),无臃肿、棱角或色素沉着等异常。末节指腹指纹重新建立,指间关节活动正常,无明显钩甲畸形,指腹两点分辨觉为(5.43±0.65)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主动活动为优22例,良12例,优良率100%。结论改良V-Y推进皮瓣手术操作简单,修复缺损面积大,是一种修复指端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手指 缺损 改良术式
下载PDF
负压引流下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结合银离子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斌 谢飞 +3 位作者 邹晓防 毕芳芳 吴世建 肖孟景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394-396,400,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结合银离子敷料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环境下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29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3例,A组单纯使用银离子敷料治疗,B组在银离子敷料...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结合银离子敷料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环境下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29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3例,A组单纯使用银离子敷料治疗,B组在银离子敷料治疗基础上添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C组在A和B组基础上增加VSD负压引流,观察治疗28 d后三组患者创面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88.4%(38/43)、B组93.0%(40/43)、C组97.7%(4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效果评分(VAS):C组(银离子敷料+rhEGF+VSD)的疼痛分值明显低于B组(银离子敷料+rhEGF)和A组(银离子敷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创面修复情况、换药次数和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比发现,C组明显优于A组和B组。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结合银离子敷料在负压封闭引流下(VSD)治疗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时间短、肉芽生长速度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银离子敷料 糖尿病足 负压封闭引流 溃疡
下载PDF
可吸收修复胶原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供皮区创面的疗效 被引量:7
3
作者 邹晓防 肖孟景 +2 位作者 李宝龙 吴世建 李斌 《武警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576-579,共4页
目的观察可吸收修复胶原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供皮区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07至2018-12医院收治的100例自体皮移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可吸收修复胶原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供皮区创面,对照组采用传统... 目的观察可吸收修复胶原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供皮区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07至2018-12医院收治的100例自体皮移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可吸收修复胶原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供皮区创面,对照组采用传统凡士林纱布治疗。观察供皮区创面换药时疼痛程度、创面感染率、愈合时间,以及创面愈合后瘢痕指标评定。结果治疗组供皮区创面换药时疼痛分数在术后3、6、9 d分别为6. 24±2. 23,4. 13±2. 37,1. 49±1. 3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 73±2. 14,5. 24±1. 59,2. 43±1. 66(P <0. 05);治疗组供皮区创面感染率为2%,较对照组14%显著降低(P <0. 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创面愈合后3、6、9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可吸收修复胶原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供皮区创面相比于传统凡士林纱布治疗是一种更优越的方式,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修复胶原 银离子敷料 自体皮移植 供皮区创面
下载PDF
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植皮供区伤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晓防 肖孟景 +1 位作者 李宝龙 李斌 《空军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观察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植皮供区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7月—2019年7月入选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的自体皮肤移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的皮肤供区用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而对... 目的观察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植皮供区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7月—2019年7月入选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的自体皮肤移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的皮肤供区用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而对照组则用传统的油纱布治疗。观察患者皮肤供体区域的24 h出血量,换药时的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时间和疤痕增生程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植皮供区伤口术后24 h浸透纱布层数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组和对照组供皮区于术后1、3、6、9 d换药时疼痛数值比较,其中术后1、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6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创面愈合后3、6、9个月瘢痕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植皮供区伤口,各种组分协同作用,可促进止血、防止伤口感染、保护创面、减轻换药时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疤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胶体分散剂 自体皮移植 植皮供区伤口
下载PDF
负压吸引联合局部氧疗治疗压疮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邹晓防 肖孟景 +4 位作者 吴世建 李斌 蔡景宁 谢晓繁 李宝龙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联合局部氧疗对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空军总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的60例Ⅲ期压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常规换药组、负压吸引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0例,常规换药组与负压吸引组分别给予...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联合局部氧疗对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空军总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的60例Ⅲ期压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常规换药组、负压吸引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0例,常规换药组与负压吸引组分别给予常规换药法、负压伤口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负压吸引结合创面局部氧疗。观察入院后即刻,治疗后第1、2、3、4、5、6、7、8周创面最大长度、宽度、深度,渗出情况,组织类型及创面缩小程度。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结果负压吸引组在压疮的长度、宽度、深度上较常规换药组均明显减小,联合治疗组的减小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治疗后第8周常规换药组压疮的长、宽、深度分别为(3.04±0.43)、(3.63±0.88)、(1.55±0.77)cm,负压吸引组分别为(2.14±0.71)、(2.65±1.27)、(1.05±0.62)cm,而联合治疗组为(1.17±0.28)、(1.39±2.37)、(0.58±0.45)cm。负压吸引组压疮的渗出明显减少,压疮肉芽组织生长明显增多,创面缩小程度更为显著,联合治疗组的以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负压吸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负压吸引联合局部氧疗治疗Ⅲ期压疮能显著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渗出,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效果优于单独负压吸引治疗,将来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 负压伤口疗法 伤口愈合
原文传递
腹部皮管修复手指脱套伤的改进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斌 肖孟景 +3 位作者 邹晓防 蔡景宁 吴世建 刘爽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比较一种改进的腹部皮管方式与传统腹部皮管方式在修复手指脱套伤上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空军总医院烧伤整形科行手术治疗的单指脱套伤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采取... 目的比较一种改进的腹部皮管方式与传统腹部皮管方式在修复手指脱套伤上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空军总医院烧伤整形科行手术治疗的单指脱套伤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采取改进腹部皮管方式进行手术,对照组采取传统腹部皮管方式进行手术,观察术后皮瓣肿胀、外观、感染、血运、感觉功能恢复等。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感觉功能评分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皮瓣均成活良好。对照组1例术后10 d出现皮瓣边缘发黑坏死,经换药控制感染后恢复较好,实验组未出现此种情况。两组术后皮瓣均有不同程度肿胀,对照组肿胀更明显,且伴有发紫现象。两组术后均有少量渗出,经常规换药,未出现感染。实验组皮瓣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7、14 d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实验组(1.03±0.25)、(0.91±0.21)s较对照组[(1.24±0.33)、(1.18±0.39)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5、-2.361,P=0.0495、0.0254)。术后6、12个月实验组皮瓣感觉功能评分(2.66±0.38)、(3.67±0.5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1.97±0.36)、(3.14±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5、2.940,P值均小于0.05)。结论治疗单指脱套伤时应用此种改进的腹部皮管与传统腹部皮管相比,能显著增加蒂部血运,减轻术后肿胀,改善皮瓣外观,感觉功能恢复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脱套伤 腹部皮管 改良术式 蒂部血运
原文传递
雷帕霉素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自噬及创面早期加深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肖孟景 李利根 +3 位作者 李晨曦 胡泉 马丽 张海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6期124-127,共4页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自噬的表达及对烧伤创面早期加深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背部深Ⅱ度烧伤,治疗组腹腔注射雷帕霉素,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溶媒,观察两组烫伤后6h、1d、2d、3d创面组织自噬体,自噬标志蛋白LC3、Beclin-...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自噬的表达及对烧伤创面早期加深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背部深Ⅱ度烧伤,治疗组腹腔注射雷帕霉素,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溶媒,观察两组烫伤后6h、1d、2d、3d创面组织自噬体,自噬标志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及变化;TUNEL法检测创面凋亡;同时检测烧伤后创面局部多普勒血流(LDF)值,创面组织中IL-8、Na-K-ATP酶、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HE染色及Masson染色显示创面组织坏死及加深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电镜下可见自噬体增多,LC3、Beclin-1表达明显增高,创面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创面LDF值及Na-K-ATP酶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升高,IL-8、MPO活性和MDA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创面深度较对照组减轻。结论雷帕霉素使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自噬增强,抑制烧伤创面早期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自噬 细胞凋亡 西罗莫司
原文传递
大鼠深Ⅱ度烫伤后创面自噬及凋亡的表达规律 被引量:4
8
作者 肖孟景 李利根 +3 位作者 李晨曦 胡泉 马丽 张海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5期132-134,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后72h内创面自噬及凋亡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深Ⅱ度创面早期加深之间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背部10%TBSA深Ⅱ度烫伤,观察烫伤后1h、6h、12h、24h、48h、72h创面组织自噬标志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及变化规律;TU...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后72h内创面自噬及凋亡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深Ⅱ度创面早期加深之间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背部10%TBSA深Ⅱ度烫伤,观察烫伤后1h、6h、12h、24h、48h、72h创面组织自噬标志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及变化规律;TUNEL法检测创面凋亡水平的变化规律;HE染色及Masson染色显示创面组织形态和创面深度的变化。结果烫伤后创面组织LC3、Beclin-1蛋白水平持续下降,至伤后24h达到最低,此后稍有升高,但仍远低于正常水平;伤后创面组织TUNEL阳性细胞持续增多,至伤后48h达到最高,此后稍有下降,但仍远高于正常水平;创面组织真皮深层自噬被激活;烫伤后创面深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性加深。结论大鼠深Ⅱ度烫伤后早期创面组织自噬减少,凋亡增加,可能是参与创面加深的因素;真皮深层自噬的激活,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自噬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自噬调控过度炎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肖孟景 李利根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9-745,共7页
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内降解途径,是细胞在应对各种危险刺激时的一种保护机制,通过降解胞内受损的大分子蛋白或细胞器,以维持细胞内稳态。炎症反应是机体应对损伤或病原体感染时的一种防御反应,通过一系列炎性介质的协同作用来清除... 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内降解途径,是细胞在应对各种危险刺激时的一种保护机制,通过降解胞内受损的大分子蛋白或细胞器,以维持细胞内稳态。炎症反应是机体应对损伤或病原体感染时的一种防御反应,通过一系列炎性介质的协同作用来清除危险刺激源并启动组织修复,然而不受控制的炎症反应常常导致继发性损害和炎性疾病。最近的研究表明自噬通路及其相关蛋白在参与调控免疫应答和控制过度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自噬调控过度炎症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免疫 炎症 TOLL样受体 炎性体
原文传递
手指损伤中改良指根腱鞘内单点进针麻醉与传统指根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斌 谢飞 +3 位作者 邹晓防 毕芳芳 吴世建 肖孟景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手指损伤中改良指根腱鞘内单点进针麻醉与传统指根麻醉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急诊及住院治疗的40例手指损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麻醉组和传统麻醉组,每组20例。改良麻醉... 目的探讨手指损伤中改良指根腱鞘内单点进针麻醉与传统指根麻醉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急诊及住院治疗的40例手指损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麻醉组和传统麻醉组,每组20例。改良麻醉组患者常规消毒后,以手指根部近侧掌指纹中点处为进针点,将进针点掌指纹两侧皮肤捏起,45°进针,予以2%盐酸利多卡因3.0~3.5 mL;传统麻醉组常规消毒后,使用5 mL注射器在近端指骨外侧边缘背侧进针,回抽观察无血后保持针尖位置不变,同时缓慢注射,逐渐进针直至针尖抵达掌侧皮下,共推入2%的盐酸利多卡因4.0~5.0 mL,于对侧指根同样方法操作。评估2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药物注射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范围、麻醉持续时间、麻醉操作简易程度及患者主诉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电话随访,观察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发生。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2组患者麻醉方法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改良麻醉组麻醉操作时间为(22.0±5.0)s,比传统麻醉组[(30.0±5.0)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P<0.05);改良麻醉组药物注射量为(3.5±0.5)mL,少于传统麻醉组[(5.0±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改良麻醉组与传统麻醉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24.0±5.0)、(25.0±4.0)s,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均至手术结束,麻醉阻滞范围均为指掌侧和中节指间关节以远。改良麻醉组的麻醉操作过程简单,传统麻醉组麻醉操作过程繁琐;与传统麻醉组比较,改良麻醉组患者主诉疼痛程度更低。术后随访1个月,2组患者均未出现针孔感染、神经及腱鞘损伤、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改良指根腱鞘内单点进针麻醉较传统背侧指根部两点进针注射药物麻醉操作时间更短,药物注射量更少,操作过程更简单,患者的疼痛程度更低。该方法简便、快捷、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麻醉药 局部 病例对照研究 屈指肌腱腱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