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舌病毒HbC_3对几株人和动物肿瘤细胞的感染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肖安涛 董长垣 +3 位作者 Joseph K.-K.Li 陈冬娥 刘军 张蔚英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4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用BTV-HbC3感染人肺癌SPC-A-1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星型胶质瘤U251细胞,小鼠星形胶质瘤C6细胞及人胚肺HEL细胞后,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运用透射电镜技术及琼脂双扩散试验检测BTV-HbC3对各种不同肿瘤细胞及人胚肺HEL细胞的感染性;... 用BTV-HbC3感染人肺癌SPC-A-1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星型胶质瘤U251细胞,小鼠星形胶质瘤C6细胞及人胚肺HEL细胞后,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运用透射电镜技术及琼脂双扩散试验检测BTV-HbC3对各种不同肿瘤细胞及人胚肺HEL细胞的感染性;并用RT-PCR技术检测蓝舌病毒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BTV-HbC3对正常HEL不感染,但能在不同来源的某些肿瘤细胞中选择性增殖,产生不同程度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及调亡现象,终致肿瘤细胞死亡。其中以人肺癌SPC-A-1细胞对其最为敏感。因此,初步认为BTV-HbC3株能靶向性杀死某些肿瘤细胞,从而为深入开展BTV-HbC3靶向性抗肿瘤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毒 呼肠孤病毒科 环状病毒属 动物 肿瘤细胞 感染特性 细胞病变效应
下载PDF
蓝舌病毒HbC_3株与蓝舌病毒10型标准株感染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雷森林 肖安涛 +3 位作者 刘春新 陈保平 方萍 董长垣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669-671,共3页
关键词 溶瘤病毒 蓝舌病毒 感染性
下载PDF
退运和通报调查工作应强化数据分析
3
作者 肖安涛 《中国检验检疫》 2017年第8期74-75,共2页
出口工业产品退运货物追溯调查(以下简称退运调查)和出口不合格商品通报、召回调查(以下简称通报调查)是检验检疫机构的两项重要日常工作。退运调查是以收集出口退货信息,分析研判退货原因,掌握出口产品质量状况,并及时进行预警... 出口工业产品退运货物追溯调查(以下简称退运调查)和出口不合格商品通报、召回调查(以下简称通报调查)是检验检疫机构的两项重要日常工作。退运调查是以收集出口退货信息,分析研判退货原因,掌握出口产品质量状况,并及时进行预警反应为核心的工作。通报调查是以收集、筛选、调查出口商品不合格信息,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风险预警、风险控制、风险报告、监管调整、信息发布等措施为核心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报 数据分析 出口商品 强化 检验检疫机构 产品质量状况 风险预警 信息发布
下载PDF
技贸影响调查不能忽略精准度
4
作者 肖安涛 《中国检验检疫》 2016年第9期78-79,共2页
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调查(以下简称技贸影响调查)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措施 准度 组成部分
下载PDF
人禽流感患者实验室早期快速诊断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狄飚 周端华 +9 位作者 吴新伟 王玉林 蒋力云 刘于飞 李向忠 秦鹏哲 鲁恩洁 刘远 肖安涛 王鸣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3-144,共2页
WHO资料显示,2003年12月以来,全球共确诊人禽流感病例169例,其中91例死亡。截至2006年2月,我国共确诊12例人禽流感病例,其中8例死亡。广州市于2006年2月底首次发现人禽流感病例,患者发病8d后死亡。显然,人禽流感病例的快速确诊... WHO资料显示,2003年12月以来,全球共确诊人禽流感病例169例,其中91例死亡。截至2006年2月,我国共确诊12例人禽流感病例,其中8例死亡。广州市于2006年2月底首次发现人禽流感病例,患者发病8d后死亡。显然,人禽流感病例的快速确诊对于疫情的防治意义重大,而这必须依赖于实验室检测与诊断。笔者通过分析广州市首例人禽流感患者实验室诊断过程中运用不同实验方法的利弊,总结出一种最适合基层实验室开展的早期快速诊断人禽流感病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诊断方法 早期快速诊断 实验室检测 人禽流感 WHO资料 基层实验室 诊断过程 广州市
原文传递
南海西沙海域西科1井第四系生物礁: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赵爽 张道军 +5 位作者 刘立 尤丽 刘娜 肖安涛 于亚苹 李晓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1-717,共7页
以西科1井第四系乐东组生物礁-碳酸盐岩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茜素红-S和铁氰化钾混合溶液染色、扫描电镜和矿物阴极发光性观察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生物礁-碳酸盐岩的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特征.西科1井生物礁-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以西科1井第四系乐东组生物礁-碳酸盐岩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茜素红-S和铁氰化钾混合溶液染色、扫描电镜和矿物阴极发光性观察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生物礁-碳酸盐岩的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特征.西科1井生物礁-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包括较弱的压实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微生物泥晶化作用、溶解作用、胶结作用.以典型胶结物岩相学产状为标志,结合矿物阴极发光性特征识别出了大气水和海水成岩环境.其中,大气水成岩环境以典型的新月形或悬垂形方解石胶结物为识别标志,海水成岩环境以纤维状-针状文石为识别标志.成岩环境的垂向分布表现为:0~27m深度内为显著的大气水成岩环境;27~42m深度内以大气水成岩环境为主,其次为海水成岩环境;42~105m深度内以大气水成岩环境为主,海水成岩环境的影响弱;105~172m深度内大气水和海水成岩环境均出现;172.00~214.89m深度内为海水成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科1井 第四系 生物礁 成岩作用 成岩环境 海洋地质
原文传递
西沙地区碳酸盐台地发育过程与海平面变化:基于西科1井BIT指标分析数据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振峰 崔宇驰 +6 位作者 邵磊 张道军 董茜茜 刘新宇 张传伦 尤丽 肖安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0-908,共9页
为了探讨南海碳酸盐台地的发育过程及控制因素,采用有机分子化合物指标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有机分子化合物指标BIT(branched isoprenoid tetraether)是沉积物中源自陆源的细菌膜脂支链甘油双烷基链甘油四醚(branched glycerol dialkyl g... 为了探讨南海碳酸盐台地的发育过程及控制因素,采用有机分子化合物指标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有机分子化合物指标BIT(branched isoprenoid tetraether)是沉积物中源自陆源的细菌膜脂支链甘油双烷基链甘油四醚(branched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简称bGDGTs)与主要来自海洋泉古菌中的类异戊二烯GDGTs(isoprenoid GDGTs,简称iGDGTs)的含量之比,在古环境研究中,用来区分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判断沉积环境.通过对西科1井的数据研究发现,西科1井BIT指数随深度呈现三段式规律性变化,从下到上呈现高-低-高的变化,反映了中中新世以来南海海平面变化及碳酸盐台地生长发育的过程:在中中新世晚期,受全球及区域海平面变化下降影响,西沙地区碳酸盐台地形成礁-滩交互的沉积地层,由于大气淡水的影响,造成BIT指数呈现高值;到晚中新世至上新世,全球及区域海平面出现持续上升,有利于西沙碳酸盐台地的生长发育,使该井沉积环境以礁内泻湖相为主,造成BIT指数呈现低值;在第四纪冰期,全球及区域海平面出现总体下降趋势,西沙碳酸盐台地又频繁暴露于地表,造成BIT指数又呈现高值.研究表明,西沙地区碳酸盐台地受区域相对海平面变化影响更大,说明南海海平面变化既受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也受南海区域构造沉降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沙群岛 西科1井 生物礁 有机化合物 海洋地质 地层学.
原文传递
罗湖口岸出入境大厅空气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8
作者 肖安涛 曾卉 金春龙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发现影响罗湖口岸出入境大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0月,在罗湖口岸4层出入境大厅各设3个空气质量监测点,对空气中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每月进行1次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 〔目的〕发现影响罗湖口岸出入境大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0月,在罗湖口岸4层出入境大厅各设3个空气质量监测点,对空气中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每月进行1次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楼大厅空气中甲醛和一氧化碳含量均高于其它楼层,3楼北侧空气中甲醛和一氧化碳含量均高于3楼其它位点;地库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其他楼层。〔结论〕汽车尾气是造成罗湖口岸出入境大厅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入境 大厅 空气 质量 影响 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