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长棘海星物种有效性探讨
1
作者 李渊 胡战彪 +6 位作者 谢世君 刘世刚 妙星 王伟 肖家光 王芮 林龙山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南海长棘海星暴发已严重威胁到该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乃至整个南海生物多样性。针对南海长棘海星拉丁学名混用、中文名不统一的现状,我们采集了中沙群岛济猛暗沙海域长棘海星样品,结合长棘海星此前物种分类和分布的研究结果,对南海... 南海长棘海星暴发已严重威胁到该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乃至整个南海生物多样性。针对南海长棘海星拉丁学名混用、中文名不统一的现状,我们采集了中沙群岛济猛暗沙海域长棘海星样品,结合长棘海星此前物种分类和分布的研究结果,对南海长棘海星物种有效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所有长棘海星序列明显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87 5~0.104 7,达到了种间差异水平。南海长棘海星与长棘海星的太平洋种聚类到一起,实为太阳长棘海星(Acanthaster solaris),与其余3个种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太阳长棘海星中2个支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 3,在COⅠ基因层面属于种内差异。南海长棘海星物种有效性的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其遗传特征与适应性机制、种群分布与扩散机制、种群暴发机制等内容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长棘海星 物种有效性 珊瑚礁 DNA条形码 同物异名 南海
下载PDF
中国鱚科鱼类分类研究进展
2
作者 高天翔 李珂 肖家光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9-86,92,共9页
鱚科隶属于硬骨鱼纲、鲈形目、鲈亚目,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温带海域,是重要的渔业捕捞对象。目前全世界已报道有鱚科3属38种,在我国记载鱚属1属14种,因其分布广泛、种间形态差异较小、体色相近,且缺乏有效的分类... 鱚科隶属于硬骨鱼纲、鲈形目、鲈亚目,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温带海域,是重要的渔业捕捞对象。目前全世界已报道有鱚科3属38种,在我国记载鱚属1属14种,因其分布广泛、种间形态差异较小、体色相近,且缺乏有效的分类鉴别手段和系统整理,导致其分类上存在很大争议。本文结合历史研究和近年成果,概述了鱚科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现状,初步明确了我国9种鱚属鱼类的分类地位及其地理分布;并通过对鱚属未定种/隐存多样性问题以及基因组研究现状的探讨,展望了未来的鱚科鱼类分类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鱚科 分类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浙江近海鱚属鱼类形态描述及中国鱚属鱼类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肖家光 张少秋 +1 位作者 高天翔 韩志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5,共7页
为明确浙江近海鱚属鱼类物种组成,对采自舟山和温州近海共计411尾鱚鱼样品进行形态学测定,并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片段探讨其序列差异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浙江近海的鱚属鱼类为少鳞鱚和中国鱚,两种鱚鱼形态... 为明确浙江近海鱚属鱼类物种组成,对采自舟山和温州近海共计411尾鱚鱼样品进行形态学测定,并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片段探讨其序列差异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浙江近海的鱚属鱼类为少鳞鱚和中国鱚,两种鱚鱼形态特征鲜明,鱼鳔形态差异明显。所测得的少鳞鱚和中国鱚COⅠ基因片段长度均为600 bp,平均GC含量分别为46.6%和49.9%。依据Kimura-2-parameter模型(K2P),少鳞鱚和中国鱚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和0.000,两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11。采用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中国鱚先和邵氏鱚聚为一支,然后与少鳞鱚聚为一支,再与其他鱚属鱼类聚类。研究结果明确了浙江沿海鱚属鱼类的物种组成,并为探讨少鳞鱚和中国鱚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基于COⅠ基因的鱚属鱼类物种鉴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近海 鱚属鱼类 形态特征 种类鉴定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大亚湾及大鹏半岛沿岸造礁石珊瑚现状与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郭峰 肖家光 +5 位作者 田鹏 王伟 王晓磊 黄丁勇 王建佳 牛文涛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8-582,共15页
本研究于2020年7月在大亚湾及大鹏半岛沿岸开展造礁石珊瑚的分布、覆盖率、死亡率、硬珊瑚补充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24个站位共发现造礁石珊瑚9科17属44种以及5个未定种,其中裸肋珊瑚科的种类最多,有7属27种,其次为鹿角珊瑚科... 本研究于2020年7月在大亚湾及大鹏半岛沿岸开展造礁石珊瑚的分布、覆盖率、死亡率、硬珊瑚补充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24个站位共发现造礁石珊瑚9科17属44种以及5个未定种,其中裸肋珊瑚科的种类最多,有7属27种,其次为鹿角珊瑚科和滨珊瑚科,均有2属6种;中央列岛沿岸造礁石珊瑚平均覆盖率为12.0%,三门岛沿岸平均覆盖率为12.9%,大鹏半岛沿岸平均覆盖率为5.2%;以坚实滨珊瑚(Porites solida)、翼形蔷薇珊瑚(Montipora peltiformis)、五边角蜂巢珊瑚(Favites pentagona)和多孔同星珊瑚(Plesiastrea versipora)等为优势种;造礁石珊瑚物种多样性较高。与历史数据相比,大亚湾及大鹏半岛沿岸造礁石珊瑚退化严重,活珊瑚覆盖率锐减,优势种由分支状珊瑚逐步转变为皮壳状或亚团块状珊瑚。此外,本研究构建了近岸造礁石珊瑚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并对目前大亚湾及大鹏半岛沿岸造礁石珊瑚进行了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显示,中央列岛、三门岛和大鹏半岛东侧海域造礁石珊瑚处于低或中脆弱状态;较场尾、杨梅坑、西冲和大鹏半岛西侧海域造礁石珊瑚处于高或很高脆弱状态,在环境压力影响下其受损可能性较高。在海水养殖、渔业捕捞、滨海旅游和船舶航行等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下,大亚湾及大鹏半岛沿岸造礁石珊瑚整体处于中高脆弱状态,建议加强珊瑚礁监测,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造礁石珊瑚 脆弱性 大亚湾 大鹏半岛
下载PDF
温州近海中国鱚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少秋 肖家光 +2 位作者 邓招超 韩志强 高天翔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493-497,524,共6页
对2016年5月采自温州近海的198尾中国鱚样品的体长、体重、纯重和性腺重等生物学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性比、绝对繁殖力及体长相对繁殖力、体重相对繁殖力等开展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温州近海中国鱚群体体长范围为158.2~223.6 mm,体... 对2016年5月采自温州近海的198尾中国鱚样品的体长、体重、纯重和性腺重等生物学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性比、绝对繁殖力及体长相对繁殖力、体重相对繁殖力等开展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温州近海中国鱚群体体长范围为158.2~223.6 mm,体重范围为32.6~122.1 g;卵巢内卵粒大小不均,应属分批产卵类型;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12 194~23 4511粒,平均为85 704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67~1 156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为238~2 936粒/g;雌雄比例为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近海 中国鱚 群体 性比 繁殖力
下载PDF
莱州湾少鳞鳝的形态特征描述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亚峰 宋娜 +2 位作者 肖家光 刘淑德 高天翔 《齐鲁渔业》 2016年第10期8-11,共4页
少鳞鳝为肉食性、近岸小型经济鱼类。本研究于2012~2014年采集了莱州湾少鳞鳍样品共计792尾,对其中103尾少鳞鳝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进行测定及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少鳞鳍与多鳞鳝在侧线上鳞及脊椎骨数上存在明显差异。我们认为莱州湾... 少鳞鳝为肉食性、近岸小型经济鱼类。本研究于2012~2014年采集了莱州湾少鳞鳍样品共计792尾,对其中103尾少鳞鳝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进行测定及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少鳞鳍与多鳞鳝在侧线上鳞及脊椎骨数上存在明显差异。我们认为莱州湾可能仅有少鳞鳍和中国鳝两种鳍鱼分布,许多文献中出现的“多鳞鳝”是否准确尚存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鳞鳝 形态特征 莱州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