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肖广正 孔祥玉 赵淑敏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79-181,共3页
成体干细胞的转分化现象近年来不断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许多实验证实了成体干细胞在体内可以改变其已经设定的方向而向另一方向转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胚胎脑和成年脑内均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种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脑梗死虽然可... 成体干细胞的转分化现象近年来不断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许多实验证实了成体干细胞在体内可以改变其已经设定的方向而向另一方向转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胚胎脑和成年脑内均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种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脑梗死虽然可诱导内源性干细胞增殖,但由此而诱导的自身修复能力非常有限。另外,神经干细胞移植虽然为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带来了生机,但伦理、来源、移植损伤和排斥反应等因素也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动员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脑梗死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广正 赵淑敏 孔祥玉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梗死模型。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G-CSF(10μg/kg/d),连用7d;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时间同治疗组。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及其...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梗死模型。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G-CSF(10μg/kg/d),连用7d;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时间同治疗组。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及其与全脑体积比值,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TTC染色结果:对照组右半脑出现边界清晰的苍白梗死灶,治疗组在相应部位仅有块状TTC着色区;治疗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梗死灶体积占全脑体积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病理变化: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梗死灶周围可见较多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治疗组大鼠部分梗死灶周围被新生毛细血管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修复,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结论:G-CSF可减轻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程度,并通过减轻损伤区炎症反应促进脑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冰冻切片、快速石蜡切片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肖广正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931-932,共2页
目的探究冰冻切片、快速石蜡切片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96例疑似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予以研究,同时给予96例患者快速石蜡切片、冰冻切片、术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并对三种... 目的探究冰冻切片、快速石蜡切片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96例疑似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予以研究,同时给予96例患者快速石蜡切片、冰冻切片、术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并对三种切片方式的操作时间、相关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冰冻切片、术后石蜡切片、快速石蜡切片所用的时间分别为(7.01±0.64)h、(4.97±0.18)d、(6.49±0.57)h,快速石蜡切片与冰冻切片的操作时间较术后石蜡切片短,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石蜡切片的准确率、特异度、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等均较冰冻切片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石蜡切片在中枢神经性肿瘤中具较高诊断价值,HE染色核浆红蓝分明,透明度较好,且对比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快速石蜡切片 冰冻切片
下载PDF
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
4
作者 肖广正 冯子彦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36期115-116,共2页
目的:确定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鄄城县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诊治的乳头状肾细胞癌I型患者6例,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并对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与术后随访。... 目的:确定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鄄城县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诊治的乳头状肾细胞癌I型患者6例,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并对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与术后随访。结果:6例患者中,乳头状肾细胞癌分期结果为T_(1)期3例,T_(2)期2例,T_(3)期1例,病理分级结果为G_(1)4例,G_(2)2例。临床病理学检查中,发现乳头状肾细胞癌肿瘤大小为3~5 cm,有明显纤维性假包膜,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细胞,轴心内富有含类脂的泡沫样巨噬细胞。6例患者随访资料中,随访时长为6个月~3年,其中1例患者肿瘤局部复发,其余5例患者无瘤生存。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在临床上还是以根治性肾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患者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肾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5
作者 肖广正 《当代临床医刊》 2020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少见,本文旨在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以促进临床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对1例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患者以睾丸无痛性肿大1年就诊,... 目的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少见,本文旨在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以促进临床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对1例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患者以睾丸无痛性肿大1年就诊,血AFP、β-hCG及LDH均升高,行睾丸根治性切除术,病理组织学表现为该肿瘤含有2种成分(精原细胞瘤+未成熟性畸胎瘤),诊断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随访6个月,AFP、β-hCG及LDH均正常,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较为少见,恶性程度高,症状隐匿,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影像学、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确诊需要病理学检查,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是其基础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临床病理 治疗及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