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油井筒内脱接器中心杆的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枫 黄敬陆 +1 位作者 肖广阔 任立侠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5,共5页
键式脱接器是大泵机械采油中的一种作业工具,主要用于井内抽油杆与抽油泵的脱开和对接。它将键和弹簧爪相结合,由上接头和下接头两部分组成,包括导向接头、弹簧爪、中心杆、锁套、锁紧螺母和弹簧等。工作时中心杆由于主要承受转矩,会出... 键式脱接器是大泵机械采油中的一种作业工具,主要用于井内抽油杆与抽油泵的脱开和对接。它将键和弹簧爪相结合,由上接头和下接头两部分组成,包括导向接头、弹簧爪、中心杆、锁套、锁紧螺母和弹簧等。工作时中心杆由于主要承受转矩,会出现扭断,严重影响油田的稳定生产。文中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中心杆的应力和变形情况,进行了二次设计,得到一种新结构,并对中心杆的结构尺寸做了进一步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接器 中心杆 有限元分析 结构改进 优化设计
下载PDF
操作参数对脱水型旋流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枫 肖广阔 +1 位作者 马志权 丁康玉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27,共2页
脱水型旋流器工作时,油水混合液由切向入口进入,因一定压力的作用,在设备内部进行高速旋转,形成高速旋转的涡流。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特定结构的含油体积分数为40%的脱水型旋流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操作参数对脱水型旋... 脱水型旋流器工作时,油水混合液由切向入口进入,因一定压力的作用,在设备内部进行高速旋转,形成高速旋转的涡流。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特定结构的含油体积分数为40%的脱水型旋流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操作参数对脱水型旋流器的分离性能的影响。在一定流量下,随溢流分流比的增加,旋流器的脱水率降低,脱油率提高,底流压力损失增大,最佳分流比取决于具体需要。分流比一定时,随入口流量的增加,底流压力损失增大,脱水率和脱油率均有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型旋流器 溢流分流比 入口流量 分离效率 压力降
下载PDF
聚合物清水配制液的微波降黏实验
3
作者 李枫 肖广阔 +2 位作者 马志权 丁康玉 范雯洋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1,共2页
微波降黏技术是基于微波原理,利用极化物质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旋转,从而剪切聚合物长链,破坏分子结构,降低处理水的黏度,实现含聚污水的再利用。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浓度下,流量越小,黏度损失就越大,且各种流量的最大黏度损失都发生... 微波降黏技术是基于微波原理,利用极化物质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旋转,从而剪切聚合物长链,破坏分子结构,降低处理水的黏度,实现含聚污水的再利用。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浓度下,流量越小,黏度损失就越大,且各种流量的最大黏度损失都发生在最大微波功率处;在同一流量下,随着浓度增加,降黏效果更加显著。清水配制HPAM水溶液的微波降黏效率要比污水配制的高,高浓度聚合物水溶液可得到微波作用的最佳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清水配制液 实验 微波降黏
下载PDF
10B21含硼冷镦钢轧后结疤成因分析及工艺改进 被引量:3
4
作者 肖广阔 韩鹏龙 +2 位作者 孙晓林 高春群 刘志国 《特殊钢》 2022年第5期39-42,共4页
通过实验及热力学分析得出,轧制10B21钢结疤形成主要原因为钢中平均N含量为127×10^(-6),导致铸坯角部冷却过程中在奥氏体晶界析出细小的BN和AlN夹杂,增加了铸坯的裂纹敏感性,形成铸坯裂纹。通过提高铁水比≥920 kg/t、转炉终点C-T... 通过实验及热力学分析得出,轧制10B21钢结疤形成主要原因为钢中平均N含量为127×10^(-6),导致铸坯角部冷却过程中在奥氏体晶界析出细小的BN和AlN夹杂,增加了铸坯的裂纹敏感性,形成铸坯裂纹。通过提高铁水比≥920 kg/t、转炉终点C-T-P(碳-温度-磷)命中率≥85%、出钢口圆流出钢以及LF加热次数≤3次,时间≤25 min等措施可将钢中的氮含量稳定控制在≤50×10^(-6),有效避免10B21钢轧后盘条结疤,提高成材率,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镦钢10B21 盘条 轧后结疤 BN ALN
下载PDF
Kasai手术对肝脏病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肖广阔 陈亚军 +1 位作者 朱志军 魏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Kasai手术对肝脏病理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胆道闭锁患儿12例行肝脏移植手术时所切除的肝脏标本,根据有无行Kasai手术,分为Kasai手术组和非Kasai手术组。采用Masson和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纤维化和胆... 目的探讨Kasai手术对肝脏病理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胆道闭锁患儿12例行肝脏移植手术时所切除的肝脏标本,根据有无行Kasai手术,分为Kasai手术组和非Kasai手术组。采用Masson和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纤维化和胆管反应程度,结合肝脏大体形态与影像学资料,对肝脏标本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12例患儿中Kasai手术组6例,长期自肝生存者2例,年龄为7岁和11岁,其余年龄在7~17个月之间。非Kasai手术组6例,年龄5~8个月。Kasai手术组肝脏标本大体形态可分成两部分:肥厚区和萎缩区,肥厚区均包括肝脏第Ⅳ、Ⅷ段,萎缩区均包括肝脏第Ⅱ段,2例术后长期自肝生存者,肝脏中央呈现为大结节(位于肥厚区)。非Kasai手术组患儿肝脏标本呈现均匀硬化,胆汁淤积严重。结果采集两组患儿肝脏第Ⅱ、Ⅳ段肝脏标本,Kasai手术组肝脏第Ⅱ段肝纤维化与胆管反应程度分别为(6.43±1.90)%、(0.61±0.45)%;肝脏第Ⅳ段分别为(9.62±3.58)%、(1.39±0.73)%,非Kasai手术组肝纤维化和胆管反应于肝脏第Ⅱ段分别为(7.30±2.53)%、(2.84±1.37)%;肝脏第Ⅳ段分别为(8.42±2.84)%、(3.08±0.46)%,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问肝纤维化或胆管反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sai手术组肝纤维化和胆管反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第Ⅱ段:P=0.014;肝第Ⅳ段:P=0.048);肝脏体积与肝第Ⅳ段肝纤维化呈线性相关性,拟合线性函数为:Y=-0.448x+1.237,r^2=0.665(y代表肝第Ⅳ段的肝纤维化,x代表肝脏体积的对数值)。同时,于肝移植术前CT图像分析发现肝脏结构具有差异性。结论Kasai手术建立了肝外胆汁引流通道,但各肝段胆汁引流程度不一,导致肝脏形态学发生变化,提示Kasai手术中应该尽量解剖范围广泛一些;而且Kasai术后肝脏形态学及病理学检查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肝移植 肝硬化
原文传递
囊肿型与非囊肿型Ⅲ型胆道闭锁预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沈秋龙 陈亚军 +5 位作者 张廷冲 彭春辉 庞文博 王增萌 吴东阳 肖广阔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792-1794,共3页
目的探讨Ⅲ型胆道闭锁中囊肿型与非囊肿型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的Ⅲ型胆道闭锁患儿共98例,其中囊肿型7例,非囊肿型91例。按术后总胆红素降至正常的时间,以3个... 目的探讨Ⅲ型胆道闭锁中囊肿型与非囊肿型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的Ⅲ型胆道闭锁患儿共98例,其中囊肿型7例,非囊肿型91例。按术后总胆红素降至正常的时间,以3个月、6个月为时间截点,分为优(〈3个月)、良(3~6个月)、差(〉6个月)3组。对比囊肿型与非囊肿型患者在优、良、差组中所占比例,以评估2组患儿退黄速度的快慢;绘制生存曲线比较2组3年生存率情况。结果7例囊肿型胆道闭锁中,优2例,良3例,差2例;91例非囊肿型胆道闭锁中,优33例(36.3%),良26例(28.6%),差32例(35.1%)。囊肿型与非囊肿型的手术日龄分别为(98.14±47.42)d和(76.95±22.3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2,P=0.284)。囊肿型与非囊肿型术后自肝生存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其中1年、2年、3年的自肝生存率分别为85.7%(6/7例)和65.9%(60/91例)、71.4%(5/7例)和58.2%(53/91例)、71.4%(5/7例)和52.8%(48/91例)。囊肿型和非囊肿型的3年自肝生存率分别为优组100.0%(2/2例)和75.8%(25/33例),良组100.0%(3/3例)和69.2%(18/26例),差组0和15.6%(5/32例),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Ⅲ型胆道闭锁中,囊肿型术后的退黄速度及术后3年自肝生存率与非囊肿型相当。Kasai术后6个月内达完全退黄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囊肿型 预后 自肝生存率
原文传递
儿童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的外科诊疗 被引量:4
7
作者 肖广阔 陈亚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9期694-697,共4页
目的总结儿童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例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治经过和预... 目的总结儿童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例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治经过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儿发病年龄均在1岁以内,表现为腹胀、便秘、呕吐症状,且无明显诱因及完全缓解方法。6例患儿均于胎龄24-28周可见胎儿腹腔内有-巨大囊性肿物(考虑膀胱),但羊水量不随膀胱内积水增多而减少。术前考虑为先天性巨结肠3例,术中发现乙状结肠及其远端直肠呈现明显的痉挛状态,肠壁苍白,近端结肠扩张、管壁增厚、水肿明显,弹性差,但肠管病理活检提示肠壁肌纤维增生变性,可见少量或正常的黏膜下及肌问神经节细胞。另3例因考虑消化道梗阻而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证实1例为肠旋转不良,行Ladd’s术,余者未见明确肠管反折、成角、粘连、纤维索带等因素导致的肠管梗阻,但肠管充气扩张,大量积液,肠管壁薄,减压后肠管呈现无应力状态,考虑为功能性肠梗阻,遂行回肠造瘘手术。术后均予以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以及红霉素、多潘立酮、新斯的明、中药中1种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患儿腹胀、便秘等症状未能得到完全缓解。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及3年随访结果提示,3例患儿仍存活,其中1例合并重度营养不良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另3例已死亡。结论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为-种临床易误诊误治的罕见疾病。常常误诊为肠梗阻或先天性巨结肠。本病患儿需要静脉营养维持治疗,但预后极差。目前认为唯-根治手段为肠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结肠 蠕动 综合征 治疗失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