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的疗效
1
作者 裴子文 朱元霄 +1 位作者 肖府庭 孙瑞 《中国康复》 2024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额外进行基于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治疗。治疗前... 目的:探讨基于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额外进行基于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评定,并采用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中文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和简化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量表(FMA-UE)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AROM、CMS评分及FMA-U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RO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MS评分和FMA-U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施行基于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治疗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卒中后肩痛患者的肩痛症状,减轻肩关节功能障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痛 外在注意力焦点
下载PDF
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进食安全及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芳 马艳 +6 位作者 孙瑞 李洁 乔娜 周秀 朱元宵 肖府庭 王小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分析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进食安全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与神经肌肉... 目的分析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进食安全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低频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 w内进食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1 d、第4周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与搏动指数(PI);比较两组治疗1~4 w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噎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呛咳、口鼻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观察组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Vm较对照组快,PI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肿胀、嗜睡、头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频rTMS治疗老年脑梗死后吞咽障碍能有效保障患者进食安全,更利于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且治疗安全性高,可与吞咽功能训练、NMES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吞咽障碍 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进食安全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联合肩周封闭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高李侠 马艳 肖府庭 《中国康复》 2016年第5期375-376,共2页
目的:探讨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联合肩周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疗法,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联合肩周封闭治疗,... 目的:探讨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联合肩周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疗法,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联合肩周封闭治疗,于治疗2周后对患者临床疗效、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对评定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3%、50.0%,P<0.05)。结论:偏振光星状神经照射联合肩周封闭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肩痛评分,能明显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无痛外展的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 星状神经节 肩周封闭 肩-手综合征
下载PDF
呼吸训练配合综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芳 肖府庭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4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配合综合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吞咽功能康复综合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ower Breath...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配合综合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吞咽功能康复综合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ower Breath-k5深度呼吸训练,在训练前及训练1个月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法、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标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和Power Breath-k5肺试验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肺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后,观察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结果、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误吸程度亦较对照组明显缓解(P<0.05)。结论:呼吸训练配合吞咽功能康复综合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呼吸训练 吞咽功能综合训练 肺功能
下载PDF
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5
作者 刘金明 肖府庭 +1 位作者 章志超 马艳 《中国康复》 2019年第2期64-68,共5页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用力肺活量(F...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 FEV1与FVC比值(FEV1/FVC)评估患者肺功能,Sheikh躯干控制评分量表(TCT)评估患者躯干功能改善情况,Fugl-Meyer量表(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FVC、FEV1、PEF及FEV1/FVC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TCT、FMA、WMF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 <0. 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在常规康复运动疗法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肺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运动疗法,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肺功能 上肢功能 脑卒中
下载PDF
团体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元霄 肖府庭 +1 位作者 孙瑞 马艳 《中国康复》 2019年第11期587-589,共3页
目的:研究团体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2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平衡功能的训练,对照组为治疗师与患者一对一训练,观察组进行团体训练,于治疗... 目的:研究团体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2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平衡功能的训练,对照组为治疗师与患者一对一训练,观察组进行团体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用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的BBG、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TUG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BBG、MBI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5),TUG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团体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平衡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训练 团体治疗
下载PDF
左背外侧前额叶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7
作者 邓家丰 张静娜 +2 位作者 肖府庭 肖明月 汪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6-561,共6页
目的:观察左背外侧前额叶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治疗4周。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在第1周及第2周每日增加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左背外侧前额叶治疗,... 目的:观察左背外侧前额叶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治疗4周。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在第1周及第2周每日增加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左背外侧前额叶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训练。在经颅直流电刺激介入前及第1周、第2周、第4周后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定患者心理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1周、2周后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在刺激结束2周后的随访对比中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结论: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左背外侧前额叶对脑卒中后抑郁症可减轻或消除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或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日常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抑郁症 脑卒中 日常生存质量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神经松动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功能 被引量:5
8
作者 朱元霄 章志超 +3 位作者 孙瑞 肖府庭 王国军 马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7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疗法联合上肢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2组患侧上肢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给予sEMGBF疗法和神经松动术。每天治疗1次...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疗法联合上肢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2组患侧上肢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给予sEMGBF疗法和神经松动术。每天治疗1次,其中表面肌电生物反馈20min/次,神经松动术15min/次,每周治疗5d,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评估2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U-FMA)、患侧腕关节主动背伸关节活动度(ROM)、患侧伸腕肌力(MMT评定法)及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6周后,2组U-FMA评分、患侧腕关节主动ROM、伸腕肌力、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神经松动术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功能,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神经松动术 脑卒中 手功能
下载PDF
团体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朱元霄 肖府庭 孙瑞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6期359-360,370,共3页
目的:探讨团体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一对一组和团体组,各34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一对一组和团体组分别给予一对一和团体TOT;20 min/d,... 目的:探讨团体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一对一组和团体组,各34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一对一组和团体组分别给予一对一和团体TOT;20 min/d,5 d/周,共训练8周。于治疗前、后进行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量表(FMA-U)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采用改良Ba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的U-FMA、UEFT及mB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3项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提高(均P<0.05),且团体组高于一对一组(均P<0.05)。结论:团体TOT较一对一TOT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任务导向性训练 团体 手功能
下载PDF
呼吸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9
10
作者 章志超 周芳 +3 位作者 乔娜 肖府庭 熊键 马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42-746,共5页
目的 观察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每天训练1次... 目的 观察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每天训练1次。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同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进行检测。 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VFSS评分[(8.92±0.95)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7.36±1.62)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VC[(3.57±0.48)L]、FEV1[(2.83±0.49)L/s]及PEF[(5.36±1.04)L/s]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及肺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食物性状改良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周芳 马艳 +4 位作者 李洁 乔娜 周秀 朱元宵 肖府庭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3-915,共3页
目的观察食物性状改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对照组在研究期间摄入常... 目的观察食物性状改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对照组在研究期间摄入常规性状食物,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饮食调整策略对其食物性状进行改良。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比2组患者误吸人数、食物剩余量、继发肺部感染以及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误吸人数(5例)、食物剩余量[(4.6±3.3)ml]、继发肺部感染人数(2例)及吞咽功能[功能性吞咽困难量表(FDS)评分为(35.2±2.9)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通过对食物性状进行改良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改善吞咽功能,该干预策略值得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食物性状 误吸
原文传递
神经松动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肖府庭 马艳 +5 位作者 裴子文 朱元宵 王清 李洁 章志超 李祖虹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9-831,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轻中度CT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甲钴胺口服,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对患侧腕部行正中神经松动术,每天治疗10 min...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轻中度CT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甲钴胺口服,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对患侧腕部行正中神经松动术,每天治疗10 min,每周治疗6 d;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每次治疗总冲击次数为2000次,功率密度为0.16 mJ/mm2,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 d。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分别采用整体症状评分(G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对患者腕部正中神经进行电生理检查,检查指标包括拇指-腕及中指-腕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拇短展肌复合动作电位(CMAP)、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DML)及运动传导速度(MCV)等。结果治疗2周及4周后,发现2组患者GSS及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时间点观察组GSS评分[分别为(13.12±4.55)分和(7.56±5.01)分]及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32±1.66)分和(1.22±1.08)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正中神经DML[(3.65±0.73)ms]、拇指-腕SCV[(45.12±5.56)m/s]、中指-腕SCV[(55.45±7.67)m/s]、拇短展肌CMAP[(8.23±3.15)mV]、拇指-腕SNAP[(13.21±4.23)μV]及中指-腕SNAP[(13.45±3.89)μV]均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有正中神经DML[(3.68±0.77)ms]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明显改善(P<0.05),拇指-腕SNAP[(10.78±4.34)μV]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上述各项电生理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CTS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腕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神经松动术 体外冲击波 正中神经 电生理检查
原文传递
电针或穴位埋线联合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小云 马艳 +1 位作者 李进华 肖府庭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5-617,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或穴位埋线联合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轻中度SUI女性患者分为盆底肌训练组、电针观察肌及埋线观察组。3组患者均给予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电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或穴位埋线联合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轻中度SUI女性患者分为盆底肌训练组、电针观察肌及埋线观察组。3组患者均给予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电针观察组、埋线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分别辅以电针或穴位埋线治疗,3组患者治疗持续时间均为6周。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时分别采用尿垫试验、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简表(ICI—Q—SF)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1h漏尿量、ICI—Q—SF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时发现3组患者1h漏尿量、ICI—Q—S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治疗后电针观察组、埋线观察组患者1h漏尿量[分别为(5.8±1.5)g和(6.0±1.4g)]及ICI—Q—SF评分[分别为(4.5±1.0)分和(5.O±1.2)分]亦显著优于盆底肌训练组(P〈0.05),而治疗后电针观察组与埋线观察组1h漏尿量及ICI-Q—SF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或穴位埋线联合盆底肌训练均能有效改善轻中度SUI患者控尿能力,且远期康复疗效较好;与电针比较,穴位埋线耗时短,治疗次数少,更易被患者接受,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值得在轻中度女性SUI患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电针 穴位埋线 盆底肌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双侧上肢运动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肖府庭 宋翼龙 +3 位作者 周芳 郑洋 朱元霄 章志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 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 目的 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Bobath治疗、手功能训练等;BA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则在BAT组干预基础上辅以CIMT治疗,同时限制健侧上肢活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FMA)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评估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结果 经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BAT组上肢FMA评分[(42.55±11.04)分]和UEFT评分[(76.11±8.8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上肢FMA评分[(57.64±10.57)分]、UEFT评分[(89.72±9.07)分]及MBI评分[(86.73±12.21)分]均显著优于BAT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T疗法与CIMT疗法联用能进一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运动 强制性运动 脑卒中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电针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5
作者 谭世威 熊键 +2 位作者 马艳 王小云 肖府庭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以物理因子治疗为主),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及手法推拿治疗。于治疗前、治疗...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以物理因子治疗为主),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及手法推拿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对比2组患者焦虑情绪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6.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焦虑情绪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无焦虑患者占比(7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双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35.10±7.78)cm/s,(34.63±6.38)cm/s)]、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47.97±7.56)cm/s]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手法推拿可改善颈性眩晕患者脑供血不足,缓解焦虑情绪,有效减轻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针灸 手法推拿 焦虑 椎动脉
原文传递
呼吸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章志超 熊键 +2 位作者 刘金明 肖府庭 马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物理因子治疗及运功功能训练等),观察组患者...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物理因子治疗及运功功能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包括渐进性吸气肌抗阻训练和呼吸控制训练)及作业治疗,每天训练2次。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Ashworth量表(MA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患者核心稳定性、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TCT、BBS、FMA-UE、ARAT、肩、肘关节MA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TCT[(73.55±14.16)分]、BBS[(53.28±7.86)分]、FMA-UE[(54.79±7.36)分]、ARAT[(31.86±5.77)分]、肩关节MAS[(1.12±0.46)分]、肘关节MAS[(1.26±0.72)分]及MBI[(70.43±11.26)分]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作业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核心稳定性及上肢功能,改善患者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作业治疗 上肢功能 脑卒中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