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克脚剖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菊石生物地层划分及区域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杨 吴会婷 +5 位作者 肖异凡 杨廷禄 何卫红 王瀚 孙曦 吴顺宝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73,共9页
贵州克脚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地层连续,露头良好,长兴期菊石动物群化石丰富。根据该剖面大隆组-大冶组底部菊石化石的分布,自下而上划分出3个菊石带:Huananoceras-Tapashanites带(第22~32层)、Pseudotirolites-Pleuronodoceras带... 贵州克脚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地层连续,露头良好,长兴期菊石动物群化石丰富。根据该剖面大隆组-大冶组底部菊石化石的分布,自下而上划分出3个菊石带:Huananoceras-Tapashanites带(第22~32层)、Pseudotirolites-Pleuronodoceras带(第33~70层)、Hypophiceras-Ophiceras带(第72~74层)。对该剖面菊石带划分及区域对比表明,Huananoceras-Tapashanites带的时代为长兴期早期,Pseudotirolites-Pleuronodoceras带为长兴期晚期,Hypophiceras-Ophiceras带为长兴期末期-印度期早期。另外,对华南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序列的区域对比,以及克脚剖面菊石标准化石的分布表明,克脚剖面第71层的灰白色黏土岩和顶部的黑色泥岩,分别相当于煤山剖面第25层和第26层;第72~74层的泥质灰岩,相当于煤山剖面第27层;第75层的灰白色黏土岩,相当于煤山剖面第28层。同时,剖面第73层产菊石Ophiceras sp.,是三叠纪的标准化石,因此,本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位于第72层内部(第72层共厚2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克脚剖面 菊石分带 区域对比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下载PDF
黔南克脚二叠纪末生物群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王瀚 蒋杨 +3 位作者 杨廷禄 肖异凡 吴顺宝 何卫红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8-173,共6页
贵州惠水克脚剖面是南盘江盆地北缘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地层连续,产不同门类的化石,对古生代-中生代之交黔南古地理和生物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剖面主要包括上二叠统大隆组和下三叠统大冶组下部。大隆组岩性主要为硅质泥岩、钙质... 贵州惠水克脚剖面是南盘江盆地北缘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地层连续,产不同门类的化石,对古生代-中生代之交黔南古地理和生物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剖面主要包括上二叠统大隆组和下三叠统大冶组下部。大隆组岩性主要为硅质泥岩、钙质泥岩和炭质页岩,夹火山灰黏土岩与薄层硅质灰岩,泥岩发育水平层理。大隆组主要产游泳生物菊石、浮游生物放射虫,另外产小个体腕足类、双壳类和腹足类等,少数层位含植物化石。大冶组下部主要为薄层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通过岩性、古生物组合、沉积构造等分析,认为本剖面在二叠纪末为离古陆较近的深水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组合 沉积环境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克脚剖面 贵州南部
下载PDF
华南南华纪一二叠纪沉积大地构造演化 被引量:54
3
作者 何卫红 唐婷婷 +9 位作者 乐明亮 邓晋福 潘桂棠 邢光福 骆满生 徐亚东 韦一 张宗言 肖异凡 张克信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29-953,共25页
通过对华南扬子陆块和华夏增生体两大构造单元南华纪-二叠纪7条综合性剖面岩性、岩相、地层厚度、沉积环境、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对比研究,以及对扬子陆块南缘以及华夏增生体具有指相意义(与洋壳相关)的岩石组合的系统总结与分析,以地层区... 通过对华南扬子陆块和华夏增生体两大构造单元南华纪-二叠纪7条综合性剖面岩性、岩相、地层厚度、沉积环境、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对比研究,以及对扬子陆块南缘以及华夏增生体具有指相意义(与洋壳相关)的岩石组合的系统总结与分析,以地层区和分区为单位对盆地原型进行了初步划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华南地区南华纪-二叠纪盆地和构造演化的基本规律,总结出构造演化的发展阶段,揭示了扬子陆块与华夏增生体沿江绍-郴州-钦防北东段碰撞对接的时间发生在早古生代末,西南段碰撞对接的时间相对较晚,可能发生在二叠纪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纪-二叠纪 扬子陆块 华夏增生体 沉积 构造
原文传递
二叠纪末扬子海盆及其周缘动物群的特征和古地理、古构造启示 被引量:8
4
作者 何卫红 张克信 +8 位作者 吴顺宝 冯庆来 杨廷禄 乐明亮 肖异凡 吴会婷 张阳 王光栋 陈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5-289,共15页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灭绝主要受古环境演变的控制.然而,古地理、古构造背景和生物自身因素(如生物的生理特征)也影响着生物的演化规律及空间分布.从沉积学、放射虫古测深以及生物组合等方面对扬子海盆及其周缘的古地理特征进行了详细...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灭绝主要受古环境演变的控制.然而,古地理、古构造背景和生物自身因素(如生物的生理特征)也影响着生物的演化规律及空间分布.从沉积学、放射虫古测深以及生物组合等方面对扬子海盆及其周缘的古地理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重建其古地理和古构造背景,为华南古-中生代之交生物和环境演化的全球可对比性提供了古地理依据.研究表明:(1)扬子海盆北缘,从南往北,水体逐渐变深,面向东秦岭-大别深海;扬子海盆南缘深水盆地,从北往南,水体也是逐渐变深,面向古特提斯洋盆.扬子海盆边缘面向广海表明扬子海盆二叠纪末生物和环境演化具有区域上广泛的代表性甚至全球意义.(2)扬子海盆北缘盆地的古水深普遍小于南缘深水盆地的古水深.(3)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最终碰撞发生在二叠纪以后;钦防地区晚古生代为洋盆环境(古特提斯的分支小洋盆),该洋盆一直延续到二叠纪末甚至三叠纪,因此,扬子和华夏古构造体系西南段的最终碰撞和拼合可能发生在二叠纪末甚至三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放射虫动物群 生物组合 古地理 二叠纪 扬子海盆及其周缘
原文传递
南盘江盆地北部二叠纪末放射虫动物群与古水深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瀚 肖异凡 +3 位作者 张宁 蒋杨 孙曦 何卫红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01-3909,共9页
古-中生代之交,不同古地理背景中生物灭绝的表现不同.有关放射虫动物群研究,一方面,提供古地理背景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为生物多样性演变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盆地相放射虫的研究对揭示不同沉积相生物灭绝和古环境演... 古-中生代之交,不同古地理背景中生物灭绝的表现不同.有关放射虫动物群研究,一方面,提供古地理背景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为生物多样性演变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盆地相放射虫的研究对揭示不同沉积相生物灭绝和古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贵州惠水以南克脚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位于南盘江盆地北部,为盆地相沉积.对克脚剖面大隆组和大冶组底部放射虫动物群进行了初步统计、类群组合特征分析,结合放射虫的保存状态,对克脚剖面二叠纪末古水深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大隆组至大冶组底部地层沉积于浪基面以下,古水深普遍浅于150m,大隆组上部最大海侵时古水深最浅达200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古水深 二叠纪末 贵州南部 生物地层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