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6
1
作者 唐专科 柯宝毅 +1 位作者 肖念苏 刘红山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2期147-148,158,共3页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间我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X线、CT及MRI检查,以实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准,分析总结患者的诊断结...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间我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X线、CT及MRI检查,以实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准,分析总结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实施MRI检查对假体周围感染和无菌性松动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CT检查(P<0.05)。实施CT检查对骨溶解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MRI检查(P<0.05)。实施MRI检查对假瘤及假体周围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X检查(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诊断运用X线、CT、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各有优势,联合运用可提升诊断效果,可根据实际寻求合理的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诊断 X线 CT MRI 敏感性
下载PDF
Ponseti法治疗马蹄内翻足后复发原因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巍 柯宝毅 +3 位作者 吴显培 唐建东 肖念苏 唐专科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研究经Ponseti法治疗后复发的马蹄内翻足患者,了解影响马蹄足复发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分析我院自2008—2013年收治的148例(164足)经Ponseti法治疗后的马蹄内翻足患儿资料,其中男75例,女73例;初治年龄(2.50±2.15)个月;左足64例... 目的研究经Ponseti法治疗后复发的马蹄内翻足患者,了解影响马蹄足复发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分析我院自2008—2013年收治的148例(164足)经Ponseti法治疗后的马蹄内翻足患儿资料,其中男75例,女73例;初治年龄(2.50±2.15)个月;左足64例,右足58例,双足26例。初次Pinari评分(4.98±1.33)分,平均使用石膏矫正次数(5.71±2.28)次,患儿出生时母亲平均年龄(25.81±2.38)岁,患儿平均行走年龄(14.83±1.18)个月。49例(33.1%)患儿对支具使用依从性差。113例(76.4%)行跟腱切断术。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了解以上因素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随访5~10年,平均(7.27±1.29)年。至随访结束时,共3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21.6%。非规律使用支具组复发率显著高于规律使用支具组。结论初次Pinari评分、初治年龄及使用支具的依从性为影响马蹄内翻足复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 复发 Ponseti法
下载PDF
侧块螺钉技术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中的应用
3
作者 秦壁松 陈水连 +2 位作者 柯宝毅 唐专科 肖念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7期1417-1419,共3页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合并多节段颈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侧块钉棒内固定术进行...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合并多节段颈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侧块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6个月以上)ASIA评分及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个月,根据ASIA评分,术后感觉、运动功能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对比ASIA分级平均提高近1.5级。【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侧块螺钉技术可为颈椎提供足够安全有效的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外科学 骨螺丝 颈椎
下载PDF
气管切开术的时机对颈髓损伤患者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肖念苏 唐建东 +1 位作者 吴显培 柯宝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评价需机械通气的颈髓损伤患者,早期及晚期气管切开的时机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颈髓损伤并行气管切开患者共36例。按气管切开的时机分为早期组及晚期组。观察患者机械通... [目的]评价需机械通气的颈髓损伤患者,早期及晚期气管切开的时机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颈髓损伤并行气管切开患者共36例。按气管切开的时机分为早期组及晚期组。观察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总时间及气管切开术后的时间),ICU住院时间(总时间及气管切开术后的时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同时评估两组气管切开的并发症。[结果]早期组有明显较短的机械通气时间,包括总机械通气时间[(23.46±2.23)d VS(34.55±4.53)d]和气切后机械通气时间[(15.24±4.74)d VS(25.41±9.74)d],及较短的ICU住院时间[(21.92±5.94)d VS(39.04±15.95)d],两组患者在气管切开后肺炎的发生率无差别(60%VS 80.95%);两组总体并发症的例数,早期组要低于晚期组(1例VS 5例)。[结论]需机械通气的颈髓损伤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及长时间插管的并发症,且并未增加颈椎手术切口感染。但并不能减少与机械通气相关的肺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颈髓损伤 院内获得性肺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