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化监测系统研究现状综述
1
作者 王小康 范可歆 肖敬瑞 《安家》 2024年第10期0022-0024,共3页
由于城市空间日趋紧张,城市建设不断向高空和地下争取空间,工程项目日益复杂,在施工过程中,人们对周围环境安全的日益重视和对自动化工业生产的要求,大大增加了对自动监测系统的需求。目前,工程施工监测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监测方法,数... 由于城市空间日趋紧张,城市建设不断向高空和地下争取空间,工程项目日益复杂,在施工过程中,人们对周围环境安全的日益重视和对自动化工业生产的要求,大大增加了对自动监测系统的需求。目前,工程施工监测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监测方法,数据采集过程烦琐、耗时长,而且人工监测易存在精度低、监测数据少、监测不及时等问题。自动化、智能化监测以其高精度、实时性等优点成为工程稳定性分析中广泛高效的方法,目前智能化监测已成为热点研究内容。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研制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围绕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等方面对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基于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监测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监测技术 全站仪 自动化监测平台
下载PDF
地面高密度电阻率法在人工湿地堵塞区域探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肖敬瑞 丁彦礼 +3 位作者 刘良 王梅 白少元 熊彬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2年第2期183-191,共9页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堵塞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其持久、高效运行。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根据潜流人工湿地结构和堵塞区域的特点,建立了长、宽、高分别为146 cm、119 cm和102 cm水槽物理实验模...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堵塞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其持久、高效运行。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根据潜流人工湿地结构和堵塞区域的特点,建立了长、宽、高分别为146 cm、119 cm和102 cm水槽物理实验模型,利用地面高密度电阻率法来探测和定位人工湿地堵塞区域。由于人工湿地系统电阻率差异较小,探测结果精度较差,提出一种提高人工湿地系统电阻率差异的方法,探讨了地面高密度电法探测和定位人工湿地堵塞区域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未加NaCl溶液的饱和填料电阻率为190Ω·m,加入80 mg/L的NaCl溶液的石英砂填料电阻率为96Ω·m,电阻率差异达到2倍;高阻异常体若具有较大尺寸或顶部埋深与电极间距的比值较小的特点,则地面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效果较好,并且可以通过反演更好地定位高阻体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因此,通过在人工湿地中添加电解质溶液(NaCl溶液)可以提高堵塞区域和未堵塞区域的电阻率差异,综合利用视电阻率断面等值线图和反演的电阻率断面等值线图,可以更准确的探测和定位堵塞区域的空间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堵塞 提高人工湿地电阻率差异 地面高密度电阻率法 堵塞定位
下载PDF
基于电阻率法的人工湿地堵塞区域探测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彦礼 肖敬瑞 +2 位作者 白少元 熊彬 孙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7-704,共8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对人工湿地堵塞问题,无法对堵塞区域进行精确定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潜流人工湿地结构和堵塞区域的特点,建立了长、宽、高分别为146、119和102 cm水槽物理实验模型,利用改进的高密...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对人工湿地堵塞问题,无法对堵塞区域进行精确定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潜流人工湿地结构和堵塞区域的特点,建立了长、宽、高分别为146、119和102 cm水槽物理实验模型,利用改进的高密度电阻率测井法开展了探测和定位人工湿地堵塞区域的实验研究,并结合人工湿地堵塞模型的Visual MODFLOW(VMOD)流场模拟特征,探讨了基于电阻率法探测和定位人工湿地堵塞区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改进的高密度电阻率测井法在电阻率探杆的电极间距不大于5 cm,供电极距D_(AB)/2不超过12.5 cm的情况下,通过绘制电阻率数据的二维和三维视电阻率等值线图,能够更好地定位高阻体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可见,利用改进的高密度电阻率测井方法可以探测和定位人工湿地高阻堵塞区域,实现堵塞区域的精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人工湿地 堵塞 改进的高密度电阻率测井法 VMOD 堵塞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