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基因体外转染肌卫星细胞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绍安 蔡进奎 +3 位作者 周初松 肖晓桃 肖莎 邹晓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5期2761-2768,共8页
背景:研究报道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既可调节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又具有预防运动终板退变及肌萎缩的作用。目的:通过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基因转染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检测目的基因转染肌卫星细胞效果及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建立... 背景:研究报道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既可调节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又具有预防运动终板退变及肌萎缩的作用。目的:通过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基因转染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检测目的基因转染肌卫星细胞效果及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建立有效预防运动终板退变及肌萎缩种子细胞可行性。方法:取Wistar成年大鼠后肢肌肉,差速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肌卫星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特性并做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取第2代细胞,LipofectamineTM2000Reagent转染试剂介导,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aFGF转染肌卫星细胞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质粒pEGFP-N1;空白对照组仅加入转染试剂。转染后24-72h和传代后分别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计算转染效率。转染细胞行WesternBlot检测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表达。提取转染后72h细胞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基因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分离纯化细胞经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为肌卫星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转染6h后即有绿色荧光发出,荧光强度和表达细胞总数在72h达到高峰,传代后仍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证实目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远远高于对照组,WesternBlot检测实验组有大量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产生。提示酸性成纤维细胞基因转染肌卫星细胞可表达基因产物,有望作为基因工程种子细胞预防失神经支配后运动终板退变及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生物活性因子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 肌卫星细胞 转染 质粒 绿色 荧光蛋白 运动终板 肌萎缩 神经损伤 失神经支配 省级基金
下载PDF
方氏头皮针联合温针灸配合健康教育治疗气虚质失眠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闻哲 黄玲 +3 位作者 陈硕 肖晓桃 罗君林 杨勃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目的:观察方氏头皮针联合温针灸配合健康教育治疗气虚质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门诊及社区体检中收集的气虚质失眠伴焦虑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治... 目的:观察方氏头皮针联合温针灸配合健康教育治疗气虚质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门诊及社区体检中收集的气虚质失眠伴焦虑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治疗1组采用方氏头皮针加温针灸治疗,治疗2组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健康教育,3组均干预4周。比较3组临床疗效,并比较3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程度及气虚体质积分。结果:治疗后,治疗2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治疗1组80.00%和对照组63.33%(P<0.05);治疗1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PSQI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2组、治疗1组上述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PSQI评分低于治疗1组(P<0.05)。治疗后,3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气虚体质积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2组低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1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方氏头皮针联合温针灸配合健康教育治疗气虚质失眠症患者可提高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气虚体质,减轻焦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气虚质 方氏头皮针 温针灸 健康教育 睡眠质量 焦虑程度
下载PDF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防失神经支配肌运动终板退变的形态学及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绍安 靳安民 +2 位作者 邹小英 肖晓桃 肖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315,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退变的预防方法。方法SD大鼠30只,等分成3组。处理组切断右侧腓总神经,修复神经,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植入失神经支配的胫前肌神经区周围的肌间隙,设立对照。观察6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退变的预防方法。方法SD大鼠30只,等分成3组。处理组切断右侧腓总神经,修复神经,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植入失神经支配的胫前肌神经区周围的肌间隙,设立对照。观察6周,进行形态学及电生理检查。结果采用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组,运动终板结构基本正常,肌肉无明显萎缩;对照组运动终板明显退变或消失,肌肉明显萎缩;采用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组低频重复电刺激(RNS)衰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可以有效保护失神经支配肌运动终板,防止肌肉萎缩,促进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损伤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运动终板 纤维蛋白凝胶 重复电刺激
下载PDF
几丁糖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对屈指肌腱粘连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绍安 尹烈 肖晓桃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5期7916-7917,共2页
目的: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不可避免地形成粘连,为此探讨临床应用几丁糖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对 60例 126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 Kessler修复,术中于修复肌腱周围应用几丁糖,术后行早期控制被动... 目的: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不可避免地形成粘连,为此探讨临床应用几丁糖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对 60例 126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 Kessler修复,术中于修复肌腱周围应用几丁糖,术后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经 6~24个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的评价方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优 90指 71.43%),良 24指 19.05%),可 6 ( (指(4.76%),差(4.76%),屈指肌腱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达 90.48%,没有发现肌腱断裂现象。结论:术中应用几丁糖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可以预防屈指肌腱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腱损伤 壳多糖 粘连
下载PDF
周围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与康复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绍安 余斌 +2 位作者 刘宁富 肖晓桃 曾博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9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 61例78条损伤神经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术后早期采用按摩、被动活动、电疗等康复方法治疗,随访 2~ 6年。结果按朱家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级 35条,良级...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 61例78条损伤神经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术后早期采用按摩、被动活动、电疗等康复方法治疗,随访 2~ 6年。结果按朱家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级 35条,良级 29条,优良率 8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损伤 显微外科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小间隙外膜袖缝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30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杨绍安 刘宁富 肖晓桃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6期3645-3645,共1页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对位与神经再生效果密切相关,虽然很多研究工作致力于对接技术的不断改进,包括形态学、酶组织化学及电刺激等方法,但未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因此,神经对位困难仍是阻碍神经再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很多实验表明,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对位与神经再生效果密切相关,虽然很多研究工作致力于对接技术的不断改进,包括形态学、酶组织化学及电刺激等方法,但未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因此,神经对位困难仍是阻碍神经再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很多实验表明,神经再生具有远端趋化性特点,由此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小间隙缝合,是改善神经对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小间隙外膜袖缝合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下载PDF
早期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绍安 刘宁富 +1 位作者 舒小秋 肖晓桃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4期3729-3729,共1页
目的探讨临床早期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对112例246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Kessler修复,30例36指肌腱粘连行肌腱松解,术后分别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及早期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经6~36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 目的探讨临床早期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对112例246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Kessler修复,30例36指肌腱粘连行肌腱松解,术后分别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及早期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经6~36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的评价方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修复肌腱顺利愈合,没有发现肌腱断裂现象,屈指肌腱功能恢复优级72.36%,良级17.50%。结论早期活动可以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活动 肌腱 粘连 手术后
下载PDF
生物蛋白胶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粘连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绍安 陈仲 肖晓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6-92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蛋白胶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对30例58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Kessler修复,术中于修复肌腱周围应用生物蛋白胶,术后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经6~18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蛋白胶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对30例58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Kessler修复,术中于修复肌腱周围应用生物蛋白胶,术后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经6~18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的评价方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屈指肌腱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达91.38%,没有发现肌腱断裂现象。结论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可以预防屈指肌腱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蛋白胶 早期控制被动活动 肌腱 粘连
下载PDF
长段神经液氮冷冻防治残端神经瘤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绍安 肖晓桃 +1 位作者 余斌 童斌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98-798,共1页
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截肢或截指患者19例,冷冻神经长度20~45 mm,随机选择同期行神经拉长切断的截肢或截指患者20例进行对照.19例冷冻治疗病例中出现偶发性疼痛3例,残端对机械刺激不敏感,不限制肢体的残余功能;而对照组出现经常性疼痛12例... 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截肢或截指患者19例,冷冻神经长度20~45 mm,随机选择同期行神经拉长切断的截肢或截指患者20例进行对照.19例冷冻治疗病例中出现偶发性疼痛3例,残端对机械刺激不敏感,不限制肢体的残余功能;而对照组出现经常性疼痛12例,偶发性疼痛4例,对机械刺激敏感11例,对肢体的残余功能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冷冻 冷冻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肱骨髁间骨折后遗屈曲型肘关节僵硬的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绍安 胡广州 肖晓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6期62-63,共2页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骨折后遗屈曲型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肘关节松解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综合疗法。结果 治疗 11例,随访 6~ 24个月,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范围增加 40°~ 100°,平均 80.5°,前臂旋转...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骨折后遗屈曲型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肘关节松解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综合疗法。结果 治疗 11例,随访 6~ 24个月,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范围增加 40°~ 100°,平均 80.5°,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增加 30°~ 60°,平均 45.6°,旋前旋后基本正常。结论 采用肘关节松解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综合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肱骨髁间骨折后遗屈曲型肘关节僵硬的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骨折 肘关节屈曲僵硬 肘关节松解
下载PDF
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术后粘连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绍安 刘宁富 肖晓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粘连的疗效。方法对 102例 196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 Kessler修复,术后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经6~28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的评价方法进... 目的探讨临床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粘连的疗效。方法对 102例 196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 Kessler修复,术后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经6~28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的评价方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肌腱顺利愈合,没有发现肌腱断裂现象,屈指肌腱功能恢复优级72.96%,良级16.84%。结论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可以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被动活动 屈指肌腱 手术后粘连 预防
下载PDF
延长器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屈曲畸形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绍安 陈秋生 +1 位作者 余斌 肖晓桃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6期455-456,共2页
关键词 外伤性膝关节屈曲畸形 延长器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周围神经嵌压症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思维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绍安 肖晓桃 《医学与哲学(B)》 2008年第2期69-70,共2页
运用自然辩证法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指导周围神经嵌压症的诊治过程,有助于获得最佳诊治效果。诊断过程中需全面了解理论知识,学会科学观察,兼顾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通过合理分析与综合,可以做出确切诊断。治疗过程中需对有关医师的技术进... 运用自然辩证法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指导周围神经嵌压症的诊治过程,有助于获得最佳诊治效果。诊断过程中需全面了解理论知识,学会科学观察,兼顾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通过合理分析与综合,可以做出确切诊断。治疗过程中需对有关医师的技术进行评价,采用控制论及系统论方法指导治疗,才能恢复周围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嵌压 思维
下载PDF
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4
作者 肖晓桃 闻哲 +3 位作者 叶志龙 林广华 余雄飞 陈浩东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TC、TG、HDL-C、LDL-C)及中医证候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及中医证候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脂指标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是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穴位疗法 埋线 高脂血症 艾条灸 雷火灸 脾肾阳虚
下载PDF
平衡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晓桃 赖晓洁 赵斌斌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7期586-587,共2页
目的观察平衡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平衡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观察平衡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平衡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星期、4星期后PRI总分、VAS及PP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星期后PRI总分、VAS及P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星期、4星期后症状体征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星期后症状体征积分与同组治疗2星期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颈椎病 神经根型 平衡针疗法
下载PDF
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第1掌指关节周围皮肤缺损
16
作者 杨绍安 余斌 肖晓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73-173,共1页
关键词 岛状皮瓣 掌指关节 皮肤缺损
下载PDF
长段神经液氮冷冻预防大鼠残端神经瘤形成过程中脊髓后角P物质变化
17
作者 杨绍安 肖晓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18-1220,共3页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长段神经液氮冷冻预防大鼠残端神经瘤形成脊髓后角P物质变化。方法20只大鼠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左侧神经残端液氮冷冻(12±2)mm,右侧设为对照侧,观察20周及28周,采用光镜组织学方法进行评价,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长段神经液氮冷冻预防大鼠残端神经瘤形成脊髓后角P物质变化。方法20只大鼠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左侧神经残端液氮冷冻(12±2)mm,右侧设为对照侧,观察20周及28周,采用光镜组织学方法进行评价,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脊髓后角P物质变化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20例对照侧均有坐骨神经瘤形成,而神经残端经冷冻处理后未见神经瘤形成,冷冻侧P物质的分布范围及部分区域的密度明显低于对照侧,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分析显示光密度及染色面积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段神经液氮冷冻预防残端神经瘤形成的过程中脊髓后角P物质的明显减少可能说明神经瘤性伤害性刺激可促使脊髓后角P物质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大鼠 冷冻 P物质 坐骨神经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肖晓桃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9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原发性痛经门诊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均治疗1疗程(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1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原发性痛经门诊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均治疗1疗程(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100%,西药组90.0%,中药组96.7%,3组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中药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初期蜂针患者肿胀反应分析
19
作者 肖晓桃 赵斌斌 李万瑶 《中国蜂业》 2013年第Z2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初期蜂针患者肿胀反应规律,为蜂针治疗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将118例初次接受蜂针治疗的患者采用蜂针直刺法进行治疗,留针10分钟后,隔日1次,每月15次,治疗后30分钟观察患者肿胀反应及其他反应情况,共观察两个疗... 目的探讨初期蜂针患者肿胀反应规律,为蜂针治疗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将118例初次接受蜂针治疗的患者采用蜂针直刺法进行治疗,留针10分钟后,隔日1次,每月15次,治疗后30分钟观察患者肿胀反应及其他反应情况,共观察两个疗程。结果经观察,蜂针治疗后肿胀发生率为98.83%,其发生与服药、抓痒及发热与否有关。结论蜂针治疗后肿胀的发生是常见的,但一般不必给与特殊治疗将自动缓解,仍是一种较安全的治疗方法;临床进行蜂针治疗时对未服用激素治疗者及容易瘙痒、发热患者严密观察,防止严重肿胀等过敏反应的发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治疗 肿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实按灸百会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0
作者 罗彩容 肖晓桃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4期257-258,共2页
目的观察实按灸百会穴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实按灸百会穴配合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功能... 目的观察实按灸百会穴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实按灸百会穴配合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愈显率为41.7%,总有效率为86.7%,两组经卡方检验,均P<0.05,表明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明显(P<0.01)。结论实按灸百会穴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盐酸倍他司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百会 颈椎病 眩晕 艾条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