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射线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肖汉方 朱国英 +2 位作者 顾淑珠 陈晓 甘曹辉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7-270,276,共5页
[目的]比较^(60)Coγ射线、X射线和^(137)Csγ射线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低剂量受照者剂量估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在0~1.00 Gy的剂量范围内,用^(60)Coγ射线、X射线和^(137)Csγ射线(剂量率分别为0.440、0.073、... [目的]比较^(60)Coγ射线、X射线和^(137)Csγ射线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低剂量受照者剂量估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在0~1.00 Gy的剂量范围内,用^(60)Coγ射线、X射线和^(137)Csγ射线(剂量率分别为0.440、0.073、0.810Gy/min)照射离体人血,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 method,CB微核法)培养和制片,计数分析双核CB细胞中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拟合剂量-效应曲线,并计算不同射线的相对生物效能(relativebiological effectiveness,RBE)。[结果]正常人群中微核自发率很低。采用0.05~1.00 Gy的^(60)Coγ射线、X射线和^(137)Cs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后,诱发的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随照射剂量增加,二者呈正相关(P<0.01)。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的微核剂量-效应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_1=4.8473+59.3422D+37.3649D^2(^(60)Coγ射线)、(?)_2=1.6209+55.1308D+12.6504D^2(X射线)和Y_3=5.0859+7.5269D+37.2330D^2(^(137)Csγ射线),曲线的拟合指数(R^2)分别为0.9827、0.9948和0.9986,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类型、不同能量的辐射诱发CB微核的RBE不是单一值,尤其在低剂量辐射照射时RBE值较大。[结论]辐射诱发的淋巴细胞微核与辐射剂量有良好的回归关系,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可为低剂量照射的医疗救治和预后评估提供生物剂量估算依据,但需充分考虑辐射类型和辐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微核率 剂量-效应关系 微核细胞
原文传递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血型糖蛋白A基因突变频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肖汉方 朱国英 +3 位作者 顾淑珠 陈晓 甘曹辉 翟江龙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的 探讨血型糖蛋白A(GPA)基因突变频率用于辐射危险评价及预测电离辐射诱发肿瘤风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固定人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放射诊疗工作人员336例(按工种分为X射线影像诊断组、CT影像诊断组、介入放射学组和... 目的 探讨血型糖蛋白A(GPA)基因突变频率用于辐射危险评价及预测电离辐射诱发肿瘤风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固定人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放射诊疗工作人员336例(按工种分为X射线影像诊断组、CT影像诊断组、介入放射学组和放射治疗组),健康对照组112例;其中,经血型鉴定为MN杂合个体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为176例,健康对照者为58例。分离、固定、荧光免疫标记外周血红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按照BR6-1W1方法,分析GPA基因突变频率;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3-氨基苯甲酰胺指数实验(CB微核+3AB指数实验),检测DNA损伤修复能力以反映研究对象的个体易感性。结果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GPA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 = 2.29~11.48,P〈0.05),尤其是介入放射学组的GPA NO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X射线影像诊断组(t = 2.01,P〈0.05)。GPA NO基因突变频率受放射工龄、累积剂量和3AB指数的影响作用明显,而GPA NN基因突变频率仅受放射工龄影响,与累积剂量和3AB指数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对于职业低剂量电离辐射受照人群,GPA NO基因突变频率可较好地反映电离辐射诱发的DNA损伤效应和个体的辐射易感性,较GPA NN基因突变频率更适宜和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血型糖蛋白A基因突变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 微核
原文传递
小儿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临床CT、MRI诊断
3
作者 李婷婷 肖汉方 杨秀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83-1987,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AOC)临床CT、MRI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AOC临床及CT、MRI资料,结合文献着重总结、分析其CT、MRI影像特点。结果3例均为女性,年龄8~9岁,临床表现为男性化2例、性早熟1例,均... 目的探讨小儿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AOC)临床CT、MRI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AOC临床及CT、MRI资料,结合文献着重总结、分析其CT、MRI影像特点。结果3例均为女性,年龄8~9岁,临床表现为男性化2例、性早熟1例,均伴不同程度内分泌异常。肿瘤均单发,其中右侧1例、左侧2例,肿块平均长径4.87 cm,密度/信号较均匀且较均匀持续强化,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并延迟强化;1例见瘤内含脂结节。结论AOC具有一定CT、MRI影像特点,结合内分泌异常表现,多能提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 肾上腺皮质腺瘤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