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南半岛农田/森林活跃火与人口密度的相关性动态特征
1
作者 刘颖 李鹏 +2 位作者 尹旭 肖池伟 施冬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4-566,共13页
人类活动是活跃火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明确人-火关系对火情规律揭示、碳排放估算与公共健康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3—2019年MODIS Collection 6(MODIS C6)活跃火和LandScan人口密度数据产品,基于GIS公里渔网、双变量空间相关性等... 人类活动是活跃火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明确人-火关系对火情规律揭示、碳排放估算与公共健康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3—2019年MODIS Collection 6(MODIS C6)活跃火和LandScan人口密度数据产品,基于GIS公里渔网、双变量空间相关性等分析方法,定量揭示了中南半岛农田/森林活跃火发生强度与人口分布的时空关联特征及其动态发展特征。结果表明:1)中南半岛约八成“有火区”的活跃火发生强度与人口密度存在空间正相关,且中等正相关及以上(r>0.4)格网近占3/4,主要分布在泰国中/东部、缅甸东/西部、老挝北部和柬埔寨东北部等。2)中南半岛年内“农火区”人口多于“林火区”,且前者超九成格网、后者近3/4格网与人口分布存在空间正相关性。3)“农火区”强正相关格网主要分布在缅甸南部、泰国中/东部等人口密度为25~100人/km^(2)的区域,而“林火区”相应格网多分布于缅甸东/西部、老挝北部、柬埔寨东北部等人口密度<25人/km^(2)的区域。4)受人口增长影响,2003—2010年农火和林火发生强度与人口分布相关性虽均明显高于2011—2019年,但后期“农火区”与“林火区”年均人口均有明显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跃火 农火区 林火区 人口密度 渔网分析 中南半岛
下载PDF
赣江流域生态经济价值与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肖池伟 刘影 李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3-138,共6页
借鉴生态补偿研究中生态价值当量的思路,构建森林、草地、农业用地、湿地、河流湖泊和荒地6 类不同生态系统指标,对赣江流域的生态经济价值进行测算与分析.结合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基本依据的生态补偿,引入经济学中的博弈论,以赣江流... 借鉴生态补偿研究中生态价值当量的思路,构建森林、草地、农业用地、湿地、河流湖泊和荒地6 类不同生态系统指标,对赣江流域的生态经济价值进行测算与分析.结合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基本依据的生态补偿,引入经济学中的博弈论,以赣江流域上游的赣州市和下游的南昌市为例,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修正系数下赣江流域2013 年的生态价值当量为730.16 万,生态经济价值为46.85 亿元,各县域的生态价值当量和生态经济价值差异均较大且二者表现高度一致.从生态价值当量看,最小值为赣州市区的2.87 万,最大值为宁都县的31.36 万;从生态经济价值来看,最大为宁都县的2.04 亿元,最小为赣州市区的0.18 亿元.空间上看,赣江流域的生态价值当量和生态经济价值存在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上游明显优于中下游,高值区域集中分布在梅江流域的宁都县、兴国县等县域,低值中心分布在除宜春市区外流域内的各个地级市区,其中林地生态系统的贡献最大,比重达58.98%.利用2004一2013 年赣州市的GDP 数据和环保投入与南昌市的GDP 数据,结合博弈论分析得到上下游的补偿额度在91.53 亿~113.18 亿元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价值 生态补偿 博弈论 赣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禽流感发生风险的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影 吴兴元 +1 位作者 李鹏 肖池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255-5269,共15页
禽流感是危害公共健康、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重要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禽流感引发的区域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学界关注。为此,有必要从禽流感发生风险的角度来开展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根据1996—2017年发表的禽... 禽流感是危害公共健康、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重要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禽流感引发的区域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学界关注。为此,有必要从禽流感发生风险的角度来开展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根据1996—2017年发表的禽流感发生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英文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综合分析了禽流感与生态安全评价的最新研究进展。在阐述禽流感发生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关系基础上,结合生态安全评价理论框架,从数据来源、适用范围、优缺点等方面分别对禽流感发生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基于禽流感发生风险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对比与总结。综述表明:禽流感发生风险对生物物种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已经严重影响到区域生态安全,其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是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禽流感发生风险视角评价区域生态安全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迫切需要加强相关模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目前,禽流感研究主要以病毒学、流行病学为主,与生态安全领域结合研究较为缺乏,在生态安全评价中有关禽流感发生风险内容的研究基本被忽视。既可为深入揭示禽流感发生与传播的动力学机制与防控和监测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亦可为未来开展基于禽流感发生风险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生态安全评价 评价方法 公共卫生安全 生物物种安全
下载PDF
基于地形起伏度的江西省人口-经济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肖池伟 刘影 李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222-227,共6页
[目的]对江西省人口-经济格局变化进行分析,为新常态下区域层面的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量化依据。[方法]基于江西省数字高程数据,运用ArcGIS技术,采用窗口分析法,提取江西省地形起伏度,系统分析地形起伏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人... [目的]对江西省人口-经济格局变化进行分析,为新常态下区域层面的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量化依据。[方法]基于江西省数字高程数据,运用ArcGIS技术,采用窗口分析法,提取江西省地形起伏度,系统分析地形起伏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人口、经济的相关性。[结果](1)江西省的地形度以低值为主,88%的县域地形起伏度小于0.5,东、南、西部3面高,中部和北部低,在空间分布上呈现U形特征;(2)江西省人口、经济集中度总体上北高南低,人口向地势较为平坦的北部区域集聚明显,经济整体向北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集聚;(3)江西省2000—2010年10a间,受地形起伏度影响,起伏度小于0.25的区域人口集中度的比重由2000年的59.23%增加到60.47%,相应地经济集中度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72.80%增加到75.49%。[结论]江西省地形起伏度与人口、经济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区域人口、经济表现出随地形起伏度下降而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经济 格局变化 地形起伏度 江西省
下载PDF
1976年-2013年老挝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肖池伟 李鹏 +1 位作者 封志明 Khampheng Boudmyxay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1-39,共9页
综合运用时序变化趋势、区域重心等方法,基于老挝1976年~2013年全国、省域层面农作物统计数据,从种植结构类型和种植比例变化趋势等方面分析了解放以来老挝种植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76年~2013年,老挝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 综合运用时序变化趋势、区域重心等方法,基于老挝1976年~2013年全国、省域层面农作物统计数据,从种植结构类型和种植比例变化趋势等方面分析了解放以来老挝种植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76年~2013年,老挝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近40年种植面积增加了1.1倍,总产量增加了6.5倍,但单产水平仍然偏低,不足3t/hm2;就省级层面而言,因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存在绝对差异,各省主要农作物生产与布局波动幅度较大。(2)1976年~2013年,老挝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与产量重心呈现"南北徘徊,整体南移"的趋势,相较而言,下寮主要农作物生产更具优势,具有成为"老挝粮仓"的潜力。(3)近40年来老挝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调整,类型多样性增加了3.4倍,多样的种植结构逐渐替换简单的种植结构,但种植结构仍然较为单一,以粮食作物为主;就变化类型而言,由单一稻谷种植转变为以粮食与经济作物组合为主导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生产结构 时空变化 重心 老挝
下载PDF
1987—2018年西双版纳橡胶林时空变化及其线状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翟佳豪 刘影 肖池伟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76-1385,共10页
基于1987—2018年西双版纳30 m分辨率橡胶林数据集,利用叠置、缓冲区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过去32年橡胶林沿道路、河流和边境线的空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1987—2018年,西双版纳橡胶种植面积在道路、河流沿线5 km... 基于1987—2018年西双版纳30 m分辨率橡胶林数据集,利用叠置、缓冲区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过去32年橡胶林沿道路、河流和边境线的空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1987—2018年,西双版纳橡胶种植面积在道路、河流沿线5 km以内分别增加了1874.6和1484.6 km^(2),在边境地区(国境线20 km缓冲带)增加了1393.1 km^(2)。2)从道路沿线看,受橡胶种植可达性和交通运输影响,过去32年道路5 km缓冲带内的橡胶林平均占比超过九成。3)从河流沿线看,因灌溉和水源等需求,过去32年河流沿线5 km缓冲带内橡胶林平均占比69.7%。值得注意的是,受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影响,2010年河流沿线橡胶林种植面积开始下降,沿线2 km内表现尤为显著。4)从边境地区看,西双版纳橡胶林种植呈明显趋边性特征,跨境种植频繁。过去32年边境沿线地区橡胶林平均占比55.6%,且由1987年的35.4%上升到2018年的66.2%,其中,在中缅边境的扩张面积和速率高于中老边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道路 河流 边境地区 西双版纳
下载PDF
南昌市房地产估价市场竞争态势研究
7
作者 聂宇一 肖池伟 《科技视界》 2014年第2期179-179,158,共2页
南昌市远东世纪花园的诞生标志着南昌市房地产真正市场化的开始,至今房地产估价行业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二十一世纪以来,南昌市的房地产估价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成绩的背面,又不得回避出现的许多问题,例如不良的竞争秩序等,这... 南昌市远东世纪花园的诞生标志着南昌市房地产真正市场化的开始,至今房地产估价行业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二十一世纪以来,南昌市的房地产估价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成绩的背面,又不得回避出现的许多问题,例如不良的竞争秩序等,这些问题甚至现在已经严重影响了估价行业的发展。本文利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着重对南昌市房地产估价市场竞争态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 估价 市场竞争 波特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基于营养需求分析
8
作者 张超 杨艳昭 +2 位作者 肖池伟 刘莹 宋欣哲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4-66,共13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全球主要的人口集聚区和食物生产区,从热量、蛋白质和脂肪营养当量视角开展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可为沿线地区改善食物供给状况提供参考。基于营养素转换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从全域到国别研究了沿线国家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全球主要的人口集聚区和食物生产区,从热量、蛋白质和脂肪营养当量视角开展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可为沿线地区改善食物供给状况提供参考。基于营养素转换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从全域到国别研究了沿线国家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995—2019年期间,(1)沿线国家蔬果和蛋奶类食物增幅超过或接近1倍,3种营养素供给量增幅均超过50%,但动物性食物蛋白质供给比例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2)土地资源承载力增至50亿~60亿人区间水平,约80%国家土地资源承载力在提高,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南亚地区,而中东欧部分国家可载人口有所下降;(3)沿线国家土地资源整体上转入盈余状态,约60%国家土地资源承载指数下降,50%国家人口超载,超过50%的国家热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供给 营养当量 土地资源承载力 时空格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原文传递
1987—2015年泰国—老挝边境地区自然林减少及其转换特征
9
作者 李鹏 冯京辉 +1 位作者 肖池伟 李霞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62,共12页
地缘经济合作已经或正在驱动国家间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但其互动关系(如影响-响应)定量研究仍显不足。利用美国国际开发署SERVIR-Mekong项目土地覆被产品,基于ArcGIS研究了泰老两国边境地区1987—2015年自然林减少及其向农田和种植园... 地缘经济合作已经或正在驱动国家间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但其互动关系(如影响-响应)定量研究仍显不足。利用美国国际开发署SERVIR-Mekong项目土地覆被产品,基于ArcGIS研究了泰老两国边境地区1987—2015年自然林减少及其向农田和种植园的转换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1)泰老边境地区近30年自然林(含森林与混交林)减少3.18×104 km2。其中,泰国一侧以农田转换为主,减幅72%;老挝一侧以种植园转换为主,减幅超2/3强。(2)2000年前后(1999—2003年)边境两侧自然林减少最为显著,占比2/5,且集中发生在边境城镇(万象)或口岸(泰国清孔、廊开口岸)地区。(3)泰老边境两侧森林/混交林减少量距国界越近规模越大,趋边性明显。其中老挝一侧因农田扩张的森林/混交林毁林、因种植园增加的森林转出尤甚;而泰老两侧因种植园转换的混交林毁林则表现为强趋同性。(4)因农田扩张造成的森林/混交林减少集中在泰老边境两侧45 km以内,而种植园扩张引起的森林(13 km以内)较混交林毁林趋边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老边境 自然林 地缘经济合作 农田扩张 种植园 毁林
原文传递
1990年代以来东盟与域外主要国家的贸易演变特征
10
作者 李鹏 祁月基 肖池伟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72,共10页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区域政治经济组织之一,作为全球发展中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典范之一,其已显示出巨大活力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东盟与域...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区域政治经济组织之一,作为全球发展中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典范之一,其已显示出巨大活力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东盟与域外主要国家即中国、美国、日本、印度、韩国(CAJIK)的经贸联系日益加强,成为CAJIK五国地缘博弈的主阵地。基于1992—2015年的贸易数据,对冷战结束以来东盟与CAJIK的贸易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与国别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2—2015年,东盟与CAJIK贸易总额增加了5.6倍,达到万亿美元规模。期间,中国-东盟贸易总额增长最为迅速(超50倍);美、日、韩三国在东盟的对外贸易中占比虽较高,但总额增长缓慢。(2)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是CAJIK在东盟中的传统贸易大国,越南在21世纪逐渐取代上述三国成为新的增长点。(3)1992年来,东盟国家中,中南半岛国家与CAJIK的贸易总额(11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海岛东南亚国家(4倍),中南半岛对外经贸合作更显活力。本文可在宏观层面把握东盟与域外国家贸易演变特征,并为开展国家间特别是边境地区地缘经济合作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地缘经济 中美日印韩(CAJIK) 东盟(ASEAN) 冷战 中南半岛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电力消耗时空格局演变特征
11
作者 钟洋 肖池伟 +2 位作者 段晓旗 徐智邦 杨任飞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3年第6期1192-1205,共14页
揭示电力消耗的时空演变动态特征对于实现电力资源的科学调配与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基于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的电力消耗数据,以我国长江经济带为例,运用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位序-规模法则、趋势分析、标准差椭... 揭示电力消耗的时空演变动态特征对于实现电力资源的科学调配与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基于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的电力消耗数据,以我国长江经济带为例,运用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位序-规模法则、趋势分析、标准差椭圆等多种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省级、地级和县级三种不同尺度下的电力消耗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变异系数,我们发现长江经济带电力消耗变异系数(CV)在省、地、县三级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具体来看,县级电力消耗差异最大,其次是省级和地级。(2)通过核密度分析,我们发现长江经济带电力消耗集聚程度明显呈现出由东部向中西部依次递减的特征。(3)通过位序-规模法则,发现在省级、地级和县级尺度上长江经济带在研究时间段内的|q|值一直处于不断下降的态势,并且|q|值不断接近1,说明长江经济带在省级、地级和县级等多个尺度上电力消耗的规模与数量分布日趋合理。(4)通过趋势分析,我们发现长江经济带在省级、地级和县级三个尺度上的电力消耗变化增幅都明显呈现出由东部向中西部依次递减的特征。(5)通过标准差椭圆分析,我们发现长江经济带电力消耗标准差椭圆明显呈现出“西南-东北”的空间分布方向,并且往长三角地区的指向性非常明显,这说明推动长江经济带电力消耗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东西方向地区的电力消耗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 电力消耗 多尺度 时空格局
原文传递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若干基本问题 被引量:81
12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3 位作者 闫慧敏 潘韬 江东 肖池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15-1627,共13页
研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并探索其实际应用是国家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根本战略需求。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目前正处在探索试编阶段,亟待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范式与技术体系。本文在系统梳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理论与方... 研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并探索其实际应用是国家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根本战略需求。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目前正处在探索试编阶段,亟待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范式与技术体系。本文在系统梳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理论与方法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湖州模式"和"承德模式",从基础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逐一讨论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什么?怎么编?有何用?等基本问题,并就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本概念与框架体系、编制原则与技术路径、报表体系与表式结构等若干问题进行了诠释,以期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示范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自然资源资产 自然资源负债 自然资源 生态文明制度
原文传递
1978-2013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经”关系分析 被引量:40
13
作者 刘影 肖池伟 +1 位作者 李鹏 姜鲁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91-1901,共11页
运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度和CGE等方法,基于全国粮食主产区1978-2013年省域层面粮食产量和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计算改革开放以来主产区粮食重心、经济重心、粮食集中度、经济集中度和粮-经耦合系数,并对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 运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度和CGE等方法,基于全国粮食主产区1978-2013年省域层面粮食产量和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计算改革开放以来主产区粮食重心、经济重心、粮食集中度、经济集中度和粮-经耦合系数,并对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粮-经"关系)及其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978年以来主产区粮食重心和经济重心均位于主产区几何重心的西南侧;主产区粮食重心总体向东北移动,移动幅度较大且不稳定,经济重心总体向主产区西南方向移动,移动缓慢且稳定;1978年粮-经重心相互偏离1.17个纬度,2013年经济重心位于粮食重心的西南方,粮-经重心相互偏离1.51个纬度,粮-经重心南北偏离程度进一步扩大;21978年主产区粮-经关系表现出弱协调性,主产区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其粮食生产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粮食集聚的逆经济性开始显现;2013年主产区粮-经关系以粮食集聚高于经济集聚为主要特征,粮食集聚表现出明显的逆经济性;1978-2013年,主产区粮食与经济相互协调的省域单元个数减少,粮食-经济一致性系数差值明显增加。经济发展水平与粮食生产水平不一致程度呈增强趋势,粮食-经济二者空间不匹配,加剧"产粮大区、经济贫困"的恶性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经济发展 重心 CGE 粮食主产区 中国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度及其地理意义 被引量:36
14
作者 封志明 李文君 +1 位作者 李鹏 肖池伟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59-1372,共14页
地形起伏度是区域人居环境适宜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评价指标之一。当前有关其最佳评价窗口、及其与海拔—相对高差的相互关系仍缺乏深入研究,进而影响该指标对区域地形起伏的有效表征。客观认识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度有助于促进其国... 地形起伏度是区域人居环境适宜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评价指标之一。当前有关其最佳评价窗口、及其与海拔—相对高差的相互关系仍缺乏深入研究,进而影响该指标对区域地形起伏的有效表征。客观认识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度有助于促进其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区域绿色发展。以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ASTER GDEM,30 m)地形数据(V2)为基础,本文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了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度评价的最佳分析窗口,基于地形起伏度模型(RDLS)研制了青藏高原首套30 m地形起伏度专题图,据此分析了地形起伏度与海拔、相对高差的相互关系,并界定了地形起伏度对区域地形起伏状况的有效表征。主要结果/结论包括:①基于GDEM的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度评价最佳窗口为41×41个像元的矩形邻域,对应面积约为1.51 km2,均值变点分析表明区域地形起伏度评价最佳窗口有其唯一性。②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度均值约为5.06,超3/5区域地形起伏度介于4.5~5.7之间;整体上,青藏高原地形起伏程度由其东北部向西南部、西部递增,仅在柴达木盆地、藏南谷地以及河湟谷地出现低起伏地貌特征。且地表起伏在不同纬度剖面变化较为一致(沿山脉走向),但不同经度剖面起伏层次错落(横切山脉走向)。③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地形起伏度分别对应不同平均海拔、不同相对高差的地貌单元。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度经纬向剖面分析表明,该区由东部的低山稳步爬升,山体经历骤然爬升(即地表起伏特征剧烈)后形成以极高山为主的有序错落起伏(喜马拉雅山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口分析 地形起伏度 地理意义 剖面特征 青藏高原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原文传递
鄱阳湖平原粮食主产区农户水稻熟制决策行为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鹏 肖池伟 +2 位作者 封志明 姜鲁光 刘影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57-2267,共11页
中国南方粮食生产区水稻熟制受市场和农业政策等影响频繁波动,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构成了一定挑战。以鄱阳湖平原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单元,基于问卷调查法于2014-2015年收集了19个县(区)共682例农户水稻熟制调查问卷资料,分析该区水稻熟制... 中国南方粮食生产区水稻熟制受市场和农业政策等影响频繁波动,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构成了一定挑战。以鄱阳湖平原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单元,基于问卷调查法于2014-2015年收集了19个县(区)共682例农户水稻熟制调查问卷资料,分析该区水稻熟制现状及农户熟制决策行为,并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农户水稻熟制变化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60.4%的受调查农户只选择种双季稻,26.7%的受调查农户只选择种单季稻,10.2%的农户同时种植双季稻和单季稻。因此双季稻是鄱阳湖平原粮食主产区主要的水稻种植制度。然而,受调查双季稻农户中有5.4%因其低丘岗地田块缺水灌溉或低地田块易长期受渍涝影响而只种早稻或晚稻,而农户弃耕、转出全部土地及耕地他用的占比达3.7%。2受调查农户双季稻种植比单季稻种植的纯收入高323.9元/亩,但产投比和利润率单季稻比双季稻每亩分别高出15.9%和115.9%;3收入、灌溉条件、劳动力、田块质量、田块距离等是影响农户水稻熟制决策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和灌溉条件分别占水稻熟制变化驱动因素的36.6%和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熟制 农户调查 弃耕 驱动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近20年江西省水稻生产优势与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肖池伟 刘影 李鹏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7-735,共9页
本文运用近20 a来江西省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产量等多源数据,结合GIS技术,探讨了1990-2011年江西省水稻的比较优势和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水稻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 本文运用近20 a来江西省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产量等多源数据,结合GIS技术,探讨了1990-2011年江西省水稻的比较优势和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水稻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明显的规模比较优势,缺乏效率比较优势,三个比较优势指数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2)江西省市域水稻平均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总体差距均在缩小,其中水稻规模比较优势表现为"北进东移"态势,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3)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呈"W"型变化,总体趋势为增加,从空间变化来看,种植面积缩减主要在景德镇和九江,面积减少占变化量的18.18%,上饶、吉安和抚州是影响江西省水稻面积增加的重要区域;4)水稻单产呈"之"字型变化,波动十分明显,总产时增时减,两者总体趋势均为增加,且水稻总产与种植面积具有"同增同减"的规律,南昌、上饶和吉安是影响全省水稻稳产增产的重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 效率比较优势指数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时空变化 江西省
原文传递
基于人居环境特征的青藏高原“无人区”空间界定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文君 李鹏 +2 位作者 封志明 游珍 肖池伟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18-2129,共12页
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环境与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自然分布与有序发展,形成了中国面积大、分布广的"无人区"(UPAs)。然而,当前有关"无人区"面积、分布、特征与区域差异等研究尚无定论。客观、准确界定&qu... 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环境与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自然分布与有序发展,形成了中国面积大、分布广的"无人区"(UPAs)。然而,当前有关"无人区"面积、分布、特征与区域差异等研究尚无定论。客观、准确界定"无人区"的空间范围,对开展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家公园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青藏高原居民点分布信息,据其地形、气候、生态、土地利用等要素特征,本文综合表征了居民点的自然—生态—土地利用耦合关系,率定了居民点分布上限的各要素阈值,通过多要素空间叠加构建了"无人区"评价综合模型,并以居民点分布的自然极限、生态(含氧量)下限、土地利用规律为关键阈值界定了青藏高原"无人区"空间范围并分析了其地理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以居民点分布累计比例<0.1%计,确定"无人区"的地形阈值为海拔>5665 m、相对高差>2402 m、地形起伏度>8.59,气候阈值为相对湿度<76.2%、温湿指数<33或>71。(2)根据居民点分布及人体对含氧量耐受情况,确定"无人区"的生态阈值为气压<500 hpa、大气含氧量<40%。(3)青藏高原严格"无人区"面积达1912 km2,其中新疆699 km2、四川413 km2、西藏331 km2、青海291 km2、甘肃178 km2。空间上呈零星分散状,多分布在四川贡嘎山、珠穆朗玛峰附近等极高山地区、可可西里东部—罗布泊地区;以及少部分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区” 人居环境 空间界定 地形起伏度 温湿指数 含氧量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基于FIRMS MODIS与VIIRS的东南亚活跃火频次时空动态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鹏 李文君 +2 位作者 封志明 肖池伟 刘怡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26-1540,共15页
活跃火(含植被火)是影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因素,其发生类型与成因、时空特征及其影响评价是重要研究内容。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FIRMS发布的MODIS C6和VIIRS V1活跃火(Active fire)位置矢量产品,从不同时间尺度(年... 活跃火(含植被火)是影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因素,其发生类型与成因、时空特征及其影响评价是重要研究内容。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FIRMS发布的MODIS C6和VIIRS V1活跃火(Active fire)位置矢量产品,从不同时间尺度(年际、逐月、分旬与小时)与空间尺度(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分析了东南亚2000-2017年活跃火的时空特征与动态变化,并比较了两套活跃火产品的数据差异。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东南亚MODIS C6活跃火频次累计达4.42×10~6次,年际呈现显著波动变化特征,年际峰值出现时间与全球厄尔尼诺年较为一致。中南半岛是东南亚活跃火主要分布区,其与马来群岛对厄尔尼诺的响应时间有约1年的差异,且马来群岛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活跃火对厄尔尼诺现象响应更为敏感。②近18年间,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与印度尼西亚依次是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活跃火频发国家,其中以缅甸东部与西部、老挝北部、柬埔寨北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东南部与加里曼丹岛南部等地分布较为集中。③中南半岛5国活跃火现象高度集中在旱季,其中以2-4月尤为突出,3月最甚。马来群岛3国的活跃火主要集中在6-11月,其中以8-10月最为明显,9月最强。东南亚8国活跃火现象集中分布于特征月份的下、中旬。活跃火观测时段主要集中在格林威治标准时间5-7时与17-19时,6时最多。④2012-2017年东南亚VIIRS V1活跃火频次监测规模约为同期MODIS C6监测结果的5倍,且二者对活跃火频次年际变化监测具有较好一致性。MODIS C6的优势在于活跃火监测时序长,而VIIRS V1对活跃火监测精度更高,应用潜力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C6 VIIRS V1 活跃火 时空特征 动态分析 东南亚
原文传递
基于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的高铁新城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肖池伟 刘影 +1 位作者 李鹏 姜鲁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40-1451,共12页
论文基于改进后的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系数和城市紧凑度,利用49个高铁城市2004、2013年城市人口和城区面积等数据,对中心城市的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高铁新城和母城的空间位置关系选取4个案例城市... 论文基于改进后的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系数和城市紧凑度,利用49个高铁城市2004、2013年城市人口和城区面积等数据,对中心城市的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高铁新城和母城的空间位置关系选取4个案例城市进行新城建设与规划的适宜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高铁新城中心城市的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性较弱,以土地快速扩张为主,占65.31%,相应地人口与城市用地分别占55.01%、58.13%;其次是人地基本协调型,数量为13个,相应地拥有39.75%的人口和33.57%的城市建设用地。2)在高铁战略下新建的案例高铁新城主要分为"飞地式"、"城市副中心式"和"双城式"3类,不同城市空间形态下的新城模式对城市发展及人地关系的影响有所不同。未处理好新城与母城的空间形态、内部结构、土地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导致新城的建设/规划大多不合理,从而陷入城市土地资源浪费和盲目扩张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扩张 人口增长 协调性 高铁新城
原文传递
基于Landsat影像的鄱阳湖平原水稻主产区水稻熟制动态监测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影 肖池伟 +1 位作者 李鹏 姜鲁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86-2098,共13页
鄱阳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华中单/双季稻作带,是基于遥感监测水稻多熟种植的典型区域。动态监测区域水稻熟制时空格局,对评估耕地利用强度、增强粮食供给功能以及保障国家与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鄱阳湖平原水... 鄱阳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华中单/双季稻作带,是基于遥感监测水稻多熟种植的典型区域。动态监测区域水稻熟制时空格局,对评估耕地利用强度、增强粮食供给功能以及保障国家与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鄱阳湖平原水稻主产区为例,首先结合水稻物候历、多年月均降水和Landsat影像云量特征,利用Landsat-5/7/8 TM/ETM+/OLI影像数据,在目视解译水田分布的基础上,基于合适时间窗口影像监测了主产区2005年和2013年水稻熟制变化格局;其次,通过农户访谈和调查问卷(677份)收集了主产区水稻种植及熟制变化的相关信息。研究表明:1)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是判别鄱阳湖平原单/双季稻的合适时间窗口。主产区9—10月处于少雨期,平均降水占全年的4%;云量覆盖小于等于10%的Landsat影像占20%,共484景,其中,9—10月占27%。2)2005—2013年,主产区水田面积减少2.68%,但复种指数增加9.0%,其中,单季稻减少1 061.35 km^2,双季稻增加1 564.45 km^2;2013年单季稻种植面积为4 795.63 km^2,双季稻为11 617.13 km^2,水稻复种指数为156.7%。3)空间上,双季稻主要分布在赣江河口三角洲、信江河口三角洲,而单季稻集中在鄱阳湖湖汊周边及市县(区)周围,总体上以赣江-饶河一线为界,界线以北以单季稻为主,以南则以双季稻为主。4)近3成受访农户近5 a调整了水稻熟制,其中"双改单"和"单改双"分别为14.2%和10.8%。另有4成多受调查县域存在主动弃耕现象,研究区弃耕或耕地他用比例占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熟制 时间窗口 LANDSAT 鄱阳湖平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