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应用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治疗对其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1
作者 肖犇 李学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666-669,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17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8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4例采用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研... 目的分析应用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17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8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4例采用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研究组44例实施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90.12±11.30)分钟,术中出血量(463.20±70.10)ml,住院时间(3.08±1.12)天,膝关节锻炼时间(3.08±1.12)天,骨折完全愈合时间(14.58±2.64)周,可完全负重时间(16.27±3.65)周,均短于对照组[(98.42±12.18)分钟、(502.41±77.10)ml、(20.36±3.12)天、(5.54±1.69)天、(16.06±3.27)周、(18.67±4.2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各项评分(87.06±10.06)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82.69±10.30)分、愈合优良率(93.18%)、膝关节活动度[伸膝(9.54±2.36)、屈曲(135.28±28.48)]均高于对照组[(80.26±9.20)分、(74.12±9.20)分、(77.27%)、(8.06±2.06)、(121.64±2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采用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提高膝关节活动度,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固定术 外侧入路 倒L入路 胫骨平台三柱骨折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复杂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晓斌 卢猛 +3 位作者 肖犇 邱道静 何远铭 李学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复杂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41例复杂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28例,女13例,年龄19~65(35.3±19.8)岁。根据术前影像学特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后内侧手术入路... 目的:探讨复杂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41例复杂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28例,女13例,年龄19~65(35.3±19.8)岁。根据术前影像学特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后内侧手术入路为主结合其他辅助切口;采用后内侧倒“L”入路18例,后内侧入路+前外侧扩展入路19例,后内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外侧髁截骨4例。观察关节面和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13.3±6.8)个月。29例和10例患者分别在术后6、12个月获得完全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13(5.0±3.7)个月;2例患者出现后内侧内固定失效、膝关节内翻畸形,经二次手术后骨折愈合、内翻畸形纠正。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118±29)°,Lysholm评分(83.0±16.0)分。结论:复杂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应合理选择个体化治疗方式,外侧平台骨折特点是选择手术入路的重要参考,应充分重视后内侧骨块的有效固定,治疗结果总体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SchatzkerⅣ型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关节镜测量尺指导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4
3
作者 董岩 崔鹏 +2 位作者 周敬滨 赵尔弘 肖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通过关节镜探查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状态并采用微骨折术治疗,观察微骨折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2年12月我科对29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术中利用关节镜测量尺对缺损区进行测量,并在其量化指导下... 目的:通过关节镜探查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状态并采用微骨折术治疗,观察微骨折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2年12月我科对29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术中利用关节镜测量尺对缺损区进行测量,并在其量化指导下行规律打孔,进行微骨折治疗。手术前后进行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结果:软骨损伤于股骨内髁和股骨滑车关节面最常见,分别占41.4%和27.6%;软骨损伤面积多数在1~3 cm2,占69%(20例)。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10~33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43.8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86.1分,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5分降至术后末次随访2.2分。结论:当软骨损伤面积小于4 cm2,微骨折技术是治疗膝关节全层软骨损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微骨折术 膝关节 软骨损伤 面积 年龄
下载PDF
不同包扎材料对改善外翻小切口术后情况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肖犇 张建中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包扎材料对改善外翻切口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同仁医院骨科外翻行小切口术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敷料组和医用冷湿敷绷带组,对比术后24小时内切口渗血情况及肿胀情况,并统计两组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 目的观察不同包扎材料对改善外翻切口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同仁医院骨科外翻行小切口术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敷料组和医用冷湿敷绷带组,对比术后24小时内切口渗血情况及肿胀情况,并统计两组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切口的渗血直径分别为5.3 cm和7.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肿胀程度分别为0.83、1.10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翻小切口术后应用医用冷湿敷绷带,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渗血的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冷湿敷绷带 外翻
下载PDF
经皮髓核摘除、射频消融纤维环成形、椎间盘内冲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飞 王智 肖犇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63-64,共2页
近年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病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2]。 DiscFx 技术(YESS技术+热射频)较PTED技术更为简洁。我们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应用DiscFx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26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冲洗治疗 射频消融 经皮髓核摘除 椎间盘内 纤维环 成形 腰椎间盘病变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股浅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报道 被引量:3
6
作者 包贝西 肖犇 +2 位作者 李鹏 孔维杰 李学军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动脉损伤是长骨骨折的并发症之一,但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的动脉损伤并不常见^([1-3])。血管损伤通常是由于手术导致的,包括钻孔、螺钉、克氏针的使用,以及复位牵引等操作引起的^([2]),另有少部分血管损伤是由于骨折断端刺伤引起的^... 动脉损伤是长骨骨折的并发症之一,但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的动脉损伤并不常见^([1-3])。血管损伤通常是由于手术导致的,包括钻孔、螺钉、克氏针的使用,以及复位牵引等操作引起的^([2]),另有少部分血管损伤是由于骨折断端刺伤引起的^([2,3])。血管损伤可以导致急性出血以及假性动脉瘤的出现,这些假性动脉瘤有时病情隐匿,难以早期明确诊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动脉瘤 假性
下载PDF
上海北侧区域海陆风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肖犇 贾洪伟 +2 位作者 徐佳佳 亢燕铭 钟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52-1561,共10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海北侧区域海陆风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包括上海城郊-崇明岛-启东市区及这三区域之间的北支水道与南支水道.使用当量法表征太阳辐射和长波辐射引起的近地面空气热量变化,模拟结果与ECMWF再分析数据呈现较好的一...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海北侧区域海陆风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包括上海城郊-崇明岛-启东市区及这三区域之间的北支水道与南支水道.使用当量法表征太阳辐射和长波辐射引起的近地面空气热量变化,模拟结果与ECMWF再分析数据呈现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海风阶段,宽海(南支水道)、窄海(北支水道)区域都能形成海风,前者较后者发生时间早约1h;在陆风阶段,仅宽海两侧有陆风出现,其中来自上海陆地的陆风可以穿越宽海抵达崇明.海风对大气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效果取决于海风锋面与污染物的时空关系,当污染物位于锋面之前,则会被海风锋面卷入回流带至高空,海风起到清洁的效果;当污染物位于海风锋面之后,锋面后的海风则会将污染物推至内陆,造成持久的污染.陆风能将凌晨时分释放的污染物吹离上海陆地区域,但污染物会随着陆风登录崇明区域恶化当地空气质量;清晨时分释放的污染物只会被陆风吹至近海区域,并会随着之后的海风二次污染陆地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海陆地形 海陆风 数值模拟 空气质量
下载PDF
肱骨干骨折微创手术治疗策略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晓斌 李学军 +3 位作者 卢猛 肖犇 何远铭 邱道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肱骨干不同部位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策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01诊治的82例肱骨干骨折,肱骨髓内钉内固定近段骨折16例、中段骨折22例,前方入路钢板内固定中段骨折18例、远段骨折21例,闭合复位外固... 目的研究分析肱骨干不同部位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策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01诊治的82例肱骨干骨折,肱骨髓内钉内固定近段骨折16例、中段骨折22例,前方入路钢板内固定中段骨折18例、远段骨折21例,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5例。结果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1(12~25)个月。80例(97.6%)骨折愈合,骨折不愈合2例均为肱骨中段骨折髓内钉内固定,采用附加钢板联合植骨治疗后愈合;桡神经损伤2例均为前方入路钢板内固定,损伤原因为骨折断端钳夹损伤和螺钉钉尾刺激。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术后1个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平均28.7(24~31)分,术后3个月平均31.5(26~34)分,术后6个月平均33.3(27~34)分,术后12个月平均33.5(27~35)分;术后1个月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平均83.3(75~93)分,术后3个月平均90.7(89~98)分,术后6个月平均95.5(91~100)分,术后12个月平均96.3(92~100)分。前方入路钢板内固定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1个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平均29.7(28~32)分,术后3个月平均32.0(30~35)分,术后6个月平均34.1(31~35)分,术后12个月平均34.3(31~35)分;术后1个月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平均82.4(73~89)分,术后3个月平均89.7(83~95)分,术后6个月平均94.2(90~100)分,术后12个月平均95.2(90~100)分。结论肱骨干骨折可根据骨折部位选择不同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近段骨折选择髓内钉内固定,中段骨折选择髓内钉内固定或前方入路钢板内固定,远段骨折选择前方入路钢板内固定,特殊患者可选择外固定架固定,总体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 外固定架固定 微创
原文传递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脑卒中发生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9
作者 陈晓斌 邱道静 +3 位作者 何远铭 卢猛 肖犇 李学军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78例,男101例,女177例,年龄60~99岁,平均(78.9±8.7)岁;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急...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78例,男101例,女177例,年龄60~99岁,平均(78.9±8.7)岁;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急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分析预后。结果术后1年内共28例(10.1%)发生脑卒中,术后3个月是脑卒中发生高峰,脑卒中组患者年龄大,伤前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脑卒中病史、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比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龄(OR=1.078,95%CI=1.007~1.153,P=0.030)、男性(OR=2.643,95%CI=1.060~6.742,P=0.037)、既往脑卒中病史(OR=12.202,95%CI=4.662~31.940,P<0.001)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组患者术后1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均P<0.05)显著高于无脑卒中组。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脑卒中发生率高,高龄、男性、脑卒中病史是术后1年急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预后差,术后1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卒中 危险因素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有限切开与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犇 李学军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857-860,共4页
目的比较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资料,依据术中是否切开骨折断端将患者分为有限切开组和闭合组,入选病例63例,其中男45例,女18例,平均年龄... 目的比较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资料,依据术中是否切开骨折断端将患者分为有限切开组和闭合组,入选病例63例,其中男45例,女18例,平均年龄(42.0±13.7)岁。有限切开组33例、闭合组30例,术后随访至骨折完全愈合。观察手术时间骨痂形成与骨折愈合时间、复位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3.4±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其中1例患者出现延迟愈合。有限切开组与闭合组比较手术时间[(79.4±17.4)min vs.(75.6±19.4)min,P=0.783]、出现骨痂时间[(9.5±3.4)周vs.(10.1±4.0)周,P=0.548]、骨折愈合时间[(19.2±3.4)vs.(18.6±5.4),P=0.241]、Johner-Wuhs评分优良率(84.7%vs.86.7%,P=0.837)及并发症情况(P=0.15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复位准确性相比,有限切开复位明显高于闭合组(29/33 vs.21/30,P=0.033)。结论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时均取得良好效果,但有限切开较闭合复位有利于准确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下段骨折 有限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微创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