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C-U耐压供水管管件专用料的研究
1
作者 杨鸣波 李忠明 +4 位作者 冯建民 潘必纯 贾立蓉 钟蓉 肖玉彬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46,共4页
就用于耐压输水管管件的未增塑聚氯乙烯 (PVC -U )的配方选取及材料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型号PVC树脂混配 ,获得了具有良好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树脂配混料 ,通过低含量铅系稳定剂与卫生级有机锡混合使用 ,获得了既有较好稳定效果 ... 就用于耐压输水管管件的未增塑聚氯乙烯 (PVC -U )的配方选取及材料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型号PVC树脂混配 ,获得了具有良好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树脂配混料 ,通过低含量铅系稳定剂与卫生级有机锡混合使用 ,获得了既有较好稳定效果 ,又有价格优势的稳定体系。本工作考察了润滑剂用量、增韧剂和硅烷偶联剂品种对体系性能的影响。同时还首次使用高强度聚酯纤维和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硅氧烷树脂作为PVC -U体系的改性剂 ,并探讨了各自的改性效果。结果发现因界面作用极弱 ,聚酯纤维并未有预期的增韧效果 ,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硅氧烷树脂能起到良好的改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增塑聚氯乙烯 输水管管件 高强度聚酯纤维 聚硅氧烷树脂
下载PDF
改进关胸技术对开胸术后疼痛及血气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标通 熊卫民 +4 位作者 龙建平 杨彬 刘剑 肖玉彬 王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839-841,共3页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患者的关胸技术改进对减轻术后早期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湖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连续住院开胸手术患者78例,男53例、女25例,年龄18~73(51.4±5.7)岁。根据电脑随机数字法将...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患者的关胸技术改进对减轻术后早期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湖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连续住院开胸手术患者78例,男53例、女25例,年龄18~73(51.4±5.7)岁。根据电脑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关胸组和改进关胸组,每组39例。胸内操作完成后,常规关胸组关胸时直接用7号丝线绕切口上一肋间及下一肋骨肋间缝合打结关闭胸腔;改进关胸组用7号丝线于切口两边肋间肌的中间(即原切除肋骨的上下肋间肌)行平行褥式缝合,收线打结关闭胸腔。结果两组围术期均无死亡。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进关胸组各时点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关胸组(P〈0.05)。常规关胸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均较改进关胸组显著(P〈0.05)。结论通过改进关胸技术,采用肋间肌平行褥式缝合法,可避免肋间神经损伤,有效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减少对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肌平行褥式缝合 关胸术 减轻疼痛
原文传递
剑突下微创置管在创伤性心包积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标通 熊卫民 +3 位作者 杨彬 刘剑 肖玉彬 龙建平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264-1265,共2页
创伤性心包积液往往是因为心脏损伤后导致的心包积血,出血主要来源于心脏穿透性损伤、冠脉损伤或心包内大血管损伤。据临床病例统计,闭合性心脏破裂约占胸部闭合伤的10%~20%,在交通事故致死者尸检中,30%的病例有心脏破裂。心脏破裂伤情... 创伤性心包积液往往是因为心脏损伤后导致的心包积血,出血主要来源于心脏穿透性损伤、冠脉损伤或心包内大血管损伤。据临床病例统计,闭合性心脏破裂约占胸部闭合伤的10%~20%,在交通事故致死者尸检中,30%的病例有心脏破裂。心脏破裂伤情紧急,出血性休克和急性心包填塞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尽早手术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2004-12/2012-08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
原文传递
BaZrO_(3)/Y_(2)O_(3)复合耐火材料制备及其与TiAl合金界面反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胤 冯齐胜 +4 位作者 陈光耀 肖玉彬 刘晓梅 鲁雄刚 李重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8-994,共7页
使用电熔BaZrO_(3)耐火材料和Y_(2)O_(3)耐火材料复合,在1650℃保温24h烧制成坩埚,感应熔炼制备TiAl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能谱仪(ED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氧/氮分析仪等手段分... 使用电熔BaZrO_(3)耐火材料和Y_(2)O_(3)耐火材料复合,在1650℃保温24h烧制成坩埚,感应熔炼制备TiAl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能谱仪(ED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氧/氮分析仪等手段分析了复合坩埚耐火材料相结构和显微结构,研究了复合耐火材料坩埚与TiAl合金熔体界面反应。结果表明,复合坩埚耐火材料由Zr固溶Y_(2)O_(3)和Y掺杂BaZrO_(3)两相组成,Y_(2)O_(3)的引入提高了电熔BaZrO_(3)耐火材料稳定性。熔解侵蚀作用是复合坩埚耐火材料与TiAl合金熔体界面作用机制,但游离Al_2O_3仍会与分解的BaO反应生成BaAl_(2)O_(4)附着在坩埚内壁;熔炼制备TiAl合金锭中氧含量仅为0.0986%(质量分数),与理论计算值相一致,且符合工业用TiAl合金铸锭用氧含量标准,表明了电熔BaZrO_(3)/Y_(2)O_(3)是一种极有潜力的TiAl合金感应熔炼制备用耐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熔锆酸钡 氧化钇 感应熔炼 钛铝合金 界面反应
原文传递
Ti_(2)Ni合金感应熔炼用锆酸锶质坩埚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光耀 余飞海 +7 位作者 侯笑 杨宇辰 肖玉彬 张胤 邹星礼 侯新梅 鲁雄刚 李重河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76-2782,共7页
以SrCO_(3)和ZrO_(2)为原料、二者摩尔比为2:1,在1400℃通过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锆酸锶质氧化物耐火材料,并在1750℃烧成制备坩埚,将其用于富钛含量Ti_(2)Ni合金的感应熔炼,并与锆酸钡坩埚在合金熔炼的稳定性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 以SrCO_(3)和ZrO_(2)为原料、二者摩尔比为2:1,在1400℃通过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锆酸锶质氧化物耐火材料,并在1750℃烧成制备坩埚,将其用于富钛含量Ti_(2)Ni合金的感应熔炼,并与锆酸钡坩埚在合金熔炼的稳定性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分析研究了锆酸锶质氧化物耐火材料的相组成及微结构,耐火材料与钛合金熔体的界面反应层及熔体受耐火材料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锆酸锶质氧化物耐火材料主要由Sr_(3)Zr_(2)O_(7)、Sr_(2)ZrO_(4)和Sr O三相共存,动力学反应时间不足是导致Sr_(2)ZrO_(4)单相无法生成的主要原因。锆酸锶质氧化物和锆酸钡坩埚熔炼Ti_(2)Ni合金后的坩埚受侵蚀层分别为1250μm和2120μm,而合金中氧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332%(质量分数)和0.566%。说明锆酸锶质氧化物耐火材料对Ti_(2)Ni合金熔体稳定性优于锆酸钡耐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锆酸锶 耐火材料 感应熔炼 界面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