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观教学体系下的西、葡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探究——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例
1
作者 曹韦 肖玥瑢 《新西部》 2019年第14期61-62,56,共3页
本文以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2016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开展了跨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从研究背景、目标、内容、步骤、成果几方面做了充分的论证,提出应该打通课程壁垒,实现学生对双语文化的认知而不仅仅是感知,从而有效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人才培养 课程改革
下载PDF
《论语》中的“仁爱”思想
2
作者 肖玥瑢 刘晓勇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2021年第5期70-71,共2页
纵观《论语》全文,其核心话题是君子立身行事。《论语》中关于君子立身行事的基本要求诸如“孝”、“悌”、“忠”、“敬”、“礼”、“宽”、“慈”、“惠”等品德都贯穿着一个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论语》中的“仁爱”思想依据... 纵观《论语》全文,其核心话题是君子立身行事。《论语》中关于君子立身行事的基本要求诸如“孝”、“悌”、“忠”、“敬”、“礼”、“宽”、“慈”、“惠”等品德都贯穿着一个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论语》中的“仁爱”思想依据其范围不同,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类。修身之爱,即我之自爱。《论语》对如何成为一位心怀仁德的君子有许多论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说明仁者须有一颗爱人之心,孔子的这个回答颇有人本主义色彩,这就是说,要成为人,首先要坚持人之本性,这是做人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立身行事 樊迟问仁 仁爱 核心话题 人本主义 思想依据 君子
下载PDF
论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发展历程和逻辑结构
3
作者 刘晓勇 肖玥瑢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53-58,共6页
马克思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合理内核”。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形成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性特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奠基,唯物主义历史观问世标志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初步形成,“物质变换”理论产生标志... 马克思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合理内核”。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形成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性特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奠基,唯物主义历史观问世标志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初步形成,“物质变换”理论产生标志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最终成熟。马克思生态思想亦呈现为具有内在逻辑的整体,这个逻辑结构依次包括自然先在论、自然生产力论、人口生态论、物质变换论和人与自然和解论五个主要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思想 发展历程 逻辑结构
下载PDF
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三对基本矛盾
4
作者 刘晓勇 肖玥瑢 《新西部》 2020年第11期108-109,115,共3页
文章认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就必须处理好三对矛盾。即:在教师培养上,要处理好理论提升与教学赋能的矛盾;在师资管理上,要处理好多元建构与协同转化的矛盾;在学院发展上,要处理好环境优化与动力内生的矛盾。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课教师 队伍建设 基本矛盾
下载PDF
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 被引量:14
5
作者 肖玥瑢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2-43,共2页
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专业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重要体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是提升外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必然要求。要强化专业教师培训,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家国... 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专业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重要体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是提升外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必然要求。要强化专业教师培训,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家国情怀培养;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完善效果评价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专业 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