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25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肖秀漫 江程程 +1 位作者 姜娜 林振浪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1期124-128,共5页
目的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早期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59例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总发生率为2... 目的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早期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59例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总发生率为2.9%(259/9039),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生率为8.3%(231/2800)。早发型(〈72h)113例(43.6%),最常见的原因为免疫性,其次是败血症、围生期窒息、宫内发育迟缓、先天愚型、宫内TORCH感染;晚发型(〉72h)146例(56.4%),最常见的原因是败血症,其次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59例血小板减少症中病死率为8.9%(23/259),显著高于笔者医院同期住院血小板正常患儿病死率1.0%(85/8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4,P=0.000)。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达8.3%;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原因为免疫性,其次是败血症、围生期窒息、宫内发育迟缓、先天愚型、宫内TORCH感染;晚发型常见原因为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该病病死率较高,达8.9%,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血小板减少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2010—2017年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及死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思 肖秀漫 +3 位作者 柳艳丽 尤雅雅 金玲环 陈尚勤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894-899,904,共7页
目的:了解近8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疾病病种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7年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疾病构成,比较前后4年主要疾病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变化。结果:8年共收治新生儿25632例... 目的:了解近8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疾病病种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7年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疾病构成,比较前后4年主要疾病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变化。结果:8年共收治新生儿25632例。新生儿总体病死率由前4年的2.19%降至后4年的1.66%(P=0.001);其中,胎龄<28周病死率(25.32%vs.15.77%,P=0.022),胎龄≥37周新生儿病死率(1.64%vs.1.02%,P<0.001)下降显著。前后4年比较,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43%vs.10.76%,P<0.00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05%vs.3.40%,P<0.00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51%vs.2.82%,P<0.00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25%vs.1.90%,P<0.001)、脑白质软化(0.77‰vs.2.57‰,P=0.001)等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先天性心脏病(16.97%vs.19.72%,P<0.001)、消化道/腹部畸形(4.19%vs.5.13%,P=0.001)等出生缺陷发生率增加;新生儿窒息(5.12%vs.3.33%,P<0.00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2.74%vs.1.46%,P<0.001)发生率下降。前后4年比较,住院新生儿感染病死率下降(0.89%vs.0.21%,P<0.001);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死率(30.95%vs.17.26%,P=0.008)及败血症病死率(3.07%vs.1.15%,P=0.014)显著下降。试管婴儿平均胎龄[(32.67±0.12)周],较自然受孕患儿[(36.99±0.02)周]小,试管婴儿病死率较自然受孕患儿高(4.26%vs.1.7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10—2017年我院新生儿总体病死率及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随着超早早产儿存活率升高,防治早产儿并发症成为早产儿管理的重点。住院患者中试管婴儿平均胎龄较自然受孕患儿低,而病死率较高。出生缺陷发生率升高,且成为主要死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死亡率 死亡原因
下载PDF
新生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敏丽 姜娜 +2 位作者 肖秀漫 蔡晓红 陈尚勤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4期33-35,共3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临床工作能力的新生儿科医生的必经途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完善和健全新生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对各种日常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临床工作能力的新生儿科医生的必经途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完善和健全新生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对各种日常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通过分层渐进、顶岗负责,规范临床管理、微信辅助教学,定期技能操作培训,并综合利用患者资源,以丰富的临床教学方式加强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及临床诊疗能力培养,同时锻炼其教学及科研能力。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以期达到每一位学员毕业后能在各医疗单位具有独立从事新生儿科临床工作并具有一定的临床教学和科研能力的目标。通过以上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规培医师对新生儿科教学工作满意度较前有了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教学 模式 探讨
下载PDF
同一地区不同医院新生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郑靖阳 戴欢 +1 位作者 肖秀漫 李昌崇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31-433,共3页
目的:了解同一地区不同医疗机构新生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临床对比分析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地区不同医院(A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B院为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2010年1月~... 目的:了解同一地区不同医疗机构新生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临床对比分析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地区不同医院(A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B院为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新生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情况及其药敏结果。结果:两所医院新生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率2011年高于2010年,B院感染率高于A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超过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痰液检出率高,大肠埃希菌以血液检出占首位,药敏实验结果显示:(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81.8%~100%),对青霉素+酶抑制剂耐药率也偏高(约70%),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0~9.1%),对亚胺培南基本敏感,在B院发现4例耐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普遍敏感,在B院发现2例耐药。结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率逐年上升,其中B院稍高于A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高于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同一地区不同医院耐药性总体上相同,但是也存在一定差异,临床治疗应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血清IGF-1、bFGF及VEGF浓度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郑靖阳 肖秀漫 +2 位作者 陈清 林锋 瞿尔力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11期153-156,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hrohlastgrowthfactor,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与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 目的研究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hrohlastgrowthfactor,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与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的关系,探讨其可否作为ROP的预测指数,协助诊断ROP。方法胎龄≤31周和(或)体重≤1500g的早产儿进行间接眼底镜筛查,根据ROP国际分类法诊断为ROP的患儿为实验组,其中根据严重程度分为ROPⅠ-Ⅳ期;对照组:与ROP组胎龄、出生体重相匹配的同期住院非ROP早产儿。对所有研究对象在生后1周或纠正胎龄31周时取静脉血2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F-1、bFGF及VEGF浓度。结果入选的早产儿ROP组48例,对照组50例。ROP组血清中IGF-1、bFGF及VEGF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ROC曲线分析发现,IGF-1具有最好的预测和诊断价值,而bFGF、VEGF次之。结论≤31周和(或)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在其生后第1周或纠正胎龄31周时取血,若出现IGF-1明显降低(〈28.08ng/ml),同时伴有bFGF(〈320.65ng/L)及VEGF(〈232.89ng/L)的降低,则预示ROP的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血清IGF-I、bFGF水平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关系
6
作者 郑靖阳 陈清 +2 位作者 林锋 瞿尔力 肖秀漫 《浙江实用医学》 201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预测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诊断价值。方法胎龄≤31周和(或)体质量≤1500g的早产儿进行间接眼底镜筛查,根据ROP国际分类法诊断为ROP的患儿为实验组,其中根据严... 目的探讨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预测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诊断价值。方法胎龄≤31周和(或)体质量≤1500g的早产儿进行间接眼底镜筛查,根据ROP国际分类法诊断为ROP的患儿为实验组,其中根据严重程度分为ROP I-IV期;对照组:选择同期与ROP组胎龄、出生体质量相匹配的非ROP早产儿。对所有研究对象在出生后1周或纠正胎龄31周时取静脉血2m 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FI、b FGF浓度。结果随着ROP的进展,血清中IGF-I及b FGF逐渐降低;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IGF-I的最佳阈值为28.08ng/m L,灵敏度为0.94,特异度为0.812,ROC曲线下最大面积为0.902;b FGF的最佳阈值320.65ng/L,灵敏度为0.84,特异度0.854,ROC曲线下最大面积为0.896。由此可见,IGF-I具有较好的预测和诊断价值,b FGF次之。结论临床上如有胎龄≤31周和(或)出生体质量≤1500g的早产儿,在其生后第1周或纠正胎龄31周时,若血清IGF-I明显降低(<28.08ng/m L),同时伴有b FGF降低(<320.65ng/L),则预示ROP的发生率增加,需请眼科医生行眼底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良性气腹一例 被引量:5
7
作者 肖秀漫 杨祖钦 +1 位作者 黄玉梅 陈尚勤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67-467,共1页
患儿男,生后2天,因"窒息复苏后气促、发绀2天伴腹胀半天"入院。患儿胎龄39+4周顺产分娩,出生体重3 250 g,胎膜早破1天,羊水Ⅲ°,脐绕颈1周。生后即全身发绀、不哭、四肢肌张力弱,当地医院即刻予气管插管、胎粪吸引、复苏囊加压给... 患儿男,生后2天,因"窒息复苏后气促、发绀2天伴腹胀半天"入院。患儿胎龄39+4周顺产分娩,出生体重3 250 g,胎膜早破1天,羊水Ⅲ°,脐绕颈1周。生后即全身发绀、不哭、四肢肌张力弱,当地医院即刻予气管插管、胎粪吸引、复苏囊加压给氧,1、5、10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4、7、9分。胸部X线片示两肺弥漫性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血气分析为重度代谢性酸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 胎膜早破 患儿胎龄 复苏囊 肺弥漫性 气管插管 新生儿窒息 窒息复苏 加压给氧 脐绕颈
原文传递
新生儿无脾综合征八例分析与转归 被引量:2
8
作者 肖秀漫 杨祖钦 陈尚勤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无脾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5年7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无脾综合征患儿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一般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共收治8例无脾综合征患儿。8... 目的探讨新生儿无脾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5年7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无脾综合征患儿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一般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共收治8例无脾综合征患儿。8例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绀,5例听诊有心脏杂音,3例心尖搏动位于右侧,2例产前超声检查心脏结构异常,2例合并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皮肤瘘;8例心脏彩超检查均提示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3例右位心,1例心腔位置异常;8例腹部B超均提示无脾、水平肝,1例合并右肾缺如;1例行外周血涂片检查,见豪-周小体。明确诊断后8例均自动出院。随访发现2例存活(1例现19月龄,1例4周岁),失访2例,其余4例死于新生儿期。结论无脾综合征具有脾缺如、内脏反位、严重心血管畸形、易合并其他脏器畸形等特点;临床上若发现持续发绀、心脏杂音、心尖搏动位置异常患儿,应考虑无脾综合征可能,积极完善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片、B超、内脏血管造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异位综合征 心血管畸形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新生儿宫内肠扭转临床与超声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肖秀漫 朱利斌 +5 位作者 姜娜 潘尹 林进汉 王荣跃 朱将虎 陈尚勤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5期801-804,828,共5页
目的分析宫内肠扭转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减少漏诊误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经生后术中证实为宫内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10例患儿纳入研究,男4... 目的分析宫内肠扭转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减少漏诊误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经生后术中证实为宫内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10例患儿纳入研究,男4例,女6例;剖宫产6例,阴道分娩4例;早产6例(4例因宫内窘迫行剖宫产),足月4例。产前二维超声显示7例有肠管扩张,2例有典型的“漩涡征”,3例有腹水,4例二维超声表现为腹腔囊性包块,2例存在羊水过多。产前胎心率异常5例。生后主要表现为立即出现腹胀(10例),呕吐胆汁样物质(4例),胎便未排8例(8例),血便(2例),贫血(7例);腹腔穿刺7例,6例为血性不凝血,1例为粪汁样液。10例患儿均在48 h内手术,术中节段性肠扭转5例,中肠扭转5例。7例肠管坏死,其中1例肠管大范围坏死,家属术中放弃治疗;1例因住院期间继发感染放弃治疗死亡。8例存活,存活率为80%(8/10)。结论产前二维超声提示典型“漩涡征”、肠管扩张伴腹水或腹腔包块进行性增大时需警惕胎儿宫内肠扭转。若产前二维超声提示肠管扩张,生后立即出现腹胀、呕吐胆汁样物质或血便等消化道症状,同时伴有贫血,应高度怀疑宫内肠扭转,腹腔穿刺液为血性基本能明确诊断。多学科合作,选择合适的时机分娩,生后尽早手术探查和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提高患儿存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肠扭转 临床特点 超声 预后 新生儿
原文传递
sTREM-1与PCT对围生期宫内感染合并肺炎新生儿肺出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杨祖钦 余坚 +3 位作者 何笑笑 姜娜 肖秀漫 林振浪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816-38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降钙素原(PCT)对围生期宫内感染合并肺炎新生儿肺出血(NPH)的影响,为围生期宫内感染合并肺炎NPH的预防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9月医院收治围生期宫内感染合并...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降钙素原(PCT)对围生期宫内感染合并肺炎新生儿肺出血(NPH)的影响,为围生期宫内感染合并肺炎NPH的预防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9月医院收治围生期宫内感染合并肺炎的肺出血新生儿60例为观察组,以及非肺炎肺出血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实施sTREM-1和PCT检测,针对两组患儿的sTREM-1、PCT含量,sTREM-1和PCT与母体围生期疾病的关系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sTREM-1和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H肺炎患儿sTREM-1和PCT水平均高于NPH呼吸窘迫综合征、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期母体原发病宫内感染NPH患儿sTREM-1和PCT水平高于围生期母体疾病妊高症、羊水早破、胎盘早剥、糖尿病、其他疾病NPH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实施sTREM-1和PCT监测,可以对围生期母体原发病宫内感染与患儿肺炎NPH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有效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 降钙素原 围生期宫内感染 肺炎 新生儿肺出血
原文传递
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郑芝蕾 肖秀漫 +2 位作者 陈琼 杨祖钦 陈晓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757-4758,4763,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以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2月414例接受PICC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对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以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2月414例接受PICC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对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4例新生儿经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4例,感染发生率为5.8%;感染新生儿中检出病原菌24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2株占5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占33.3%,真菌4株占16.7%;导管执行地点、是否计划拔管、穿刺时间、导管堵管、穿刺次数与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导管执行地点(OR=1.702,95%CI:1.439~3.716)、是否计划拔管(OR=2.162,95%CI:1.682~4.902)、穿刺时间(OR=2.386,95%CI:2.251~5.392)、导管堵管(OR=1.381,95%CI:1.298~3.979)、穿刺次数(OR=1.402,95%CI:1.372~4.592)等因素为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繁多,宜对上述高危因素进行预防控制,以减少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新生儿 导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早期预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运动发育结局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敏丽 丁志勇 +1 位作者 肖秀漫 林振浪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除外其他可能引起神经发育异常的疾病、出院后参加随访的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除外其他可能引起神经发育异常的疾病、出院后参加随访的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扭动运动阶段(0~3月龄)及不安运动阶段(3~5月龄)各至少记录1次全身运动,随访至1周岁以上采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AIMS)明确运动发育结局。以AIMS评估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2个阶段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预测效度。结果共纳人3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男24例,女10例,早产儿4例,足月儿30例,随访年龄最小为12个月,最大为23个月。随访结局:1例(3%)诊断为痉挛型脑性瘫痪,7例(21%)评定为运动发育迟缓,26例(76%)评定为运动发育正常。扭动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预测效度:敏感度87.5%、特异度46.2%、阳性预测值33-3%、阴性预测值95.6%、约登指数33.7%及漏诊率12.5%;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预测效度:敏感度87.5%、特异度88.5%、阳性预测值70.0%、阴性预测值95.8%、约登指数76.0%及漏诊率12.5%。结论动态应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可以对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远期运动发育结局作出早期且较为准确的预测,不安运动阶段预测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细菌性 运动活动 婴儿行为 儿童发育 运动技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