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行性感冒患儿外周血MAIT细胞的免疫生物学特性
1
作者 肖耿吉 刘静 +2 位作者 罗如平 刘芙蓉 姜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讨流行性感冒患儿外周血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1—5月就诊于某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流行性感冒患儿,分为普通型组和重症型组,同时选择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患儿入院... 目的探讨流行性感冒患儿外周血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1—5月就诊于某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流行性感冒患儿,分为普通型组和重症型组,同时选择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患儿入院24 h内抽血送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AIT细胞(CD3^(+)CD161^(+)TCRVα7.2^(+)细胞)比例,表达PD-1、CD69、穿孔素、CD107α的MAIT细胞比例,比较各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普通型、重症型患儿外周血MAIT细胞比例逐步下降,表达CD69和穿孔素阳性的MAIT细胞比例逐步升高,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达CD107α的MAIT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1阳性的MAIT细胞比例升高(P<0.05),但普通型、重症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MAIT细胞减少伴免疫活化在流行性感冒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 MAIT细胞 免疫 儿童
下载PDF
湖南省首例儿童X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姚婷新 刘芙蓉 +1 位作者 肖耿吉 刘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30-1533,共4页
X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国内和发达国家罕见,湖南省尚未发现相关病例报道。X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临床易出现病情进展迅速及危重情况,不积极治疗易遗留严重并发症。目前没有获得许可的脑膜炎奈瑟菌X群疫苗。本文收集湖南省首例X群重... X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国内和发达国家罕见,湖南省尚未发现相关病例报道。X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临床易出现病情进展迅速及危重情况,不积极治疗易遗留严重并发症。目前没有获得许可的脑膜炎奈瑟菌X群疫苗。本文收集湖南省首例X群重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治疗经过等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X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认识,早期识别、诊治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X群 治疗 脑膜炎奈瑟菌
下载PDF
病毒唑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效果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肖耿吉 廖亦男 +2 位作者 刘芙蓉 姚婷新 于四景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病毒唑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效果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治疗手足口病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炎琥宁组使用炎琥宁进行治疗,联合组... 目的观察病毒唑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效果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治疗手足口病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炎琥宁组使用炎琥宁进行治疗,联合组使用病毒唑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治疗5 d后,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酶法速率法检测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炎琥宁组(94.55%vs.81.82%,χ~2/P=4.274/0.039);治疗后,联合组患儿发热、手足疱疹、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均短于炎琥宁组(t=9.424、7.806、6.523,P均=0.001);血清CK、LDH、CK-MB、IL-4、hs-CRP、TNF-α、CD8^+水平均低于炎琥宁组(t=3.698、2.894、5.445、4.233、6.882、5.672、5.161,P<0.01),CD4^+、CD3^+水平高于炎琥宁组(t/P=5.444/0.001、4.079/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炎琥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唑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可加快患儿临床症状消退速度,改善心肌酶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提升免疫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唑 炎琥宁 手足口病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3
4
作者 肖耿吉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1期27-27,29,共2页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0例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普通手足口病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对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筛...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0例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普通手足口病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对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筛选。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3岁、抽搐、意识障碍、颈抵抗、精神差、神经反射障碍、外周血白细胞超过12×109/L、血糖超过9 mmol/L及体温39℃及以上超过3 d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年龄、精神差、神经反射障碍、血糖超过9 mmol/L及体温39℃及以上超过3 d等指标是手足口病恶化的独立性相关因素,能起到早期预警的效果。结论如果高热手足口病患儿年龄<3岁,同时存在神经、精神系统症状,临床医师就需要对其病情加以关注和重视,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从而让临床治愈率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手足口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维生素A对小儿麻疹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肖耿吉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9期95-96,共2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A对小儿麻疹的治疗效果。方法调查收集患小儿麻疹的病例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45例。记录所有病例治疗前患儿体内维生素A的含量。给以治疗组维生素A治疗,给以对照组常规的治疗。记录两组患儿治... 目的研究维生素A对小儿麻疹的治疗效果。方法调查收集患小儿麻疹的病例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45例。记录所有病例治疗前患儿体内维生素A的含量。给以治疗组维生素A治疗,给以对照组常规的治疗。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后维生素A的体内含有量。并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的住院天数、退热天数,咳嗽消退所用的时间、腹泻消退所用的时间,由于小儿麻疹引起患有肺炎的患儿数和患有喉炎的患儿数。结果用维生素A对患有麻疹的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的麻疹患儿。治疗组的患儿出院较对照组早,用维生素治疗后麻疹患儿能够较快的退热,咳嗽明显减轻,腹泻及时得到抑制。由小儿麻疹引起的并发症肺炎和喉炎的患儿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可知:用维生素A治疗麻疹患儿,预后效果良好,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对于治疗麻疹患儿,给与适量维生素A对治疗患儿麻疹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小儿麻疹 疗效
下载PDF
120例儿童手足口病后脱甲病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肖耿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610-611,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后脱甲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0例手足口病后脱甲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电话随访内容。【结果】手足口痛后脱甲病在1~3岁幼儿中发病率较高,且男性高于女性;手足口病后出现脱甲病症状的时间平均...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后脱甲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0例手足口病后脱甲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电话随访内容。【结果】手足口痛后脱甲病在1~3岁幼儿中发病率较高,且男性高于女性;手足口病后出现脱甲病症状的时间平均为33d,脱甲数量平均5.8个,痊愈时间平均16d。【结论】手足口病与脱甲病密切相关,手足口病后脱甲病的不同病程和病情可能是各次感染的病原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并发症 指(趾)甲疾病/病因学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外周血滤泡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廖亦男 于四景 肖耿吉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1期1786-1789,共4页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外周血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8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外周血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8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资料中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患儿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Tfr表达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2%(41/44)比79.6%(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末,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Tfr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Tfr表达量:(12.9±2.8)%比(8.7±2.7)%],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2/44)比6.8%(3/44)](P>0.05)。结论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IM患儿具有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可以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细胞数目维持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另一方面可以促进Tfr分化,从而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且联合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转移因子口服液 更昔洛韦 临床疗效 滤泡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危重型和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姜涛 李双杰 +2 位作者 于四景 肖耿吉 张劲松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511-513,共3页
【目的】研究重型和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以本院154例危重型和96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及96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患儿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 【目的】研究重型和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以本院154例危重型和96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及96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患儿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K细胞。【结果】重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B细胞、IgG、IgM、C3和C4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K细胞、IgA和IgE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重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总T细胞、CD4+细胞和cD4+/cD8+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CD8+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CD8+细胞水平无变化(P〉0.05)。【结论】重型和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体内的NK细胞无变化,体液免疫功能和C3、C4水平升高,其主要是导致患儿抗感染的细胞免疫应答无法有效诱导,从而使机体无法有效地清除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免疫学
下载PDF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免疫功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姜涛 李双杰 +2 位作者 于四景 肖耿吉 张劲松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9期1659-1661,共3页
[目的]研究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HCMV)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以32例HCMV潜伏性感染患儿(潜伏组),92例活动性HCMV感染患儿(活动组)及48例健康婴儿(正常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的]研究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HCMV)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以32例HCMV潜伏性感染患儿(潜伏组),92例活动性HCMV感染患儿(活动组)及48例健康婴儿(正常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患儿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K细胞.[结果]三组间B细胞、IgG、IgM、IgA、IgE、NK细胞、C3、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V感染组总T细胞及CD4+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正常组和潜伏组的CD8+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活动组(P〈0.01),而正常组和潜伏组CD8+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水平依次正常组显著高于潜伏组,潜伏组显著高于活动组(P均 〈0.01).[结论]HCMV感染机体后对患儿的天然免疫中的NK细胞、C3、C4以及体液免疫无影响,而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免疫学
下载PDF
分层递进式PBL教学查房在儿内科住培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静 肖耿吉 +4 位作者 甘路民 刘芙蓉 于四景 罗如平 胡文静 《中国病案》 2023年第3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分层递进PBL教学查房模式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教学查房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某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0名儿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分层递进式... 目的 探讨分层递进PBL教学查房模式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教学查房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某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0名儿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分层递进式PBL教学查房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查房组)各25人,统计分析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住院医师综合能力评估、住院医师对教学效果的问卷评价来比较2组教学查房效果。结果 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优良率实验组(92.00%)高于对照组(7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病史采集优秀率(84.00%vs76.00%,P=0.480)和体格检查优秀率(76.00%vs72.00%,P=0.7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住院医师提升临床思维优秀率(92.00%vs 64.00%,P=0.017)、处理患者能力优秀率(96.00%vs68.00%,P=0.027)、团队合作能力优秀率(96.00%vs64.00%,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激发学习兴趣满意度比例(96.00%vs68.00%,P=0.027)、临床思维锻炼满意度比例(96.00%vs64.00%,P=0.005)以及对整体教学满意比例(96.00%vs 68.00%,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层递进PBL教学查房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法,帮助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出科理论考试成绩,可调动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住院医师的核心胜任力和学习满意度,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递进 PBL教学查房 儿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原文传递
儿童百日咳住院病例248例临床特征及重症百日咳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继燕 卓裕霏 +5 位作者 陈艳萍 樊昘 王承娟 周武 肖耿吉 陈方召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5-280,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百日咳的临床特点,分析重症百日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248例百日咳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入院时年龄分为≤3个月组,>3个月组;根据百日咳病情分为... 目的探讨儿童百日咳的临床特点,分析重症百日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248例百日咳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入院时年龄分为≤3个月组,>3个月组;根据百日咳病情分为普通组及重症组,根据是否混合其他病原菌感染分为单纯感染组及混合感染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1.住院百日咳患儿以<1岁患儿为主(204/248,82.2%),有咳嗽家属接触史92例(37.0%),未接种疫苗169例(68.1%);248例患儿中白细胞数增高193例(77.8%);145例(58.4%)患儿存在混合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29例,11.6%);并发肺炎173例(69.7%),并发肺实变35例(14.1%)。2.≤3个月组患儿咳嗽患者接触史、发绀、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百日咳脑病、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机械通气比例均高于>3个月组(χ^(2)=4.612、20.810、7.882、16.617、13.740、7.846、14.810、21.436,均P<0.05),死亡率高于>3个月组(χ^(2)=12.016,P<0.05);≤3个月组患儿白细胞(WBC)高于>3个月组[(27.83±27.70)×10^(9)/L比(23.34±15.28)×10^(9)/L,t=22.244,P<0.001],痉挛性咳嗽时间长于>3个月组[(16.56±9.33)d比(15.06±6.16)d,t=10.145,P=0.002]、住院时间长于>3个月组[(11.47±10.48)d比(9.48±4.80)d,t=20.050、P<0.001]。3.与普通百日咳组比较,重症百日咳组患儿≤3个月、未接种百日咳疫苗、呼吸困难、淋巴细胞计数(LC)/中性粒细胞计数(NC)比值<1、混合感染、肺实变及胸腔积液患儿的比例较高(χ^(2)=14.803、4.475、116.940、43.625、13.253、106.370、11.874,均P<0.05),WBC高于普通百日咳组[(61.66±29.63)×10^(9)/L比(18.83±10.00)×10^(9)/L,t=112.580,P<0.001],LC比例低于普通百日咳组(0.494±0.186比0.676±0.132,t=13.752,P<0.001)。4.与单纯感染组比较,混合感染组患儿发热、呼吸困难、肺部细湿啰音、LC/NC比值<1、肺实变、ICU住院治疗、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死亡的比例均高于单纯感染组(χ^(2)=8.909、6.804、7.563、8.420、12.458、11.677、7.397、7.980、4.267,均P<0.05),WBC高于单纯感染组[(27.73±24.13)×10^(9)/L比(21.25±14.65)×10^(9)/L,t=13.318,P<0.001],住院天数长于单纯感染组[(11.593±9.010)d比(8.339±4.047)d,t=17.283,P<0.001],但LC比值低于单纯感染组(0.626±0.165比0.684±0.132,t=7.997,P=0.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个月、WBC峰值以及呼吸困难为重症百日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住院患儿百日咳发生肺炎、肺实变的比例高,年龄≤3个月、高WBC以及存在呼吸困难患儿易发展为重症,监测血常规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混合其他病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且可影响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百日咳 肺炎 换血治疗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耿吉 罗如平 +2 位作者 胡敏 李逊 谭李红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1月23日—2月23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隔离留观病房的46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有湖北旅居史的33例(71.... 目的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1月23日—2月23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隔离留观病房的46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有湖北旅居史的33例(71.8%),所在社区有确诊病例的7例(15.2%),接触高度疑似病例的2例(4%),当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可疑阳性的2例(4%),聚集性发病的2例(4%),均无确诊病人直接接触史;临床表现为发热或/和咳嗽;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正常,肝肾功能均正常;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检出率分别为19.6%、10.9%、15.2%;胸片无特异性表现;所有疑似病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经治疗后基本痊愈出院,2周后随访均正常。结论儿童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以湖北旅居史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多见,需注意排查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等常见病原体;疑似病例确诊率低,核酸检测仍是最主要的病原学确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疑似病例 儿童
原文传递
流脑的早期发现和鉴别
13
作者 肖耿吉 刘静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1年第11期8-8,共1页
流脑早期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患儿常以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就诊,比如发热咽痛、鼻塞、呕吐等,故常常容易被忽视。但是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反复高热、头痛、呕叶、精神美、面色苍白发灰.讯速出现尿少、四肢末端发凉发绀、呼吸及心... 流脑早期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患儿常以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就诊,比如发热咽痛、鼻塞、呕吐等,故常常容易被忽视。但是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反复高热、头痛、呕叶、精神美、面色苍白发灰.讯速出现尿少、四肢末端发凉发绀、呼吸及心率增快等循环衰竭和(或)呼吸衰竭等征象,部分患者表现为严重的休克、脑实质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流脑能够经及时诊断和治疗,多数恢复较快,预后良好。那么,怎样才能早期发现并诊断流脑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色苍白 循环衰竭 四肢末端 脑实质损害 预后良好 早期表现 呼吸衰竭 非特异性
原文传递
认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4
作者 肖耿吉 刘静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1年第11期4-5,共2页
说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党和政府坚持预防为主,推行流脑疫苗接种,重视对流脑的防控工作,使国内发病率大幅下降,大的暴发流行已经销声匿迹数十年,因而普通人都感到有些陌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流脑的局部流行这些年来仍时有发生... 说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党和政府坚持预防为主,推行流脑疫苗接种,重视对流脑的防控工作,使国内发病率大幅下降,大的暴发流行已经销声匿迹数十年,因而普通人都感到有些陌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流脑的局部流行这些年来仍时有发生。因此,我们仍然要知晓流脑的防治知识,做好个人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预防为主 防控措施 防控工作 流脑 暴发流行 防治知识 知晓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患儿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姜涛 李双杰 +5 位作者 欧阳文献 谭艳芳 刘芙蓉 肖耿吉 唐莲 张慧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13-1115,共3页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变化。方法以89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55例,重型34例,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h17细胞在C...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变化。方法以89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55例,重型34例,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h17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IL-10、TGF-β和IL-17在各组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型和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的Th17细胞、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CD4+CD25+Treg细胞、IL-10、TGF-β水平则显著下降(均P<0.05),且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IL-17水平随病情严重而增高,而CD4+CD25+Treg细胞、IL-10、TGF-β水平随病情严重而降低。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应答增强,而CD4+CD25+Treg细胞应答降低,Th17细胞与CD4+CD25+Treg细胞比例失衡可能在手足口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TH17细胞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儿童
原文传递
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疗程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四景 李双杰 +1 位作者 肖耿吉 姚婷新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467-470,共4页
目的对不同疗程的更昔洛韦治疗方案对婴儿CMV症状型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符合CMV症状性感染诊断患儿128例,随机分组并接受3种不同更昔洛... 目的对不同疗程的更昔洛韦治疗方案对婴儿CMV症状型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符合CMV症状性感染诊断患儿128例,随机分组并接受3种不同更昔洛韦治疗方案。方案A组42人,使用更昔洛韦5 mg/kg.次,Q1 2h×2W诱导治疗,维持阶段采用更昔洛韦5 mg/kg.次,QD×2 W;方案B组42人,采用更昔洛韦5 mg/kg.次,Q12 h×1 W,并采用5mg/kg.次,QD×2W维持;方案C组44人,采用更昔洛韦5 mg/kg.次,Q12 h,CMV-pp65阴转采用5 mg/kg.次,QD×2W维持,最长诱导3周进入维持。盲法收集各种临床治疗,随访近期疗效。结果方案A组40人,B组39人,方案C组42人完成试验并参加疗效评价。结果表明,三种方案治疗前后病毒量明显下降,均有明显的抗病毒效果。三组之间CMV-pp65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时三组的CMV-pp65阴转率分别为75.00%、66.67%和88.09%。与方案A比较,方案B CMV-pp65阴转率较低(非劣效性检验,P=0.357),方案C CMV-pp65阴转率可高于方案A(非劣效性检验P=0.006,优侧检验P=0.068)。三种方案的不良反应产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组治疗均有明显的抗病毒效果。为获得更高的PP65阴转率,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本研究支持更昔洛韦5 mg/kg.次,Q12 h,CMV-pp65最长3周诱导至阴转,然后采用5 mg/kg.次,QD×2W维持治疗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症状性感染 疗程 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儿童腹泻合并惊厥372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廖亦男 刘静 肖耿吉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591-593,共3页
目的对儿童腹泻合并惊厥的病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来湖南省儿童医院治疗的腹泻合并惊厥儿童患者372例,对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2例腹泻合并惊厥患儿中,230例为腹泻相关良性惊厥,127例... 目的对儿童腹泻合并惊厥的病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来湖南省儿童医院治疗的腹泻合并惊厥儿童患者372例,对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2例腹泻合并惊厥患儿中,230例为腹泻相关良性惊厥,127例为发热惊厥,4例为电解质紊乱,11例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7例为颅内感染,4例为癫痫)。结论儿童腹泻合并惊厥的原因较多,会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腹泻相关良性惊厥和发热惊厥为主要病因,电解质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也是导致惊厥的常见原因。诊断时要明确病因,从而及时对症治疗,终止惊厥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腹泻 惊厥 病因
原文传递
紫色色杆菌感染二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静 廖亦男 +2 位作者 肖耿吉 于四景 罗如平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715-717,共3页
紫色色杆菌感染临床罕见,一旦感染,病情重,进展快,救治难度非常大。本院成功救治2例,现报道如下。病例1患儿,男,5岁,因"发热、咳嗽7 d,皮肤巩膜黄染、茶色尿4 d,腹痛2 d"入院。外院怀疑消化道穿孔转至我院。既往有葡萄糖-6-... 紫色色杆菌感染临床罕见,一旦感染,病情重,进展快,救治难度非常大。本院成功救治2例,现报道如下。病例1患儿,男,5岁,因"发热、咳嗽7 d,皮肤巩膜黄染、茶色尿4 d,腹痛2 d"入院。外院怀疑消化道穿孔转至我院。既往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史,易感冒。每年因感染致急性溶血至医院输血1~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感染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消化道穿孔 巩膜黄染 急性溶血 救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