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苏干湖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模式与大气粉尘记录 被引量:30
1
作者 肖舜 陈发虎 +3 位作者 强明瑞 张家武 周爱锋 孙东怀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53-1164,共12页
位于干旱区柴达木盆地具有年纹层的苏干湖是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内陆封闭湖泊,其表层沉积物粒度具有多组分峰态分布特征,Weibull函数的拟合结果发现,其粒度分布全部具有4个基本组分:超细粒组分,众数粒径在1чm上下;细粒组分,众数粒径在5... 位于干旱区柴达木盆地具有年纹层的苏干湖是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内陆封闭湖泊,其表层沉积物粒度具有多组分峰态分布特征,Weibull函数的拟合结果发现,其粒度分布全部具有4个基本组分:超细粒组分,众数粒径在1чm上下;细粒组分,众数粒径在5~10чm;粗粒组分,众数粒径在50~100чm;砂组分,众数粒径在500чm左右。粒度主峰出现在细粒组分或者粗粒组分。直接来自大气粉尘的冬季湖泊冰面样品及当地尘暴样品的Weibull函数粒度拟合也显现出了相似的分布模式,冰面样品的粒度主峰位于众数粒径在15~20чm的细粒组分,砂组分(众数粒径452.9чm)的出现指示出砂粒在冬半年沿冰面而进入湖泊中心。尘暴降尘样品在尘暴季节(5月份)和非尘暴季节(11月份)的粒度分布普遍具有3个组分,缺少砂组分,强沙尘暴事件样品则由4个组分组成,粒度主峰均位于众数粒径在100~200чm的粗粒组分。结果显示,苏干湖湖泊沉积能够较好记录当地大气粉尘,砂组分与湖泊周边干旱地表经历的近地面强沙尘活动有关,粗粒组分记录了区域性的尘暴事件,细粒组分主要反映流域径流状况,超细粒组分代表干旱区的大气背景粉尘和气溶胶。研究表明,苏干湖内陆湖泊沉积客观记录了区域大气粉尘和尘暴事件,具有重建干旱区大气粉尘变化历史的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干湖 干旱区 大气粉尘 粒度分布模式 Weibull函数
下载PDF
西安世园会园区大气环境质量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肖舜 沈瑾 +3 位作者 刘璐 姚东升 刘波 王百朋 《干旱气象》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分析了西安世园会召开期间春、夏季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发现PM10、NO2、SO2之间相关性较高,在短时间尺度上变化趋势一致,指示出较为单一的污染来源。利用同期获取的气象资料与PM10指数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风速愈大,大气PM10浓... 分析了西安世园会召开期间春、夏季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发现PM10、NO2、SO2之间相关性较高,在短时间尺度上变化趋势一致,指示出较为单一的污染来源。利用同期获取的气象资料与PM10指数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风速愈大,大气PM10浓度愈高,而夏季风速较大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气压、能见度、相对湿度在春季与PM10指数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负相关性,与气温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夏季只有风速和气温与PM10指数相关关系较为显著且变化趋势相反。最后综合春夏季6个气象因子与大气环境PM10指数偏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相对湿度为首要控制因子;能见度呈较显著负相关性;由于春季大气环境监测资料较短,与风速总体呈弱负相关关系;研究时段内降水频次有限,对PM10浓度的抑制作用在统计意义上体现不明显;PM10与气温和气压的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质量 气象因子 相关分析 偏相关分析 西安世园会
下载PDF
西安泾河国家基准气候站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
3
作者 肖舜 徐红梅 +5 位作者 张列锐 沈振兴 张高健 魏俊涛 沈瑾 姚东升 《地球环境学报》 2012年第5期1085-1090,共6页
以2009年为例,本文分析了西安泾河国家基准气候站的PM_(10)、PM_(2.5)和PM_1逐日质量浓度及年均日内小时浓度变化特征。PM_(10)、PM_(2.5)和PM_1的质量浓度年均值分别为105.4μg·m^(-3),75.8μg·m^(-3)和65.8μg·m^(-3),... 以2009年为例,本文分析了西安泾河国家基准气候站的PM_(10)、PM_(2.5)和PM_1逐日质量浓度及年均日内小时浓度变化特征。PM_(10)、PM_(2.5)和PM_1的质量浓度年均值分别为105.4μg·m^(-3),75.8μg·m^(-3)和65.8μg·m^(-3),PM_(2.5)/PM_(10)为79.5%,充分说明了PM_(2.5)是构成PM_(10)的优势组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PM_(10-2.5)与PM_1的相关关系探讨了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来源。结果表明:大气粗颗粒物与超细颗粒物来源迥异,且在各季节具有不同的相关性。本研究为气象环保部门联合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 粒径分布 浓度变化 西安泾河国家基准气候站
下载PDF
新疆博斯腾湖沉积物粒度的古环境意义初探 被引量:18
4
作者 黄小忠 陈发虎 +3 位作者 肖舜 吕雁斌 陈建徽 周爱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1-297,共7页
湖泊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是一种研究古环境变化常用的手段,但是其环境意义具有多解性,尤其是沙(荒)漠干旱区的湖泊沉积物粒度变化,代表的是沙尘天气的多寡强弱还是其它环境因素的变化值得细致研究.在对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 湖泊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是一种研究古环境变化常用的手段,但是其环境意义具有多解性,尤其是沙(荒)漠干旱区的湖泊沉积物粒度变化,代表的是沙尘天气的多寡强弱还是其它环境因素的变化值得细致研究.在对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的沉积物短岩芯进行了210Pbex,137Cs定年的基础上,对近50多年沉积物的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与粗颗粒含量与区域最大河流——开都河大山口站的最大一天洪量、洪峰流量、天山巴音布鲁克站年降水量、湖泊水位变化以及湖泊附近焉耆站3-6月风力强度变化记录等环境因素对比发现,湖泊中部沉积物中粗颗粒含量变化主要反映的是入湖河流径流量、区域洪水强度及频率、山地降水,而并不反映大风天气或者湖泊水位的变化.对其近千年沉积岩芯的多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数百年时间尺度上,博斯腾湖沉积物粒度的环境意义依然与十年时间尺度上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粒度 古环境 洪水事件 开都河
下载PDF
苏干湖沉积物粒度组成记录尘暴事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2
5
作者 强明瑞 陈发虎 +3 位作者 周爱锋 肖舜 张家武 金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5-922,共8页
文章通过分析苏干湖表层沉积物、流域表层沉积物、大气降尘以及湖泊冰面囚固碎屑颗粒等的粒度组成,比较了流域地表沉积与湖泊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差异和苏干湖表层沉积粒度组成的空间变化。初步认为苏干湖沉积物粗颗粒组分(>63μm)主要... 文章通过分析苏干湖表层沉积物、流域表层沉积物、大气降尘以及湖泊冰面囚固碎屑颗粒等的粒度组成,比较了流域地表沉积与湖泊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差异和苏干湖表层沉积粒度组成的空间变化。初步认为苏干湖沉积物粗颗粒组分(>63μm)主要由风力搬运入湖,>63μm组分的含量可以用来指示研究区尘暴事件的演化。结合湖泊沉积岩芯纹层计数年龄,重建的1000年来尘暴演化历史显示,在1210A.D.之前尘暴事件较弱,且变化幅度较小;1210A.D.以来则表现出高频率或者高强度,其中13世纪上半叶以及17世纪的高值段与东部降尘变化历史一致。就气候变化的特征时段(中世纪暖期、小冰期等)而言,尘暴事件主要与气候变冷情况下较强的盛行风场有关;而极端干旱区有效湿度的增加可能有利于地表粉尘的释放,助长了尘暴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组成 尘暴事件 苏干湖
下载PDF
苏干湖沉积物纹层计年和^(210)Pb,^(137)Cs测年对比 被引量:9
6
作者 周爱锋 强明瑞 +4 位作者 张家武 陈发虎 钟艳霞 陈建徽 肖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18,24,共5页
通过对西北干旱区苏干湖表层沉积物的年纹层计数定年和^(210)Pb,^(137)Cs测年结果对比发现:^(137)Cs测年结果在8.5 cm出现最高蓄积峰,对应1963年世界核爆高峰期,但在同一层位^(210)Pb测年结果则是1972年,存在较大的偏差.年纹层沉积速率... 通过对西北干旱区苏干湖表层沉积物的年纹层计数定年和^(210)Pb,^(137)Cs测年结果对比发现:^(137)Cs测年结果在8.5 cm出现最高蓄积峰,对应1963年世界核爆高峰期,但在同一层位^(210)Pb测年结果则是1972年,存在较大的偏差.年纹层沉积速率达0.31 cm/a,而根据CRS模式建立的^(210)Pb沉积速率为0.30 cm/a.年纹层反映的沉积速率和^(210)Pb测年结果基本一致,互相验证了两者测年的可靠性.^(137)Cs测年则存在蓄积峰向上迁移的现象,在西北干旱区湖泊使用^(137)Cs测年过程中需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纹层 苏干湖 ^210PB ^137Cs测年
下载PDF
西安大气细颗粒(PM_1)化学组成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浥尘 曹军骥 +3 位作者 张宁宁 肖舜 王启元 陈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94-101,共8页
在2012年秋季选取天气状况相对稳定的12d,运用细颗粒化学组分在线观测仪(ACSM),观测西安大气颗粒物变化;利用正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对大气细颗粒物中的有机物进行源解析,探讨其对能见度的影响;最后,结合IMPROVE公式中吸湿增长因子和多... 在2012年秋季选取天气状况相对稳定的12d,运用细颗粒化学组分在线观测仪(ACSM),观测西安大气颗粒物变化;利用正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对大气细颗粒物中的有机物进行源解析,探讨其对能见度的影响;最后,结合IMPROVE公式中吸湿增长因子和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重建散光系数。结果表明:在观测时段,PM1(不包括黑碳和矿尘等难熔组分)和PM2.5质量浓度时间序列的相关性较好(判定系数为0.67),PM1约占PM2.5质量浓度的60%,有机物约占PM1质量浓度的58%,其他组分(包括SO2-4,NO-3,NH+4和Cl-)约占42%;高相对湿度(大于85%)伴随着一次组分质量分数的增加,雨水对一次组分的湿沉降作用也更加明显;利用正矩阵因子分析法对有机物进行源解析,分解出烃类有机气溶胶(HOA)和氧化性有机气溶胶(OOA)两种组分;OOA约占有机物质量浓度的54%,HOA约占46%,并且在下午时段,HOA发生挥发,经过光化学反应快速转化为OOA;硝酸盐对光的散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 PM1 PM2.5 能见度 有机气溶胶 散光系数 西安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部风速对尘暴事件降尘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强明瑞 肖舜 +1 位作者 张家武 陈发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0-295,共6页
通过系统监测柴达木盆地北部冷湖地区的月降尘通量以及尘暴事件降尘量,发现该地区月降尘通量变化在0.57×10^3~18.12×10^3μg·cm^-2·month^-1之间,并且与月极大风速(Vextr)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2=0.60,n=23);... 通过系统监测柴达木盆地北部冷湖地区的月降尘通量以及尘暴事件降尘量,发现该地区月降尘通量变化在0.57×10^3~18.12×10^3μg·cm^-2·month^-1之间,并且与月极大风速(Vextr)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2=0.60,n=23);该区年内主要粉尘堆积时段为春季和初夏;尘暴事件发生期间的降尘量不仅与尘暴持续期间10min平均风速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2=0.60,n=16),而且降尘量与10min风速变化幅度有关:强劲稳定的风力条件在监测地点产生较少的降尘量,强劲且变率较大的风力条件产生较多的降尘量。监测结果显示,风速的变化对粉尘的释放、输送和沉降有重要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地质记录所揭示的冰期-间冰期不同的大气粉尘沉降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暴事件 10min风速 降尘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2010年陕西盛夏极端多雨的气候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肖科丽 王娜 +2 位作者 魏娜 王越 肖舜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1-320,共10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陕西省2010年盛夏极端多雨的形成机理进行了个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盛夏极端多雨的主要成因是大尺度环流形势异常及海温异常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500 hPa高度场上欧亚中高纬区为"两脊一...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陕西省2010年盛夏极端多雨的形成机理进行了个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盛夏极端多雨的主要成因是大尺度环流形势异常及海温异常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500 hPa高度场上欧亚中高纬区为"两脊一槽"型分布,乌拉尔山阻塞高压与咸海到巴尔喀什湖的低压槽稳定维持,低槽分裂冷空气沿中纬度西风带东移,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北侧暖湿气流在陕西上空相汇,是造成2010年陕西盛夏极端多雨的直接原因。来自南海的水汽输送在850 hPa、700 hPa上表现都很显著,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只有850 hPa表现明显。La Ni?a事件当年陕西盛夏降水易偏多利于出现极端降水。盛夏降水量年代际变化特征显示,陕西中部和南部2010年处于一个年代际的多雨期内,出现极端降水的可能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环流形势 年代际变化 海温异常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苏干湖表层沉积与尘暴事件——元素示踪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强明瑞 鲁瑞洁 +2 位作者 张家武 肖舜 陈发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0-596,共7页
通过分析苏干湖地区10个地表表层沉积物、9个大气降尘(含2个尘暴降尘)、16个湖泊表层沉积物等样品的8种常量-微量元素和11种稀土元素的含量,以及同类沉积不同元素含量和不同沉积同一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湖泊沉积体系中Al、Fe... 通过分析苏干湖地区10个地表表层沉积物、9个大气降尘(含2个尘暴降尘)、16个湖泊表层沉积物等样品的8种常量-微量元素和11种稀土元素的含量,以及同类沉积不同元素含量和不同沉积同一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湖泊沉积体系中Al、Fe、Sc含量的变化与强风-尘暴过程有关,指示了湖泊沉积碎屑颗粒风成输入的可能性.元素Fe、Sc含量在3种不同的沉积物中差异不大,与尘暴事件的强度和频次有关.稀土元素结果显示3类沉积具有同源性.苏干湖沉积可以用来重建研究区尘暴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暴事件 降尘 元素示踪 苏干湖
下载PDF
近31年宝鸡市灰霾天气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洁 庞翻 +1 位作者 王婷 肖舜 《陕西气象》 2014年第4期11-14,共4页
利用宝鸡市11个站的常规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81—2011年宝鸡市的年平均灰霾日和不同强度灰霾日的时空分布、线性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宝鸡市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川塬区东部的凤翔、岐山、陈仓、眉县,南北山区较少。②... 利用宝鸡市11个站的常规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81—2011年宝鸡市的年平均灰霾日和不同强度灰霾日的时空分布、线性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宝鸡市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川塬区东部的凤翔、岐山、陈仓、眉县,南北山区较少。②灰霾天气易出现在11月—1月,4—7月较少。全区灰霾日冬季最多,其次是秋季,春、夏季较少。在各年代中,1990年代灰霾日最多,1980年代最少。③轻微灰霾日和轻度灰霾日呈"东多西少"分布,与总灰霾日的分布一致,而中度和重度灰霾日呈"西多东少"分布,表明宝鸡市灰霾天气主要为轻微、轻度灰霾。重度灰霾在市区周边出现多,与市区附近重工业企业多、汽车尾气等造成污染物含量较高,特殊地理地貌特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有关,在气象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易出现重度灰霾天气。④总灰霾日、轻微和轻度灰霾日除陈仓外总体呈增加趋势,陇县、扶风、岐山增加趋势明显;中度、重度灰霾日的线性趋势基本为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天气 时空分布 线性趋势 宝鸡
下载PDF
西安冬季能见度变化初析
12
作者 王浥尘 曹军骥 +2 位作者 王启元 任鹏奎 肖舜 《地球环境学报》 2012年第5期1048-1052,共5页
能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一些城市也遭受着低能见度的影响。本文初步研究了西安2011年冬季能见度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子,并对2012年1月份四次能见度极低事件进行了初析。通过功率谱分析发现,能见度、相对湿度、... 能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一些城市也遭受着低能见度的影响。本文初步研究了西安2011年冬季能见度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子,并对2012年1月份四次能见度极低事件进行了初析。通过功率谱分析发现,能见度、相对湿度、PM2.5;、SO2、NO2具有3~4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通过对能见度、相对湿度和PM2.5,日均值、逐步回归方程的建立,表明相对湿度在冬季西安能见度变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可能和高相对湿度引起的吸湿增长有关。降水发生过程中能见度先降低后增加,后来的增加则是由于降水造成空气中颗粒物的湿沉降,进而使能见度有所升高。初步分析表明冬季能见度极低事件是高PM2.5;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相对湿度 PM2 .5 西安 冬季
下载PDF
自动站与人工站降水量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奇琛 毛明策 肖舜 《价值工程》 2014年第13期309-310,共2页
利用陕西省8个气象站平行观测期间的自动站与人工站降水量资料,对日降水量差异、造成差异原因以及差异对气候预测评分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降水量差值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只有3个样本超出了误差范围;采集原理不同、采集时间不同... 利用陕西省8个气象站平行观测期间的自动站与人工站降水量资料,对日降水量差异、造成差异原因以及差异对气候预测评分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降水量差值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只有3个样本超出了误差范围;采集原理不同、采集时间不同步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自动站与人工站降水量观测记录的差异,导致个别月份气候预测分级评分出现错级现象,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评分结果,给正确衡量预测水平带来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差异 距平百分率 评分 气候预测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陕西省西安市近地表气温估算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瑞 杨丽萍 +3 位作者 侯成磊 王彤 张静 肖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人口激增,城市气候与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开展城市近地表气温遥感监测研究能够为改善城市气候、减缓热岛效应、打造适宜人居环境提供参考。针对传统气温监测方法在多因素复杂关系模拟中的局限性,以陕西省西安...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人口激增,城市气候与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开展城市近地表气温遥感监测研究能够为改善城市气候、减缓热岛效应、打造适宜人居环境提供参考。针对传统气温监测方法在多因素复杂关系模拟中的局限性,以陕西省西安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可以集成多要素、学习复杂、非线性映射关系的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基于Landsat 8卫星遥感数据以及SRTM高程数据相关参数的综合分析,构建多种近地表气温估算的随机森林模型,通过性能对比评估优选最佳模型,估算了2016年5月16日西安市近地表气温,分析了近地表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所有近地表气温影响因子中,高程对随机森林模型近地表气温估算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地表温度。所有随机森林模型训练集的判定系数(R^(2))均高于0.916,均方根误差(RMSE)均低于0.467℃,验证集判定系数均高于0.726,均方根误差均低于0.840℃;训练集判定系数均高于验证集,均方根误差均低于验证集;最优随机森林模型训练集判定系数为0.934,均方根误差为0.425℃,验证集判定系数为0.795,均方根误差为0.783℃;气温估算精度判定系数为0.792,均方根误差为1.055℃。西安市中心城区气温高于郊县区,中心城区最低气温平均值、最高气温平均值及气温平均值分别高于郊县区1.54℃、0.01℃和1.76℃。综上所述,西安市近地表气温南低北高,空间差异明显,自中心城区、郊县区至南部山区逐渐降低,呈现出显著的城市热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气温 随机森林 估算 地表温度 热岛效应 高程 Landsat 8 西安
下载PDF
陕西省气象局与省林业厅签署加强林业气象服务合作协议
15
作者 肖舜 《陕西气象》 2014年第2期30-30,共1页
近日,陕西省气象局与陕西省林业厅签署关于加强林业气象服务合作的协议,从五个方面深化合作。一是加强林业气象观测站点建设,在林区防火一些重点地段建设林区气象观测站,实现观测资料、预报预警信息共享。二是提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近日,陕西省气象局与陕西省林业厅签署关于加强林业气象服务合作的协议,从五个方面深化合作。一是加强林业气象观测站点建设,在林区防火一些重点地段建设林区气象观测站,实现观测资料、预报预警信息共享。二是提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的时效性和精度,联合开展对森林火险预警、森林火灾监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预测预报模型研发,联合开发陕西省森林火险预报预警系统。三是联合加强和规范森林火险预警信息发布,通过电视、网络、手机、高音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发布森林火险预警信息。四是完善森林火灾应急联动机制,气象部门根据火灾扑救需求和天气条件,开展相关应急气象服务工作,适时进行现场应急观测和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五是联合做好林业产业、生态气象服务,双方共同开展林业病虫害发生气象等级预报、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联合开展造林治沙、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动态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工作 合作协议 林业厅 陕西省 气象局 森林火险预报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气象等级预报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表土与大气降尘粒度Weibull组成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舜 周爱锋 +3 位作者 黄小忠 金明 孙东怀 陈发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93-1200,共8页
柴达木盆地北部现代地表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多数盆地地表沉积物质呈Weibull三峰分布,具有超细粒、细粒、粗粒3个组分,个别样品包含沙粒组分,绝大多数的样品匮乏细粒-超细粒组分,以高含量分选性较好的粗粒组分和低含量... 柴达木盆地北部现代地表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多数盆地地表沉积物质呈Weibull三峰分布,具有超细粒、细粒、粗粒3个组分,个别样品包含沙粒组分,绝大多数的样品匮乏细粒-超细粒组分,以高含量分选性较好的粗粒组分和低含量分选性差的细粒-超细粒组分为总体特征。现代沙尘暴天气降尘粒度分布模式较为单一,以高含量窄峰态的粗粒组分为显著特征。依据含量最高主峰所在Weibull粒度组分,本研究将全部粒度分布分为3种类型:以高含量细粒组分主导的F型、以高含量粗粒组分主导的C型和以高含量沙粒组分主导的S型。比较沙尘暴降尘、季节降尘和年降尘粒度分布模式的结果表明,研究区全年和季节大气降尘主要由沙尘暴天气降尘贡献,在细粒和超细粒组分上,同时混合有尘暴释放和正常天气条件下大气本底粉尘沉降两种来源的风尘成分。分析冬季研究区湖泊(苏干湖)冰层粉尘粒度分布模式发现,细粒组分含量显著偏高,可达70.6%,明显有别于其他沉积环境粒度组成,对比年降尘细粒-超细粒组分成因我们初步认为,细粒组分可用于指示冬季风盛行季节近地面大范围风场搬运风尘物质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表土 大气降尘 粒度分布 Weibull组分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方剂学的小青龙汤类方功效物质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范骁辉 肖舜 +2 位作者 艾妮 廖杰 程翼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634-2638,共5页
类方集历代名医应用之精华,是中医原创思维的重要载体。该文以小青龙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麻黄附子汤、厚朴麻黄汤和大青龙汤等5个小青龙汤类方为例,采用网络方剂学研究策略,在系统的化学组成辨识基础上,通过知识关联网络构建及分析... 类方集历代名医应用之精华,是中医原创思维的重要载体。该文以小青龙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麻黄附子汤、厚朴麻黄汤和大青龙汤等5个小青龙汤类方为例,采用网络方剂学研究策略,在系统的化学组成辨识基础上,通过知识关联网络构建及分析,探讨其化学组成与主治异同之间的关联,初步揭示了小青龙汤类方在宣肺平喘、助阳解表方面的功效物质组。这一研究实例表明,网络方剂学可为诠释仲景方组方的科学内涵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学 网络药理学 网络方剂学 类方 仲景方 功效物质组
原文传递
基于三色荧光探针的红花肾保护活性物质筛选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兰小红 肖舜 +2 位作者 龚婉 王毅 赵筱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80-1885,共6页
该研究采用3种荧光探针FDA,MTR,Hoechst 33342对盐酸阿霉素损伤的HK-2细胞进行标记,通过细胞荧光显微成像平台进行荧光图像采集及分析,建立了一种潜在的肾保护活性物质筛选方法。应用该方法对红花的53个化学组分进行筛选,发现C17,C18,C1... 该研究采用3种荧光探针FDA,MTR,Hoechst 33342对盐酸阿霉素损伤的HK-2细胞进行标记,通过细胞荧光显微成像平台进行荧光图像采集及分析,建立了一种潜在的肾保护活性物质筛选方法。应用该方法对红花的53个化学组分进行筛选,发现C17,C18,C19 3个组分对盐酸阿霉素损伤的HK-2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初步推测出8个化合物,羟基红花黄色素A,6-羟基山柰酚-3-O-芸香糖-6-O-葡萄糖苷,6-羟基山柰酚-3,6-二-O-葡萄糖苷或6-羟基山柰酚-6,7-二-O-葡萄糖苷,6-羟基山柰酚-3-O-芸香糖苷,6-羟基山柰酚-3-O-葡萄糖苷或6-羟基山柰酚-7-O-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素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与对照品比对后确认其中4个化合物为异槲皮素、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并对这4个化合物的肾细胞保护作用进行了验证,发现均具有一定的肾细胞保护作用,其中异槲皮素的保护作用最强,且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实验结果提示,异槲皮素、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能是红花发挥肾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肾保护 活性物质筛选 红花
原文传递
陕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时空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佳音 郭云飞 +5 位作者 肖舜 杜涛 郑淏 刘焕武 王蕾 何延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6,共11页
利用陕西省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17—2021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陕西区域空气质量的逐月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年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对不同区域发生重度污染时段的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特征和成因进行了探讨。结... 利用陕西省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17—2021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陕西区域空气质量的逐月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年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对不同区域发生重度污染时段的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特征和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017—2021年陕西省空气质量逐步改善,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关中>陕南>陕北,SO2浓度年均下降12.5%,CO浓度年均下降9.9%,PM2.5年均下降7.2%。(2)关中区域和陕北北部污染较重,陕北南部和陕南区域污染较轻,城市污染程度重于郊县。(3)陕西省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重污染天多在采暖季和春季(1月、2月、3月、11月、12月)。不同区域发生重度污染时的首要污染物具有明显差异。陕北区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的首要污染物为PM_(10)(100%),关中区域为PM_(2.5)(82%)、PM_(10)(17%)、O3(1%),陕南区域为PM_(2.5)(81%)、PM_(10)(19%)。(4)近年来陕西省臭氧(O_(3))污染形势较为严峻,应采取对策来有效遏制臭氧浓度上升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 臭氧 颗粒物 汾渭平原
原文传递
2019年度地理学基金项目评审与成果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朝林 郑袁明 +5 位作者 王佳 张晴 肖舜 袁振杰 刘京 刘欣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65-1174,共10页
2019年地理学科开始实施面向未来的申请代码资助体系。详细比较了新的资助体系的增改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学科申请、受理方面的变化。在分析2019年地理学基金项目评审和资助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发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2019年地理学科开始实施面向未来的申请代码资助体系。详细比较了新的资助体系的增改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学科申请、受理方面的变化。在分析2019年地理学基金项目评审和资助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发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此外,对2018年底结题项目资助成果和代表性项目的结题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助体系 申请受理 送审 资助 成果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