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剥离术对鼻翼软骨生长发育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肖苒 徐慧芬 石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剥离术对鼻翼软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新西兰乳白兔16只,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实验侧实施剥离术后原位缝合,动态观察早期剥离术对鼻翼软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各生长发育阶段(术后4周、8周、... 目的:探讨早期剥离术对鼻翼软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新西兰乳白兔16只,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实验侧实施剥离术后原位缝合,动态观察早期剥离术对鼻翼软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各生长发育阶段(术后4周、8周、12周、16周),实验侧和对照侧鼻翼软骨细胞、软骨基质的质和量无显著性差异,两侧软骨细胞的增殖活性一致;在生长发育成熟期,电镜显示靠近皮肤的软骨表面胶原原纤维在实验侧较对照侧致密且排列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剥离术 鼻翼软骨 生长发育 唇裂 鼻畸形
下载PDF
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和成骨诱导分化:Fi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的可行性 被引量:7
2
作者 解芳 滕利 +4 位作者 蔡磊 徐家杰 靳小雷 肖苒 曹谊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1-956,共6页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经典的分离方法是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以去除血细胞成分,但该法操作较为复杂,分离犬骨髓时需要配制密度,且离心次数较多,对细胞损伤大。目的:拟建立可靠、高纯度的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方法,...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经典的分离方法是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以去除血细胞成分,但该法操作较为复杂,分离犬骨髓时需要配制密度,且离心次数较多,对细胞损伤大。目的:拟建立可靠、高纯度的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方法,并观察其在体外扩增、成骨诱导分化的能力。方法:于犬髂后上棘抽取骨髓液10mL,肝素抗凝,Hanks液稀释后,加入1.077g/mL Ficoll液3mL,2000r/min离心20min,吸取有核细胞形成白色云雾状的分层界面,用含胎牛血清的DMEM离心2遍,按12×104/cm2密度接种,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内培养。细胞传代后,加入含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钠、L-2-磷酸抗坏血酸的DMEM成骨条件培养液进行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成骨细胞特征性分泌蛋白骨钙素、骨桥蛋白的表达,以及Ⅰ型胶原的表达,并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与茜素红染色。结果与结论:1.077g/mLFi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所得的有核细胞层相对于Percoll液分层明显,可获得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细胞生长良好,平均倍增时间为24h。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诱导培养后,骨钙素、骨桥蛋白、Ⅰ型胶原均呈阳性表达,碱性磷酸酶染色后细胞胞浆呈蓝绿色,茜素红染色后细胞外基质中出现散在的红色结节,可在体外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诱导 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引入地西泮对速眠新复合氯胺酮麻醉效果的改进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曹春艳 康宁 +3 位作者 严笠 胡正云 申志惠 肖苒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改进速眠新单纯与复合麻醉方法的不足,观察引入地西泮对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实验家兔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肌肉注射速眠新(0.3 m L/kg),B组肌肉注射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混合液(0.3 m L/... 目的改进速眠新单纯与复合麻醉方法的不足,观察引入地西泮对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实验家兔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肌肉注射速眠新(0.3 m L/kg),B组肌肉注射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混合液(0.3 m L/kg),C组肌肉注射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混合液(0.3 m L/kg),并静注地西泮注射液(1.5 m L/kg),对比三组的麻醉效果、麻醉显效时间、初次麻醉维持时间、总麻醉药用量及总手术时间。结果 C组麻醉显效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1);初次麻醉维持时间C组长于A、B组(P<0.01);总麻醉药用量C组明显少于A、B组(P<0.01);C组总的手术时间少于A、B两组(P<0.01);C组的麻醉效果优于A、B组(P<0.01)。结论采用速眠新、盐酸氯胺酮联合地西泮复合麻醉明显提高了麻醉效果,是适于家兔敏感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较长的动物实验的理想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速眠新 氯胺酮 地西泮
下载PDF
EGFP和CM-Dil示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体内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武京国 谢方南 +3 位作者 马慧雨 王黔 曹谊林 肖苒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406-409,共4页
目的:应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和CM-Dil标记技术,观察组织工程骨在体内形成过程中种子细胞的变化和转归。方法:分别用EGFP慢病毒表达和CM-Dil染料的方法标记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 目的:应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和CM-Dil标记技术,观察组织工程骨在体内形成过程中种子细胞的变化和转归。方法:分别用EGFP慢病毒表达和CM-Dil染料的方法标记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MTT法检测标记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BMSCs接种珊瑚支架体外成骨诱导7天后,将未标记组、EGFP组和CM-Dil组分别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空白支架作为阴性对照。术后4、8、12周取材,HE染色观察成骨情况,EGFP组采用GFP免疫组化、CM-Dil组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示踪BMSCs在体内的变化。结果:两种标记技术能高效标记BMSCs,标记前后细胞的体外增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体内12周后有新生骨形成,标记细胞数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12周后仍显示有部分标记细胞存活。结论:EGFP和CM-Di l可用于示踪组织工程种子细胞,通过示踪说明BMSCs在体内组织工程骨成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P CM-Dil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示踪 组织工程骨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欢欢 巩福星 +2 位作者 王黔 曹谊林 肖苒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588-591,共4页
目的:系统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体外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取第2代细胞通过流式检测及多向诱导分化方法进行干细胞鉴定;应用RT-PCR法对hBMSCs在体外成骨诱导不同时... 目的:系统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体外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取第2代细胞通过流式检测及多向诱导分化方法进行干细胞鉴定;应用RT-PCR法对hBMSCs在体外成骨诱导不同时间点的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第2代hBMS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44、CD90,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潜能。成骨相关基因在诱导早期部分表达,中期均有表达,基因表达大部分在14天达高峰,与矿化相关的基因表达在21天达高峰。结论:hBMSCs体外成骨诱导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呈动态表达,其表达时序与成骨细胞生理发育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分化 成骨相关基因 表达模式
下载PDF
手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曹春艳 申志惠 +2 位作者 胡正云 严笠 肖苒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50-151,共2页
手术学实验室是有别于科研应用的实验室,与医院手术室类同,具备动物术后观察与饲养条件的实验室,是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必要条件和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1-2]。由此可见,手术室的工作管理质量好坏直接影响... 手术学实验室是有别于科研应用的实验室,与医院手术室类同,具备动物术后观察与饲养条件的实验室,是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必要条件和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1-2]。由此可见,手术室的工作管理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科研结果和实验教学的质量,尤其是手术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学 教学安全 管理措施
下载PDF
一种提取全血基因组DNA的改良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吕晓岩 肖苒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5年第6期852-853,共2页
目的:将碘化钾法和试剂盒法相结合,建立一种安全无毒、快速、经济、有效的提取全血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用0.2%Na Cl裂解红细胞收集全血中的白细胞,用5 mol/L KI裂解白细胞膜,再用试剂盒提取DN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凝胶电泳、荧... 目的:将碘化钾法和试剂盒法相结合,建立一种安全无毒、快速、经济、有效的提取全血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用0.2%Na Cl裂解红细胞收集全血中的白细胞,用5 mol/L KI裂解白细胞膜,再用试剂盒提取DN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凝胶电泳、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结果:本法提取300μL抗凝血可得基因组DNA 5~12μg,D260nm/D280nm为1.86±0.02。原本提取100次全血基因组DNA的试剂量提升到可提取200次。结论:改良法提高了试剂盒的使用率,所得基因组DNA稳定,是一种操作简便、快速高效并节省试验经费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 外周血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三种麻醉方法对菜亨鸡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曹春艳 孙雪健 +1 位作者 胡正云 肖苒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麻醉方法在莱亨鸡的麻醉效果。方法将30只实验用莱亨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10只(速眠新Ⅱ组),B组10只(盐酸氯胺酮组),C组10只(速眠新II与盐酸氯胺酮复合组),三组均采用肌肉注射麻醉,在麻醉过程中观察其... 目的比较3种不同麻醉方法在莱亨鸡的麻醉效果。方法将30只实验用莱亨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10只(速眠新Ⅱ组),B组10只(盐酸氯胺酮组),C组10只(速眠新II与盐酸氯胺酮复合组),三组均采用肌肉注射麻醉,在麻醉过程中观察其临床表现及麻醉效果,比较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苏醒时间和动物的死亡率等。结果A组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长,死亡率高:B组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短,但麻醉效果不理想;C组麻醉诱导时间短,麻醉效果理想,死亡率低。结论速眠新II与盐酸氯胺酮复合麻醉莱亨鸡,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亨鸡 麻醉 速眠新II 氯胺酮
下载PDF
人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分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秋晨 肖苒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3年第4期229-231,234,共4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参与组织器官的修复过程。但由于不同分离方法得到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纯度不同,极大地影响了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因此,利用其表面标记分子进行鉴定分选,成为当前干细胞领域研...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参与组织器官的修复过程。但由于不同分离方法得到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纯度不同,极大地影响了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因此,利用其表面标记分子进行鉴定分选,成为当前干细胞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人MSC表面标记分子的分类、功能、应用以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表面标记分子 稳定性
下载PDF
两种提取冻存全血基因组DNA方法的比较
10
作者 吕晓岩 严笠 +1 位作者 刘霞 肖苒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0期16-17,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提取冻存全血中基因组DNA的效果和特点。方法分别用改良碘化钾法和Promega全血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凝胶电泳、PCR进行检测。结果改良碘化钾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浓度分...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提取冻存全血中基因组DNA的效果和特点。方法分别用改良碘化钾法和Promega全血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凝胶电泳、PCR进行检测。结果改良碘化钾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浓度分别为(330.9±0.94)ng/μL和(490.3±3.16)ng/μL;纯度为(1.87±0.03)和(1.85±0.06)。试剂盒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含量稍高于改良碘化钾法,质量和纯度无显著差异。结论试剂盒法更简便、快速、无毒地进行提取DNA,但价格较贵;改良碘化钾法价格低廉,适合大量临床血液标本的提取,能够满足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DNA 碘化钾法 改良法 外周血
下载PDF
用心体会,用情歌唱--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激发策略
11
作者 肖苒 《求知导刊》 2016年第16期122-122,共1页
自古以来,音乐就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主要途径,美妙的旋律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审美特征.因 此在小学课堂中,音乐被赋予重要的使命.音乐课堂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学生的情感可以受到良 好的熏陶,学生... 自古以来,音乐就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主要途径,美妙的旋律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审美特征.因 此在小学课堂中,音乐被赋予重要的使命.音乐课堂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学生的情感可以受到良 好的熏陶,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情感 实施策略
下载PDF
KLF2和KLF15基因在hBMSCs定向分化中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珣 李秋晨 +4 位作者 吴欢欢 谢方南 吕晓岩 尹艳花 肖苒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99-905,共7页
目的研究KLF2和KLF15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脂、成骨和成肌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及变化趋势,探讨KLF2和KLF15在hBMSCs定向分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式。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取第4代细胞... 目的研究KLF2和KLF15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脂、成骨和成肌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及变化趋势,探讨KLF2和KLF15在hBMSCs定向分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式。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取第4代细胞分别进行成脂、成骨和成肌诱导并以油红O、茜素红及免疫荧光染色进行鉴定。通过实时定量PCR和免疫荧光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相关标志物、KLF2、KLF15和GLUT4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hBMS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29、CD90,并在特定诱导剂作用下能够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肌细胞,染色鉴定结果为阳性,并分别检测到相关标志基因的表达;hBMSCs成脂、成骨和成肌过程中KLF2、KLF15和GLUT4的表达均呈动态变化。结论 KLF2和KLF15与hBMSCs成脂、成骨和成肌分化的启动和维持有关;KLF2和KLF15可能通过GLUT4调节能量代谢从而影响hBMSCs定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定向分化 KLF2 KLF15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与成脂分化过程中FGF1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平 焦虎 +3 位作者 李秋晨 吕晓岩 尹艳花 肖苒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41-946,共6页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与成脂分化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及其受体(FGFRs)的动态表达,探讨FGF1在hBMSCs成骨与成脂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取第3代细胞分别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与成脂分化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及其受体(FGFRs)的动态表达,探讨FGF1在hBMSCs成骨与成脂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取第3代细胞分别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并染色鉴定。通过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成骨和成脂标志基因以及FGF1/FGFRs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诱导分化前后FGF1的表达。Real-time PCR及油红O染色鉴定外源性FGF1对hBMSCs成骨与成脂分化的影响。结果体外诱导hB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后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结果呈阳性;FGF1和FGFRs在诱导过程中呈动态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FGF1主要在细胞质中分布,成骨诱导3 d后在细胞核中的表达增加;相比对照组,加入外源的FGF1组7 d后脂滴数量明显减少,成脂标志基因表达受到抑制(P<0.01),而加入外源的FGF1 3 d骨桥蛋白(OPN)表达升高(P<0.05)。结论 FGF1能够抑制hBMSCs的成脂分化,并且可能通过促进骨桥蛋白表达而提前hBMSCs的成骨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FGF1 FGFRs
下载PDF
富含血小板血浆双相接种法构建组织工程骨 被引量:3
14
作者 雷华 肖苒 +2 位作者 曹蕊 吕晓岩 归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402-407,共6页
目的:传统的细胞接种法接种效率低,影响组织工程骨的成骨质量。本研究预探讨富含血小板血浆双相接种法是否可以提高细胞接种效率、优化组织工程骨的构建。方法:分别用富含血小板血浆、乏血小板血浆重悬BMSCs,灌注于三维多孔PLGA支架中,... 目的:传统的细胞接种法接种效率低,影响组织工程骨的成骨质量。本研究预探讨富含血小板血浆双相接种法是否可以提高细胞接种效率、优化组织工程骨的构建。方法:分别用富含血小板血浆、乏血小板血浆重悬BMSCs,灌注于三维多孔PLGA支架中,凝血酶促凝,体外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的细胞分布;通过检测支架内DNA含量、ALP含量、成骨基因表达情况分析细胞的接种效率、增殖和分化情况,并与传统的接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富含血小板血浆和乏血小板血浆双相接种法均能提高细胞与三维支架的结合效率;富含血小板血浆还可以促进支架内细胞的增殖,同时不影响细胞的分化。结论:双相接种法可以提高细胞的接种效率;与普通双相接种法相比,富含血小板血浆双相接种法可以进一步优化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血小板血浆 细胞接种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浅谈动物福利伦理在外科研究和教学中的实施 被引量:3
15
作者 申志惠 肖苒 +1 位作者 胡正云 曹春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49-150,共2页
外科学是医学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以手术为主的进行诊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保障人类健康和优化人类生存的过程中,实验动物作为"人的替身"用来进行教学和科学实验研究,承担了自然生命中本不该有的痛苦,为人类的医学事业做出巨大的贡... 外科学是医学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以手术为主的进行诊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保障人类健康和优化人类生存的过程中,实验动物作为"人的替身"用来进行教学和科学实验研究,承担了自然生命中本不该有的痛苦,为人类的医学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在现代文明社会,我院作为以外科学医、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学 教学 动物福利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骁伟 王黔 +1 位作者 曹谊林 肖苒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5年第5期331-334,共4页
骨组织工程的发展为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众多的动物实验研究和逐渐兴起的临床应用研究已充分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组织工程骨细胞支架复合物在植入体内后,尤其植入血供不佳的受区时,因不能及时地与机体建立起血供... 骨组织工程的发展为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众多的动物实验研究和逐渐兴起的临床应用研究已充分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组织工程骨细胞支架复合物在植入体内后,尤其植入血供不佳的受区时,因不能及时地与机体建立起血供连接,使得成骨效果不稳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已成为构建大段组织工程骨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对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血管化
下载PDF
组织工程皮肤血管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川 肖苒 曹谊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06-108,共3页
血供对于皮肤的维持和移植至关重要,尽管组织工程皮肤已经商业化并应用于临床,但仍未能很好地实现其血管化。目前,促进组织工程皮肤血管化主要是依靠促血管形成的种子细胞,以及多种生长因子的作用。随着诱导多功能干细胞、静电纺丝,以... 血供对于皮肤的维持和移植至关重要,尽管组织工程皮肤已经商业化并应用于临床,但仍未能很好地实现其血管化。目前,促进组织工程皮肤血管化主要是依靠促血管形成的种子细胞,以及多种生长因子的作用。随着诱导多功能干细胞、静电纺丝,以及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通过设计新型支架,并结合相应的种子细胞和细胞因子,精确地模拟体内生长环境,以促进组织工程皮肤的血管化。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组织工程皮肤血管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组织工程 血管形成 干细胞 细胞因子 支架
下载PDF
应用细胞膜片复合硅胶管内支撑构建组织工程管状软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健 刘霞 +1 位作者 肖苒 曹谊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241-243,共3页
目的研究利用羊耳软骨细胞形成细胞膜片,构建无细胞支架组织工程管状软骨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扩增羊耳软骨细胞至第2代,以2.0×10^6cells/mL的高密度,培养7d,形成直径为35mm的圆形细胞膜片,将细胞膜片均匀包裹于硅胶管,... 目的研究利用羊耳软骨细胞形成细胞膜片,构建无细胞支架组织工程管状软骨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扩增羊耳软骨细胞至第2代,以2.0×10^6cells/mL的高密度,培养7d,形成直径为35mm的圆形细胞膜片,将细胞膜片均匀包裹于硅胶管,植入裸鼠背部皮下,4周后取材检测。以大体观察、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形成的软骨进行评价。结果大体观察可见形成良好的管状软骨,HE染色见软骨陷窝形态规则,番红0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细胞膜片复合硅胶管内支撑的方法能形成管状软骨,为气管软骨的再造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细胞支架 细胞膜片 管状软骨 气管软骨
下载PDF
应用iPSC技术构建疾病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文博 傅歆 肖苒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26-1629,共4页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用于构建体外疾病模型的基本步骤是: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亚全能干细胞,再将这些细胞分化为相关疾病的受累细胞亚型,模拟疾病特征并重建病理过程,为研发治疗方法提供资料。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疾病模型
下载PDF
毛囊单位促进组织工程皮肤形成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管乐 肖苒 +2 位作者 曹谊林 严笠 景伟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通过插入分离的毛囊单位,构建带有皮肤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探讨毛囊对组织工程皮肤形成的作用。方法将头皮分离成毛囊单位,插入由Ⅰ型鼠尾胶原、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模型中,浸没培养1周,气-液界面培养3周... 目的通过插入分离的毛囊单位,构建带有皮肤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探讨毛囊对组织工程皮肤形成的作用。方法将头皮分离成毛囊单位,插入由Ⅰ型鼠尾胶原、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模型中,浸没培养1周,气-液界面培养3周。通过镜下观察、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组织工程皮肤和毛囊的生长状态。结果相对于悬浮培养的毛囊,实验组毛囊体外生长期延长,结构更完整。HE染色显示,实验组组织工程皮肤可见毛囊和皮脂腺存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带有毛囊的组织工程皮肤中可见反映基底膜完整性的Laminin和Ⅳ型胶原呈线状连续分布于表皮、真皮连接处;而反应表皮成熟度的CK4和CK10/13则呈阳性分布于基底上层非角化细胞。结论复合毛囊单位可以促进组织工程皮肤表皮组织的分化和成熟。本方法为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和毛囊的体外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皮肤 毛囊 角质形成细胞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