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易亚辉 周海航 +6 位作者 陆忠烈 肖跃将 马春燕 刘虎 苏刚 汤伟军 姚振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6期953-957,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对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DAI早期(伤后10天内)患者(DAI组)及12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对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DAI早期(伤后10天内)患者(DAI组)及12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DAI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部分各向异性(FA)值,将两组感兴趣区(ROI)平均FA值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DAI组FA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显示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特征。结果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DAI早期FA值(胼胝体压部0.647±0.069、胼胝体膝部0.615±0.043、内囊前肢0.541±0.065、内囊后肢0.639±0.035)较对照组(胼胝体压部0.748±0.045、胼胝体膝部0.729±0.058、内囊前肢0.622±0.038、内囊后肢0.667±0.027)FA值显著降低(P<0.001)。胼胝体压部FA值的变化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736,P=0.001)。DTT较好显示感兴趣区白质纤维束形态,更直观显示脑白质损伤程度。结论 DTI联合DTT是DAI患者检查的敏感方法,FA值评估是DAI程度的重要依据,DDT可观察神经纤维束受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弥漫性轴索损伤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易亚辉 周海航 +6 位作者 陆忠烈 肖跃将 马春燕 刘虎 苏刚 汤伟军 姚振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DAI早期(伤后10d内)患者(DAI组)及12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DAI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DAI早期(伤后10d内)患者(DAI组)及12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DAI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部分各向异性(FA)值,将两组感兴趣区(ROI)平均FA值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DAI组FA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DAI早期FA值(胼胝体压部0.647±0.069、胼胝体膝部0.615±0.043、内囊前肢0.541±0.065、内囊后肢0.639±0.035)与对照组(胼胝体压部0.748±0.045、胼胝体膝部0.729±0.058、内囊前肢0.622±0.038、内囊后肢0.667±0.027)FA值有显著降低(P<0.001)。胼胝体压部FA值的变化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736,P=0.00)。结论:DTI是DAI患者检查的敏感序列,FA值是DAI评估及严重程度的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弥漫性轴索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