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李渔 张荣杰 +3 位作者 孙伟 肖钰宣 毕现茹 郝迎学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5-852,共8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23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0例,女7例;年龄为54(49,61)岁。87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23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0例,女7例;年龄为54(49,61)岁。87例患者中,行保守治疗55例,设为保守治疗组;行腔内介入治疗32例,设为腔内介入治疗组。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2)治疗情况。(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临床特征。两组患者有症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Yun分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情况。两组患者血管完全重塑、住院时间、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752,t=-4.213,-16.421,P<0.05);腹痛缓解分别为34例和2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组有症状患者出院时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症状均缓解或消失,无肠缺血或肠破裂者。腔内介入治疗组中,成功行支架植入术30例,手术时间为115(86,155)min,术中出血量为5(5,10)mL,造影剂用量为(200±51)mL,造影剂使用碘克沙醇、碘普罗胺、碘海醇分别为23、8、1例,手术方式为单个裸支架植入、裸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多个裸支架、覆膜支架、单纯血管造影分别为14、3、10、3、2例,支架类型为自膨式金属裸支架、自膨式覆膜支架分别为39、3枚,支架直径为(6.5±1.0)mm,支架长度为(69±23)mm。2例无症状患者,腔内介入治疗未成功,均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腔内介入治疗组中,92.3%(24/26)的患者术后腹痛缓解;2例术后腹痛患者经对症治疗后腹痛均好转。(3)随访情况。8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24)个月,均无腹痛复发及二次干预。随访期间,82例患者行CT血管成像或超声检查,5例CT血管成像或超声检查结果未能获得,无SISMAD相关死亡或肠系膜上动脉破裂者。保守治疗组和腔内介入治疗组达到血管完全重塑分别为8例和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52,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比较,行腔内介入治疗SISMAD患者住院时间更长、总费用更高,血管完全重塑率更高,两者均无腹痛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腔内介入治疗 保守治疗 血管重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