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地区龙潭组页岩岩性序列及勘探意义
1
作者 姚永君 肖高杰 +6 位作者 范兴燕 胡国恒 黎李 王欣 张兵 杨凯 肖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9,共14页
川东地区龙潭组具有较大的页岩气勘探前景,该地层沉积于海陆过渡环境,沉积相变化快,岩性复杂,存在难以通过常规的矿物成分方法划分岩相以及当前岩相划分尚不精确的问题,制约了该地区龙潭组页岩有利岩相带识别及勘探。本文基于岩心观察... 川东地区龙潭组具有较大的页岩气勘探前景,该地层沉积于海陆过渡环境,沉积相变化快,岩性复杂,存在难以通过常规的矿物成分方法划分岩相以及当前岩相划分尚不精确的问题,制约了该地区龙潭组页岩有利岩相带识别及勘探。本文基于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薄片鉴定,结合钻井的泥地比、单层岩性厚度,建立了川东地区龙潭组7种特征岩性组合模式(泥页岩型、富泥含砂型、富泥含灰型、灰泥互层型、富灰含泥型、致密灰岩型和火成岩型);综合TOC、孔隙度、含气性、脆性指数等页岩储层特征参数,明确了不同岩性组合在龙潭组各段的平面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纵向上优势岩性组合主要为龙潭一段富泥含灰型和泥页岩型,龙潭二段主要为泥页岩型、灰泥互层型和富泥含灰型。平面上龙潭一段优势岩性组合富泥含灰型主要分布在开州—云阳一带,泥页岩型主要分布在重庆—綦江一带;龙潭二段优势岩性组合泥页岩型分布在巴南—綦江一带,灰泥互层型分布在达州一带,富泥含灰型分布在万州—梁平—石柱一带。该项研究成果为川东地区龙潭组页岩气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龙潭组 岩性组合 优势页岩储层 勘探意义
下载PDF
非洲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系AG组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
2
作者 刘计国 周鸿璞 +4 位作者 秦雁群 邹荃 郑凤云 李早红 肖高杰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1,共10页
借鉴国内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与技术,运用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对中非裂谷系Muglad盆地Fula凹陷开展多级次层序地层划分、烃源岩地化分析、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和有利区带划分与潜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基准面旋回发育控制,Fula... 借鉴国内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与技术,运用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对中非裂谷系Muglad盆地Fula凹陷开展多级次层序地层划分、烃源岩地化分析、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和有利区带划分与潜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基准面旋回发育控制,Fula凹陷AG组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湖泛面附近是岩性油气藏最有利分布位置。②研究区AG组主要发育三大物源体系,福西陡坡带为短轴近物源快速沉积,相带平面展布较窄;东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展布范围较大,沉积持续时间长;AG组沉积晚期在东南部发育一套展布范围较小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滩坝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相带。③AG组AG2段(SQ4)暗色泥岩主要沉积于浅湖—半深湖环境,干酪根类型为Ⅰ—Ⅱ1型,TOC平均为3.41%,生烃潜量(S1+S2)多大于8 mg/g,为好—极好烃源岩,可为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油气来源。④AG组可划分出7个岩性油气区带,其中Fula-Moga斜坡带北部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湖泛面 三角洲前缘 滩坝 岩性区带 Fula-Moga斜坡带 AG组 白垩系 Fula凹陷 Muglad盆地
下载PDF
谱分解技术在W区河道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3
作者 肖高杰 杨长春 +2 位作者 范兴斌 冷岩 吴琼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8-572,共5页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形势的发展,薄储层预测及特殊地质体的识别在岩性油气藏中越来越重要,频谱分解技术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次在w区在常规方法无法对储层进行有效识别的情况下,通过WVD时频分解技术,在该区准确的找到了河道沉积体.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波阻抗 WVD分布 主频 河道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基岩潜山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余朝华 杜业波 +5 位作者 肖坤叶 王景春 肖高杰 张桂林 梁巧峰 王玉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79-1290,共12页
基岩潜山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以覆盖Bongor盆地主要潜山构造带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近百口基岩钻井的岩心资料和系统解释成果为基础,对基岩储层的特征、展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开展岩心观察和镜下分析,明确... 基岩潜山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以覆盖Bongor盆地主要潜山构造带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近百口基岩钻井的岩心资料和系统解释成果为基础,对基岩储层的特征、展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开展岩心观察和镜下分析,明确了Bongor盆地基岩以花岗岩、正长岩和二长岩等岩浆岩和混合花岗岩、片麻岩等变质岩为主,基岩储集空间以破碎的粒间孔、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为主。主要潜山带上的基岩钻井揭示潜山储层纵向上具有分带性,位于潜山顶部的风化壳和破碎带储集条件好,向下进入潜山内部储集条件逐步变差,平面上基岩储层分布广泛,但非均质性强,不同构造部位储层厚度和品质差异较大。通过对潜山构造带的构造恢复和地震、测井、岩心综合研究,明确Bongor盆地潜山储层主要受古构造位置、基岩岩性与矿物成分及构造活动的影响。位于构造高部位的潜山较低部位潜山基岩储层更为发育。长英质矿物较铁镁质矿物脆性强,应力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沿着裂缝发生溶蚀而形成孔洞,富长英质矿物层段比铁镁质矿物层段储层品质更好。受构造活动的影响,主要断裂带附近构造裂缝发育,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与主要裂缝方向接近,有利于裂缝的张开与保存。基岩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潜山目标评价和钻前储层预测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潜山 基岩储层 影响因素 Bongor盆地 乍得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健 童晓光 +5 位作者 肖坤叶 窦立荣 季汉成 杜业波 袁志云 肖高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9-658,共10页
乍得Bongor盆地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利用地震、钻井、岩心、薄片、测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Bongor盆地主力储层沉积展布特征和成岩演化。研究结果表明:Bongor盆地早白垩世强烈拉张裂陷作用形成了一系... 乍得Bongor盆地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利用地震、钻井、岩心、薄片、测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Bongor盆地主力储层沉积展布特征和成岩演化。研究结果表明:Bongor盆地早白垩世强烈拉张裂陷作用形成了一系列NW-SE向深陡凹陷,主力储层局限分布在凹陷内部,以近岸水下扇沉积为主,毗邻控凹断层分布,具有近源、深水、快速沉积特征,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受多期构造运动及烃类流体改造,储层压实作用不充分,胶结成岩作用减弱,溶蚀现象普遍,目前尚处于中成岩A期阶段;以原生孔隙为主,属中孔、中高渗储层,有效储层埋深下限明显大于现今油层深度,表明盆地深层仍发育有优质储层,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乍得 Bongor盆地 储层 砂体分布 成岩作用 主控因素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余朝华 肖坤叶 +2 位作者 张桂林 肖高杰 杜业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0-98,共9页
Bongor盆地是中—新生代陆内被动裂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重大构造事件的影响和控制。白垩纪早期,在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分离、大西洋张裂的影响下,盆地开始形成并持续张裂,形成了一系列北西—南东向高角度陡立断层;白垩纪末期,在非... Bongor盆地是中—新生代陆内被动裂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重大构造事件的影响和控制。白垩纪早期,在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分离、大西洋张裂的影响下,盆地开始形成并持续张裂,形成了一系列北西—南东向高角度陡立断层;白垩纪末期,在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间南北向高速正向碰撞所引起的挤压应力作用下,盆地发生强烈反转,地层抬升剥蚀、褶皱变形;古近纪末受红海北西—南东向张裂产生的局部挤压应力作用,盆地发生轻微反转,部分古近系遭受剥蚀;新近纪以来盆地以稳定的热沉降为主。Bongor盆地白垩纪末期构造反转是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构造事件,深刻影响了盆地的沉积充填和油气成藏。盆内白垩纪末期构造反转以地层的褶皱变形为主要特征,根据其剖面形态可进一步分成单断型、双断型和散花型3种类型。基于最新有关断层倾角与反转应力强度的研究成果和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认为虽然晚白垩世挤压强烈,但由于盆地断层倾角过大发生"锁死"现象,而未能发生反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gor盆地 构造反转 构造特征 形成机制
下载PDF
乍得Bongor反转裂谷盆地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16
7
作者 余朝华 肖坤叶 +4 位作者 肖高杰 张桂林 袁志云 胡瑛 杜业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5期45-53,共9页
综合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镜质组反射率(Ro)法和地层对比法对Bongor盆地中生界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恢复结果表明Bongor盆地中生界的剥蚀厚度在1000--2000m之间,呈现出南北大、中间小的特征。快速而剧烈的抬升剥蚀使得该盆地下成藏组... 综合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镜质组反射率(Ro)法和地层对比法对Bongor盆地中生界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恢复结果表明Bongor盆地中生界的剥蚀厚度在1000--2000m之间,呈现出南北大、中间小的特征。快速而剧烈的抬升剥蚀使得该盆地下成藏组合P组砂体的储集能力得以保存;反转期的挤压应力导致了盆地地层的褶皱变形,形成了一系列断背斜、断鼻构造,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反转引起的断层活化为Bongor盆地中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盆地 剥蚀厚度 油气聚集 Bongor盆地 乍得
下载PDF
基于Ricker子波匹配追踪算法在薄互层砂体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宋新武 郑浚茂 +1 位作者 范兴燕 肖高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87-392,共6页
我国东部大多数中、新生代陆相含油盆地大都以薄层砂、泥岩沉积为主,地层岩性和厚度横向变化均较大,而这些地层的厚度远低于常规地震勘探的垂向分辨率。为解决薄互层储层预测问题,笔者综合分析了短时傅里叶变换、连续小波变换和匹配追... 我国东部大多数中、新生代陆相含油盆地大都以薄层砂、泥岩沉积为主,地层岩性和厚度横向变化均较大,而这些地层的厚度远低于常规地震勘探的垂向分辨率。为解决薄互层储层预测问题,笔者综合分析了短时傅里叶变换、连续小波变换和匹配追踪算法的优缺点,通过实验模型及实际资料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与短时傅氏变换与连续小波变换相比,基于Ricker子波匹配追踪算法的频谱分解技术在分析薄互层储层时具有更高的时频分辨率,能够更客观地刻画地质体;从平湖油气田地震、测井数据分析,基于Ric-ker子波匹配追踪算法更有效地刻画出储层的空间形态,并且与实钻数据储层的分布吻合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ker子波 匹配追踪算法 时频分析 薄互层 储层
下载PDF
断陷湖盆地震相模式研究要点——以Capella油田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范兴燕 张研 +1 位作者 唐衔 肖高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6-1206,1035,共11页
Capella地区整体表现为一"东断西超"狭长型断陷湖盆,具有缓坡带发育多种沉积相带类型、地震反射特征复杂多变以及湖盆短轴方向存在距离短、多源碎屑物叠置区分难度大的特点。传统断陷湖盆地震相模式在Capella湖盆陡坡区和长... Capella地区整体表现为一"东断西超"狭长型断陷湖盆,具有缓坡带发育多种沉积相带类型、地震反射特征复杂多变以及湖盆短轴方向存在距离短、多源碎屑物叠置区分难度大的特点。传统断陷湖盆地震相模式在Capella湖盆陡坡区和长轴入口区的沉积相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在缓坡区和湖心区识别不同相带沉积物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文章对研究区断陷湖盆自身发育特点和地震相模式建立的难点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针对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断陷湖盆不同地带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不同相带地震相特征和彼此间的差异,最终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狭长型断陷湖盆的地震相模式,为后人对此类断陷盆地沉积相解释、评价以及储层预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地震相 地震相模式 陡坡带 缓坡带 长轴入口区 湖心区
下载PDF
轮深地区寒武系台缘礁滩相储层预测 被引量:9
10
作者 范兴燕 张研 +1 位作者 肖高杰 唐衔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3-803,共11页
前人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地层、岩相及碳酸盐岩台地类型等方面做过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众多进展。由于寒武系埋藏深度大,钻穿且揭示较完整寒武纪地层的深部钻井数量不超过10口,且这些井在整个盆地稀疏分布,加上三维地震资料数量、覆盖面积... 前人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地层、岩相及碳酸盐岩台地类型等方面做过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众多进展。由于寒武系埋藏深度大,钻穿且揭示较完整寒武纪地层的深部钻井数量不超过10口,且这些井在整个盆地稀疏分布,加上三维地震资料数量、覆盖面积和品质的限制,一直以来限制了前人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礁滩体发育特征、礁滩体分布规律和有利储层发育位置等方面研究。以轮南低凸起中部轮深地区为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已钻井及区域地层重新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轮深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与层序地层关系密切,地层存在典型的台地边缘相进积型层序地层特征。在层序地层框架约束范围内,结合地震相分析,精细刻画了寒武系不同时期碳酸盐岩台地区、台缘区和盆地区沉积地层特征,明确了台缘礁滩体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有利储层发育位置。该工作对认识塔里木盆地深层台缘礁滩体储层特征、优选轮深地区深层风险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缘礁滩相 层序地层 优质储层 深层油气勘探 轮深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过渡带拼接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吴琼 杨长春 +1 位作者 张文忠 肖高杰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61-767,共7页
本文针对滩海过渡带及多个相邻区块资料拼接的工区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包括匹配滤波因子的计算、时差的判别、相位差判别,频率匹配,异常能量压制,振幅补偿等联合处理方法,最终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包括能量差、频率差、时差以及相... 本文针对滩海过渡带及多个相邻区块资料拼接的工区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包括匹配滤波因子的计算、时差的判别、相位差判别,频率匹配,异常能量压制,振幅补偿等联合处理方法,最终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包括能量差、频率差、时差以及相位差的消除,有效解决了由于滩海过渡带地表条件极其复杂,地震激发、接收环境差、差异大而引起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与信噪比低、成像和一致性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带 资料拼接 匹配滤波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系B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超 余朝华 +3 位作者 肖高杰 袁志云 赵健 张桂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4079-4085,共7页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结合区域板块运动和应力背景,对B盆地的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恢复结果表明B盆地经历了前白垩纪的盆地基底形成期、白垩纪断陷期、晚白垩世晚期-古新世的构造反转期和始新世至今的整体坳陷期四个演化阶段。盆地的构造...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结合区域板块运动和应力背景,对B盆地的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恢复结果表明B盆地经历了前白垩纪的盆地基底形成期、白垩纪断陷期、晚白垩世晚期-古新世的构造反转期和始新世至今的整体坳陷期四个演化阶段。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的聚集成藏密切相关。断陷期沉积的大量物质为油气的生成聚集提供了物质来源和储集空间,断陷期长期活动的断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运移通道,反转期的构造反转提供了圈闭条件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浅层油气藏的破坏,坳陷期的稳定构造环境为油气的最终成藏提供了良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平衡剖面
下载PDF
东非海域深水区油气形成地质背景、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雁群 张光亚 +2 位作者 刘计国 陈忠民 肖高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121,共12页
被动大陆边缘深水油气勘探是近年来全球油气勘探热点领域,新发现的大油气田中海域特别是深水区已占主导地位。将同一大陆边缘盆地群进行统一的构造演化与地层充填分析,统计已发现油气田的地质特征,明确其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对于区域级... 被动大陆边缘深水油气勘探是近年来全球油气勘探热点领域,新发现的大油气田中海域特别是深水区已占主导地位。将同一大陆边缘盆地群进行统一的构造演化与地层充填分析,统计已发现油气田的地质特征,明确其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对于区域级别油气区带优选和新项目的获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通过IHS、Wood Mackenzie等油气田数据库资料,结合油气勘探新发现和部分内部新项目评价资料等,系统分析东非海域9个盆地深水区油气形成的地质背景及油气成藏条件,指出深水油气有利区带分布。研究表明,东非海域盆地群经历了早石炭世—三叠纪卡鲁裂谷、侏罗纪马达加斯加裂谷和白垩纪至今的被动大陆边缘3个演化阶段,基底断裂受印度洋转换断层、大陆边缘伸展断裂系统和东非裂谷系断裂系统联合控制,由北往南可划分为4个构造段,不同构造段盆地剖面结构和地层充填差异明显。东非海域共发育下侏罗统、中上侏罗统—白垩系和古近系3套烃源岩;形成了海相浊积砂岩和三角洲砂岩两种类型优质储层和海相厚层页岩区域性盖层,储盖组合良好;可划分为证实的新生界和白垩系及推测的上二叠统—侏罗系3套深水成藏组合;形成了漂移早—中期供源、漂移期成藏,裂谷期与漂移早期供源、裂谷期—漂移期成藏,以及裂谷期供源、漂移期成藏3种深水油气成藏模式。东非海域被动大陆边缘时期,形成了大型三角洲及深水重力流沉积物混合的扇复合体和无大型古河流供给、以滑塌形成为主的近岸叠置小型扇朵叶体两种类型的深水扇体;白垩系和古近系深水油气有利区带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主要位于坦桑尼亚盆地南部、鲁伍马盆地北部等地区,勘探目标以天然气勘探和碎屑岩勘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深水 东非 大气田 坦桑尼亚盆地 鲁伍马盆地
下载PDF
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属性的研究和应用——以准噶尔盆地永1井区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延玲 肖高杰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32-1338,共7页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永1井区为例,在详细分析了目的层的地震和测井特征后,针对砂泥岩薄互层的叠后地震属性进行剖析.分析了不同地震属性在研究区的应用情况,同时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中的叠后地震属性主要分层位属性和体积...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永1井区为例,在详细分析了目的层的地震和测井特征后,针对砂泥岩薄互层的叠后地震属性进行剖析.分析了不同地震属性在研究区的应用情况,同时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中的叠后地震属性主要分层位属性和体积属性两类进行研究,在地层岩性油气藏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岩性油气藏 地震属性 叠后 永1井区
下载PDF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凹陷古进系及白垩系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潜力
15
作者 南征兵 肖坤叶 +3 位作者 张光亚 刘计国 史忠生 肖高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2,共7页
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为富油气凹陷,具有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针对深层白垩系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尚未取得突破的现状,通过开展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建立了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Melut盆地北部凹陷源上、源内各主要层序... 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为富油气凹陷,具有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针对深层白垩系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尚未取得突破的现状,通过开展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建立了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Melut盆地北部凹陷源上、源内各主要层序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与方向。研究表明:源上主要发育Yabus上段—Adar—Lau高位域,有利相带为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主要形成构造-岩性圈闭;源内主要发育Galhak—Algayger湖侵域,有利相带为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和洪水浊积扇,主要形成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综合分析认为,源内层序是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勘探目标。在有利构造背景下发育良好的储盖组合是Melut盆地白垩系成藏的关键因素,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带是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优势相带,上白垩统Galhak组是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主要目的层段。研究结果对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下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源内层序 岩性地层油气藏 北部凹陷 Melut盆地
下载PDF
中国东部W油田T区中浅层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亚东 范兴燕 +3 位作者 袁志云 任涛 肖高杰 赵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0-1417,1436,共9页
W油田位于中国东部;该油田存在多套河道砂。通过井上统计,该区砂体厚度纵向变化快,3—20 m不等;且砂泥岩在常规波阻抗上难于区分,常规储层预测方法难于区分。在细分层基础上,通过交会分析,选取岩性敏感因子,建立了敏感曲线与声波曲线的... W油田位于中国东部;该油田存在多套河道砂。通过井上统计,该区砂体厚度纵向变化快,3—20 m不等;且砂泥岩在常规波阻抗上难于区分,常规储层预测方法难于区分。在细分层基础上,通过交会分析,选取岩性敏感因子,建立了敏感曲线与声波曲线的关系,通过重构曲线进行波阻抗反演。以此为基础,在波阻抗体上设定砂泥岩区分的门槛值。通过立体透视方法,大于砂岩阻抗值的定义为砂岩。通过变色显示,对T组各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刻画。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该方法与现有钻探结果吻合度较高,证明了该方法在本区的适用性。同时研究结合区域构造、单井相等资料,对该区河道沉积的变迁的期次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油田 伪声波 敏感因子 储层预测 河道沉积
下载PDF
频谱成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书强 蒋志兵 肖高杰 《吐哈油气》 2006年第3期278-281,共4页
频谱成像技术是基于频率域的储层预测,提高了横向上的分辨率,使解释人员迅速有效的确定薄层干涉和地下不连续。形成针对薄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方面的配套技术,为隐蔽油气藏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频谱成像 薄层预测 隐蔽油气藏
下载PDF
GZ-G1K-V型全固态PDM中波发射机故障检修实例
18
作者 陈君皓 肖高杰 《西部广播电视》 2007年第2期28-30,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GZ-G1K-V型PDM 1kW中波广播发射机几例故障的分析与检修。
关键词 中波 发射机 故障检修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UNet++网络的初至波拾取方法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薇薇 龚仁彬 +5 位作者 周相广 林霞 米兰 李宁 王晓东 肖高杰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7-194,共8页
初至波拾取是地震资料处理中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为解决我国西部沙漠、黄土塬、戈壁等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致使初至波拾取准确率不高的难题.本文创新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分割技术——UNet++神经网络应用于初至波智能拾取.输入原始地震... 初至波拾取是地震资料处理中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为解决我国西部沙漠、黄土塬、戈壁等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致使初至波拾取准确率不高的难题.本文创新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分割技术——UNet++神经网络应用于初至波智能拾取.输入原始地震数据及少量初至时间的标签数据进行监督学习,并建立UNet++模型,应用西部某工区地震数据测试,实验证明,UNet++模型性能稳定,炸药震源初至波拾取准确率达到98%,可控震源初至波拾取准确率达到98%.此外,本方法与商业软件、U-net网络的初至拾取对比表明,UNet++优势明显,具有准确率高,抗噪能力强,性能稳定、高效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 深度学习 UNe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