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
1
作者 岑峰 孙旭 +3 位作者 沈洋 胡丕波 潘治平 严强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80-285,327,I0006,共8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微创治疗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微创治疗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CBDE组)32例,腹腔镜下经胆总管切开路径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LTDCBDE组)3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切开取石术(LC+ERCP+EST组)42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ALT、TBil、DBil、IBil、WBC、CRP水平,术后血清淀粉酶(AMY)、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瘘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6周胃肠疾病生命质量指数(GIQLI)评分的差异。结果LTCCBDE组手术成功32例,术中转行LTDCBDE 4例,LTDCBDE组及LC+ERCP+EST组均手术成功。LTCCBDE组术前WBC、ALT、TBil、IBil及术后CRP、ALT水平与LTDCBD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WBC及术后ALT与LC+ERCP+ES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TCCBDE组手术时间低于LTDCBDE组及LC+ERCP+EST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LTDCBDE组(均P<0.05),与LC+ERCP+ES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TCCBDE组住院费用及术后6周GIQLI评分与LTDCBDE组及LC+ERCP+ES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较好疗效,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及改善生活质量,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胆总管探查 胆囊管 腹腔镜
下载PDF
sFasL及其受体在双阴性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胡丕波 陈炯 +3 位作者 邬高华 周海波 赵金钱 杨旭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47-1551,共5页
目的探讨s Fas L(CD178)及其受体Fas(CD95,APO-1)在双阴性T细胞(DNT cell)杀伤胰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OKT3抗体吸附法培养DNT细胞。ELISA法检测DNT细胞上清液中的s Fas L的含量。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3株胰腺癌细胞... 目的探讨s Fas L(CD178)及其受体Fas(CD95,APO-1)在双阴性T细胞(DNT cell)杀伤胰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OKT3抗体吸附法培养DNT细胞。ELISA法检测DNT细胞上清液中的s Fas L的含量。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3株胰腺癌细胞中Fas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胰腺癌组织中Fa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ELISA法显示DNT细胞上清液中s Fas L含量比对照组高(t=3.00,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Fas在3株胰腺癌细胞中均有较高表达,从低到高依次为Capan-1、BXPC-3、Panc-1。qRT-PCR法检测Fas mRNA在3株胰腺癌细胞中均有表达,从低到高依次为Capan-1、BXPC-3、Panc-1,且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1.56,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Fas在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组织(χ~2=8.62,P<0.05)。结论s Fas L/Fas途径可能是DN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双阴性T细胞 SFASL FAS
下载PDF
UL16结合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朱兴兴 陈炯 +2 位作者 徐弘 胡丕波 赵金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检测UL16结合蛋白(ULBP)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分析ULBP在62例胰腺癌组织和62例癌旁组织的表达,ELISA法检测62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ULBP的表达和35例健康对照者中ULBP和CA19-9的表达。ROC曲线和Logistic... 目的检测UL16结合蛋白(ULBP)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分析ULBP在62例胰腺癌组织和62例癌旁组织的表达,ELISA法检测62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ULBP的表达和35例健康对照者中ULBP和CA19-9的表达。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ULBP和CA19-9对胰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ULBP1和ULBP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χ~2=7.352,P=0.007;χ~2=11.648,P=0.001)。s-ULBP2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者;s-ULBP2与CA19-9联合后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CA19-9。结论ULBP1和ULBP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ULBP1的表达阳性率和胰腺癌组织的临床病理资料有关。ULBP2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者且ULBP2和CA19-9联合后能够提高CA19-9单独用于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NKG2D ULBP
下载PDF
胰腺癌中KLK1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旭东 陈炯 +1 位作者 赵金钱 胡丕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80-1785,共6页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PCT)、癌旁正常胰腺组织(Non-PCT)中人类激肽释放酶11(KLK1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对75例胰腺癌患者相配对的PCT、Non-PCT中KLK11的表达加以检测,同时分析KLK11的表达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PCT)、癌旁正常胰腺组织(Non-PCT)中人类激肽释放酶11(KLK1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对75例胰腺癌患者相配对的PCT、Non-PCT中KLK11的表达加以检测,同时分析KLK11的表达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再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各检测10例相配对的PCT、Non-PCT中KLK11的表达。结果 IHC法显示KLK11主要在PCT导管细胞的胞质当中表达,在PCT组中KLK11的阳性表达率达到了77. 33%(58/75),而Non-PCT组为20%(1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KLK11的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P <0. 001)以及TNM分期(P <0. 001)有显著相关性。Western blot及qRTPCR表明PCT组中KLK11的表达量及其mRNA含量均明显高于Non-P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P <0. 001)。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KLK11高表达的生存时间(平均无病生存期:7. 217个月,平均总生存期:14. 318个月)比KLK11低表达的生存时间(平均无病生存期:16. 939个月,平均总生存期:22. 776个月)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KLK11的表达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 KLK11的表达与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KLK11的检测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KLK11 免疫组化 免疫印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预后
下载PDF
CD155蛋白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海波 陈炯 +2 位作者 邬高华 胡丕波 何俊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94-1298,共5页
目的研究CD155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以及在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胰腺导管腺癌配对的石蜡包埋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D155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研究CD155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 目的研究CD155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以及在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胰腺导管腺癌配对的石蜡包埋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D155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研究CD155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正常胰腺细胞(HPDE6-C7)和3株胰腺癌细胞(Panc-1、BxPC-3、AsPC-1)中CD155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55主要表达于胰腺导管腺癌组织的细胞膜上,CD155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5.22%(60/92),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8.04%(35/92),两组阳性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P<0.01);CD155表达与分化程度(P<0.001)、神经浸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均有相关性;Western blot及qRT-PCR结果显示,3株胰腺癌细胞中CD155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胰腺细胞,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155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的分化程度、神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CD155的检测有助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的评估,同时鉴于CD155在胰腺癌细胞中的高表达,利用CD155与免疫细胞活化性受体DNAM-1结合,启动免疫细胞对胰腺癌的活化杀伤作用,为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55 胰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QRT-PCR
下载PDF
AQP8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赵金钱 陈炯 +3 位作者 方恒忠 杨旭东 朱兴兴 胡丕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8(AQP8)在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PC)、癌旁正常胰腺组织(Non-P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AQP8在87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配对的石蜡包埋PC、Non-PC中的表达,并对AQP8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8(AQP8)在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PC)、癌旁正常胰腺组织(Non-P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AQP8在87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配对的石蜡包埋PC、Non-PC中的表达,并对AQP8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各检测10例配对新鲜冻存PC、Non-PC中AQP8的表达。结果 IHC显示AQP8主要表达于PC导管细胞的细胞质中,AQP8在P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31%(69/87),而Non-PC组阳性表达率为18.39%(16/87),两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QP8的表达与肿瘤瘤体直径(P<0.001)、分化程度(P<0.001)、淋巴结的转移(P<0.001)以及TNM分期(P<0.001)有显著相关性。qRT-PCR及Western blot显示PC组中AQP8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配对的Non-PC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结论 AQP8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的瘤体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的转移以及TNM分期均有显著相关性,AQP8的检测有助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AQP8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中BCLAF1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何俊飞 陈炯 +2 位作者 胡丕波 邬高华 周海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76-1082,共7页
目的探究Bcl-2相关转录因子-1(BCLAF1)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67例配对的PDAC以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中BCLAF1蛋白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8例配... 目的探究Bcl-2相关转录因子-1(BCLAF1)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67例配对的PDAC以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中BCLAF1蛋白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8例配对的PDAC以及癌旁组织中BCLAF1蛋白的表达水平。PDAC Panc-1细胞中过表达BCLAF1后,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PDAC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PDAC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LAF1主要表达于PDAC导管细胞的细胞核中,PDAC组BCLAF1阳性表达的有54例(80.59%),高于癌旁组织(3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10,P<0.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DAC中BCLAF1蛋白含量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AC细胞中过表达BCLAF1后明显增加胰腺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同时能促进癌细胞的增殖能力。BCLAF1在PDAC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和预后情况等临床生物学特征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CLAF1高表达生存时间比BCLAF1低表达生存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19,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BCLAF1和TNM分期是影响PDA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BCLAF1蛋白表达水平在PDAC中显著升高,转染pcDNA3.1-BCLAF-1质粒Panc-1细胞增殖速度,侵袭能力得到提高,其检测有助于对PDAC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BCLAF1 免疫组化 WESTERN BLOT CCK-8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中DR5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邬高华 陈炯 +2 位作者 胡丕波 周海波 周杭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83-886,共4页
目的检测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 5,DR5)蛋白及mRNA在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R5在117例胰腺导管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对DR5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临床... 目的检测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 5,DR5)蛋白及mRNA在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R5在117例胰腺导管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对DR5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同时利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各检测20例配对的新鲜冻存的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R5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R5主要表达于癌旁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中,DR5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1.02%(48/117),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4.36%(87/117),两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R5表达与分化程度(P<0.05)、TNM分期(P<0.05)、神经浸润(P<0.001)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P<0.05)均有明显相关性。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癌旁正常组织中DR5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远高于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DR5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对其进行检测可用于评估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导管腺癌 DR5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QRT-PCR
下载PDF
微小RNA-210在缺氧诱导的胰腺癌PANC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岑峰 胡丕波 +2 位作者 孙旭 倪俊 严强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86-192,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10(miR-210)在缺氧诱导的胰腺癌PANC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常氧及缺氧培养PANC1细胞建立常氧组及缺氧组;构建插人miR-210 mimics及miR-210 antagomirs的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法对应转染常氧及缺氧培养PA... 目的探讨微小RNA-210(miR-210)在缺氧诱导的胰腺癌PANC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常氧及缺氧培养PANC1细胞建立常氧组及缺氧组;构建插人miR-210 mimics及miR-210 antagomirs的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法对应转染常氧及缺氧培养PANC1细胞,分别建立miR-210过表达细胞株(miR-210 mimics常氧组)和miR-210表达抑制细胞株(miR-210 antagomirs缺氧组),以转染空质粒建立空质粒常氧组和空质粒缺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PANC1细胞miR-210的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HIF-1α、NF-κB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吉西他滨作用下细胞的相对活力,Transwell侵袭小室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缺氧组、miR-210 mimics常氧组miR-210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应的常氧组、空质粒常氧组,而miR-210 antagomirs缺氧组miR-210表达量显著低于空质粒缺氧组。缺氧组HIF-1α、NF-κB及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N-cadherin表达量显著高于常氧组(0.74±0.06比0.40±0.05,1.58±0.16比1.09±0.13,0.46±0.04比0.17±0.02,1.27±0.07比0.40±0.03);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β-catenin表达量显著低于常氧组(0.40±0.07比0.77±0.10,0.35±0.02比0.94±0.08)。miR-210 mimics常氧组HIF-1α、NF-κB、vimentin、N-cadherin表达量显著高于空质粒常氧组(0.91±0.08比0.40±0.06,1.52±0.17比1.05±0.14,0.82±0.06比0.66±0.07,0.76±0.04比0.46±0.03);E-cadherin、β-catenin表达量显著低于空质粒常氧组(0.38±0.07比0.65±0.09,0.50±0.03比0.94±0.08)。而miR-210 antagomirs缺氧组HIF-1α、NF-κB、vimentin、N-cadherin表达量显著低于空质粒缺氧组(0.31±0.05比0.55±0.06,0.68±0.05比1.11±0.13,0.41±0.03比0.74±0.07,0.69±0.06比0.78±0.05);E-cadherin、β-catenin表达量显著高于空质粒缺氧组(0.72±0.13比0.50±0.07,0.71±0.04比0.54±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吉西他滨作用下,缺氧组、miR-210 mimics常氧组PANC1细胞相对活力在培养48、72h时均显著高于对应的常氧组、空质粒常氧组(1.10±0.10比0.76±0.05,1.46±0.11比1.12±0.09;1.12±0.13比0.76±0.05,1.54±0.13比1.12±0.09);而miR-210 antagomirs缺氧组在培养48、72h时的细胞相对活力显著低于空质粒缺氧组(0.75±0.09比1.10±0.10,1.19±0.10比1.46±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缺氧组、miR-210 mimics常氧组细胞穿膜数量均显著高于对应的常氧组、空质粒常氧组[(417.50±81.22)个比(228.30±47.71)个/高倍视野,(371.30±72.81)个比(245.00±33.62)个/高倍视野],而miR-210 antagomirs缺氧组细胞穿膜数量显著低于空质粒缺氧组[(228.30±54.01)个比(433.30±65.63)个/高倍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miR-210可通过调控缺氧诱导的PANC1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降低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度,增强细胞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微小RNA-210 低氧 上皮-间质转化 缺氧诱导因子-1
原文传递
TRAIL和NKG2D通路在双阴性T细胞抗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丕波 陈炯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9期645-648,共4页
双阴性T细胞是一种罕见的细胞类型,调节免疫应答的方式十分独特.由于其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在过继免疫疗法的研究进程中逐渐成为热点.但是双阴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通路和自然... 双阴性T细胞是一种罕见的细胞类型,调节免疫应答的方式十分独特.由于其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在过继免疫疗法的研究进程中逐渐成为热点.但是双阴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通路和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活性受体(NKG2D)通路是其杀伤机制中较为重要的两个部分,并且NKG2D还可以调节分泌型TRAIL的产生,使得两种通路建立了一定的联系.本文主要对双阴性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以及TRAIL和NKG2D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胰腺肿瘤 双阴性T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活性受体
原文传递
组织激肽释放酶12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11
作者 胡丕波 刘蒙蒙 陈炯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46-452,共7页
目的探讨组织激肽释放酶12(KLK12)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胆胰外科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的95例胰腺癌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探讨组织激肽释放酶12(KLK12)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胆胰外科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的95例胰腺癌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癌组织KLK12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腺癌细胞株SW1990、PANC1及正常胰腺腺泡细胞株HPDE6-C7的KLK12蛋白和mRNA表达。通过质粒转染构建上调及下调KLK12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以未转染的及转染携带阴性对照质粒的胰腺癌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运用CCK8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结果胰腺癌组织KLK1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0.5%比29.5%,P<0.001),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低、TNM分期晚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值均<0.05)。SW1990、PANC1细胞的KLK12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HPDE6-C7细胞(0.34±0.01、0.28±0.01比0.21±0.01,3.31±0.10、2.91±0.09比1.41±0.20,P值均<0.01)。下调KLKL12表达,培养72 h时,SW1990细胞增殖的A450值(0.94±0.02比1.16±0.05)、穿膜细胞数[(373.7±14.8)个比(726.0±11.8)个/高倍视野]、迁移细胞数[(696.0±13.1)个比(841.3±15.4)个/高倍视野]均显著下降;PANC1细胞的A450值(0.96±0.03比1.21±0.03)、穿膜细胞数[(556.3±13.6)个比(646.0±15.1)个/高倍视野]、迁移细胞数[(449.0±16.5)个比(595.7±8.6)个/高倍视野]也均显著下降。而上调KLK12表达,培养72 h时,SW1990细胞增殖的A450值(1.32±0.03比1.11±0.03)、穿膜细胞数[(556.3±22.2)比(402.7±10.5)个/高倍视野]、迁移细胞数[(639.3±16.5)比(433.0±11.8)个/高倍视野]均显著增加;PANC1细胞增殖的A450值(1.26±0.04比1.08±0.03)、穿膜细胞数[(571.0±17.4)个比(426.7±23.3)个/高倍视野]、迁移细胞数[(740.3±13.0)个比(442.7±10.3)个/高倍视野]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结论KLK12在胰腺癌组织呈高表达;KLK12在胰腺癌细胞株的表达上调可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组织激肽释放酶类 细胞增殖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诱饵受体3及肿瘤坏死因子配体相关分子1A在CD_(4)和CD_(8)双阴性T细胞治疗裸鼠胰腺癌种植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炯 胡丕波 +1 位作者 邬高华 周海波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诱饵受体3(DcR3)及其配体肿瘤坏死因子配体相关分子1A(TL1A)在CD_(4)和CD_(8)双阴性T细胞(DNT细胞)治疗裸鼠胰腺癌种植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抗体吸附法体外培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来源的DNT细胞。建立裸鼠胰腺癌种植瘤模型,随... 目的:探讨诱饵受体3(DcR3)及其配体肿瘤坏死因子配体相关分子1A(TL1A)在CD_(4)和CD_(8)双阴性T细胞(DNT细胞)治疗裸鼠胰腺癌种植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抗体吸附法体外培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来源的DNT细胞。建立裸鼠胰腺癌种植瘤模型,随机分为DNT细胞治疗组(尾静脉注射1×10^(8)/ml DNT细胞悬液)、吉西他滨治疗组(尾静脉注射50 mg/kg吉西他滨)和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50 d后测量各组裸鼠种植瘤体积和重量。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和qRT-PCR法检测各组裸鼠种植瘤组织DcR3、TL1A蛋白及mRNA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裸鼠种植瘤的细胞凋亡率。结果:DNT细胞治疗组、吉西他滨治疗组、对照组种植瘤体积分别为(670.28±124.54)、(604.60±179.16)、(1738.80±391.39)mm^(3),瘤体重量分别为(225.60±8.12)、(222.69±8.73)、(265.07±10.76)mg,DNT细胞治疗组、吉西他滨治疗组种植瘤体积和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DNT细胞治疗组、吉西他滨治疗组DcR3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0.56±0.02、3.74±0.19,0.57±0.03、3.40±0.39)显著高于对照组(0.39±0.04、0.92±0.05),而TL1A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0.41±0.03、0.83±0.11,0.40±0.05、0.79±0.08)显著低于对照组(0.81±0.05、1.7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DNT细胞治疗组种植瘤的细胞凋亡率为(53.2±11.2)%,吉西他滨治疗组为(56.2±8.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3±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DNT细胞对裸鼠胰腺癌种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DcR3-TL1A可能参与了DNT细胞的抑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T淋巴细胞 诱饵受体3 肿瘤坏死因子配体相关分子1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