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水稻种植方式碳足迹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
作者 季国军 纪洪亭 +6 位作者 程琨 刘满强 江瑜 胡正锟 张岳芳 胡乃娟 胡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2-1054,共13页
系统分析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碳足迹及经济效益对水稻生产碳减排和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省级尺度上关于不同水稻种植方式碳足迹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研究尚少见报道。基于江苏水稻农情调查数据,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江... 系统分析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碳足迹及经济效益对水稻生产碳减排和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省级尺度上关于不同水稻种植方式碳足迹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研究尚少见报道。基于江苏水稻农情调查数据,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江苏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碳足迹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016-2020年不同水稻种植方式单位面积碳足迹为11.28~14.39t·hm^(-2),单位产量碳足迹为1.30~1.52kg·kg^(-1),单位产值碳排放为0.49~0.58kg·yuan^(-1),单位面积碳足迹、单位产量碳足迹和单位产值碳足迹从大到小依次为抛秧水稻或手插水稻、机插水稻、直播水稻。机插水稻和手插水稻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随年份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机插水稻、手插水稻和直播水稻单位产量碳足迹随年份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不同水稻生产种植方式碳足迹中占比最大的是稻田甲烷排放,其次为氮肥施用导致的碳足迹、稻田氧化亚氮排放和灌溉用电导致的碳足迹。氮肥和灌溉用电是影响不同水稻种植方式碳足迹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水稻种植方式总收益为2.51×10^(3)~2.75×10^(3)yuan·hm^(-2),资源投入成本为1.88×10^(3)~1.99×10^(3)yuan·hm^(-2),碳排放成本为0.20×10^(3)~0.25×10^(3)yuan·hm^(-2),考虑碳排放的净收益(NI-CO_(2))为0.39×10^(3)~0.64×10^(3) yuan·hm^(-2)。机插水稻NI-CO_(2)低于其他三种水稻种植方式,这与机插水稻较高的总收益和较低的资源投入成本和较低的碳排放成本有关。综上所述,仅考虑碳排放,直播水稻是最为低碳的水稻种植方式,综合碳排放和经济效益,机插水稻优于手插、直播和抛秧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方式 碳足迹 经济效益 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模式探索、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陇、鲁实践调查
2
作者 张倩 陈倩 +3 位作者 江艳军 胡乃娟 樊廷录 孙洪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4-1302,共9页
为研究我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模式经验、面临问题与优化路径,本研究选取甘肃、山东两大代表省份开展实地调研,并比较了不同再利用方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显示:山东一方面通过花生种植制度创新,成功实现地膜减量,另一方面基于行政层... 为研究我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模式经验、面临问题与优化路径,本研究选取甘肃、山东两大代表省份开展实地调研,并比较了不同再利用方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显示:山东一方面通过花生种植制度创新,成功实现地膜减量,另一方面基于行政层级架构回收网络体系,及创新“秸-膜”协同回收模式,大幅降低废旧地膜捡拾含杂率;甘肃通过全链条多主体协同回收利用模式、企业“多功能”集成一体化回收处理模式等创新,实现县域废旧地膜回收全覆盖。此外,1 t废旧地膜(指废旧地膜与秸秆、根系、泥土等的混合物,经分离清理后含杂率为20%~30%,下同)再生造粒的经济效益为20~120元·t^(-1),碳排放量为8.68 kg CO_(2e)·t^(-1),焚烧发电的经济效益为129~194元·t^(-1),碳排放量为1.83 kg CO_(2e)·t^(-1)。当前,进一步提升回收利用效率面临着地膜使用不科学、机械设备作业场景较单一、资源配置不科学、财政持续支持困难、废旧地膜再利用产业内生“造血”能力弱等一系列障碍。研究表明,源头减量替代与回收体系建设是我国废旧地膜回收的主要路径,焚烧发电和再生造粒是再利用的主要路径,且焚烧发电的经济和减碳效益均优于再生造粒,解决现有问题,需因地制宜地制定覆膜技术规程,强化地膜生产、销售标准化管控,加强回收、捡拾、处置等机械设备创新,全域统筹配置各项资源,调动各级财政与社会资本长效支持,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市场机制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回收利用 模式 困境 优化
下载PDF
现代农业产业园不同利益联结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
3
作者 胡乃娟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8期154-158,共5页
为促进农户长效增收,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园利益联结机制。本文基于江苏G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户和企业实地调查,对园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模式以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影响农户增收的主要因... 为促进农户长效增收,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园利益联结机制。本文基于江苏G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户和企业实地调查,对园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模式以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影响农户增收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园选择“龙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模式的农户较多;“龙头企业+农户”和“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2种利益联结模式均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且“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模式能带动更多农户增收5万元以上;农户自身文化程度、对利益联结模式的了解程度、农田补贴等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合作社可作为中介组织发挥利益联结作用,促进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宣传和培训等途径,加强农户对利益联结模式的了解,提升农户分享利益联结红利;产业园应大力引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对农户增收的带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 利益联结模式 有序多类Logistic模型 农户增收
下载PDF
江苏省52家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王羽涛 胡乃娟 朱利群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52-159,共8页
基于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理论框架,从生产要素创新、经营要素创新、产业综合效益、联农带农效益、生态发展效益5个维度,构建了江苏省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模型、Person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对江苏... 基于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理论框架,从生产要素创新、经营要素创新、产业综合效益、联农带农效益、生态发展效益5个维度,构建了江苏省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模型、Person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对江苏省52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处于中等高质量发展水平,且各地差异较大,呈苏南较高、苏中次之、苏北较弱的空间布局;联农带农不深、科技集成不够、产业融合不强和管理运营不到位制约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财政资金合理引导、智慧农业高效引领是提升园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建议优化管理运营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三产融合”、强化创新要素集聚及引导生产运营数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园区 高质量发展 影响因素 江苏省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酶活性及产量的短期效应 被引量:84
5
作者 胡乃娟 韩新忠 +3 位作者 杨敏芳 张政文 卞新民 朱利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1-377,共7页
【目的】秸秆还田作为一种有效的秸秆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还可以缓解农田生态压力。研究稻麦轮作系统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短期影响,可为提出适宜当地生产的秸秆还田量提供... 【目的】秸秆还田作为一种有效的秸秆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还可以缓解农田生态压力。研究稻麦轮作系统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短期影响,可为提出适宜当地生产的秸秆还田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稻麦轮作农田定位试验进行了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7个处理,以稻麦季秸秆均不还田为对照处理(CK),6个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测定了秸秆还田后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稻麦产量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试验范围内的秸秆还田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活性碳组分的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并能增加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2)土壤总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增幅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以连续两季50%秸秆还田量处理下显著较高,而水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在连续两季25%秸秆还田量处理下最高;3)相比秸秆不还田处理,连续两季25%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均最显著;4)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均为在连续两季25%和50%秸秆还田量处理下增产较显著,与秸秆不还田相比,水稻增产达9.0%,小麦增产达11.45%;5)土壤碳库、土壤酶活性以及水稻和小麦产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连续两季25%和50%秸秆还田量表现出显著提高土壤碳汇能力和增加作物产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稻麦轮作 土壤活性碳组分 土壤酶活性 产量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库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胡乃娟 张四伟 +5 位作者 杨敏芳 顾克军 韩新忠 张政文 卞新民 朱利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2,共6页
通过三季连续的大田试验,研究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及其交互效应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库及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库具有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各处理的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水稳性团聚... 通过三季连续的大田试验,研究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及其交互效应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库及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库具有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各处理的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三季秸秆均还田、两季稻秸还田、一季麦秸还田,且均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旋耕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均高于翻耕,但差异不显著;旋耕和翻耕对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旋耕稻麦秸秆均还田和翻耕稻麦秸秆均还田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稻麦轮作 土壤碳库
下载PDF
江苏稻田轮作模式碳、氮足迹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季国军 纪洪亭 +7 位作者 程琨 刘满强 江瑜 胡正锟 张岳芳 胡乃娟 唐若迪 胡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0-521,共12页
[目的]稻田通过排放温室气体和活性氮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本文旨在系统分析江苏不同稻田轮作模式碳、氮足迹及其构成。[方法]以江苏新型经营主体为调查对象,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江苏不同稻田轮作模式碳、氮足迹及其构成。[结果... [目的]稻田通过排放温室气体和活性氮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本文旨在系统分析江苏不同稻田轮作模式碳、氮足迹及其构成。[方法]以江苏新型经营主体为调查对象,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江苏不同稻田轮作模式碳、氮足迹及其构成。[结果]不同稻田轮作模式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面积氮足迹从高到低依次为稻麦轮作(18.22 t·hm^(-2)和139.54 kg·hm^(-2))、稻油轮作(13.20 t·hm^(-2)和101.65 kg·hm^(-2))、稻绿肥轮作(10.20 t·hm^(-2)和73.19 kg·hm^(-2)),单位产量碳足迹和氮足迹在不同轮作模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稻田轮作模式单位面积碳、氮足迹存在区域差异,稻麦单位面积碳、氮足迹和稻油单位面积氮足迹从高到低依次为苏北地区、苏中地区、苏南地区,稻油轮作单位面积碳足迹和稻绿肥轮作单位面积碳、氮足迹在不同地区差异均不显著。对单位产量氮足迹而言,稻麦轮作单位产量氮足迹在不同地区差异显著,而稻麦轮作单位产量碳足迹、稻油和稻绿肥轮作单位产量碳、氮足迹在不同地区差异均不显著。不同轮作模式碳足迹主要来源CH 4排放和氮肥使用导致的碳足迹,占比分别为46.6%~50.7%和23.9%~25.2%。氮肥施用导致的氨挥发、氮素径流、氮素淋失及氮肥投入是不同稻田轮作模式氮足迹的主要来源,占比分别为52.2%~59.0%、14.6%~20.21%、8.7%~10.8%和7.8%~7.9%。[结论]稻油轮作和稻绿肥轮作模式是一种较为低碳和低氮的轮作模式,而考虑粮食安全,选择稻麦轮作模式优于稻油轮作和稻绿肥轮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轮作模式 碳足迹 氮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8
8
作者 杨敏芳 朱利群 +4 位作者 韩新忠 顾克军 胡乃娟 张振文 卞新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2-275,281,共5页
为寻求适宜当地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最适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方式组合,通过开展2年(2009-2011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翻耕还是旋耕,秸秆还田条件... 为寻求适宜当地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最适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方式组合,通过开展2年(2009-2011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翻耕还是旋耕,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秸秆不还田,除速效钾外,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两季秸秆均还田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两季秸秆均不还田;除旋耕秸秆两季均还田外,旋耕麦季稻秸还田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与翻耕秸秆不还田相比,翻耕两季秸秆均还田和旋耕两季秸秆均还田均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其中脲酶提高了10.96%和9.72%,蔗糖酶提高了30.36%和17.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措施 土壤养分 微生物量碳和氮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41
9
作者 朱利群 夏小江 +3 位作者 胡清宇 胡乃娟 张政文 卞新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0,共5页
为明确自然降雨条件下稻田田面水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特征,寻求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结合下较为有效的减排农艺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田面水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较秸... 为明确自然降雨条件下稻田田面水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特征,寻求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结合下较为有效的减排农艺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田面水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更能够有效减少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总量;秸秆不还田条件下,翻耕、旋耕、免耕总氮径流流失量分别为6.78,8.50,11.09kg/hm2,总磷流失量分别为0.50,0.63,0.78kg/hm2;秸秆还田条件下,翻耕、旋耕、免耕总氮流失量分别为4.82,6.44,8.87kg/hm2,总磷流失量分别为0.39,0.51,0.70kg/hm2;整个稻季氮素径流流失率以免耕秸秆不还田为最高,达3.70%,翻耕秸秆还田为最低,仅为1.61%,磷素径流流失率也是免耕秸秆不还田最高,翻耕秸秆还田最低,分别为1.31%和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氮磷 径流流失
下载PDF
麦秸还田下水氮管理对稻田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碳库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保君 王伟 +5 位作者 胡乃娟 顾泽海 陈兵林 张政文 徐蒋来 朱利群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7-964,共8页
为揭示麦秸还田下,稻麦轮作区水氮耦合关系,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麦秸还田条件下,不同的水分管理(淹水灌溉、浅湿调控灌溉、常规灌溉)和氮肥量(180、225、270 kg·hm^(-2))对稻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碳库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 为揭示麦秸还田下,稻麦轮作区水氮耦合关系,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麦秸还田条件下,不同的水分管理(淹水灌溉、浅湿调控灌溉、常规灌溉)和氮肥量(180、225、270 kg·hm^(-2))对稻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碳库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分管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水稻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常规灌溉相比,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可以显著提高稻田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淹水灌溉显著降低了土壤易氧化、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和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当施氮量为225kg·hm^(-2)和270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和水稻产量,淹水灌溉显著降低了水溶性有机碳、过氧化氢酶活性。因此,在麦秸还田条件下,与其他处理相比,浅湿调控灌溉和施氮量为225 kg·hm^(-2)的处理在短期内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碳库含量和水稻产量具有显著优势。本研究为该地区制定合理、高效的水肥管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管理 养分 酶活性 碳库 产量
下载PDF
稻秆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保君 胡乃娟 +3 位作者 顾泽海 陈兵林 陈利根 朱利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7-375,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稻麦轮作农田选择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置了稻秆集中沟埋还田(RD)、旋耕还田(RR)、表层覆盖还田(RC)和稻秆不还田(CK)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稻麦轮作农田选择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置了稻秆集中沟埋还田(RD)、旋耕还田(RR)、表层覆盖还田(RC)和稻秆不还田(CK)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了2014—2015稻麦轮作年农田CH_4和N_2O排放情况。[结果]同CK相比,稻秆还田增加了稻季CH_4排放,且RC处理下的CH_4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麦季CH_4排放整体保持较低水平。同CK相比,稻秆不同还田方式增加了稻麦两季N_2O排放,但稻季各处理差异不显著,麦季RC处理下的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CK,但不同还田方式间差异不显著。3种还田方式下,RC处理的周年CH_4和N_2O排放量均为最大,RD处理最小,且RD处理的增温潜势也为最小。稻秆还田增加了稻麦轮作周年作物产量,与CK相比,RR和RD分别增加了6.70%和9.75%。与RC和RR相比,RD处理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别降低了48.13%和3.38%。[结论]稻秆集中沟埋还田是稻麦轮作农田较为适宜的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 秸秆还田方式 稻麦轮作 温室气体
下载PDF
秸秆还田地不同水氮条件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伟 朱利群 +3 位作者 王文博 胡乃娟 张政文 卞新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4期43-48,共6页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地不同水氮管理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计了3种灌溉方式共9个处理,并设置3个麦秆不还田处理为对照。[结果]施氮量为225kg/hm2时...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地不同水氮管理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计了3种灌溉方式共9个处理,并设置3个麦秆不还田处理为对照。[结果]施氮量为225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模式有利于控制水稻茎蘖量,降低水稻株高,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不同水氮管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无显著影响,水稻有效穗数受灌溉措施及施氮量的影响较大,浅湿调控灌溉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施氮量为225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降低土壤脲酶活性,而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地施氮量为225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提高最为显著,而不同水氮条件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在秸秆还田地,当施氮量为225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可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水肥耦合 水稻产量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农户地膜减量替代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蒜农调查数据
13
作者 胡乃娟 冯尚 +1 位作者 陈倩 孙洪武 《乡村科技》 2023年第24期150-153,共4页
基于江苏省蒜农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认知特征及外部特征对农户地膜减量替代采纳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膜污染认知程度、地膜污染治理重要性认知、替代地膜了解程度、邻里同群效应、农业... 基于江苏省蒜农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认知特征及外部特征对农户地膜减量替代采纳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膜污染认知程度、地膜污染治理重要性认知、替代地膜了解程度、邻里同群效应、农业年收入及地块数量(土地零碎化)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地膜减量替代采纳意愿,而种植规模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地膜减量替代采纳意愿。据此,从优化地膜污染防治方式,完善替代地膜适用性研究,加强地膜生产、销售和使用全过程监管,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地膜 减量替代 大蒜
下载PDF
肥料运筹对苗期油菜抗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政文 胡乃娟 +4 位作者 顾泽海 陶宝瑞 尹思慧 徐蒋来 朱利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油菜抗冻性和产量的影响,为指导油菜高效施肥、抗冻和增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油菜全生育期磷、钾肥施用总量一定的条件下,设置基肥和苗肥中不同比例的磷、钾肥施用量处理。[结果]与所有磷、钾肥均在基...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油菜抗冻性和产量的影响,为指导油菜高效施肥、抗冻和增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油菜全生育期磷、钾肥施用总量一定的条件下,设置基肥和苗肥中不同比例的磷、钾肥施用量处理。[结果]与所有磷、钾肥均在基肥中施入的处理(CK)相比,基肥中施入150 kg·hm-2磷肥和90 kg·hm-2钾肥(T1)、施入75 kg·hm-2磷肥和180 kg·hm-2钾肥(T2)以及施入75 kg·hm-2磷肥和90 kg·hm-2钾肥(T3)处理的苗期油菜叶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T3处理的苗期油菜叶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基肥中施入180 kg·hm-2钾肥不施磷肥(T4)、施入150 kg·hm-2磷肥不施钾肥(T5)以及磷、钾肥均不施(T6)的处理,苗期油菜叶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CK处理,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T3处理中,油菜的实际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在保证磷、钾肥总量的条件下,通过运筹基肥和苗肥中磷、钾肥的比例,可以提高苗期油菜的抗冻性,对肥料的有效利用和生态保护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肥料运筹 抗冻性 产量
下载PDF
连续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48
15
作者 徐蒋来 胡乃娟 +1 位作者 张政文 朱利群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5,共5页
为探索苏中地区适宜的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开展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稻麦轮作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养分、碳库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经过连续5季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秸秆还田量能不同程度... 为探索苏中地区适宜的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开展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稻麦轮作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养分、碳库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经过连续5季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秸秆还田量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以连续5季75%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效果最为显著,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54%、3.97%和10.28%;2连续5季75%秸秆还田量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而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则以50%和75%还田量表现出明显优势,其对土壤碳素有效率以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亦是如此;3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对周年粮食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稻麦秸秆均还田>仅稻秸或麦秸还田>稻麦秸秆均不还田,且以连续5季75%还田量影响最为显著,增幅为10.01%。综合考虑,在该地区稻麦轮作条件下,以75%秸秆还田量为宜,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养分 土壤碳库 作物产量
下载PDF
两种除草剂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徐蒋来 胡乃娟 +2 位作者 张政文 陶宝瑞 朱利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4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究常用除草剂及其浓度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为评价除草剂对水田土壤生态效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了华星草克和丁草胺两种除草剂及其高、中、低3种浓度进行试验。[结果](1)中、低浓度丁草... [目的]探究常用除草剂及其浓度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为评价除草剂对水田土壤生态效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了华星草克和丁草胺两种除草剂及其高、中、低3种浓度进行试验。[结果](1)中、低浓度丁草胺和华星草克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较小,即使在短期内会产生细微的抑制作用,但恢复较快;(2)高浓度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较为明显,但随除草剂施入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在21d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3)两种除草剂处理对土壤脲酶、蔗糖酶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但随着药效的降解,抑制作用逐渐消失,酶活性恢复至对照水平;(4)两种除草剂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影响与其他两种酶不同,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结论]两种除草剂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因不同的施药浓度以及施药后作用时间的推移而异,不高于中等浓度处理对其影响较小,且短期内易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适量的除草剂对水田土壤生态系统是相对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水稻田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周年秸秆还田量对麦田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7
17
作者 徐蒋来 胡乃娟 朱利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5-222,共8页
为揭示周年秸秆还田量对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影响机理,在大田条件下,设置稻麦秸秆均不还田(CK)、25%稻麦秸秆均还田、50%稻麦秸秆均还田、75%稻麦秸秆均还田、100%稻麦秸秆均还田、100%麦季稻秸还田、100%稻季麦秸还田等7个秸秆处理,经... 为揭示周年秸秆还田量对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影响机理,在大田条件下,设置稻麦秸秆均不还田(CK)、25%稻麦秸秆均还田、50%稻麦秸秆均还田、75%稻麦秸秆均还田、100%稻麦秸秆均还田、100%麦季稻秸还田、100%稻季麦秸还田等7个秸秆处理,经过三年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周年秸秆还田量对三年麦田土壤养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周年秸秆还田后三年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且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效果最好的还田量主要集中在50%和75%。其中,第一年以50%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影响最明显;到第三年以75%还田量影响最显著,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2.61%、4.05%、18.25%和5.90%。在前两年,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小麦均有增产效果,但在第三年,100%稻麦秸秆均还田和100%麦季稻秸还田处理略微减产。6个秸秆还田处理中只有50%稻麦秸秆均还田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在三年中均达到显著水平,增产幅度分别为11.23%、14.74%和14.29%。综合来看,50%稻麦秸秆均还田最适宜当地小麦高产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养分 小麦产量
下载PDF
麦田处理蟹塘废弃物的能力与氮素污染风险研究
18
作者 张文婷 朱利群 +4 位作者 黄卉 张政文 许明敏 胡乃娟 卞新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115-119,共5页
在麦田施用不同水平的蟹塘固体废弃物淤泥和伊乐藻,研究了小麦对淤泥和伊乐藻氮素的消纳吸收能力,并分析了淤泥和伊乐藻施入麦田产生的二次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小麦植株的吸氮量随着淤泥和伊乐藻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高施用量下,植... 在麦田施用不同水平的蟹塘固体废弃物淤泥和伊乐藻,研究了小麦对淤泥和伊乐藻氮素的消纳吸收能力,并分析了淤泥和伊乐藻施入麦田产生的二次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小麦植株的吸氮量随着淤泥和伊乐藻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高施用量下,植株对淤泥和伊乐藻氮素吸收能力持续增加潜力不大;当淤泥和伊乐藻处理的氮素投入量高于562.5kg/hm2时,土壤氮素残留量和损失量会明显增加,会加大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蟹塘废弃物 污染风险
下载PDF
生态认知、外部环境对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农资投入减量化行为的影响:基于江苏省589个农户的调研数据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乃娟 王羽涛 +1 位作者 陶宝瑞 朱利群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3-991,共9页
作为当前我国稻作地区农户广泛采纳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水稻-小龙虾(稻虾)共作模式中农户农资投入减量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农田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3市589个采用稻虾共作模式的农户为样本,基于... 作为当前我国稻作地区农户广泛采纳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水稻-小龙虾(稻虾)共作模式中农户农资投入减量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农田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3市589个采用稻虾共作模式的农户为样本,基于农户行为选择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稻虾共作模式中农户农资(化肥、农药和饲料)投入减量化行为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稻虾共作模式中,大部分农户倾向于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投入;农户对稻虾共作模式的认知和外部环境对农户农资投入减量化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稻虾共作模式认知的影响程度大于外部环境;农户对稻虾共作模式能否减少农资投入的认知、对过量农资投入会污染环境的认知、农技部门指导、农业保险、农业补贴及邻里效应等因素对农户农资投入减量化行为均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应提高农户的综合资本禀赋、加强农技部门指导和培训、完善扶持政策和奖惩机制、做大做强稻虾公用品牌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农户 农资投入减量化 行为选择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乃娟 王羽涛 +1 位作者 陈倩 朱利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52-1761,共10页
近年来,水稻-小龙虾共作(稻虾共作)作为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受到大力推广,农户作为直接生产决策者,厘清其采纳意愿及影响机理,对稻虾共作模式的科学推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江苏省5市60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计划行为理... 近年来,水稻-小龙虾共作(稻虾共作)作为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受到大力推广,农户作为直接生产决策者,厘清其采纳意愿及影响机理,对稻虾共作模式的科学推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江苏省5市60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计划行为理论和有序Logistic模型,探讨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异质性。结果表明:1)样本中有56.88%的农户愿意采纳稻虾共作模式,且收益预期是关键影响因素;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影响农户稻虾共作模式的采纳意愿;3)不同限定条件下,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具体来说,基础设施完备和兼业化对高预期收益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更强,给予补贴、受邻里效应影响越小的农户采纳意愿越强,同时,受邻里影响小的农户对技术培训及学习容易程度要求越高,给予补贴和提高农技部门指导效果可以提高基础设施不完备地区农户的采纳意愿,邻里效应和兼业化对技术学习难易有负向影响,而收益预期、环境预期能激励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据此,提出政府部门应加强技术培训力度和指导效果、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经营主体培育、探索差异化激励政策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农户 计划行为理论 采纳意愿 异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