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昌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胡书玲 曹诗图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11,共4页
宜昌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多样化发展,茶文化的旅游开发有利于推动宜昌旅游产品向纵深发展。本文在分析宜昌茶文化的资源概况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宜昌的名茶开发意义,提出了宜昌茶文化开发对策。
关键词 宜昌名茶 茶文化 旅游开发
下载PDF
农家乐转型增效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书玲 曹诗图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47-49,共3页
本文在总结农家乐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农家乐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农家乐转型增效的经营模式,提出了第四代农家乐的模式与经营策略。
关键词 农家乐 转型增效 第四代农家乐
下载PDF
贵州旅游地产开发模式研究
3
作者 胡书玲 付敏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1-45,共5页
近年来,旅游地产发展成为旅游与房地产跨界融合的热点,但红火的背后是理论支撑的缺乏,是模式研究的缺失,旅游和地产并未形成合力,而是各行其道。特别是贵州旅游地产,参与的开发商越多,出现的问题越多。在实地勘察了大部分贵州在建旅游... 近年来,旅游地产发展成为旅游与房地产跨界融合的热点,但红火的背后是理论支撑的缺乏,是模式研究的缺失,旅游和地产并未形成合力,而是各行其道。特别是贵州旅游地产,参与的开发商越多,出现的问题越多。在实地勘察了大部分贵州在建旅游地产后,试图从贵州旅游地产的发展现状出发,找出问题,探讨适合贵州发展的旅游地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产 开发模式 贵州
下载PDF
中国古代墓祭及扫墓礼俗考述
4
作者 胡书玲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93,共3页
中国古代墓祭之俗起源于史前时期,盛行于殷商,西周时期逐渐少见。经过秦汉至隋唐的发展,于唐代前期,民间形成寒食扫墓习俗。宋代以后,墓祭则在清明节。墓祭是清明节中最具民族特色,最能牵动中国人的情感,也是最能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的价... 中国古代墓祭之俗起源于史前时期,盛行于殷商,西周时期逐渐少见。经过秦汉至隋唐的发展,于唐代前期,民间形成寒食扫墓习俗。宋代以后,墓祭则在清明节。墓祭是清明节中最具民族特色,最能牵动中国人的情感,也是最能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明节 墓祭 祭祀
下载PDF
先秦时期的碑小考
5
作者 胡书玲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2,共1页
碑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大演化阶段。首先是无字碑时期,这一时期,碑被当做一种工具,或用于下葬,或用于拴系牲畜等;其次是有字碑时期,即在碑上篆刻文字,以颂扬人的功绩、德行,或者记载史实等。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小考 演化阶段 无字碑 文字
下载PDF
中国陆域地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空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书玲 余斌 +2 位作者 卓蓉蓉 张向敏 王明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935-3943,共9页
在人类活动主导人地矛盾的当代背景下,从空间关联角度测度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是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以2015年数据为基础,通过选取特征变量构建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双变量局域空间自相关、人地系... 在人类活动主导人地矛盾的当代背景下,从空间关联角度测度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是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以2015年数据为基础,通过选取特征变量构建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双变量局域空间自相关、人地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多层次刻画中国陆域地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空间相关关系、空间匹配关系、空间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基础的空间相关关系随着地域尺度增大而趋于增强,说明自然环境条件对人类活动格局的基础性作用;②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支撑的空间匹配关系呈现非均衡性特征,华北地区人类活动规模与自然资源支撑空间错位显著、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③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承载的空间耦合协调度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调整人类活动的结构与方式是化解区域人地矛盾的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自然环境 空间相关关系 空间匹配关系 空间耦合关系
下载PDF
分级诊疗政策背景下的乡村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研究——以山东省新泰市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明杰 余斌 +2 位作者 卓蓉蓉 胡书玲 王权坤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6-141,共6页
立足于分级诊疗制度背景,以山东省新泰市为研究区,采用以行政边界设置多级搜索半径完善两步移动搜索模型,分三阶段分析新泰市村级居民点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乡村地域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是由乡村居民对不同等级... 立足于分级诊疗制度背景,以山东省新泰市为研究区,采用以行政边界设置多级搜索半径完善两步移动搜索模型,分三阶段分析新泰市村级居民点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乡村地域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是由乡村居民对不同等级医院医疗服务选择的空间可达性叠加而成,医院服务能力、交通时间距离主要影响空间可达性叠加的权重分配。②新泰市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总体较差,二级医院空间效能未能充分发挥是拉低市域总体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的主要原因。③新泰市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呈圈层式空间分布,可达性圈层沿交通线延伸特征显著。城区及城郊可达性高,市域东北、西北、南部形成三大集中连片“短缺区”。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空间可达性较高,通达能力对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影响较大。据此,提出完善分级诊疗政策、增加新的医疗机构、加快市域交通网络建设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制度 空间可达性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 新泰市
下载PDF
对我国旅游研究的检视与反思——以《旅游学刊》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曹诗图 胡书玲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对《旅游学刊》1986-2006年发表的2111篇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我国旅游研究的现状及特点:研究领域集中在旅游管理、旅游经济、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研究热点集中在饭店与餐饮、旅游业发展、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开发与规划方面,研究成... 对《旅游学刊》1986-2006年发表的2111篇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我国旅游研究的现状及特点:研究领域集中在旅游管理、旅游经济、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研究热点集中在饭店与餐饮、旅游业发展、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开发与规划方面,研究成果过于功利,研究方法单一。对我国旅游研究进行检视与反思,提出改善旅游研究的对策:确立学科地位,构建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拓展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应趋于立体化、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研究 文献统计分析 检视 反思
下载PDF
以旅游规划为导向的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9
作者 胡书玲 牟晓娟 《当代经济》 2012年第8期142-143,共2页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规划的重点。虽然国标于2003年开始贯彻实施,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却出现一些盲点和讨论。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的前提下,结合其在旅游规划中包含的内容和方法的运用,以及运用中的不足,试图构建一个...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规划的重点。虽然国标于2003年开始贯彻实施,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却出现一些盲点和讨论。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的前提下,结合其在旅游规划中包含的内容和方法的运用,以及运用中的不足,试图构建一个合理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以期为其发展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评价方法 评价体系
下载PDF
贵州旅游小镇规划研究——以湄潭仙谷山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隆诗 胡书玲 《安徽建筑》 2014年第1期21-23,共3页
文章试图从作者的规划经验,对旅游小镇的含义、分类、规模等方面进行阐述,以规划面积为30hm2的文化主题型小镇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以旅游策划为核心,围绕策划主题进行建筑与景观设计,并运用城市规划的方法梳理小镇内的布局与道路,集... 文章试图从作者的规划经验,对旅游小镇的含义、分类、规模等方面进行阐述,以规划面积为30hm2的文化主题型小镇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以旅游策划为核心,围绕策划主题进行建筑与景观设计,并运用城市规划的方法梳理小镇内的布局与道路,集聚旅游六要素,营造主题化、风情化的特色小镇,为贵州旅游小镇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小镇 仙谷山小镇 旅游策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下载PDF
三峡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书玲 曹诗图 周宜君 《三峡文化研究》 2006年第1期445-455,共11页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三峡旅游资源丰富,三峡工程的修建,为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由于地跨重庆、湖北两省,存在着行政区域分割、管理体制不顺、经济科技教育落后。
关键词 地区旅游业 三峡地区 区域分割 保障体系研究 社区参与 区域旅游合作 人力资源素质 万州五桥机场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旅游村寨的三生空间演变及驱动机制——以肇兴侗寨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燕 胡书玲 +3 位作者 王坤 刘彩清 刘大均 周骁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2-230,共9页
民族村寨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乡村振兴的主要阵地。文章解析肇兴侗寨2000、2009和2020年三生空间演变及机制。研究发现:(1)肇兴侗寨已由传统农耕型聚落转变为旅游+农耕多功能民族村寨,呈现出新型复合空间态势:生产—生活空间和... 民族村寨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乡村振兴的主要阵地。文章解析肇兴侗寨2000、2009和2020年三生空间演变及机制。研究发现:(1)肇兴侗寨已由传统农耕型聚落转变为旅游+农耕多功能民族村寨,呈现出新型复合空间态势:生产—生活空间和生产—生态空间,生活空间持续扩大,生产空间持续缩小,生态空间占绝对主体地位,但呈波动变化。(2)肇兴侗寨国土空间结构相互转换剧烈,生活空间、生产—生活空间和生产—生态空间的单一动态度指数均为正值,生产空间为负值;除2000—2009年生活空间外,所有空间类型的单一动态度均远小于综合动态度。(3)肇兴侗寨以生态空间为基质的景观特征,生活空间景观变化最为明显,其中2009—2020年表现最为突出,表明受到人类活动干扰,景观破碎化加剧。(4)自然地理环境约束民族旅游村寨三生空间演变,旅游市场需求、政府监督治理、微观利益主体和侗族文化是民族旅游村寨三生空间演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旅游村寨 三生空间 空间变迁 驱动机制 侗族
原文传递
试论旅游业发展与“和谐宜昌”的构建
13
作者 曹诗图 郑宇飞 胡书玲 《三峡文化研究》 2006年第1期421-424,共4页
一、旅游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协调好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关系。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正确处... 一、旅游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协调好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关系。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正确处理好区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正确处理好相关产业的关系,实现良性互动和有机整合。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农业 民俗旅游 和谐发展 生态旅游 人与自然 绿色旅游 社会经济 少数民族地区 旅游资源 森林旅
原文传递
贵州省民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6类民族传统村落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杨燕 胡静 +3 位作者 刘大均 李亚娟 陈云 胡书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8-185,共8页
民族传统村落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借助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网格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贵州省苗族、侗族、汉族、土家族、布依族和水族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研... 民族传统村落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借助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网格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贵州省苗族、侗族、汉族、土家族、布依族和水族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除水族传统村落外,苗族、侗族、汉族、布依族和土家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集聚特征,且空间分异十分显著。2)不同类型民族传统村落的核密度中心和核密度值差异明显,黔东南、安顺和铜仁为高密度区。3)民族传统村落系统具有显著无标度区,空间结构复杂,分形特征明显。4)民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受自然、社会、文化、民族和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民族人口的整体作用最强;苗族、侗族和汉族传统村落受民族人口与文化影响明显,社会经济落后和交通闭塞对土家族、布依族和水族传统村落保护性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村落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民族地区
原文传递
乡村重构与转型:西方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45
15
作者 胡书玲 余斌 王明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33-2845,共1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村重构与转型成为西方国家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在揭示西方国家乡村重构过程、梳理转型特征、探析驱动因素的基础上,聚焦于乡村发展的系统总结及其提供的经验借鉴与启示。西方国家乡村重构经历了从"...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村重构与转型成为西方国家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在揭示西方国家乡村重构过程、梳理转型特征、探析驱动因素的基础上,聚焦于乡村发展的系统总结及其提供的经验借鉴与启示。西方国家乡村重构经历了从"资本、土地、产权"主导的经济维度重构到"话语、他者、建构"主导的社会维度重构、再到"主体、文化、网络"主导的综合维度重构阶段;乡村转型特征可凝聚为生产性乡村-消费性乡村-多功能乡村-全球化乡村的逻辑主线;后工业化、逆城市化、全球化是推动西方国家乡村重构与转型的主要因素。中国乡村发展具有迥异于西方国家的背景和特征,但相关经验及认识仍然能够为理解中国乡村实践发展、推动相关理论建设提供启示,并从"要素/重构/过程"-"功能/转型/结果"视角对当代中国乡村重构与转型进行了系统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重构 乡村转型 结构与功能 多功能乡村 全球化乡村
原文传递
空间视角下节庆活动对地方文化形象塑造的影响——以贵州民族传统节日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彩清 胡书玲 刘桔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97,共4页
节庆活动作为城市形象和魅力展示的符号,是维系地方文化身份的重要载体。论文以贵州民族传统节日为例,借鉴空间生产理论和"第三空间"概念,分析地方政府在空间生产中发挥的特殊作用,以及空间权力与文化功能的重构。通过研究发... 节庆活动作为城市形象和魅力展示的符号,是维系地方文化身份的重要载体。论文以贵州民族传统节日为例,借鉴空间生产理论和"第三空间"概念,分析地方政府在空间生产中发挥的特殊作用,以及空间权力与文化功能的重构。通过研究发现,要让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真正成为地方文化品牌,一定要将其与地区历史相结合。只有根植历史,形成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才能获得多方行为主体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节庆活动 地方文化形象 民族传统节日 贵州
原文传递
空间规划视阈下的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明杰 余斌 +2 位作者 何永娇 卓蓉蓉 胡书玲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0-229,共10页
[目的]探索建立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理论基础与技术规程。[方法]引入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估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度,运用三维魔方分类方法划定土地利用多功能分区。[结果]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性水平... [目的]探索建立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理论基础与技术规程。[方法]引入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估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度,运用三维魔方分类方法划定土地利用多功能分区。[结果]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性水平差异显著,适宜生态服务、农业生产和城镇发展的土地面积分别占流域国土面积的93.38%、70.17%和69.31%,其中适宜城镇发展用地环洱海集聚分布、适宜农业生产用地在流域中北部连片分布、适宜生态服务用地围绕流域环状分布;将洱海流域国土空间划分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三大空间占比分别为7.69%、24.33%和67.99%;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功能分区与现状土地利用结构吻合度高达71.96%,其中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吻合度分别为63.84%、59.43%和92.62%。[结论]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及其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符合洱海流域实际,能够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提供理论借鉴、为洱海流域国土空间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性 生态位适宜度 三维魔方分类 洱海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