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上游历史洪水题刻、碑记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胡人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洪水是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自然灾害,跟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从古到今,广大劳动人民为了生存,同洪水灾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古代埃及人民,在与尼罗河洪水灾害的斗争中,发现天狼星出现... 洪水是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自然灾害,跟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从古到今,广大劳动人民为了生存,同洪水灾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古代埃及人民,在与尼罗河洪水灾害的斗争中,发现天狼星出现,就预兆尼罗河洪水期即将来临,进而按照天狼星的出现与隐没,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从而奠立了人类早期的文明.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有着这样光辉的古代文化.从很早的时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给人类社会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代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四川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在与洪水灾害的长期斗争中,谱写了悲壮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历史洪水 洪水期 十三年 回回 洪水灾害 题刻 长江流域 大水 水文考古
下载PDF
略谈重庆文物考古的新收获 被引量:2
2
作者 胡人朝 《四川文物》 1984年第4期14-18,共5页
重庆在历史上是古巴国的都城,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早在秦汉时就成为川东的重镇。解放后,在考古发掘方面有不少重要的发现,如巴县冬笋坝发掘的巴人船棺葬出土了不少的巴人铜兵器,过去都进行过报导和撰写了文章。特别是党的十... 重庆在历史上是古巴国的都城,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早在秦汉时就成为川东的重镇。解放后,在考古发掘方面有不少重要的发现,如巴县冬笋坝发掘的巴人船棺葬出土了不少的巴人铜兵器,过去都进行过报导和撰写了文章。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文物战线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收获。这些收获对重庆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几年来文物考古的主要收获简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考古 新收获 重庆市 地震 铜梁 实物证据 土坑墓 砍砸器 遗址 石器
下载PDF
罗世文烈士的一封遗书
3
作者 胡人朝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1-62,共2页
罗世文烈士的一封遗书胡人朝罗世文烈士原名世闻,后改为世文,号自元,学名瑟夫,又名特生,生于一九0四年,旧历六月二十一日,四川省威远县向义乡观音滩人。其地因与自流井相毗连,一般又称罗世文同志为自流井人。一九三七年底,中... 罗世文烈士的一封遗书胡人朝罗世文烈士原名世闻,后改为世文,号自元,学名瑟夫,又名特生,生于一九0四年,旧历六月二十一日,四川省威远县向义乡观音滩人。其地因与自流井相毗连,一般又称罗世文同志为自流井人。一九三七年底,中共中央派罗世文同志回四川,担任省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流井 重庆市 《新华日报》 叔婆 革命活动 革命文物 高尚品质 烈士陵园 遗书 博物馆
下载PDF
长江上游历史洪水发生规律的探索
4
作者 胡人朝 《农业考古》 1989年第2期255-261,共7页
长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第一条大河,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非洲的尼罗河,居世界上第三位,全长六千三百公里,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十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对长江上游洪水题刻、碑记... 长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第一条大河,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非洲的尼罗河,居世界上第三位,全长六千三百公里,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十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对长江上游洪水题刻、碑记的研究,更好为历史上洪水找到比较准确的数据,探索长江上游千年洪水发生情况,找出历史洪水的规律,为祖国“四化”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是一项有着极为深远意义的工作。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采取了种种“防洪抗洪”措施,基本上结束了自古以来洪水危害的悲惨境遇,同时还组织了专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历史洪水 洪水危害 发生规律 十三年 水文题刻 碑记 历史文献记载 大水 特大洪水
下载PDF
四川黔江小南海地区的《两河口义渡碑》
5
作者 胡人朝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70-,共1页
1979年4月,重庆历史地震考古调查组在黔江小南海地区重新找到了曾被西南地震队在1969年发现的缺角《两河口义渡碑》,又在当地群众协助下找到了所缺的右上角。经清洗、拼合后,碑文基本清楚可读,但有少数缺字。这是川东地区少见的地震碑... 1979年4月,重庆历史地震考古调查组在黔江小南海地区重新找到了曾被西南地震队在1969年发现的缺角《两河口义渡碑》,又在当地群众协助下找到了所缺的右上角。经清洗、拼合后,碑文基本清楚可读,但有少数缺字。这是川东地区少见的地震碑刻。碑高126公分,宽67公分,厚5公分;正文17行,每行32字。其中有关咸丰六年(1856)地震的记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渡 小南海 两河口 地震考古 川东地区 缺角 破坏性地震 塞水 两溪 依古
下载PDF
四川铜梁县明代石椁墓 被引量:8
6
作者 胡人朝 《文物》 1983年第2期65-75,103-104,共13页
1973年2月,四川铜梁县农场在县城关修建工程中发现石椁墓两座(编号为M1、M2),由重庆市博物馆和铜梁县文化馆进行清理。M1为明嘉靖庚申三十九年(1560年)云南阿迷州刺史李三溪墓;M2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李丁氏墓。1980年6、7两月,铜... 1973年2月,四川铜梁县农场在县城关修建工程中发现石椁墓两座(编号为M1、M2),由重庆市博物馆和铜梁县文化馆进行清理。M1为明嘉靖庚申三十九年(1560年)云南阿迷州刺史李三溪墓;M2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李丁氏墓。1980年6、7两月,铜梁县丝厂在扩建工程中,先后发现明代石椁墓四座(编号为M3—M6)。以上六墓的墓葬制度和出土文物基本上属于同一类型,现综合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四川 铜梁 扩建工程 出土文物 嘉靖 石俑 墓志铭 图版 云南
原文传递
重庆市黄花园发现西汉墓葬 被引量:4
7
作者 胡人朝 《文物》 1986年第12期80-80,共1页
1982年底,地处四川重庆黄花园的重庆煤建石油公司在基建工程中,于离地面2.8米深的亚粘土层中发现一座古代墓葬,重庆市博物馆派人到现场进行了清理。此墓出土剑、矛、镦、削刀、斧共5件铜器和1方铜印章。剑长50.6厘米,矛长23厘米,镦长15.... 1982年底,地处四川重庆黄花园的重庆煤建石油公司在基建工程中,于离地面2.8米深的亚粘土层中发现一座古代墓葬,重庆市博物馆派人到现场进行了清理。此墓出土剑、矛、镦、削刀、斧共5件铜器和1方铜印章。剑长50.6厘米,矛长23厘米,镦长15.3厘米,削刀长12.5厘米,斧长11.8、刃宽6.8厘米(图一: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亚粘土层 博物馆 花园 印章 西汉墓葬 墓葬形制 发现 四川 出土
原文传递
重庆江北陈家馆西汉石坑墓 被引量:2
8
作者 胡人朝 《文物》 1987年第3期89-90,共2页
1980年12月,重庆江北织布厂西坡工地(原江北陈家馆)在施工中发现西汉时期的石坑墓一座。市博物馆派人前往作了清理。此墓为长方形,方向北偏西38度。长4.66、宽3.4米,距地表2米多。墓内棺木尸骨已朽。出土随葬品十余件。
关键词 江北 重庆 西汉时期 织布厂 博物馆 随葬品 口径 底径 出土 长方形
原文传递
重庆市化龙桥东汉砖墓的清理 被引量:11
9
作者 胡人朝 《考古》 1958年第3期42-43,10,共3页
1957年6月4日重庆市化龙桥派出所在修建工程中,发现古墓一座。发现后立即通知重庆市文化局,并转重庆市博物馆,次日博物馆派胡人朝、唐元贵、蒋万锡三同志前往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介如下:一、墓室情况这是一座以六种不同的花纹砖砌成的... 1957年6月4日重庆市化龙桥派出所在修建工程中,发现古墓一座。发现后立即通知重庆市文化局,并转重庆市博物馆,次日博物馆派胡人朝、唐元贵、蒋万锡三同志前往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介如下:一、墓室情况这是一座以六种不同的花纹砖砌成的拱形墓,东西向,分墓道及主室两部。墓道长2.08,宽1.80,高1.75米。墓室长4.95,宽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清理 派出所 文化局 博物馆 工程 古墓 灰色 修建 胡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