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郑注谐声字例与《释名》声训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胡从曾
-
出处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3-51,共9页
-
文摘
一郑玄注经,多明声训,其例至精。言及声训,当推汉代集声训之大成的两部书,一是班固的《白虎通》,一是刘熙的《释名》,尤以后者更负盛名。而郑玄的声训,由于分散在大量的经注之中,没有专著,很少被人注意。其实班固、郑玄和刘熙这三大家是一脉相承的。《三国志·许慈传》云:“慈师事刘熙,善郑氏学。”
-
关键词
谐声字
声训
释名
训释
周礼
礼记
郑玄注
声旁
郑注
字义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辩字五音法》《辩四声轻清重浊法》考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胡从曾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5期81-84,54,共5页
-
文摘
《广韵》末附《辩字五音法》云:“凡呼吸文字即有五音.唇声、舌声、牙声、喉声、齿声等:一唇声并饼(唇声清也)二舌声灵历(舌声清也)三齿声陟珍(齿声浊也)四牙声迦,(牙声浊也)五喉声纲各(喉声浊也)。”此《法》出于何时,已不可考,而曰“五音”,不言“七音”,至迟当在郑樵刊表《七音略》之前。考孙愐《唐韵序·后论》云:“切韵者,本乎四声,……必以五音为定,则参宫参羽半徵半商.引字调音,各自有清浊”,这里虽有“半徵’.“半商”之称,尚无“七音”之名。吴敬恒说:“《辩字五音法”者,六朝时候古等韵字之七音也”。可见由来远矣。六朝人审音甚精谛,至隋唐,韵书蜂出.等韵之学空前发达,许多音理问题的探讨臻于完善。孙愐的《唐韵序》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序》云:“切韵本乎四声”,又云:“引字调音各自有清浊”。他先说“四声”
-
关键词
音素
汉语音节
文字
五音
三十六字母
四声
切韵
等韵
广韵
审音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同源词释例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胡从曾
-
出处
《语言研究》
1988年第1期152-154,共3页
-
文摘
文字音、形、义三者的关系十分密切,训诂必以音、形为依据,而音、形也应以训诂为依归,三者不可偏废。尤其对于同源词(字)的研究,更应特别注意音、形、义三者的密切结合,互为论证。段玉裁说:"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五。"本文采集两组同源词,结合古训,明其得失,阐发三者的关系,以就正于方家。
-
关键词
同源词
段玉裁
说文
古义
同义连用
古音
追捕
意谓
古形
今音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三十六字母与等韵——兼证古声十九纽
被引量:2
- 4
-
-
作者
胡从曾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63-69,共7页
-
文摘
1 汉字每一个音节分声韵两部分,在语音的古今流变和方俗交替中,往往声随韵转,韵由声变,关系十分密切。黄侃说:“盖古人所谓音,即声韵也。不能离声而言韵,亦不能离韵而言声,此声韵之不能分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汉字是以音节为单位的,古代韵书标音,无论声和韵都以音节的面目出现,所以研究汉语音韵,要把声韵两部分结合起来考察。这是研究汉语音韵的一个总原则。但相对说,在语音演变中,韵这个部分比较稳定,而声则时有转化,游移性较大。
-
关键词
三十六字母
二等韵
广韵
反切上字
反切系统
汉语音韵
音节
汉字
声韵
声母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谐声字训诂
被引量:2
- 5
-
-
作者
胡从曾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6期118-119,共2页
-
文摘
论谐声字训诂胡从曾谐声字包括彩声字、转注字以及会意字中的亦声字,凡字中有声者均属之,故数量极大,约占汉字总数百分之八十以上。段玉裁说:“声与义同源,故谐声之偏旁多与字义相近,此会意,形声两兼之字致多也”。[1]这就是谐声字训诂的理论依据,而其关键则是...
-
关键词
谐声字
训诂
俗语言
音义关系
音变规律
“介”
汉字
方言音变
介词的用法
使用场合
-
分类号
H131.7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论清(轻)、浊(重)
被引量:1
- 6
-
-
作者
胡从曾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62-65,共4页
-
文摘
清(轻)、浊(重)是汉语等韵学中很重要的两个概念,关系到音韵研究中许多问题的理解。何谓“清”,“浊”?依现代语音学的诠释,“清”就是“幽音”,又称“不带音”;“浊”就是“响音”,又称“带音”,十分清楚明白。但翻开最早的韵图《韵镜》,在后来韵图标为三十六字母的位置上,于五音每一类中,除了“清”“浊”
-
关键词
声母
音素
汉语音节
三十六字母
等韵学
韵图
声调
韵镜
现代语音学
音理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释“吟口”及其他
被引量:1
- 7
-
-
作者
胡从曾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43-45,共3页
-
文摘
《荀子·不苟篇》:“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其中“吟口”一词,历来注说纷纭,迄无定论。杨倞说:“吟口,吟咏长在人口也。”郝懿行说:“案‘吟口’,《说苑》作‘凶贪’,此木必作‘贪凶’,转写形误。
-
关键词
段玉裁
荀子
说文
王先谦
韩诗
君子
名声
意谓
日月
广韵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从敦煌《毛诗》古写本看高邮王氏训诂方法的科学性
被引量:1
- 8
-
-
作者
胡从曾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78-81,28,共5页
-
文摘
敦煌是我国伟大的文化宝库。敦煌石室保存了大量六朝唐宋的古写本,总数估计在六万卷以上,其中百分之九十五是三藏佛经,此外还有许多传统的儒家和道家典籍,经、史、子、集各类古逸书以及大量文书资料。《毛诗》是儒学著名经典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历代传钞讽诵不已。但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毛诗》较早的本子是北宋钞本,此外还有九世纪初的开成石经本,再早就不得而知了。但敦煌石室为我们保存了六朝。
-
关键词
古写本
敦煌卷子
毛诗
科学性
敦煌石室
王引之
训释
王念孙
世纪初
文书资料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左传》《国语》引谚之变例
被引量:1
- 9
-
-
作者
胡从曾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83-86,共4页
-
文摘
历来研究语言的人都很重视古代谚语,因为它是先人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当时人民思想的普遍高度。古今不少学者毕生为搜集,采摭,辑录古代谚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从这些古谚中看到了古人思想的闪光,从中汲取智慧和养料,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斯大林说:“要了解某种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只有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密切联系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去进行研究,才有可能。”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典籍浩瀚,历代史书,不可胜数,许多伟大的作家以精湛生动的语言勾勒了历史时代的缩影,其中也记录了许多活在人们口上的古谚。《左传》《国语》是两部较古的史书,也是文学名著,作者引用了许多谚语,阐发深刻的哲理,反映生活规律,值得我们重视。
-
关键词
左传
国语
历史文化
十七年
史书
君子曰
战国策
典籍
密切联系
古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高邮王氏释诗凡例说略
- 10
-
-
作者
胡从曾
-
出处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60-63,共4页
-
文摘
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王引之)有关《诗经》的论述和段玉裁的《诗经小学》是清代《诗经》训诂中的双璧。段氏多以《说文》、《尔雅》、群经证《诗》;而王氏则更重于以诗释诗,以诗证诗。在贯通三百篇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诗例、章法、句式、字义、用韵等方面发凡起例,循此以求,“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
-
关键词
《诗经》
高邮
凡例
《说文》
《尔雅》
发凡起例
王念孙
段玉裁
-
分类号
H022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说文》“共”声字义释
- 11
-
-
作者
胡从曾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81-82,共2页
-
文摘
《说文》以“共”为声符的字共收十二个,分属各部。如依《说文》“共,同也”的释义去考察这些“共”声字的涵义,只能说明一个“衡”字。有人以为“共”可作“供奉”解,“共”“供”是古今字。这个训释比较接近“共”的本义,因此“供”“恭”“拱”“(?)”这些字都可以用“右文”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前者大进了一步。但是余下的“烘”“閧”“洪”“(?)’“(?)”“(忄共)”怎么办,它们的声义关系如何呢?于是或者说它们是假借字,或者说它们是借音孳生字。但如果再深入一步研究,明白“共”的前身是“(?)”。
-
关键词
《说文》
段玉裁
赵岐
释义
训释
方言
《玉篇》
释名
本义
《释言》
-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左传》、《国语》中的引谚
- 12
-
-
作者
胡从曾
-
出处
《远程教育杂志》
1984年第4期20-21,共2页
-
文摘
《左传》、《国语》两书引谚极其丰富多采,作者运用谚语的手法灵活巧妙,除了明白指出是引谚语的如《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渭也”一类之外,由于行文的需要和语言环境的不同,以及古人对谚语的认识等原因,作者时而引用谚语,却不称谚,而借托“古人有言曰”,或“君子曰”,或泛称“人有言曰”、“语曰”等等方式,例如《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
-
关键词
《左传》
《国语》
“君子曰”
语言环境
谚语
作者
古人
-
分类号
K225.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东”“冬”之分——兼说等韵原理
- 13
-
-
作者
胡从曾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1-4,共4页
-
文摘
《切韵》承前代韵书,分“东”“冬”为二部,顾炎武《音论》说:“所谓一东二冬三锺者,乃隋唐以前相传之谱”,此后凡属《切韵》一系的韵书,“东”“冬”之分,均相沿不废。参与《切韵》撰作的颜之推说:“河北切攻字为古琮,与工公功三字不同,殊为僻也。”颜氏为审音高手,他以为“攻”字切“古琮”(冬韵)。
-
关键词
切韵
等韵学
音节化
音素
汉语音节
反切上字
反切下字
原理
韵图
元音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声韵相依与“内外转”
- 14
-
-
作者
胡从曾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80-86,共7页
-
文摘
1 等韵学中有许多相对的概念,如声韵、阴阳、清浊、轻重、开合、内外等等。人们研究这些概念,往往习于阐明二者的区别,而忽略其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一面,所以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还值得研究。清代等韵家江永在《音学辨微》中论“清浊”说:“清浊本于阴阳:一说清为阳,浊为阴,天清而地浊也,一说清为阴,浊为阳,阴字‘影’母为清,阳字‘喻’母为浊也。
-
关键词
韵图
反切上字
声母
反切下字
声韵
韵母
介音
等韵学
音节结构
基本概念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三十六字母与等韵(续)——论反切与等呼
- 15
-
-
作者
胡从曾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58-62,共5页
-
文摘
等韵学是我们祖先研究汉语音韵高度智慧的结晶,有严密的科学性和很高的艺术性,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韵镜》一书,不仅是汉语所有音节的图表,也是考证古代字义、研究各地方音的一本“密码”,一旦摸素到它的内部对应规律,许多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然而这样一本有价值的书,在当时并不被重视,几乎失传!宋代张麟之于绍兴辛巳年(1161)刊表此书,写了一篇《序》和几条简略说明,因文字比较通俗,读者往往忽略。此后千余年,研究等韵者不乏其人,成绩也相当可观,但因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各不相同,见仁见智,互有参差,
-
关键词
汉语音节
编写原则
图表
文字
三十六字母
反切下字
音素
反切上字
切语
语音体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说文·亼部》有关字义探源
- 16
-
-
作者
胡从曾
-
出处
《语言研究》
1985年第2期172-179,共8页
-
文摘
《说文》部首"亼"是一个古老的字,孳生力极强,后来转为偏旁,造出了许许多多新字,而其本身的原始意义却湮没了。《说文·亼部》虽仅"文六重一",但它前面的《食部》,后面的《会部》、《倉部》等都同它间接发生关系。弄清楚"亼"的本义,对理解许多字的字义,读懂古书,很有必要。然而,较古的字离我们时代久远,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至古人造字时的心理状态,都不易为后人所理解;又由于古书讹误、脱简、篡改等原因,许多字的原始意义,早已失传,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时就已经闹不清楚。今天,
-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字义
本义
原始意义
段玉裁
生活方式
心理状态
部首
段注
许慎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探求本义的一条途径
- 17
-
-
作者
胡从曾
-
出处
《辞书研究》
1984年第5期68-74,共7页
-
文摘
平时看书作文,固不必字字求其本字本义,但编纂大型语文字词典,首先探求本义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本义考释清楚的前提下,引申义、假借义的确定及义项排列才能顺理成章,文字的古今演变和字义转移也才能明晰地呈现出来。吕叔湘先生把字词典比作“档案库”,要求为每个字词建立一个“档案”,那么探求本义,
-
关键词
本字本义
说文
引申义
古今字
字词典
探求
形声字
段玉裁
字义
考释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对《训诂学入门之阶梯》一文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 18
-
-
作者
胡从曾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104-105,共2页
-
文摘
《训诂简论》是陆宗达先生在《语文小丛书》《训诂浅谈》的基础上写成的一本训诂普及读物,主要谈古文词义解释的问题,深入浅出,对古文教学和爱好者无疑是一本较好的参考书。《浙江师院学报》1982年第3期发表了《训诂学入门之阶梯》(以下简称《入门》)一文作为介绍,复述了《训诂简论》中提到的某些内容,文章浅显明白,但总观全文,发现其中有些问题值得商榷。为节省篇幅,本文仅举出几项实例,以便查对。
-
关键词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