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审美学论纲——兼论“审美即道德”与“审美即宗教”问题
1
作者 胡伟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62,179,共22页
人类的审美活动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精神学意义上进行的审美活动,另一种是从人之精神性需要或精神欲求出发的审美活动。就人对于世界之存在以及人自身的精神审美而言,它其实是对于两种“精神质料”的审美:“壮美”与“优美”。... 人类的审美活动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精神学意义上进行的审美活动,另一种是从人之精神性需要或精神欲求出发的审美活动。就人对于世界之存在以及人自身的精神审美而言,它其实是对于两种“精神质料”的审美:“壮美”与“优美”。人类的道德意识以及道德行为之产生,就来源于对这两种精神质料的精神审美。优美以及壮美的精神审美机制在于反思判断力之运用。这种反思判断力是以精神审美的游戏方式展开的,其中体现了人的精神自由。人类的精神审美是天道原理与天择原理的统一。人通过精神审美知道人成为精神审美的艺术品之后可以实现“永生”。这种精神审美观对于生活于苦难中的人类来说具有宗教性的“救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质料 壮美 优美 道德 宗教
下载PDF
一种综合的精神诠释学何以可能?——以中国人文学中的“感应论”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伟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73,共19页
诠释学理论的研究离不开人文科学的视野。对于以探讨“精神”问题为依归的“精神诠释学”来说,它同样脱离不开作为“精神人文学”的研究视野,即以“天人感应”作为它诠释“性与天道”的诠释学基本原理。以“天人感应”为中心,精神诠释... 诠释学理论的研究离不开人文科学的视野。对于以探讨“精神”问题为依归的“精神诠释学”来说,它同样脱离不开作为“精神人文学”的研究视野,即以“天人感应”作为它诠释“性与天道”的诠释学基本原理。以“天人感应”为中心,精神诠释学以“道—言—智—境”的方式展开其诠释学思想观念的行程。这方面,中国哲学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诠释学思想与实践经验。“道—言—智—境”不仅是中国哲学诠释学特有的诠释学运思逻辑,它还具有先验的普遍性,同样可以用来观察与透视以基督教神学诠释学为代表的西方精神诠释学类型。中国精神诠释学采取的是“由圣而神”的诠释学思想路线,而西方基督教神学诠释学走的是“由神而圣”的诠释学研究进路。虽然这两种诠释学的理论出发点与诠释思路不同,但这不妨碍它们都是将作为宇宙之最高终极存在的“神圣精神”作为自己诠释的最高目标。从而,中西两大精神诠释学传统终在诠释学的“终点”和“登顶处”相通与相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学 天人感应 中国哲学 基督教神学 神圣
下载PDF
网络文化与人的生存状态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伟希 田薇 《开放导报》 2000年第12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人类 工具性 真实性 虚拟性 网络文化 人类生存 知识性 智慧性 信息社会
下载PDF
“五”即“五行”——论原始“五”字包含的宗教文化与哲学意蕴 被引量:6
4
作者 胡伟希 余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6,共9页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对被借用为数字之前的原始"五"之字形、内涵,以及其音、形、意相关字的考察分析,特别是对极具符号意义的"×"的文化定位和意义拓展,挖掘原始"五"字"×"形对于&...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对被借用为数字之前的原始"五"之字形、内涵,以及其音、形、意相关字的考察分析,特别是对极具符号意义的"×"的文化定位和意义拓展,挖掘原始"五"字"×"形对于"五行"及相关文化、哲学概念的影响。原始"五"涵盖了"五行"从表到里的诸多方面,展现了"五行"内在交织关联的运动态势以及由此达至的包罗万象之无限变化,这其实也即是"五行"深藏的哲学、宗教等文化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五行
下载PDF
网络时代人类生存的二重性 被引量:5
5
作者 胡伟希 田薇 《新视野》 CSSCI 2001年第4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网络时代 网络技术 交往方式 人类生存状态
下载PDF
中国休闲哲学的特质及其开展 被引量:32
6
作者 胡伟希 《湖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休闲哲学 传统文化 超越性 主体性 禅宗
下载PDF
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基本悖论详述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伟希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4期32-39,共8页
我在《光明日报》发表《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略论》一文,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因是略论,语焉不详,兹借《南京社会科学》一角,对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悖论进一步详加论述.
关键词 中国近代 胡适 严复 自由主义者 悖论 丁文江 好人政府 激进主义 民主政治 中国自由主义
下载PDF
儒家社群主义略论 被引量:16
8
作者 胡伟希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37,共7页
儒家社群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与政治思想,其基本观念在先秦儒家那里就已具备。但作为一种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却完成于宋代理学,这就是“四书学”理论系统的提出。作为一种社会与政治理论,儒家社群主义除了可以作为西方自由主义的补充起作... 儒家社群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与政治思想,其基本观念在先秦儒家那里就已具备。但作为一种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却完成于宋代理学,这就是“四书学”理论系统的提出。作为一种社会与政治理论,儒家社群主义除了可以作为西方自由主义的补充起作用之外,它的更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在于:它可以为东亚,主要是儒家传统文化圈的国家与地区的政治民主提供思想资源。儒家社群主义新一轮的发展前景在于:经过自我批判以及与西方自由主义的对话,实现儒家思想由社群主义向自由主义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社群主义 “四书”学 西方自由主义
下载PDF
论中国休闲哲学的当代价值及其未来发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胡伟希 《学习论坛》 2004年第9期36-40,共5页
中国传统的休闲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个体生命与心灵的和谐相处之道。中国的这种休闲哲学思想 ,在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正显示出它愈来愈大的作用与魅力。以“天人合一”为依归的中国传统... 中国传统的休闲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个体生命与心灵的和谐相处之道。中国的这种休闲哲学思想 ,在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正显示出它愈来愈大的作用与魅力。以“天人合一”为依归的中国传统休闲哲学 ,经过创造性转化 ,应当成为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最高价值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哲学 当代价值 机遇 挑战
下载PDF
论悲悯与共通感——兼论基督教和佛教中的悲悯意识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伟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58,153-154,共10页
宗教之所以为人接受,在于它的悲悯品格。悲悯产生的原因在于:个体人有一种无可释怀的追求与那宇宙终极实在合一的宗教性形而上学冲动,在这种追求宗教性形而上学冲动的过程中,他深切地感受到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之间的冲突,由之而体会到... 宗教之所以为人接受,在于它的悲悯品格。悲悯产生的原因在于:个体人有一种无可释怀的追求与那宇宙终极实在合一的宗教性形而上学冲动,在这种追求宗教性形而上学冲动的过程中,他深切地感受到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之间的冲突,由之而体会到人类生存的普遍性苦难与悲剧性命运,故悲悯其实是对整个人类之无法排遣的悲剧性命运的悲悯。悲悯根植于人的形而上学本性中,属于人的"共通感",人通过悲悯而体悟到他的群体性。宗教信仰赋予悲悯以实践的品格,即救赎之爱意味着宽恕与牺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悯 共通感 宗教信念
下载PDF
从中西哲学比较到中观哲学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伟希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7,共8页
将中国哲学置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野下加以观照,可以发现:中国哲学属于中观思维,其特征有五:1.分别"两边",2.执两用中,3.否定辩证法,4.讲究经权,5.强调"时中"。对于中国哲学而言,中观不仅是认识论与方法论,而且是存... 将中国哲学置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野下加以观照,可以发现:中国哲学属于中观思维,其特征有五:1.分别"两边",2.执两用中,3.否定辩证法,4.讲究经权,5.强调"时中"。对于中国哲学而言,中观不仅是认识论与方法论,而且是存在论与人生的在世方式,它要解决的是"有"与"无"这两个世界的对立与紧张关系;而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一依于中观的修行而定。故中国的中观哲学其实是认识论、方法论、存在论与修行论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比较 中观 思维方式 在世方式
下载PDF
为大学“博雅教育”一辩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伟希 《新视野》 CSSCI 2004年第6期59-60,67,共3页
文章以“素质教育”为背景和线索,分析了“博雅教育”的原意、内容和方式。认为大学教育的目标不完全是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这些任务社会上的一些技校和培训机构也能胜任,大学教育的真精神在于知识传授中融贯... 文章以“素质教育”为背景和线索,分析了“博雅教育”的原意、内容和方式。认为大学教育的目标不完全是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这些任务社会上的一些技校和培训机构也能胜任,大学教育的真精神在于知识传授中融贯道德理念,二者紧密结合不能分离,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校 中国 教育改革 德育 学生素质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三大社会思潮及其当代转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伟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共8页
作为现代性理论,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本来有其共通的思想原型,此即关于"平等"的观念。但在20世纪思想史上,这种共同的思想原型却发生了"分裂":在自由主义者那里,它被解释为"个人自由";在社... 作为现代性理论,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本来有其共通的思想原型,此即关于"平等"的观念。但在20世纪思想史上,这种共同的思想原型却发生了"分裂":在自由主义者那里,它被解释为"个人自由";在社会主义者那里,它等同于"社会正义"或"社会公平";而在社会民主主义者那里,它就是兼顾"自由"与"公正"。其实,任何社会思想作为社会乌托邦都可以区分出其思想的"意义"与"涵义",就此点说,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皆可以作为建构现代民主社会政治的思想资源。未来中国社会政治的建构应当是:以自由主义作为社会秩序安排与社会实践原理,以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与终极信念作为思想导航与制约原则,并且在现实的社会行动与社会政策中,以社会民主主义作为调节原理。这样三者并进,相互补充,相互为用,不失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最好的一种思想整合思路与社会行动整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中国现代社会转型
下载PDF
休闲:环境哲学的中心观念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伟希 《新视野》 CSSCI 2004年第2期58-60,共3页
作为生命哲学的休闲观,不仅是指人与自然的密切相依关系,而且也指人自身的生存方式。休闲的环境伦理,是保护与爱护统一,义务与价值结合,道德与审美合一的生存实践和生存境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资源,而实现的途径是改变... 作为生命哲学的休闲观,不仅是指人与自然的密切相依关系,而且也指人自身的生存方式。休闲的环境伦理,是保护与爱护统一,义务与价值结合,道德与审美合一的生存实践和生存境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资源,而实现的途径是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哲学 生活方式 休闲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原象:形而上学思维如何可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伟希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5-126,共12页
象思维是人类进行形而上学探究的普遍方式。广义的象思维包括对本体象思维与自本体象思维。前者以西方哲学为代表,其心理机制在于人有"知的直觉";后者以中国哲学为代表,其心理机制在于人有"智的直觉"。对本体思维... 象思维是人类进行形而上学探究的普遍方式。广义的象思维包括对本体象思维与自本体象思维。前者以西方哲学为代表,其心理机制在于人有"知的直觉";后者以中国哲学为代表,其心理机制在于人有"智的直觉"。对本体思维与自本体思维不仅在"筑象"原理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两种不同的形上姿态所决定。今天,在对本体思维与自本体思维的长久分裂以后,应当重新达成两者的和解,以构建一种涵盖并且超越这二者的新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思维 对本体 自本体 筑象 形上姿态
下载PDF
生命与休闲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伟希 《新视野》 CSSCI 2003年第5期73-74,共2页
本文在反思和追问什么是休闲的基础上,分析了休闲与生命的关系,认为休闲是生命的本真状态,是生命和生活自我完善的推进剂。
关键词 生命 休闲 自我完善 本质
下载PDF
原器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伟希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共7页
人类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器的世界。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人类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发明与制作了各种器,作为"形而下之物"的器受现象界的因果律与必然律的支配,此谓之器性;但另一方面,人类发明与制作器不仅仅为了满足物质... 人类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器的世界。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人类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发明与制作了各种器,作为"形而下之物"的器受现象界的因果律与必然律的支配,此谓之器性;但另一方面,人类发明与制作器不仅仅为了满足物质性生存的需要,而且试图体现其超越动物式存活与工具式生存的超越本性,此即所谓"制器尚其象"。从这种意义上说,器其实是道的开显与解蔽方式。真正的制器过程应当"技进于道",即通过制器来实现自然的合目的性与自然律的合一以及人的自由意志与自然的客观规定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下 形而上 道器关系
下载PDF
中国哲学:“合法性”、思维态势与类型——兼论中西哲学类型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伟希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61,共8页
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追问,是一个关于哲学到底是什么,以及中国哲学到底是什么的“元问题”。哲学作为对形而上学或者说本体的追问,由于思维态势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对本体”与“自本体”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决定了中西哲学各有其不... 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追问,是一个关于哲学到底是什么,以及中国哲学到底是什么的“元问题”。哲学作为对形而上学或者说本体的追问,由于思维态势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对本体”与“自本体”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决定了中西哲学各有其不同的基本特征,即西方哲学的思考方式是主客“二分”的,中国哲学的思考方式是“天人合一”取向的;西方哲学借助于形式逻辑的三段论论证,中国哲学则强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主体间性;西方哲学运用定义精确的概念语言,中国哲学则采取含义丰富的“意像语言”。未来中国哲学学术范式的创新,应当充分考虑到中国哲学的特质,并在融会中西不同哲学范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合法性 思维态势 哲学类型
下载PDF
论人文学作为“精神科学”——兼论中国人文精神教化之学的特质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伟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9-128,183,共10页
人文学以探究人的超越精神性存在为依归,在研究宗旨上与通常的"人文科学"研究区分开来。人文学作为实践智慧,既是精神教化之学,亦是精神教化之道。中国哲学有悠长的精神教化传统,它追求人道与天道的合一,认为人是具有"性... 人文学以探究人的超越精神性存在为依归,在研究宗旨上与通常的"人文科学"研究区分开来。人文学作为实践智慧,既是精神教化之学,亦是精神教化之道。中国哲学有悠长的精神教化传统,它追求人道与天道的合一,认为人是具有"性智"的动物,主张"转识成智"。作为人文教化之学,中国哲学是即哲学即宗教的,其特点是讲究知行合一,提倡修行,并将人的超越精神性存在归结为存在信念。中国人文教化之学重视文与道的统一,以文载道,道以文显,从而中国人文教化之学与诠释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 精神科学 性与天道 中国哲学
下载PDF
“社群主义”析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伟希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1,共3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将英文术语(概念)COMMUNITARIANISM译为“社群主义”而非“共同体主义”的合理性、合法性,认为社群主义这一译名能够很好地揭示西方当代社群主义与以东亚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政治学术思想之间的共同特征。提出在社群主义之... 文章首先分析了将英文术语(概念)COMMUNITARIANISM译为“社群主义”而非“共同体主义”的合理性、合法性,认为社群主义这一译名能够很好地揭示西方当代社群主义与以东亚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政治学术思想之间的共同特征。提出在社群主义之前冠之以“共同体的”或“国家的”限定语,则又能恰当地辨析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文章强调,巧用(活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语言术语,有助于“照亮”和分析概念演化生成的过程和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群主义 共同体主义 儒家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