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魏晋北朝墓葬述论 被引量:9
1
作者 胡传耸 《文物春秋》 2010年第3期6-12,共7页
本文按时代顺序,分别叙述了北京地区发现的魏晋北朝时期墓葬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前后时代、周边地区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对各处出土墓葬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和分析,希望能对以后北京地区考古工作中魏晋北朝墓葬的辨别和认识提供一些参照。
关键词 北京地区 魏晋北朝 墓葬形制 丧葬习俗
下载PDF
东周燕文化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研究(下) 被引量:2
2
作者 胡传耸 《文物春秋》 2007年第2期3-9,共7页
东周时期燕国的考古学文化,发展出具有其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东周燕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与其周边诸考古学文化息息相关,既有时周边考古学文化的文化因素吸收,也从不同程度上对周边考古学文化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 东周 燕文化 中山国文化 齐文化 匈奴文化
下载PDF
东周燕文化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研究(上) 被引量:2
3
作者 胡传耸 《文物春秋》 2007年第1期20-27,33,共9页
东周时期燕国的考古学文化,发展出具有其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东周燕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与其周边诸考古学文化息息相关,既有对周边考古学文化的文化因素吸收,也从不同程度上对周边考古学文化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 东周 燕文化 东北地区 玉皇庙文化 浑源铜器
下载PDF
北京市东城区西革新里西汉墓2013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传耸 冯双元 +3 位作者 陈龙 曾祥江 翟建峰 王宇新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I0001-I0003,F0003,共11页
2013年4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东城区西革新里发掘竖穴土坑墓8座,出土陶罐、陶鼎、陶盒、陶壶、印章、钱范等随葬品。根据随葬品的器形推测墓葬的时代为西汉早期至西汉中期。本次发掘的8座墓葬位于永定门外的燕墩西部,其位置当处西汉蓟... 2013年4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东城区西革新里发掘竖穴土坑墓8座,出土陶罐、陶鼎、陶盒、陶壶、印章、钱范等随葬品。根据随葬品的器形推测墓葬的时代为西汉早期至西汉中期。本次发掘的8座墓葬位于永定门外的燕墩西部,其位置当处西汉蓟城东南,对探索蓟城可提供部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穴土坑墓 陶器 西汉早期 西汉中期 北京
原文传递
关于重量单位“镒”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3
5
作者 胡传耸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40,74,共4页
"镒"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度量衡单位,见于楚、齐、卫、三晋诸国衡制体系中,有十六两、二十两、二十四两等三种单位量值,战国时期秦国和统一后的秦朝少见用"镒"的例证。
关键词 战国衡制 记重铭文 单位量值
原文传递
洪洞英山杂剧图所见杂剧脚色及演出结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胡传耸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56,共7页
洪洞英山杂剧图是一幅线刻七人杂剧图,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左家沟乡英山的舜帝庙里,对研究北宋前期的杂剧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英山杂剧图内容为二杂剧色作场表演,两侧为乐部教坊鼓色、笛色、歌板色、杖鼓色、筚篥色。教坊鼓色、筚篥色,头... 洪洞英山杂剧图是一幅线刻七人杂剧图,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左家沟乡英山的舜帝庙里,对研究北宋前期的杂剧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英山杂剧图内容为二杂剧色作场表演,两侧为乐部教坊鼓色、笛色、歌板色、杖鼓色、筚篥色。教坊鼓色、筚篥色,头部均戴诨裹,推断应为杂剧演员,真正的身份很可能是杂剧行当中的副净、副末,在其搬演的剧目中无需演出时,兼职司乐。笛色头戴东坡巾,也可能是兼职司乐的杂剧演员,在正杂剧的演出中有可能是职司引戏或者末泥的行当。本文以静态的画面作为基点,复原英山杂剧演出的动态过程,认为英山杂剧图表现的应是正杂剧演出之前的"艳段",情节简短,所需演出脚色少,副净、副末等主要脚色行当尚未开始演出任务,又因"路岐"剧组的规模有限,故而在"艳段"中兼职司乐伴奏。这个简短的艳段演出完毕,再行搬演正杂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山西洪洞 杂剧 脚色
原文传递
北京市密云区金代石棺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7
作者 胡传耸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3,I0003-I0005,共7页
北京市密云县区大唐庄发现一座石棺墓,保存较为完整。墓室为竖穴土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较下层大,上、下两层墓坑内均填筑夯土。葬具为石棺,棺盖雕刻钱纹,棺外象征性地砌筑简陋砖室。棺内有木匣。火葬,木匣内盛骨灰。出土白瓷碗、瓶... 北京市密云县区大唐庄发现一座石棺墓,保存较为完整。墓室为竖穴土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较下层大,上、下两层墓坑内均填筑夯土。葬具为石棺,棺盖雕刻钱纹,棺外象征性地砌筑简陋砖室。棺内有木匣。火葬,木匣内盛骨灰。出土白瓷碗、瓶、刻划花盘、黑瓷托盏、碟、透雕禽鸟穿花盖滑石盒等随葬品。该墓结构形制和随葬品均具有典型的金代特征,应为一座金代石棺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墓葬 石棺 火葬 瓷器 北京密云
原文传递
北京平谷东高村汉唐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传耸 马绍山 +1 位作者 张济发 韩宜林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3,F0002,共5页
2007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平谷区东高村南部发掘了两座汉唐时期的墓葬。其中,M2为刀形竖穴土圹木椁墓,防盗设施、木椁结构保存情况较好;椁室内部清理出陶罐等随葬品,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推测其年代为西汉中晚期。M1为小型砖室墓,破... 2007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平谷区东高村南部发掘了两座汉唐时期的墓葬。其中,M2为刀形竖穴土圹木椁墓,防盗设施、木椁结构保存情况较好;椁室内部清理出陶罐等随葬品,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推测其年代为西汉中晚期。M1为小型砖室墓,破坏严重,仅出土残陶盂1件,年代为隋至初唐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形竖穴土圹木椁墓 陶器 西汉 隋唐 北京
原文传递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唐墓发掘简报
9
作者 胡传耸 翟建峰 +4 位作者 巴增田 王宇新(摄影) 封世雄(整理) 孙勐 冯双元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31,F0002,I0001,I0002,2,161,162,F0003,共22页
2016年9月2日至16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保健中心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发掘了两座唐代砖室墓。这两座唐墓均为单墓道砖室墓,基本结构较为清楚。尤其是2016BYM1,是迄今所知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唐代砖砌单室墓,其甬道内东西... 2016年9月2日至16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保健中心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发掘了两座唐代砖室墓。这两座唐墓均为单墓道砖室墓,基本结构较为清楚。尤其是2016BYM1,是迄今所知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唐代砖砌单室墓,其甬道内东西相对的两座砖雕仿木结构假门在北京地区也是首次发现。墓葬中出土的釉陶武士俑、伎乐俑等,制作较为精美,为附属构件,在北京考古中罕有发现,对于进一步认识北京地区的唐墓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根据幽州城的四至范围,可知这两座砖室墓位于唐幽州城外的东北部,应属幽都县礼贤乡管辖。元大都的兴建很可能是这两座唐墓被损毁的重要因素。这两座砖室墓的修建和毁坏,对于了解和探讨唐代至元代北京城的变迁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唐代 砖室墓 城市变迁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汉代城市遗址考古研究与保护二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传耸 叶倩 《北京文博文丛》 2017年第4期60-68,共9页
2017年4月,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赫然在列,成为近年来北京地区考古工作的一个亮点。路县故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始于2015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通州区文化委员会等单位在此持续开展了两年... 2017年4月,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赫然在列,成为近年来北京地区考古工作的一个亮点。路县故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始于2015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通州区文化委员会等单位在此持续开展了两年的工作,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规划用地范围内,开展了122万平方米的考古勘探,这是迄今为止北京地区汉代城市遗址考古工作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遗址 北京地区 考古研究 汉代 保护 考古工作 文化委员会 持续开展
原文传递
东周燕国量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传耸 《北京文博文丛》 2018年第3期1-11,共11页
中国古代对于物体容量、体积的计量称为“量”,《尹文子·大道》称“以量受多少”①,《汉书·律历志》称为“嘉量”,并具体阐释其内容:“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榖秬黍中者... 中国古代对于物体容量、体积的计量称为“量”,《尹文子·大道》称“以量受多少”①,《汉书·律历志》称为“嘉量”,并具体阐释其内容:“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榖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国 东周 “量”
原文传递
北京汉唐考古回顾与展望
12
作者 胡传耸 《北京文博文丛》 2015年第2期84-86,共3页
北京地区科学的汉唐考古工作与研究,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已历60余年。这期间,北京地区发现了大量汉代到隋唐时期的文化遗存,古代北京汉唐社会的考古学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近年来,随着北京大规模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展,在配合这些项... 北京地区科学的汉唐考古工作与研究,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已历60余年。这期间,北京地区发现了大量汉代到隋唐时期的文化遗存,古代北京汉唐社会的考古学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近年来,随着北京大规模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展,在配合这些项目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中,多次发现数量众多的汉唐文化遗存。与此同时,中国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的考古学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 城市建设项目 中国考古学 抢救性 考古学文化 汉唐文化 蓟城 文化区 考古学研究 大葆台汉墓
原文传递
北京出土辽代李熙墓志考释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勐 胡传耸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0,共7页
出土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路的辽统和初期的李熙墓志较详细地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平和仕宦履历。根据墓志中较为清楚的官职分类,再结合其他同时期的相关墓志和史籍,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辽朝前期的职官设置情况。另外,对辽朝前期枢密院、钱帛司... 出土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路的辽统和初期的李熙墓志较详细地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平和仕宦履历。根据墓志中较为清楚的官职分类,再结合其他同时期的相关墓志和史籍,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辽朝前期的职官设置情况。另外,对辽朝前期枢密院、钱帛司的设置,燕京命名的时间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熙 辽代 墓志
原文传递
楚国量器与量值探研
14
作者 胡传耸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6-128,共3页
形制规整的铜量,是探讨楚国量制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对安徽寿县、淮南、凤台出土的4件战国铜量形制、尺度、容量的对照研究,初步推断这些铜量很可能是按内腔直径5寸、深5寸的标准进行设计制造的,它们的标准量值应为楚制93.75立方寸,约... 形制规整的铜量,是探讨楚国量制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对安徽寿县、淮南、凤台出土的4件战国铜量形制、尺度、容量的对照研究,初步推断这些铜量很可能是按内腔直径5寸、深5寸的标准进行设计制造的,它们的标准量值应为楚制93.75立方寸,约合今1156毫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量器 尺度 容量 标准量值
原文传递
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与朝阳区豆各庄窑址发掘简报
15
作者 于璞 周宇 +1 位作者 胡传耸 刘晓贺 《北京文博文丛》 2016年第4期57-65,共9页
2015年9月9日~26日,为配合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新区二期ZXZ-006、007、008、025、026地块项目建设,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相关地块内的古代墓葬和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地点位于昌平区回龙观地区的朱辛庄村西北,朱辛庄中路与朱辛庄北路... 2015年9月9日~26日,为配合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新区二期ZXZ-006、007、008、025、026地块项目建设,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相关地块内的古代墓葬和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地点位于昌平区回龙观地区的朱辛庄村西北,朱辛庄中路与朱辛庄北路和朱辛庄西路的夹角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0°06′02.82″,东经116°17′19.21″,海拔42米(图一)。发掘面积为244平方米,发掘14座明清墓葬和4座清代窑址。发掘区域地表均堆积厚0.60~1.00米的现代建筑渣土,墓葬与窑址的开口均位于1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简报 昌平区 北京市 窑址 朝阳区 古代墓葬 项目建设 现代建筑
原文传递
昌平未来科技城北区汉墓发掘简报
16
作者 张智勇 胡传耸 +5 位作者 安喜林 黄星 彭美娟 王殿平 张东伟 郝红红 《北京文博文丛》 2016年第2期51-58,共8页
昌平未来科技城北区汉墓发掘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东北部,北邻英才北一街,东为未来科技城路,西接未来城滨河大道(图一)。为配合昌平北七家未来科技城北区地块项目建设,
关键词 未来科技 发掘简报 城北区 汉墓 项目建设 东北部 昌平区 北京市
原文传递
时大彬与明代紫砂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倩 胡传耸 《博物院》 2017年第4期102-109,共8页
时大彬是明代中晚期宜兴紫砂壶成熟的标志性人物。多年来,不少学者就时大彬的生卒年、陶艺成就、作品真伪等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本文尝试分析了明代文献中时大彬和大彬壶的相关记载,探讨了时大彬壶艺生涯的起迄,进而概括明代紫砂器的... 时大彬是明代中晚期宜兴紫砂壶成熟的标志性人物。多年来,不少学者就时大彬的生卒年、陶艺成就、作品真伪等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本文尝试分析了明代文献中时大彬和大彬壶的相关记载,探讨了时大彬壶艺生涯的起迄,进而概括明代紫砂器的社会、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大彬 紫砂 《书时大彬事》 《瓦壶记》
原文传递
北京密云西晋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5
18
作者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密云区文物管理所 +3 位作者 冯双元 胡传耸 王继红 张济法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41,共7页
2008年6月,为配合密云镇中心小学工程建设,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密云县文物管理所对工程用地进行了考古钻探和发掘,发掘区位于密云镇大唐庄村北,东部约700米处为白河河道。本次发掘的墓葬以辽金时期为主,仅有一座西晋时期的砖室墓,编号M1... 2008年6月,为配合密云镇中心小学工程建设,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密云县文物管理所对工程用地进行了考古钻探和发掘,发掘区位于密云镇大唐庄村北,东部约700米处为白河河道。本次发掘的墓葬以辽金时期为主,仅有一座西晋时期的砖室墓,编号M12。该墓保存情况较好,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墓道、甬道偏于墓室中轴线一侧,方向340°,通长12米。墓室内共清理出随葬品10件。通过对墓葬结构及出土文物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其年代为西晋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 西晋 墓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