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三叶木通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的构建
1
作者 胡伯凯 税会霞 张东亚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7,共7页
为构建三叶木通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探索不同地区三叶木通籽油的脂肪酸差异特征指标,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来自不同产地共计18批次样品,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三叶木通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 为构建三叶木通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探索不同地区三叶木通籽油的脂肪酸差异特征指标,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来自不同产地共计18批次样品,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三叶木通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和PLS-DA初步分析具差异特征指标。结果表明,三叶木通籽油的主要脂肪酸是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其相对含量均超过19%,建立了三叶木通籽油气相色谱标准指纹图谱,样品与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994以上,准确性和可靠度较高。以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作为差异标志物可对产地归属初步判别,但仍需要结合更加多元的特征结果进行分析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籽油 脂肪酸 指纹图谱 相似度
下载PDF
瓶装材料对核桃油品质及预测货架期的影响
2
作者 胡伯凯 税会霞 +3 位作者 耿阳阳 李学琴 曾亚军 杨光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7,共9页
为探究不同瓶装材料对核桃油品质变化的影响,分别用敞口玻璃烧杯、马口铁罐、玻璃油瓶盛装核桃油,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油脂氧化,以过氧化值、酸值、脂肪酸组成、驰豫特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瓶装材料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及预测货架期的... 为探究不同瓶装材料对核桃油品质变化的影响,分别用敞口玻璃烧杯、马口铁罐、玻璃油瓶盛装核桃油,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油脂氧化,以过氧化值、酸值、脂肪酸组成、驰豫特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瓶装材料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及预测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过氧化值≤0.25 g/100 g为限量值时(植物油国家标准规定),添加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烧杯、马口铁罐、玻璃油瓶盛装核桃油和空白对照的预测货架期分别为160、112、336和64 d,在预测货架期内,核桃油酸价均在二级核桃油要求范围内。3种包装材料对添加TBHQ的核桃油氧化稳定性强弱顺序为:玻璃油瓶>烧杯>马口铁罐;核桃油长期贮藏建议以玻璃油瓶盛装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瓶装材料 预测货架期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瓶装材料对贮藏末期核桃油风味的影响
3
作者 胡伯凯 税会霞 张东亚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23-232,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瓶装材料对贮藏末期核桃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对敞口玻璃烧杯、马口铁罐、玻璃油瓶盛装核桃油(过氧化值的限定值为0.25 g/100 g)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目的探究不同瓶装材料对贮藏末期核桃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对敞口玻璃烧杯、马口铁罐、玻璃油瓶盛装核桃油(过氧化值的限定值为0.25 g/100 g)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来判定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在不同包装的核桃油中共检出10类6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共有30种成分),主要有醛类和烷烃类;结合ROAV值筛选出8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对各样品总体风味贡献最大的组分为辛烯醛、1-辛烯-3-醇,且在对照组和烧杯组中未检测到辛烯醛。结论采用玻璃油瓶包装具有关键香气化合物变化小、不良气味成分ROAV值低且货架期更长,经综合考虑建议将其作为核桃油包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贮藏 瓶装材料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快速检测山桐子含油率的研究
4
作者 胡伯凯 税会霞 +1 位作者 张东亚 李学琴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119-123,共5页
为确定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是否能用于山桐子含油率的快速检测,达到准确高效、节约检测成本的目的。通过对比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法与索氏抽提法在测定山桐子含油率的差异,并考察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低场核磁共振... 为确定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是否能用于山桐子含油率的快速检测,达到准确高效、节约检测成本的目的。通过对比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法与索氏抽提法在测定山桐子含油率的差异,并考察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法定标曲线的拟合相关系数大于0.9999,两种检测方法测定结果的绝对偏差范围在0.04%~1.40%之间,相对偏差范围在0.15%~9.86%之间,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可应用于山桐子含油率的检测,具有准确、快速、高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索氏抽提法 含油率 快速检测
下载PDF
核桃燕麦膳食营养粉的配制研究
5
作者 胡伯凯 刘娅 +3 位作者 税会霞 耿阳阳 张时馨 曾亚军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6-29,36,共5页
为提高核桃粕利用率,开发深加工高值化产品,研制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且易于冲调的核桃燕麦膳食营养粉,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核桃燕麦膳食营养粉的最适配方。结果表明:核桃燕麦膳食营养粉的最佳配方是核桃粉30%、燕麦粉16%... 为提高核桃粕利用率,开发深加工高值化产品,研制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且易于冲调的核桃燕麦膳食营养粉,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核桃燕麦膳食营养粉的最适配方。结果表明:核桃燕麦膳食营养粉的最佳配方是核桃粉30%、燕麦粉16%、大豆膳食纤维粉10%、白砂糖20%。通过本试验可得到带有核桃香味、色泽均匀、粉末疏松、口感细腻的核桃燕麦膳食营养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粉 燕麦粉 膳食营养粉 配制 感官评定
下载PDF
乙烯利应用在核桃采收及催熟上的潜在影响
6
作者 胡伯凯 耿阳阳 +4 位作者 刘亚娜 张时馨 王纪辉 熊江 曾亚军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为探讨乙烯利对核桃采收及催熟上的潜在影响,本文选用不同浓度乙烯利对核桃进行催落和催熟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乙烯利喷施对核桃复叶催落效果较好,且对花芽和叶芽的影响也较小;高浓度的乙烯利会导致核桃次年花芽和叶芽的凋亡,进而影... 为探讨乙烯利对核桃采收及催熟上的潜在影响,本文选用不同浓度乙烯利对核桃进行催落和催熟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乙烯利喷施对核桃复叶催落效果较好,且对花芽和叶芽的影响也较小;高浓度的乙烯利会导致核桃次年花芽和叶芽的凋亡,进而影响产量;高浓度乙烯利催熟会造成核桃仁农药残留超标,并致使坚果表面发红或发青。本研究可为核桃生产应用乙烯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乙烯利 采收 花芽 催熟
下载PDF
不同菌材培养料对茶树菇生长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时馨 耿阳阳 +3 位作者 陈荟 王纪辉 胡伯凯 刘亚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74-283,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菌材培养料对茶树菇(Agrocybe chaxingu)生长特性和营养品质影响。方法以贵州常见菌材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青冈(Quercus glauca)为栽培料,测定比较木... 目的研究不同菌材培养料对茶树菇(Agrocybe chaxingu)生长特性和营养品质影响。方法以贵州常见菌材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青冈(Quercus glauca)为栽培料,测定比较木材理化特性对茶树菇农艺性状及粗蛋白、多糖、粗脂肪、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4种菌材对茶树菇菌丝生长速率影响不显著;构树培养茶树菇农艺性状最佳,其次为光皮桦;刺槐培养茶树菇粗脂肪和多糖含量最丰富。青冈培养茶树菇常量元素K、Mg、Ca、Na含量最高,构树培养茶树菇微量元素Fe、Zn、Cu含量最高;光皮桦培养茶树菇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含量最高。粗蛋白、Cu、Fe、Zn、苯丙氨酸、缬氨酸、Ca、Mg、苏氨酸、多糖、粗脂肪、K依次为区分4种菌材培养茶树菇主要指标。菌丝生长速率与全氮含量呈负相关性,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率与菌材半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子实体重量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菌材理化性质对茶树菇生长及营养品质具有显著影响。构树和青冈培育茶树菇菌丝生长速率更快,构树和刺槐培育茶树菇子实体农艺性状更佳,光皮桦培育茶树菇营养品质更高。本研究结果可为茶树菇科学栽培及营养品质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菌材 营养品质 木质纤维素 相关性
下载PDF
橙黄乳菇对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生长及根系代谢物的调控
8
作者 张时馨 耿阳阳 +3 位作者 周汀 王纪辉 胡伯凯 刘亚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8,共9页
【目的】探究接种橙黄乳菇对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及代谢物的影响,为橙黄乳菇与2种松树菌根化苗木培育及共生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棚盆栽试验,测定分析接种和未接种橙黄乳菇的2种... 【目的】探究接种橙黄乳菇对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及代谢物的影响,为橙黄乳菇与2种松树菌根化苗木培育及共生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棚盆栽试验,测定分析接种和未接种橙黄乳菇的2种松树幼苗菌根侵染情况、地上和地下生长指标、根系构型性状(根长、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分叉数)、形态性状(比根长、组织密度、比表面积)及根系代谢物差异。【结果】橙黄乳菇与2种松树幼苗均形成明显的菌根形态,并有较高的菌根侵染率和菌根依赖性。接种橙黄乳菇对2种松树幼苗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存在差异,接种后马尾松幼苗株高和地上部分干质量显著增加,华山松幼苗株高和地下部分干质量显著增加,2种松树幼苗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分叉数均明显提高,根系活力和阳离子交换量降低。接种橙黄乳菇明显影响2种松树幼苗根系代谢物含量,接种后马尾松幼苗根系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降低,总三萜、总生物碱和总甾醇质量分数升高,华山松幼苗根系代谢物变化趋势与马尾松相反。【结论】接种橙黄乳菇可改善2种松树幼苗根系形态、提高生物量、影响根系主要代谢物含量,在松树菌根化苗木培育即外生菌根真菌共生栽培方面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黄乳菇 外生菌根真菌 代谢物 生长调控 马尾松 华山松
下载PDF
基于LF-NMR探究板栗失水过程中质构和色差变化
9
作者 王纪辉 耿阳阳 +7 位作者 胡伯凯 刘亚娜 张时馨 黄珊 卢中科 曾钦朦 陈胜群 刘佳慧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6-376,共11页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果实中的水分组成在其生理代谢及品质变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贵州黔西南望谟县板栗为实验材料,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不同水分含量(48%、38%、28%、18%)的板栗果中氢核的横向弛豫衰减信号进...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果实中的水分组成在其生理代谢及品质变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贵州黔西南望谟县板栗为实验材料,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不同水分含量(48%、38%、28%、18%)的板栗果中氢核的横向弛豫衰减信号进行测试,并利用SIRT模型对数据进行反演,得出横向弛豫时间T2的反演数据。采用自旋回波脉冲序列对板栗果的质子密度加权成像;使用物性测试仪分析质构特性,利用色差仪分析板栗失水过程中果肉颜色的变化。结果显示,自然失水改变了板栗果中水分的结合状态,水分发生明显迁移,自由水和不易流动水的信号幅值随失水程度的加剧而逐渐减弱。不同含水率板栗的反演峰总面积不同,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核磁共振信号增强,峰面积增大,两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图片明暗不同,可直观反映不同阶段的水分含量。板栗果实自然贮藏过程中发生石灰化,果实质地发生硬化,挤压咀嚼时抵抗力增大,失水初期内聚性和弹性变化不显著,后期下降;粘附性前期降低,但后期变化不明显;板栗失水初期果肉发生氧化,颜色逐渐呈暗红色,失水后期石灰化较为严重,果肉颜色变白,亮度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为板栗加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机制探讨以及产品的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水分含量 低场核磁共振 质构 色差
下载PDF
核桃叶及其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10
作者 何佳丽 胡恩明 +2 位作者 王纪辉 胡伯凯 刘亚娜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169,共6页
[目的]探明核桃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以及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PLC-Q-exactive),分别对核桃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和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 [目的]探明核桃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以及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PLC-Q-exactive),分别对核桃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和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核桃叶中含88个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萜类化合物,其中倍半萜占挥发性成分含量的78.35%;乙醇提取物中功能成分达30种,其中多酚类物质20种(黄酮类12种),苯丙素类4种,五环三萜类3种,必需氨基酸2种,三羧酸类化合物1种。[结论]SPME-GC-MS和UPLC-Q Exactive技术的联合使用可以系统、准确、快速地测定和分析核桃叶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叶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紫陀螺菌营养品质及非靶代谢产物剖析
11
作者 刘亚娜 耿阳阳 +2 位作者 张时馨 胡伯凯 王纪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84-295,共12页
目的深入了解紫陀螺菌的营养品质和次级代谢产物,以评估其食药应用价值。方法以不同生长时期紫陀螺菌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其蛋白质、脂肪、灰分、水分、矿物质和氨基酸含量,并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平台对代谢物进行测定,基... 目的深入了解紫陀螺菌的营养品质和次级代谢产物,以评估其食药应用价值。方法以不同生长时期紫陀螺菌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其蛋白质、脂肪、灰分、水分、矿物质和氨基酸含量,并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平台对代谢物进行测定,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对组间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紫陀螺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其中包括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婴幼儿必需的组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的营养价值接近或超过标准鸡蛋蛋白,且漏斗期的紫陀螺菌蛋白质营养价值最高。通过非靶代谢组学分析,共获得2450个非靶代谢产物,经过数据库注释发现紫陀螺菌次级代谢产物丰富,包括脂肪酰类、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氧化物、异戊二醇脂类、类固醇及其衍生物、类黄酮类、酚类和生物碱类等。经差异代谢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生长时期紫陀螺菌代谢物种类和数量均存在差异,并随着子实体的成熟整体呈下调趋势。结论紫陀螺菌营养成分丰富,且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本研究为紫陀螺菌食用与药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陀螺菌 营养品质 非靶代谢组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途径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核桃分心木中挥发性成分
12
作者 周纪廷 王纪辉 胡伯凯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为揭示核桃分心木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HS-SPME-GC-MS定性、定量分析核桃分心木中挥发性化合物,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特征挥发性成分. HS-SPME-GC-MS从核桃分心木中共鉴定出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占总含量的30.12%,酸类占总... 为揭示核桃分心木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HS-SPME-GC-MS定性、定量分析核桃分心木中挥发性化合物,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特征挥发性成分. HS-SPME-GC-MS从核桃分心木中共鉴定出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占总含量的30.12%,酸类占总含量的21.38%,醇类、酮类及杂环类化合物含量较低.对7种主要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两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100%.分析发现,乙醛、壬醛、乙酸、二甲基酮、2-戊基呋喃与第1主成分呈高度正相关,壬烯醛与第1主成分呈高度负相关.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3.21%,其中乙醇的影响最大,呈高度正相关,这些物质是影响核桃分心木香气的关键性成分.在7种挥发性物质中,醛类物质占了3种.综上认为,醛类物质是核桃分心木主要特征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PME-GC-MS 核桃分心木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干燥温度对核桃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胡伯凯 徐俐 +1 位作者 陈吉 何贵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5-288,292,共5页
为了探明不同温度干燥处理对核桃品质的影响,研究了核桃在温度40、50、60℃干燥条件下进行烘干处理,以日晒为对照,观察了在烘干过程中乌米核桃和威宁泡核桃的水分含量、酸值、过氧化值和水分活度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核桃经干燥... 为了探明不同温度干燥处理对核桃品质的影响,研究了核桃在温度40、50、60℃干燥条件下进行烘干处理,以日晒为对照,观察了在烘干过程中乌米核桃和威宁泡核桃的水分含量、酸值、过氧化值和水分活度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核桃经干燥后水分及水分活度显著下降,酸值及过氧化值显著上升,核桃的酸值、过氧化值与干燥温度呈正相关,营养物质的含量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升高。两种核桃经干燥处理25h后,相同干燥温度处理后的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40、50℃及日晒处理的过氧化值和酸值变化最小,产品的口感较好,但干燥时间长,特别是日晒,所需时间长,品质不能保证;60℃处理的水分活度最低,干燥15h时水分活度就已达安全水分活度,可防止大多数微生物存活,有效延长贮藏期,综合考虑干燥核桃的品质、贮藏期及生产成本,以60℃处理15h干燥核桃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干燥温度 品质
下载PDF
8种芥菜的高盐腌制适应性研究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伯凯 徐俐 +4 位作者 钟潇 周娇 王梅 吴康云 邓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88-92,共5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芥菜腌制适应性,以镇远圆杆青、清镇本地青、黔青2号、鸡冠青菜、晴隆青菜、黔青1号、黔紫红和广西客家芥为原料,在常温条件下,以15%食用盐进行腌制,对腌制过程中芥菜的感官品质、营养保存、卫生安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究不同品种芥菜腌制适应性,以镇远圆杆青、清镇本地青、黔青2号、鸡冠青菜、晴隆青菜、黔青1号、黔紫红和广西客家芥为原料,在常温条件下,以15%食用盐进行腌制,对腌制过程中芥菜的感官品质、营养保存、卫生安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腌制后75 d,8个品种中黔紫红的脆性最好,其次是镇远圆杆青和鸡冠青品种,广西客家芥的脆性最低,其品质柔嫩,宜鲜食。鸡冠青菜和镇远圆杆青的叶柄宽厚,高盐腌制后脆度仍较高,整株可加工部位比重大。8个品种的挥发性硫甙降解产物较多,有7~9种。晴隆青菜的挥发性硫甙降解产物中腈类相对含量最高,为15.08%,且氰类及异硫氰酸酯类物质占总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较高,达到74.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适应性 品质 异硫氰酸酯
下载PDF
鲜油茶籽贮藏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及酶活特性变化
15
作者 刘亚娜 耿阳阳 +2 位作者 王纪辉 胡伯凯 张时馨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1-15,41,共6页
为探究鲜油茶籽在贮藏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酶活特性变化,以黔产油茶籽为试验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跟踪鲜油茶籽在贮藏期间的微观结构,利用酶标仪测定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脂氧合酶、脂肪酶、乙醇脱氢酶活性变化,最后... 为探究鲜油茶籽在贮藏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酶活特性变化,以黔产油茶籽为试验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跟踪鲜油茶籽在贮藏期间的微观结构,利用酶标仪测定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脂氧合酶、脂肪酶、乙醇脱氢酶活性变化,最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鲜油茶籽细胞组织结构出现萎缩和坍塌,细胞内含物逐渐减少;酶的活性响应变化各不相同,多酚氧化酶及脂肪酶活性持续增高,脂氧合酶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协同发挥作用,清除因活性氧代谢失衡产生的自由基进而减缓鲜油茶籽品质劣变。研究结果为油茶籽贮藏过程中的质量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油茶籽 贮藏 微观结构 酶活
下载PDF
GC和LF-NM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检测掺假油茶籽油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伯凯 王纪辉 +3 位作者 刘亚娜 耿阳阳 王港 张东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68,共8页
为了对油茶籽油品质控制及评价提供支撑,以纯油茶籽油和掺假油茶籽油(分别掺入菜籽油、花生油、棕榈油和高油酸花生油)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测定其横向弛豫特性数据,结合主成分... 为了对油茶籽油品质控制及评价提供支撑,以纯油茶籽油和掺假油茶籽油(分别掺入菜籽油、花生油、棕榈油和高油酸花生油)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测定其横向弛豫特性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偏最小二乘分析(PLS)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油茶籽油掺假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5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和LF-NMR横向弛豫特性数据存在显著区别;油茶籽油和其他4种植物油在PCA得分图上可清晰区分;PLS-DA模型可有效区分油茶籽油和掺假油茶籽油,判别正确率均可达100%;建立的油茶籽油中掺入菜籽油、花生油、棕榈油、高油酸花生油的PLS定量预测模型,真实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4 1、0.998 6、0.997 6、0.978 1。综上,GC和LF-NMR结合PCA、PLS-DA以及PLS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可用于油茶籽油掺假类别判定及掺假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脂肪酸组成 横向弛豫特性 化学计量学 掺假识别
下载PDF
八种高盐腌制芥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俐 胡伯凯 +1 位作者 吴康云 邓英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4,共5页
以镇远圆杆青、清镇本地青、黔青2号、鸡冠青菜、晴隆青菜、黔青1号、黔紫红和广西客家芥菜为原料进行高盐腌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质谱(GC-MS)装置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8个品种高盐腌制芥菜的风味成... 以镇远圆杆青、清镇本地青、黔青2号、鸡冠青菜、晴隆青菜、黔青1号、黔紫红和广西客家芥菜为原料进行高盐腌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质谱(GC-MS)装置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8个品种高盐腌制芥菜的风味成分中共检测出32种组分,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为硫甙降解产物、醇类及杂环类物质,其中硫甙降解产物中异硫氰酸烯丙酯的相对含量最高,是芥菜的主要风味物质;醇类则以异丁醇、3-甲基-1-丁醇、2-甲基-1-丁醇为主;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是杂环类物质的主要成分。各品种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略微不同,有26~31种,腌制后风味迥异主要源于各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差异、不同的带菌种类及硫甙的水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风味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硫甙降解产物
下载PDF
核桃雄花多肽酶解法制备工艺
18
作者 胡伯凯 何佳丽 +1 位作者 耿阳阳 梁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0-127,共8页
为优化核桃雄花多肽酶解法制备工艺,该试验以响应面法对核桃雄花多肽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对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进行酶种类筛选及复配,以多肽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 为优化核桃雄花多肽酶解法制备工艺,该试验以响应面法对核桃雄花多肽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对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进行酶种类筛选及复配,以多肽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研究复合酶添加总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液料比对核桃雄花多肽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核桃雄花蛋白的多肽得率的因素顺序依次为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复合酶添加总量>液料比。核桃雄花的最优酶解工艺为液料比8∶1(mL/g)、复合酶添加总量51 500 U/g(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质量比为25∶6∶20)、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3.0 h,实际多肽得率达到3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雄花 水解 复合酶酶解 多肽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泡核桃果实副产物多酚物质响应及组成探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纪辉 耿阳阳 +5 位作者 刘亚娜 胡伯凯 张时馨 何佳丽 梁美 谭化美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80,共9页
以泡核桃青皮、饼粕、壳为材料,解析不同料液比、处理时间、乙醇浓度、处理温度和超声功率处理下多酚物质响应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3种副产物中多酚物质种类进行鉴定并定量分析;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副产物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 以泡核桃青皮、饼粕、壳为材料,解析不同料液比、处理时间、乙醇浓度、处理温度和超声功率处理下多酚物质响应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3种副产物中多酚物质种类进行鉴定并定量分析;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副产物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种泡核桃副产物多酚得率均在60℃出现峰值,不同影响因素处理下多酚得率响应变化有所不同,但较为相似。在优化提取条件下提取,青皮多酚得率为(41.22±1.35)mg/g,饼粕多酚得率为(36.75±2.01)mg/g,壳多酚得率为(22.68±1.87)mg/g。3种泡核桃副产物中共鉴定出5种单体酚,分别是没食子酸、丁香酸、对香豆酸、槲皮素、香草酸,其中青皮中鉴定出4种单体酚,分别是没食子酸、丁香酸、对香豆酸、槲皮素;壳中鉴定出2种单体酚,为没食子酸、香草酸;饼粕中仅鉴定出1种单体酚,为没食子酸。3种副产物中共有单体酚为没食子酸。处理时间和乙醇浓度互作在3种泡核桃果实副产物多酚提取含量变化中均呈正相关,料液比和处理温度呈显著性正相关(饼粕),乙醇浓度与超声功率表现为显著性正相关(壳),处理温度和超声功率也呈显著性正相关(青皮);相同乙醇溶液处理下,70℃烘干青皮多酚得率>饼粕>壳;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超声处理能较大地强化提取效果,促使多酚更多、更快地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效应 泡核桃果实 副产物 多酚 提取
下载PDF
核桃叶多酚提取及其组成和抗氧化能力探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纪辉 何佳丽 +5 位作者 耿阳阳 刘亚娜 胡伯凯 张时馨 梁美 谭化美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112,共9页
基于超声效应提取核桃叶多酚,以多酚得率为评价指标。以不同料液比和处理时间及乙醇体积分数和处理温度、超声功率对核桃叶进行处理,解析核桃叶多酚响应变化,确定多酚较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核桃叶中多酚类物质种类进行鉴... 基于超声效应提取核桃叶多酚,以多酚得率为评价指标。以不同料液比和处理时间及乙醇体积分数和处理温度、超声功率对核桃叶进行处理,解析核桃叶多酚响应变化,确定多酚较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核桃叶中多酚类物质种类进行鉴定并定量分析;通过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氧化应激来评价核桃叶多酚的抗氧化性。经优化后核桃叶多酚提取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0、处理时间21 min、乙醇体积分数49%、处理温度61℃、超声功率350 W,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实际多酚得率(29.32±1.62)mg/g与预测值(27.77 mg/g)的相对误差小;经高效液相色谱从核桃叶中共鉴定出4种单体酚,芦丁和绿原酸含量较高,没食子酸和槲皮素含量较低;核桃叶多酚对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强于羟基自由基,但清除效果低于维生素C,强于BHT。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模型优化出的核桃叶多酚提取工艺条件可行,提取到的核桃叶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效应 核桃叶 多酚 组成 抗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