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弓部病变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的疗效分析:单中心13年经验
1
作者 汪睿 姚陈 +10 位作者 胡作军 王冕 李梓伦 武日东 王斯文 秦原森 宁俊杰 石毅 崔进 吴伟滨 常光其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比较主动脉弓部病变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22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弓上分支动脉重建的160例患者资料。根据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方法,将患者分为烟囱组(74例)、开窗组(19例)和分支组(67例),... 目的比较主动脉弓部病变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22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弓上分支动脉重建的160例患者资料。根据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方法,将患者分为烟囱组(74例)、开窗组(19例)和分支组(67例),评估不同重建方式的短期及长期疗效。结果三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分支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干预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烟囱组23.0%,开窗组21.1%,分支组7.5%,P=0.037;二次干预率:烟囱组6.8%,开窗组15.8%,分支组1.5%,P=0.049)。总体随访率为89.2%,烟囱组、开窗组和分支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8、40.5和15个月。三组在全因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烟囱组33.9%,开窗组11.1%,分支组3.3%,P<0.001;并发症发生率:烟囱组29.0%,开窗组11.1%,分支组11.7%,P=0.01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50个月内除免于并发症发生率(P=0.049)外,烟囱、开窗和分支组累积生存率(P=0.249)、免于主动脉疾病相关死亡率(P=0.664)和免于二次干预率(P=0.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主动脉弓部病变弓上分支重建技术均安全有效,但烟囱技术远期内漏发生率较高,分支技术短期及远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腔内治疗 烟囱技术 开窗技术 分支技术
下载PDF
术中冷冻切片未能确诊的甲状腺癌:对策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胡作军 王深明 +2 位作者 王燕华 李松奇 陈国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 探讨临床疑诊但术中冷冻切片未能确诊的甲状腺癌 (甲癌 )的处理对策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0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临床疑诊但术中冷冻切片未能确诊的甲癌 2 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高度疑诊为甲癌的 31例中有 2 9... 目的 探讨临床疑诊但术中冷冻切片未能确诊的甲状腺癌 (甲癌 )的处理对策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0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临床疑诊但术中冷冻切片未能确诊的甲癌 2 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高度疑诊为甲癌的 31例中有 2 9例冷冻切片未能确诊 ,而由术后石蜡切片证实为癌。一期手术行甲状腺患叶全切除 2 0例 ,二期根治手术 11例。随访期间无 1例复发癌或转移。一期手术与二期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结论 冷冻切片诊断甲癌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对于临床高度怀疑甲癌而冷冻切片未能确诊的病例一期行患叶甲状腺全切除术是可行的 ,可避免二期手术的并发症。掌握大体病理标本的特点有助于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对策 疗效 甲状腺肿瘤 冷冻切片 病理诊断
下载PDF
细胞凋亡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大隐静脉曲张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作军 王深明 +3 位作者 吴惠茜 殷恒炜 王劲松 黄雪玲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 (PDVI)的大隐静脉曲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电泳、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 (TUNEL )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大隐静脉第一对瓣窦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 (PDVI)的大隐静脉曲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电泳、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 (TUNEL )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大隐静脉第一对瓣窦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 2的表达。结果 试验组 (PDVI)3 8例 ,正常对照组 5例。试验组大隐静脉第一对瓣膜平均细胞凋亡数 6.3 0± 2 .70 ,平均细胞凋亡率 0 .42± 2 .12 ,Bcl 2平均阳性率 0 .2 9± 1.80 ;试验组的细胞凋亡数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1.60± 0 .81和 0 .2 1± 1.10 ) ,差异有显著性 (均为P <0 .0 5)。试验组大隐静脉反流程度为I° ,II°者细胞凋亡率 (3 .0 6± 1.65)明显低于III° ,IV°者 (9.85± 2 .3 6) (P <0 .0 5)。试验组深静脉第一对瓣膜Bcl 2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0 .3 5± 1.0 3 ) (P >0 .0 5)。结论 细胞凋亡及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机能不全 病因学 静脉曲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癌合并转移的诊治 被引量:14
4
作者 胡作军 王深明 +2 位作者 王燕华 王琰 陈国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 探讨合并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 18例合并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均采取手术治疗 ,术中及住院期间无死亡。 5例 ( 2 7.8% )术后转移 ,明显高于同期 10 0例无转移的甲状... 目的 探讨合并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 18例合并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均采取手术治疗 ,术中及住院期间无死亡。 5例 ( 2 7.8% )术后转移 ,明显高于同期 10 0例无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 ( 2 .0 % ,P <0 .0 0 1)。病理切片结果提示本组的癌灶均已穿透包膜 ,存在包膜外血管浸润。其中 7例因广泛转移于术后 5年内死亡。结论 应高度重视本病的危害性。甲状腺B超检查结合转移灶穿刺活检可提高本病诊断率。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可辅以甲状腺素 ,1 31 I同位素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病理学 肿瘤转移 肿瘤浸润力
下载PDF
急性腹主动脉阻塞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胡作军 王深明 +2 位作者 李松奇 吕伟明 王燕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389-392,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腹主动脉阻塞的原因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5例急性腹主动脉阻塞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主动脉栓塞 (AAE ) 17例 ,急性主动脉硬化血栓形成 (AAT ) 18例。腹主动脉均为完全阻塞 ,均累及双侧髂动脉。全组病例... 目的 探讨急性腹主动脉阻塞的原因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5例急性腹主动脉阻塞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主动脉栓塞 (AAE ) 17例 ,急性主动脉硬化血栓形成 (AAT ) 18例。腹主动脉均为完全阻塞 ,均累及双侧髂动脉。全组病例行急诊手术。双侧股动脉切开Fogarty管取栓18例 ,腹主动脉切开取栓 11例 ,主 -髂动脉人工血管重建 2例 ,主 -股动脉旁路 2例 ,双侧腋 -股动脉旁路 2例。手术死亡率 2 5 .7% (9/3 5 )。术后出现动脉栓塞再发 3例 ,截肢 3例 ,肾功能衰竭 3例 ,截瘫 4例 ,缺血性结肠炎 5例 ,性功能减退 1例及不完全性小肠梗阻 1例。结论 急性腹主动脉阻塞是一种具有很高死亡率的急症 ,尽早诊断并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彩超是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阻塞 诊断 治疗 腹主动脉 急性病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在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胡作军 王深明 +1 位作者 黄雪玲 叶有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在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对 34例 (44条 )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患者进行检测,测定流量并与双向彩超、静脉造影相比较。结果:流速剖面图法与双向彩超...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在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对 34例 (44条 )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患者进行检测,测定流量并与双向彩超、静脉造影相比较。结果:流速剖面图法与双向彩超和静脉造影的检测倒流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流速剖面图法与双向彩超具有高度相关性 (r=0. 9897,P<0. 01)。但流速剖面图法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和 Youden指数均高于双向彩超法,对倒流量测定更准确。结论: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法用于诊断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比双向彩超更直观,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静脉功能不全 诊断 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
下载PDF
合并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诊治(附16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胡作军 王燕华 +2 位作者 王琰 王深明 陈国锐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的危害性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我科1978~2000年收治的合并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16例,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中及住院期间无一死亡。5例发生术后转移(31.25%),远处... 目的:探讨合并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的危害性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我科1978~2000年收治的合并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16例,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中及住院期间无一死亡。5例发生术后转移(31.25%),远处转移为主,与同期无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92例相比(仅2例复发),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P<0.001)。病理切片结果提示本组资料的癌灶均已穿透包膜,存在包膜外血管浸润。其中7例因远处转移于术后5年内死亡。结论:应高度重视本病的危害性。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甲状腺B超检查结合转移灶穿刺活检可提高其诊断率。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可辅以甲状腺素I同位素或化疗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微小癌 肿瘤转移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顺行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曲张比较 被引量:18
8
作者 叶有强 黄雪玲 +3 位作者 胡作军 常光其 王深明 陈国锐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03-604,共2页
目的 探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 (DCDU)对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诊断的准确性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DCDU与顺行静脉造影 (anterogradevenography ,AV)两种方法 ,对 60例肢体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了解静脉曲张的病因 ,对资料进行统... 目的 探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 (DCDU)对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诊断的准确性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DCDU与顺行静脉造影 (anterogradevenography ,AV)两种方法 ,对 60例肢体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了解静脉曲张的病因 ,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CDU和AV两种检查方法对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诊断及瓣膜的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DCDU的敏感性为 98 7% ,特异性为 94 3 %。结论 DCDU可作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病因诊断的可靠检测手段 ,较AV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能彩色多谱勒超声 顺行静脉造影 诊断 下肢静脉曲张 比较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冕 常光其 +7 位作者 王深明 姚陈 殷恒讳 李松奇 叶财盛 胡作军 王劲松 李晓曦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腔内修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2年5月接受腔内治疗的58例TAAD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54.3(41~79)岁。35例单纯接受腔内治疗,23例接受杂交手术:升主动脉-左...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腔内修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2年5月接受腔内治疗的58例TAAD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54.3(41~79)岁。35例单纯接受腔内治疗,23例接受杂交手术: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3例,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3例,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15例,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旁路2例。结果总技术成功率为98.3%(57/58)。并发症包括内漏14例,脑卒中5例,支架源性新破口1例,血管旁路术后吻合口假性动脉瘤2例。术后30天内死亡7例。随访(35.5±5.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健康生存。结论 TAAD腔内治疗后并发症较累及降主动脉疾病的腔内修复术更为常见,脑卒中是重要的致死性并发症,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移植物 腔内修复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双腔导管取栓治疗慢性下肢动脉栓塞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殷恒讳 王冕 +6 位作者 李梓伦 王斯文 姚陈 王劲松 胡作军 常光其 王深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期24-27,33,共5页
目的总结利用双腔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慢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经验。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利用双腔球囊导管取栓结合其他腔内技术治疗的慢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发病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选择以及治疗... 目的总结利用双腔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慢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经验。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利用双腔球囊导管取栓结合其他腔内技术治疗的慢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发病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选择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共治疗慢性下肢动脉栓塞31例,均以患肢静息痛或间歇性跛行就诊,平均病程25.2(7-64)天。患者均接受双腔Fogarty导管取栓及术中溶栓,同时施行置管溶栓4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6例,植入支架3例。取栓成功93.5%,膝下两条以上通畅流出道比率87.1%。术后患肢平均踝肱指数(ABI)水平明显提高(0.81±0.031vs 0.33±0.030,P〈0.001),90.3%患者术后Rutherford分级提高2级以上,截肢率3.2%。平均随访23.6个月,栓塞动脉通畅率96.6%。1例(3.4%)复发而再次切开取栓获得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大出血、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永久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结论双腔Fogarty导管取栓是慢性下肢动脉栓塞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肢动脉栓塞 双腔导管 取栓术
下载PDF
孤立性髂动脉瘤超声表现与CT血管造影的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慧 崔进 +6 位作者 李梓伦 王深明 常光其 王劲松 胡作军 姚陈 黄雪玲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比较孤立性髂动脉瘤(IIAA)超声影像与CT血管造影(CTA)的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在II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科行超声检查的IIAA患者19例,患者均同时进行CTA检查,对动脉瘤的位置,形态、附壁血栓及... 目的比较孤立性髂动脉瘤(IIAA)超声影像与CT血管造影(CTA)的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在II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科行超声检查的IIAA患者19例,患者均同时进行CTA检查,对动脉瘤的位置,形态、附壁血栓及最大直径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髂总动脉瘤25个,其中伴后壁溃疡2个,伴附壁血栓11个,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其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到100%;对于累及髂内动脉的IIAA,超声检查发现髂内动脉瘤为6个,CTA检查为7个,超声诊断髂内动脉瘤的准确率、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100%;超声发现髂内动脉瘤伴附壁血栓4个,CTA检查为5个,超声诊断髂内动脉瘤附壁血栓的准确率、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100%。对超声检查发现的25个髂总动脉瘤及6个髂内动脉瘤最大径及附壁血栓厚度与CTA测量数值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对IIAA尤其对于诊断孤立性髂总动脉瘤进行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超声对于IIAA患者的术前检查及筛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孤立性髂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静脉性溃疡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深明 胡作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9期545-546,共2页
关键词 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 静脉性溃疡
下载PDF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松奇 叶财盛 +4 位作者 吕伟明 胡作军 李晓曦 林勇杰 王深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对68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57例采用解剖性旁路手术,11例采用解剖外旁路术。结果死亡1例,术... 目的回顾性总结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对68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57例采用解剖性旁路手术,11例采用解剖外旁路术。结果死亡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1例结肠坏死,切除坏死肠段并结肠造瘘后治愈;2例合并呼吸功能障碍;1例合并腹股沟切口淋巴漏。其余63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主-股(双股)动脉旁路术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式,对于下肢缺血患者必要时行序贯性旁路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闭塞症 主双股动脉旁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手术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向阳 黄振华 +4 位作者 黄思辉 蔡小辉 彭伟雄 陈仲悦 胡作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4期791-792,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手术效果。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比较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在腋窝淋巴结清扫中29例保留肋间臂神经组与52例非保留肋间臂神经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局部复...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手术效果。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比较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在腋窝淋巴结清扫中29例保留肋间臂神经组与52例非保留肋间臂神经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局部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患肢感觉障碍发生率方面保留组低于非保留组。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脂肪淋巴组织清扫中保留肋间臂神经不会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不会增加术后局部复发率,而在患肢感觉障碍发生率方面明显降低,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肋间臂神经 腋窝淋巴清扫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
15
作者 黄雪玲 叶有强 +1 位作者 胡作军 王深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4期374-375,共2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 首次运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对 5 6例 (70条肢体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检测 ,测定血流量、倒流程度分级并与双功能彩超及静脉造影相...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 首次运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对 5 6例 (70条肢体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检测 ,测定血流量、倒流程度分级并与双功能彩超及静脉造影相比较。结果 流速剖面图法与双功能彩超和静脉造影的检测判断倒流分级无显著性差异 ,流速剖面图法与双功能彩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r =0 .9897,P <0 .0 1)。但流速剖面图法对血液倒流量的测定更为准确。结论 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比双功能彩超更直观 ,可信度更高 ,为下肢静脉疾病的无创伤性的辅助诊断提供一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彩色多普勒 流速剖面技术
下载PDF
人工血管基因修饰研究进展及其分子重建意义
16
作者 胡玲玉 胡作军 王深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01-1504,共4页
目的综述人工血管基因修饰的研究进展及其分子重建的意义,展望未来人工血管基因修饰的发展方向。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人工血管基因修饰相关文献,复习所选文献进行综述。结果针对人工血管移植后易形成血栓的缺点,各种编码抗凝血因子或... 目的综述人工血管基因修饰的研究进展及其分子重建的意义,展望未来人工血管基因修饰的发展方向。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人工血管基因修饰相关文献,复习所选文献进行综述。结果针对人工血管移植后易形成血栓的缺点,各种编码抗凝血因子或抑制内膜超常增生的目的基因被转导入种子细胞,提高了局部血管的抗凝活性。结论组织工程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工血管内皮化和基因修饰成为可能。目前对于各种基因的研究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要使基因修饰的人工血管真正应用于临床,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基因修饰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血管镜在静脉疾病中的应用
17
作者 王深明 胡作军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9期95-97,共3页
关键词 血管镜 静脉疾病 血流动力学 管道系统 系统结构 血管疾病 技术基础 光导纤维 临床应用 消化道
下载PDF
小口径聚氨酯人工血管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细胞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贺薇 胡作军 +4 位作者 徐安武 殷恒讳 王劲松 叶洁莲 王深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06-2011,共6页
目的使用静电纺丝法构建一种小口径聚氨酯血管替代物,观察人工血管的微观结构,并检测其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方法以聚氨酯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以高速旋转的转轴为收集装置,制备4 mm口径的PU人工血管。探讨纺丝液质量分数对纤维直... 目的使用静电纺丝法构建一种小口径聚氨酯血管替代物,观察人工血管的微观结构,并检测其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方法以聚氨酯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以高速旋转的转轴为收集装置,制备4 mm口径的PU人工血管。探讨纺丝液质量分数对纤维直径的影响,滚轴转速对纤维排列的影响,以及质量分数、纤维取向、管壁厚度对人工血管孔隙率的影响,并检测人工血管的力学性能及细胞相容性。结果静电纺丝法制备的PU人工血管具有由多层微纳级超细纤维叠加而成的三维多孔网状结构,平均孔隙率为(51.48±4.47)%,轴向抗拉强度为(5.85±0.62)Mpa,无细胞毒性,并有利于内皮细胞黏附及增殖。结论使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小口径聚氨酯人工血管是可行的,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聚氨酯 电纺 力学性能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从智能支架看植入式医疗电子的发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明 王景璟 +4 位作者 马骏 杨涛 胡作军 陈红宇 任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06-1416,共11页
植入式医疗电子设备向着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其涉及的科学技术也不断更新迭代.本文回顾植入式医疗电子设备及其核心关键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从体内生理信息精准传感、经体无线可靠传输到体外大数据高效处理的各项技术,... 植入式医疗电子设备向着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其涉及的科学技术也不断更新迭代.本文回顾植入式医疗电子设备及其核心关键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从体内生理信息精准传感、经体无线可靠传输到体外大数据高效处理的各项技术,呈现相关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并提出可智能实时监测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与“内漏”的新一代智能血管支架,为未来血管支架的发展提供全新理念及方向,推动我国植入式医疗电子设备朝着高端化、智能化道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医疗电子 新一代智能血管支架 再狭窄 内漏 体内传感 经体传输 无线供电
下载PDF
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毅 姚陈 +7 位作者 王劲松 胡作军 王冕 李梓伦 武日东 王斯文 王深明 常光其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选择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70例80岁以上腹主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腔内治疗45例,开放手术5例,保守治疗20例。结果腔内治疗组围术期死亡率6.7%(3/4...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选择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70例80岁以上腹主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腔内治疗45例,开放手术5例,保守治疗20例。结果腔内治疗组围术期死亡率6.7%(3/45),开放手术组死亡率20.0%(1/5)。随访2~6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75个月),腔内治疗组随访期间死亡10例,失访1例,动脉瘤相关死亡率2.4%(1/41),累计生存率75.6%(31/41);开放手术组死亡2例,动脉瘤相关死亡率0%,累计生存率50.0%(2/4);保守治疗组死亡7例,失访3例,动脉瘤相关死亡率41.2%(7/17),累计生存率58.8%(10/1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腔内手术组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经充分评估后可积极手术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为腔内治疗。开放手术和保守治疗可用于不满足腔内手术条件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高龄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保守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