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护生为主体的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秀川 胡佳雨 +3 位作者 张继红 李玉洁 屈江艳 宋宝梅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11期1124-1125,共2页
关键词 护生 护理 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教学
下载PDF
品管圈在提高冠心病住院患者口服药规范服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秀川 邱琛茗 +2 位作者 胡佳雨 屈江艳 李燕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74-76,共3页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以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主动参与管理,从而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并通过定期的圈活动,提出、分析、解决和追...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以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主动参与管理,从而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并通过定期的圈活动,提出、分析、解决和追踪制约工作进展的重要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口服药 规范服用 冠心病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 被引量:23
3
作者 彭芳芳 卓芝燕 +1 位作者 胡佳雨 祁亚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6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加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2组患者心理问题、疾病相关参数与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加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2组患者心理问题、疾病相关参数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惧怕手术、担心术中危险、惧怕疼痛、担心后遗症、质疑手术效果、担心再狭窄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干预后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与每搏指数(S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心律失常与腰酸背痛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便秘与失眠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柏拉图分析法在心血管内科输液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继红 雍郑蓉 +4 位作者 胡佳雨 宋宝梅 邱琛茗 关美丽 陈珍涛 《西南军医》 2011年第2期331-332,共2页
目的探讨柏拉图分析法在心血管内科输液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及绘制柏拉图统计表的方法对心血管内科输液护理质量进行调查及分析,找出不满意的要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结果病人不满意率由整改前的17.0%... 目的探讨柏拉图分析法在心血管内科输液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及绘制柏拉图统计表的方法对心血管内科输液护理质量进行调查及分析,找出不满意的要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结果病人不满意率由整改前的17.0%下降到4.2%,不满意要因从整改前的77.0%下降至18.5%。结论提示柏拉图分析法便于护理管理者从纷繁复杂的护理问题中,准确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率,实现护理服务零缺陷具有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分析法 输液疗法 护理质量评价
下载PDF
全程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欣 李秀川 +3 位作者 邱琛铭 祈亚楠 胡佳雨 刘君 《西南军医》 2016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扩张型心肌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积极性、生活质... 目的探讨全程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扩张型心肌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积极性、生活质量评分及出院6个月后的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积极性所占比例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再住院率为17.5%(7/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再住院率55.0%(22/40)(P<0.05)。结论全程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一体化护理模式 扩张型心肌病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早期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欣 李秀川 +1 位作者 胡佳雨 祈亚楠 《西南军医》 2014年第6期629-63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就诊我科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3例,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运动...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就诊我科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3例,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运动疗法,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每搏输出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与其治疗前比较,6min步行距离优于治疗前(P<0.05),但SV、FS、LVEF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康复组治疗后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康复组治疗后SV、6min步行距离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运动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运动 老年患者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对老年慢性心衰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君 胡佳雨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4期220-221,共2页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心衰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成都军区总医院接诊的100例老年慢性心衰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并比较接受护理前后其阿森斯失眠量表...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心衰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成都军区总医院接诊的100例老年慢性心衰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并比较接受护理前后其阿森斯失眠量表的评分。结果:1)与其他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评分相比,本组患者担心预后、病房环境差、患病时间长等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评分均更高(P<0.05)。2)接受护理后,本组患者各项阿森斯失眠量表的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衰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其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心衰 睡眠障碍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春梅 宋宝梅 +1 位作者 赵瑞娟 胡佳雨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9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 目的:探讨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在此期间,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护的效果、6分钟步行的距离和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和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6分钟步行的距离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提高其临床疗效和对护理的满意率,提高其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综合护理
下载PDF
基于切向矢量的圆弧高速插补算法
9
作者 刘清建 刘硕 +4 位作者 黄刚鹏 张旭 胡佳雨 魏玉龙 刘志刚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00-3612,共13页
鉴于当前数控系统对圆弧的速度规划未能发挥设备的最大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切线矢量的速度积分方法,并将切线矢量应用于圆弧的速度规划和插补处理,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圆弧切线矢量求解合成加速度,保证在每个圆弧点上均用允许的最大加速度进... 鉴于当前数控系统对圆弧的速度规划未能发挥设备的最大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切线矢量的速度积分方法,并将切线矢量应用于圆弧的速度规划和插补处理,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圆弧切线矢量求解合成加速度,保证在每个圆弧点上均用允许的最大加速度进行速度规划,从而用更短的时间和距离完成对速度变化的响应。在圆弧插补阶段,利用切线矢量判断脉冲最长轴,以求解下一个插补点的理论坐标和脉冲发送的依据,其中切线矢量具有方向的特性大大简化了圆弧插补模型,使整体运算简单高效,符合当前高速高精的发展要求。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际加工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插补 速度规划 合成加速度 切线矢量 速度积分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祁亚楠 胡佳雨 李欣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6期148-148,150,共2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方法。方法:收治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方法。方法:收治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减少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房颤 护理
下载PDF
行人视角下日本地下街安全感评价——以名古屋市地下街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薛名辉 胡佳雨 +1 位作者 张姗姗 黄佳喻 《新建筑》 2021年第1期63-68,共6页
安全城市在新的时期有新的要求,其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安全,也关注非物质层面的安全。日本地下街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进入存量更新的阶段,对于空间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作为相关研究参考的对象。文章从地下街公共通道中的行人视角... 安全城市在新的时期有新的要求,其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安全,也关注非物质层面的安全。日本地下街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进入存量更新的阶段,对于空间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作为相关研究参考的对象。文章从地下街公共通道中的行人视角出发,提出地下街安全感的相关评价要素,并选取名古屋市12个典型的地下街样本空间进行问卷调查,运用语义差分法分析地下街空间要素与空间安全感的关系,得出各要素对于空间安全感的影响程度,旨在为我国地下商业街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街 安全感 评价要素 语义差分法
下载PDF
韧性住宅:我国后疫情时代的住宅反思 被引量:9
12
作者 薛名辉 胡佳雨 《建筑创作》 2020年第4期60-67,共8页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突如其来的风险之下,大多数人都经历了长达数月的居家生活和宅家办公,住宅成为了阻隔疫情的重要堡垒。而疫情之后的时代,住宅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庇护所的作用成为了值得...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突如其来的风险之下,大多数人都经历了长达数月的居家生活和宅家办公,住宅成为了阻隔疫情的重要堡垒。而疫情之后的时代,住宅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庇护所的作用成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韧性住宅的内涵及其与韧性城市的关系入手,分析对住宅韧性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之后本文构建了韧性住宅应对风险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了我国居民针对该模型不同环节的住宅韧性的认识,旨在为韧性住宅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可供操作的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住宅 韧性城市 应对风险模型 抗风险力 后疫情时代
下载PDF
立体城市视角下日本地下街的发展与启示 被引量:3
13
作者 薛名辉 胡佳雨 《中外建筑》 2021年第5期45-51,共7页
由于日本人地矛盾突出,对于城市空间立体化的应用走在世界前列,日本地下街的发展也与城市立体化的发展相适应。本文从日本地下街的现状出发,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的方法,回顾地下街在立体城市线索下的发展,总结其经历了起步、发展、... 由于日本人地矛盾突出,对于城市空间立体化的应用走在世界前列,日本地下街的发展也与城市立体化的发展相适应。本文从日本地下街的现状出发,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的方法,回顾地下街在立体城市线索下的发展,总结其经历了起步、发展、停滞和重塑四个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发展动因与阶段特征。最后,本文总结了日本地下街的发展机制,并提出了对我国地下街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城市 日本 地下街 起步和发展 停滞与重塑
下载PDF
外之场——日本战术都市主义若干议题
14
作者 胡佳雨 朱文一 《城市设计》 2021年第6期30-37,共8页
本文以日本战术都市主义的“外之场”为线索,通过典型实践案例,介绍包括泉山垒威的公共空间政策再思考与社会实验、笠置秀纪和笹尾和宏的个人小型战术以及田村康一郎的场所营造在内的3个议题,总结了战术都市主义在日本近年来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战术都市主义 日本 外之场
下载PDF
智能化视角下的“开源城市”构想
15
作者 薛名辉 胡佳雨 《低温建筑技术》 2019年第6期42-46,60,共6页
"开源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的趋势之一。得益于不断进步的科技,"开源城市"从构想走向真正的应用变得更为可能。本文从智能化的视角下对"开源城市"进行研究,论述了新的技术下"开源城市"的特征,... "开源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的趋势之一。得益于不断进步的科技,"开源城市"从构想走向真正的应用变得更为可能。本文从智能化的视角下对"开源城市"进行研究,论述了新的技术下"开源城市"的特征,并建构了多层级的智能化"开源城市"系统,并从认知、识别、分析、决策、建设、评价等多个层面进行阐释,并提出了未来可期的正向和反向的"开源城市"操作模式,有助于形成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城市的自我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源城市 智能化 操作模式
下载PDF
电阻式柔性应变传感带与人体运动监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思明 胡佳雨 +4 位作者 董曼辰 张雨琪 许润欣 王心怡 肖学良 《服装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6-20,39,共6页
以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和多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为原料,采用熔融涂覆法将混合溶液均匀涂覆在丁苯橡胶弹性布上制备电阻式应变带,探讨基于碳纳米管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应用,研究电阻式应变带的力学性能及传感性能。结果表明:... 以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和多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为原料,采用熔融涂覆法将混合溶液均匀涂覆在丁苯橡胶弹性布上制备电阻式应变带,探讨基于碳纳米管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应用,研究电阻式应变带的力学性能及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在1000次循环拉伸后,应变带具有较低的不可逆伸长率,且导电成分不影响弹性布的弹性;应变在0~60%时灵敏度为1.5,应变在60%~100%时灵敏度为5;电阻变化率迟滞性小于20%;在不同应变下,应变带具有良好的曲线特征;在40%应变循环下,应变带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有助于准确测量人体肘关节和呼吸运动,在智能服装和运动健身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弹性体 多壁碳纳米管 电阻式应变带 力学性能 传感性能 智能服装
下载PDF
共产党人百姓的贴心人
17
作者 胡佳雨 尹颂华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6年第10期37-37,共1页
下载PDF
基于连续化制备的核壳结构压感纤维阵列式精准轮廓识别垫
18
作者 欧阳静宇 欧阳举 +7 位作者 胡佳雨 刘晓娟 李攀 杨麦萍 王佳希 侯冲 张其冲 陶光明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5-677,共13页
记录和理解外界压力刺激对于人与周围环境交互的研究和智能机器人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压力传感设备多为刚性结构难以自然贴附于物体表面,且低密度传感单元使得物体压力特征信息的获取受到限制,一种可适形、全覆盖、高密度的压力... 记录和理解外界压力刺激对于人与周围环境交互的研究和智能机器人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压力传感设备多为刚性结构难以自然贴附于物体表面,且低密度传感单元使得物体压力特征信息的获取受到限制,一种可适形、全覆盖、高密度的压力传感与分析系统亟待研究.本文采用湿法纺丝工艺连续化制备了芯层为混纺导电芯材,包层为碳纳米管掺杂的聚氨酯的核壳结构压感纤维,通过缝纫、刺绣方式在织物表面构筑经纬结构的交叉点压力传感阵列.结合阵列数据采集实时捕获压力图谱帧,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驱动的算法模型,实现了物体轮廓识别垫对环境物体的轮廓精准分类识别.该识别系统准确率高达99.4%,证明了其在提取物体的压力信息和揭示物体的形态特征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感纤维 传感织物 阵列数据采集 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FDI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性实证研究 被引量:81
19
作者 牛海霞 胡佳雨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28个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FDI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正相关,FDI提高1%,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增加0.09%左右,即FDI通过规模效应显著增加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域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FDI二氧化碳排放弹性系数最大、能耗强... 本文通过对我国28个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FDI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正相关,FDI提高1%,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增加0.09%左右,即FDI通过规模效应显著增加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域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FDI二氧化碳排放弹性系数最大、能耗强度最低。而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进一步分析得出,FDI与我国能源结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费强度呈长期的负向协整关系,FDI引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规模负效应大于结构和技术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结构碳强度 能源消费强度
原文传递
面向个人热管理的降温纺织品 被引量:11
20
作者 曾少宁 胡佳雨 +13 位作者 张曼妮 向远卓 吴嘉威 苏敏钰 张雨琪 沈梦 洪平 黄朝林 陈敏 周宁 侯冲 周华民 张定宇 陶光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67-1179,共13页
高温环境下人体的局部微环境热调控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纺织品作为人体与外界环境的一道防护屏障,对个人的热舒适管理有重要作用.普通纺织品由于缺乏高效的温度调控机制,难以应对周围环境的剧烈温度变化,尤其是在高温场景下如何实... 高温环境下人体的局部微环境热调控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纺织品作为人体与外界环境的一道防护屏障,对个人的热舒适管理有重要作用.普通纺织品由于缺乏高效的温度调控机制,难以应对周围环境的剧烈温度变化,尤其是在高温场景下如何实现有效的降温是亟须解决的难题.通过物理光学、材料科学和纺织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而衍生的降温纺织品,有望以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方式满足个体温度的调节需求,将通过多学科交叉创新的科学研究助力体育运动与医疗健康的智能化发展.本文重点讨论了降温纺织品的基本机制、研究进展和应用场景,阐述其发展方向和产业化潜力,并展望降温纺织品在多元化运动和智能化医疗中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温纺织品 个人热管理 辐射降温 可穿戴技术 功能织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