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不同利用方式下理化性状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邵兴华 张建忠 +1 位作者 胡兴万 杨俊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和生物化学性状的变化,以期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pH值为6.62,大于菜地、桔园、荒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除了菜地速效氮含量25.66 mg/kg略低于荒地27.12 mg/kg外,全N、速效... 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和生物化学性状的变化,以期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pH值为6.62,大于菜地、桔园、荒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除了菜地速效氮含量25.66 mg/kg略低于荒地27.12 mg/kg外,全N、速效N、全P、速效P、有机质、速效K的变化均表现为桔园最高,荒地最低,稻田、菜地介于两者之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脱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转化酶4种酶活性差异显著,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的变化均表现为桔园>耕地(稻田、菜地)>荒地,转化酶活性桔园>菜地>荒地>稻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理化、生物化学性状有显著不同。桔园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养分含量以及酶活性、呼吸强度均较该地区耕地(水田、旱地)和荒地高。但若继续在耕地上施用化肥意欲提高土壤各项功能,可能不是最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方式 土壤呼吸 土壤酶活性 红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